一种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79288发布日期:2021-11-15 19:2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负离子即是带负电荷的微粒子,空气中存在的带电粒子分为正离子和负离子,而负离子对人体的健康、保健,生态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以经各大医学界专家临床检验所证实。负离子具有优良的抗菌杀菌功能,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如负离子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并具有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负离子具有众多保健功能使得其成为纺织品改性中的一大亮点。
3.现有的负离子面料在制备时受到自身编织条件限制,仅能进行面料表面进行负离子添加,容易使得面料自身的负离子失效,导致面料失去效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负离子面料在制备时受到自身编织条件限制,仅能进行面料表面进行负离子添加,容易使得面料自身的负离子失效,导致面料失去效用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负离子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材料准备:面料加工纺织纤维,负离子溶液制备;
9.s2:表面镀覆:将纺织纤维安装在制备设备上,并在制备设备内部注入负离子溶液,启动制备设备对纺织纤维进行负离子镀覆加工;
10.s3:将镀覆加工后的纺织纤维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初始温度为25℃,以10℃/min的速度均匀上升,直至上升至70~85℃,再持续烘干15~25min即可;
11.s4:将干燥后的放置纤维经并和、加捻和落纱获得筒子纱;
12.s5:筒子纱在针织机上经导纱、喂纱并进入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形成的针织物经牵伸和卷取获得的功能性面料即为负离子面料。相对于现有的负离子面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可对任意的成型后的面料进行预处理加工,便于负离子与面料纤维进行充分的接触吸收,避免负离子仅停留在面料的表面且容易产生时效的现象,提升面料的使用时效。
13.一种负离子面料的制备设备,具体包括:
14.座板,该座板具有弧形板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弧形板体底部的液箱,且安装在所述弧形板体顶部两侧的架板,以及安装在所述架板相互靠近一侧中间位置的镀覆装置,且安装在所述镀覆装置外表面顶部位于正面和背面中间位置的导线器,通过弧形的底座设置对设备自身运转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底座因冲击力产生磨损,同时自身的弧形设
置将冲击力分散到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强化设备的摩擦力,增强设备自身的稳定性。所述镀覆装置包括:
15.镀覆筒,该镀覆筒具有筒型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筒型主体内腔内表面的挤压装置,且安装在所述挤压装置内腔中间位置的注液装置,以及所述挤压装置和所述注液装置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贯穿所述镀覆筒并延伸至所述镀覆筒外壁。通过筒型的镀覆筒设置降低了设备自身的棱角,提升了设备对外来冲击的抵抗能力,同时筒型的设计便于构件自身进行搬运,便于进行设备的运输。
16.优选的,所述镀覆筒包括:
17.外环筒,该外环筒具有环筒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环筒主体内表面的镀覆环,且开设在所述镀覆环内表面的螺旋导槽,以及安装在所述镀覆环正面和背面的导线弧板,且开设在所述导线弧板凸面的导线槽,以及开设在所述环筒主体顶部相应位置的出入口。通过螺旋导槽的设置可对纤维的运输轨道进行限制,延长纤维与负离子溶液相互的接触时间,便于面料纤维对负离子溶液的充分吸收,同时导线弧板的设置降低力面料纤维自身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力,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对面料纤维产生磨损或断裂,确保加工的顺畅性。
18.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
19.压块,该压块具有凹面筒柱,以及开设在所述凹面筒柱凹面中间位置的出液孔,且开设在所述凹面筒柱左侧端面的安装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凹面筒柱右侧端面的传动柱,且安装在所述传动柱外表面远离所述凹面筒柱一侧的风动叶片。通过出液孔的设置均匀的对设备内部进行负离子溶液的分布,同时与压块自身的转动相互配合可对负离子溶液进行晃动,避免溶液产生沉淀,确保镀覆的均匀性。
20.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内表面与所述注液装置连接,且所述传动柱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所述镀覆筒连接。通过风动叶片的设置利用风力进行驱动,节约设备的能源供给,同时自身对气流进行导向,将气流对整体设备进行分散,辅助设备自身进行降温,避免设备工作对构件产生热疲劳。
21.优选的,所述注液装置包括:
