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8005发布日期:2022-01-01 00:3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缝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条具有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等优点,一般使用专门的上线装置将线条引导到针头处进行工作。
3.在公告号为cn2114461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工作台、机头以及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转盘,转盘上设置有若干个竖杆,在竖杆上套设有线筒。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需要更换线筒时,需要将机头停机,然后进行完换线操作后,再重新开机,导致缝纫机整体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包括工作台、机头、放线装置以及拉线装置,所述机头、放线装置以及拉线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放线装置包括放线盘和设置在放线盘上的线筒,所述拉线装置包括拉线板,所述拉线板内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辊,相邻所述定位辊之间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拉线板内远离定位辊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辊,所述移动辊上设置有在滑移槽内竖直方向滑移的移动块,所述拉线板内设置有控制移动块朝靠近定位辊方向滑移的控制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条依次绕过定位辊和移动辊来回弯折进行预留,在放线完毕的线筒取下后,拉住线条的末端,此时机头处会继续拉动线条,弹性件收缩使绕线辊向靠近定位辊方向移动从而将预留的线缆释放,在接线时机头可以继续工作,实现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控制件为控制拉簧,所述控制拉簧的一端抵接在滑移槽下槽壁上,所述控制拉簧的另一端抵接在移动块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拉簧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块朝靠近定位辊方向移动,实现控制件对移动件滑移的控制。
11.可选的,所述拉线板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拉线板上开设有当移动辊与定位辊高度方向上处于最远距离时,供限位杆滑移的限位槽,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供限位杆滑移的限制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和限制槽时,限位杆可限制住移动块的滑移,实现限位杆控制移动块保持与定位辊最远距离的效果,此时移动辊为正常使用状态。
13.可选的,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控制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控制杆方便控制移动块朝远离定位辊方向移动。
15.可选的,所有所述控制杆远离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联动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联动杆可同时控制所有移动块滑移状态。
17.可选的,所述放线盘和拉线板之间设置有夹线架,所述夹线架包括上梁下梁,所述夹线架上设置有用于夹住线条的夹线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线筒时,通过夹线组件对线条进行夹紧,可方便接下来的接线操作。
19.可选的,所述夹线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上梁的上夹线板和滑动连接在下梁的下夹线板,所述上夹线板上设置有控制上夹线板下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下夹线板上设置有控制下夹线板上降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夹线架上还设置有限制上夹线板下降的第一限制组件以及限制下夹线板上升的第二限制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夹线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上夹线板朝下夹线板方向滑移,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下夹线板朝上夹线板方向滑移,直至上夹线板和下夹线板将线条夹住。
21.当不需要进行夹线时,通过第一限制组件将上夹线板固定住,通过第二限制组件将下夹线板固定住。
