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3617发布日期:2022-06-04 16: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超纤生产线普遍采用浸渍装置,浸渍装置工作时由上辊和下辊夹带着超纤移动,此时超纤位于上辊和下辊之间。浸渍时下辊需全部位于打底料内,上辊的部分位于打底料内,进而使超纤能够浸渍在打底料内。现有的浸渍装置为了保证超纤移动的稳定性,下辊的直径不能太小,浸渍超纤需要下辊需要完全浸泡在打底料内,所以每次浸渍超纤需要大量的打底料,进一步地每次更换打底料时,相应的也要排掉大量的打底料,造成了资源浪费。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现有装置的上述缺点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在使用少量打底液的情况下还具有好的浸渍效果。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包括机架和承料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能够将超纤由输入端移动到输出端的辊组合,所述辊组合包括多个上下一一对应安装的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的转轴相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下辊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机架的底部于各所述下辊靠近所述输入端的一侧旁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辊,所述连接辊的径向尺寸不大于所述下辊的径向尺寸,各所述连接辊和所述下辊的转轴相平行,且所述连接辊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下辊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以所述连接辊到与其相邻的靠近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下辊的水平距离为第一间距,以所述连接辊到与其相邻的远离所述输入端的所述下辊的水平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承料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承料装置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对称的两条v型的轨道,两条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超纤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辊组合的下方布置有所述轨道。
8.进一步地,各所述下辊和所述连接辊的正下方布置有能够抬升和下降所述承料装置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水平面积小于所述承料装置的底部的水平面积。
9.进一步地,所述承料装置的顶部开设有能够供所有所述下辊和所述连接辊伸入和移出的浸渍槽,所述浸渍槽的槽深不小于所述下辊的半径尺寸。
10.进一步地,所述承料装置外侧设置有连通所述浸渍槽的输出口,所述承料装置于所述浸渍槽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超纤的输送方向,所述浸渍槽的底部于所述超纤的输送方向上的剖面呈v形,所述引流槽位于上述剖面的最低处,所述引流槽的端部连通所述输出口。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使用时超纤由输入端至输
出端方向依次绕设于所述连接辊的底部和所述下辊的顶部,然后绕设于下一个所述连接辊的底部,超纤以此往复地间隔绕设于所述连接辊的底部和所述下辊的顶部。将超纤往复地间隔绕设于所述连接辊的底部和所述下辊的顶部,能够极大地增加超纤移动的稳定性。
12.浸渍时只需所述连接辊的底部位置位于打底料内,就能够给使绕设于所述连接辊的底部位置的超纤能够浸渍在打底料内,且所述连接辊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下辊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使得相比于现有的浸渍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仅需要在承料装置内放置少量的打底料即可进行超纤的浸渍,并且浸渍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更换打底料时,相应的也只要排掉少量的打底料,以此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料装置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原理图。
16.标号说明:
17.机架1;上辊11;下辊12;间隙13;连接辊14;承料装置2;浸渍槽 21;引流槽22;输出口23;超纤3;输入端4;输出端5;第一间距6;第一位段61;第一夹角62;第二间距7;第二位段71;第二夹角72;轨道8;升降台9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19.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机架1和承料装置2,所述机架1设置有能够将超纤3由输入端4移动到输出端5的辊组合,所述辊组合包括多个上下一一对应安装的所述上辊11和所述下辊12,多个所述下辊12由输入端4至输出端5依次布置,多个所述上辊11由输入端4至输出端5依次布置,所述上辊11安装于所述下辊12的上方。所述上辊11和所述下辊12的转轴相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下辊12间形成有间隙13,所述机架1的底部于各所述下辊12靠近所述输入端4的一侧旁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辊14,所述连接辊14的径向尺寸不大于所述下辊12的径向尺寸,各所述连接辊14和所述下辊12的转轴相平行,且所述连接辊14 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下辊12的转轴的水平高度。
20.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使用时超纤3由输入端4至输出端5 方向依次绕设于所述连接辊14的底部和所述下辊12的顶部,然后绕设于下一个所述连接辊14的底部,超纤3以此往复地间隔绕设于所述连接辊14 的底部和所述下辊12的顶部。将超纤3往复地间隔绕设于所述连接辊14 的底部和所述下辊12的顶部,能够极大地增加超纤3移动的稳定性。
21.浸渍时只需所述连接辊14的底部位置位于打底料内,就能够给使绕设于所述连接辊14的底部位置位的超纤3能够浸渍在打底料内,且所述连接辊14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不高于所述下辊12的转轴的水平高度,使得相比于现有的浸渍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浸渍装置仅需要在承料装置2内放置少量的打底料即可进行超纤3的浸渍,并且浸渍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更换打底料时,相应的也只要排掉少量的打底料,以此减少资源浪费。
22.以所述连接辊14到与其相邻的靠近所述输入端4的所述下辊12的水平距离为第一间距6;以所述连接辊14到与其与相邻的远离所述输入端4 的所述下辊12的水平距离为第二间距7,所述第二间距7小于所述第一间距6。
23.以从所述连接辊14到与其相邻的靠近所述输入端4的所述下辊12这段位置的超纤3为第一位段61,第一位段6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62;以从所述连接辊14到与其相邻的远离所述输入端4的所述下辊12这段位置的超纤3为第二位段71,第二位段7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72。
24.由于连接辊14的底部位置到相邻两个下辊12的顶部位置的竖直方向的距离相同,所以第二夹角72大于第一夹角62。则第一位段61与第二位段71相比,第一位段61较平缓,第二位段71更陡,超纤3浸渍后多余的打底料更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二位段71上掉落。避免多余被带出浸渍装置而浪费打底料的情况发生。
25.所述承料装置2能够相对所述机架1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移动承料装置2方便打底料的更换以及超纤3的牵引。
26.所述承料装置2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对称的两条v型的轨道8,两条所述轨道8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超纤3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辊组合的下方布置有所述轨道8。所述承料装置2通过所述轨道8实现相对所述机架1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27.各所述下辊12和所述连接辊14的正下方布置有能够抬升和下降所述承料装置2的升降台9,所述升降台9的水平面积小于所述承料装置2的底部的水平面积。升降台9最低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承料装置2的离地高度。所述承料装置2通过所述升降台9实现相对所述机架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28.所述承料装置2的顶部开设有能够供所有所述下辊12和所述连接辊14 伸入和移出的浸渍槽21,所述浸渍槽21的槽深不小于所述下辊12的半径尺寸。
29.所述承料装置2外侧设置有连通所述浸渍槽21的输出口23,输出口 23连接有开关阀,所述承料装置2于所述浸渍槽21的底部开设有引流槽 22,所述引流槽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超纤3的输送方向,所述浸渍槽 21的底部于所述超纤3的输送方向上的剖面呈v形,所述引流槽22位于上述剖面的最低处。更换打底料时先打开开关阀,使浸渍槽21内的打底料由输出口23流出浸渍槽21,剖面呈v形的结构能够使浸渍槽21底部的打底料汇集到引流槽22内,最终从输出口23流出,使得整个打底料的释放过程高效且迅速。
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