22.注液管,该注液管具有通孔管体,以及所述通孔管体远离挤压装置的一端贯穿所述镀覆筒并延伸至所述镀覆筒外壁,且安装在所述通孔管体外表面位于所述镀覆筒外壁一侧的转化线圈,以及安装在所述通孔管体位于所述镀覆筒外壁一端的注液泵,且安装在所述注液泵远离所述通孔管体一侧的导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化线圈外表面的环转板,且安装在所述环转板两侧位置的磁环,以及安装在所述磁环外表面的页板。通过磁环与转化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对注液泵进行能源供给,降低设备对外部能源的消耗,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与市场竞争力,同时辅助为负离子溶液进行加热,避免负离子溶液冷却产生粘结的现象。
23.优选的,所述转化线圈远离所述页板的一端与所述镀覆筒连接,且所述环转板靠近所述挤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镀覆筒连接。通过导液管对负离子溶液进行循环性的利用,降低原料的浪费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页板对气流的导向对制备后的纺织纤维进行风干,避免负离子溶液滴落,对设备或环境造成污染。
24.(三)有益效果
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一)、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可对任意的成型后的面料进行预处理加工,便于负离子与面料纤维进行充分的接触吸收,避免负离子仅停留在面料的表面且容易产生时效的现象,提升面料的使用时效。
27.(二)、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弧形的底座设置对设备自身运转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底座因冲击力产生磨损,同时自身的弧形设置将冲击力分散到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强化设备的摩擦力,增强设备自身的稳定性。
28.(三)、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筒型的镀覆筒设置降低了设备自身的棱角,提升了设备对外来冲击的抵抗能力,同时筒型的设计便于构件自身进行搬运,便于进行设备的运输。
29.(四)、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螺旋导槽的设置可对纤维的运输轨道进行限制,延长纤维与负离子溶液相互的接触时间,便于面料纤维对负离子溶液的充分吸收,同时导线弧板的设置降低力面料纤维自身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力,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对面料纤维产生磨损或断裂,确保加工的顺畅性。
30.(五)、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出液孔的设置均匀的对设备内部进行负离子溶液的分布,同时与压块自身的转动相互配合可对负离子溶液进行晃动,避免溶液产生沉淀,确保镀覆的均匀性。
31.(六)、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风动叶片的设置利用风力进行驱动,节约设备的能源供给,同时自身对气流进行导向,将气流对整体设备进行分散,辅助设备自身进行降温,避免设备工作对构件产生热疲劳。
32.(七)、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磁环与转化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对注液泵进行能源供给,降低设备对外部能源的消耗,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与市场竞争力,同时辅助为负离子溶液进行加热,避免负离子溶液冷却产生粘结的现象。
33.(八)、该负离子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导液管对负离子溶液进行循环性的利用,降低原料的浪费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页板对气流的导向对制备后的纺织纤维进行风干,避免负离子溶液滴落,对设备或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负离子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框图;
35.图2为本发明负离子面料的制备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负离子面料的制备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镀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镀覆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发明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发明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座板、2液箱、3架板、4镀覆装置、41镀覆筒、411外环筒、412镀覆环、413螺旋导槽、414导线弧板、415导线槽、416出入口、42挤压装置、421压块、422出液孔、423安装孔、424传动柱、425风动叶片、43注液装置、431注液管、432转化线圈、433注液泵、434导液管、435环转板、436磁环、437页板、5导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实施例一:
44.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离子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材料准备:面料加工纺织纤维,负离子溶液制备;