22.可选的,所述拉线板靠近放线盘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轮,所述拉线板远离放线盘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第一导向轮的作用下,方便将拉线板上线条保证缠绕在定位辊和移动辊上,在两个第二导向轮的作用下,使离开拉线板的线条保持稳定。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5.线条依次绕过定位辊和移动辊来回弯折进行预留,在放线完毕的线筒取下后,拉住线条的末端,此时机头处会继续拉动线条,弹性件收缩使绕线辊向靠近定位辊方向移动从而将预留的线缆释放,在接线时机头可以继续工作,实现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的夹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的夹线架的剖视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施例的拉线板的剖视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机头;3、放线装置;4、拉线装置;5、竖杆;6、线筒;7、夹线架;8、竖梁;9、上梁;10、下梁;11、夹线组件;12、上夹线板;13、下夹线板;14、第一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第一限制组件;19、第二限制组件;20、第一滑移柱;21、第一固定条;22、第一插接槽;23、第一活动槽;24、第二滑移柱;25、第二固定条;26、第二插接槽;27、第二活动槽;28、第一导向轮;29、拉线板;30、定位辊;31、滑移槽;32、移动块;33、移动辊;34、控制件;35、控制拉簧;36、限位杆;37、限位槽;38、限制槽;39、控制杆;40、联动杆;41、第二导向轮;42、连接条;43、放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
33.参照图1,缝纫机用上线装置包括工作台1、机头2、放线装置3以及拉线装置4,机头2、放线装置3以及拉线装置4均安装在工作台1上,拉线装置4包括拉线板29,放线装置3包括放线盘43以及固定在放线盘上的若干个竖杆5,在竖杆5上套设有线筒6。
34.参照图2,在放线盘43和拉线板29之间安装有夹线架7,夹线架7包括竖梁8,上梁9以及下梁10,两个竖梁8相互平行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上梁9和下梁10焊接在两个竖梁8之间。
35.参照图2和图3,在夹线架7上安装有夹线组件11,夹线组件11上夹线板12和下夹线板13,在夹线架7上安装有第一弹性件14和第二弹性件15,第一弹性件14为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的一端抵接在上夹线板12上,第一弹簧16的另一端抵接在上梁9下端,在第一弹簧16弹力作用下,上夹线板12始终有朝下运动的趋势,第二弹性件15为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一端抵接在下夹线板13上,第一弹簧16的另一端抵接在下梁10上端,在第二弹簧17弹力作用下,下夹线板13始终有朝上运动的趋势,直至上夹线板12与下夹线板13同时将线条夹紧。
36.参照图2和图3,在夹线架7上还安装有第一限制组件18和第二限制组件19,第一限制组件18包括固定连接在上夹线板12上端面的第一滑移柱20和滑动连接在上梁9上的第一固定条21,第一滑移柱20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条21插接的第一插接槽22,在上梁9开设有供第一固定条21滑移的第一活动槽23,当第一固定条21滑移在第一活动槽23然后再插入第一插接槽22后,将上夹线板12固定在上梁9上。
37.参照图2和图3,第二限制组件19包括固定连接在下夹线板13下端面的第二滑移柱24和滑动连接在下梁10上的第二固定条25,第二滑移柱24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条25插接的第二插接槽26。在下梁10上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条25滑移的第二活动槽27,当第二固定条25滑移在第二活动槽27然后再插入第二插接槽26后,将下夹线板13固定在上梁9上。
38.参照图3,为了方便控制第一固定条21和第二固定条25,第一固定条21远离第一滑移柱20的一侧延伸有连接条42,连接条42的另外一端焊接在第二固定条25上,
39.参照图3,拉线板29上靠近放线盘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轮28,第一导向轮28能将进入拉线板29外的线条稳定输送进拉线板29内。
40.参照图3,在拉线板29上端安装有若干个定位辊30,定位辊30沿远离放线盘43方向阵列设置。在相邻定位辊30之间开设有滑移槽31,在拉线板29上还安装有若干个移动块32,每个移动块32可在其对应的滑移槽31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拉线板29内远离定位辊3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辊33,移动辊33焊接在移动块32上。
41.参照图4,在拉线板29内还安装有控制移动辊33上升的控制件34,控制件34为控制拉簧35,控制拉簧35的一端抵接在滑移槽31下槽壁上,控制拉簧35的另一端抵接在移动块32上,在控制拉簧35的拉力下,移动辊33能朝靠近定位辊30的方向滑移。
42.参照图4,为了固定住移动块32,在拉线板29上安装有限位杆36,拉线板29上开设有当移动辊33处于最低位置时,供限位杆36滑移的限位槽37,在移动块32上开设有供限位杆36滑移的限制槽38,当限位杆36同时穿过限位槽37和限制槽38时,实现限位杆36对移动
块32的固定效果。
43.参照图4,在移动块32远离移动辊33的一侧焊接有控制杆39,可通过控制杆39对移动块32进行高度方向的调节,为了方便同时控制多组控制杆39,在控制杆39远离移动块32的一侧焊接有一个联动杆40,可通过控制联动杆40,实现对多个移动块32的调节。
44.参照图3,为了离开拉线板29上的线条保持稳定,在拉线板29远离第一导向轮28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向轮41。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缝纫机用上线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6.线条依次绕过定位辊30和移动辊33来回弯折进行预留,当需要更换线筒时,解除限位杆36对滑移块的限制, 在控制拉簧35的作用下,弹性件收缩使绕线辊向靠近定位辊30方向移动从而将预留的线缆释放,在接线时机头2可以继续工作,实现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