46.s2:表面镀覆:将纺织纤维安装在制备设备上,并在制备设备内部注入负离子溶液,启动制备设备对纺织纤维进行负离子镀覆加工;
47.s3:将镀覆加工后的纺织纤维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初始温度为25℃,以10℃/min的速度均匀上升,直至上升至70~85℃,再持续烘干15~25min即可;
48.s4:将干燥后的放置纤维经并和、加捻和落纱获得筒子纱;
49.s5:筒子纱在针织机上经导纱、喂纱并进入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形成的针织物经牵伸和卷取获得的功能性面料即为负离子面料。相对于现有的负离子面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可对任意的成型后的面料进行预处理加工,便于负离子与面料纤维进行充分的接触吸收,避免负离子仅停留在面料的表面且容易产生时效的现象,提升面料的使用时效。
50.实施例二:
51.请参阅图2

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离子面料的制备设备,具体包括:
52.座板1,该座板1具有弧形板体,以及安装在弧形板体底部的液箱2,且安装在弧形板体顶部两侧的架板3,以及安装在架板3相互靠近一侧中间位置的镀覆装置4,且安装在镀覆装置4外表面顶部位于正面和背面中间位置的导线器5,通过弧形的底座1设置对设备自身运转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避免底座1因冲击力产生磨损,同时自身的弧形设置将冲击力分散到与地面的接触面上,强化设备的摩擦力,增强设备自身的稳定性。镀覆装置4包括:
53.镀覆筒41,该镀覆筒41具有筒型主体,以及安装在筒型主体内腔内表面的挤压装置42,且安装在挤压装置42内腔中间位置的注液装置43,以及挤压装置42和注液装置4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贯穿镀覆筒41并延伸至镀覆筒41外壁。通过筒型的镀覆筒41设置降低了设备自身的棱角,提升了设备对外来冲击的抵抗能力,同时筒型的设计便于构件自身进行搬运,便于进行设备的运输。
54.镀覆筒41包括:
55.外环筒411,该外环筒411具有环筒主体,以及安装在环筒主体内表面的镀覆环412,且开设在镀覆环412内表面的螺旋导槽413,以及安装在镀覆环412正面和背面的导线弧板414,且开设在导线弧板414凸面的导线槽415,以及开设在环筒主体顶部相应位置的出入口416。通过螺旋导槽413的设置可对纤维的运输轨道进行限制,延长纤维与负离子溶液相互的接触时间,便于面料纤维对负离子溶液的充分吸收,同时导线弧板414的设置降低力面料纤维自身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力,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对面料纤维产生磨损或断裂,确保加工的顺畅性。
56.挤压装置42包括:
57.压块421,该压块421具有凹面筒柱,以及开设在凹面筒柱凹面中间位置的出液孔422,且开设在凹面筒柱左侧端面的安装孔423,以及安装在凹面筒柱右侧端面的传动柱424,且安装在传动柱424外表面远离凹面筒柱一侧的风动叶片425。通过出液孔422的设置均匀的对设备内部进行负离子溶液的分布,同时与压块421自身的转动相互配合可对负离子溶液进行晃动,避免溶液产生沉淀,确保镀覆的均匀性。
58.安装孔423内表面与注液装置43连接,且传动柱424外表面通过轴承与镀覆筒41连接。通过风动叶片425的设置利用风力进行驱动,节约设备的能源供给,同时自身对气流进行导向,将气流对整体设备进行分散,辅助设备自身进行降温,避免设备工作对构件产生热疲劳。
59.注液装置43包括:
60.注液管431,该注液管431具有通孔管体,以及通孔管体远离挤压装置42的一端贯穿镀覆筒41并延伸至镀覆筒41外壁,且安装在通孔管体外表面位于镀覆筒41外壁一侧的转化线圈432,以及安装在通孔管体位于镀覆筒41外壁一端的注液泵433,且安装在注液泵433远离通孔管体一侧的导液管434,以及设置在转化线圈432外表面的环转板435,且安装在环转板435两侧位置的磁环436,以及安装在磁环436外表面的页板437。通过磁环436与转化线圈432之间的电磁感应,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对注液泵433进行能源供给,降低设备对外部能源的消耗,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与市场竞争力,同时辅助为负离子溶液进行加热,避免负离子溶液冷却产生粘结的现象。
61.转化线圈432远离页板437的一端与镀覆筒41连接,且环转板435靠近挤压装置42的一端与镀覆筒41连接。通过导液管434对负离子溶液进行循环性的利用,降低原料的浪费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页板437对气流的导向对制备后的纺织纤维进行风干,避免负离子溶液滴落,对设备或环境造成污染。
62.使用时,将纺织纤维安装在导线器5上,并通过出入口416进入镀覆筒41内部,沿着导线弧板414凸面的导线槽415进行不断的深入,并沿着镀覆环412内表面的螺旋导槽413进行不断的环绕,并沿着另一面的导线弧板414凸面的导线槽415伸出,并将负离子溶液注入液箱2中;
63.利用外界鼓风设备对设备进行吹动,使得页板437受到风力的影响产生转动,带动环转板435和磁环436转动,使得转化线圈432切割磁环436的磁感线进行发电,并将电能传输至注液泵433中启动注液泵433,使得负离子溶液因注液泵433的吸力从液箱2中吸入导液管434并输送给注液管431;
64.负离子溶液从注液管431中流出进入压块421内部,接着通过出液孔422流入镀覆筒41内腔,风力同时带动风动叶片425进行转动,使得动柱424和压块421同时进行转动,对负离子溶液和纺织纤维进行施压镀覆;
65.启动导线器5使得纺织纤维不断进行传输,直至加工完成。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