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2118发布日期:2023-04-06 04:2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尤其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1、目前,滚筒洗衣机一般具有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外筒和设置在外筒内的滚筒,现有的外筒一般由前外筒和后外筒组成,前外筒和后外筒一般通过螺钉固定,通常轴承座是设置在后外筒的后壁上,为了满足洗衣机不同最高转速的需求,通常需要更换轴承座,使得轴承座与洗衣机的最高转速适配,使得能够满足洗衣机最高转速的同时且能够降低成本,但是,由于轴承座是固设于后外筒上的,在更换轴承座的同时也需要更换后外筒,有时也需要更换前外筒,这就造成需要生产多种带有不同种类轴承座的后外筒,使得后外筒的通用性较低,使得经济性较低,生产成本较大。并且,通常设置冷凝水与湿热空气进行换热使得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将冷凝水导流至外筒内且导流至外筒后壁内侧,冷凝水与湿热空气接触并进行换热使得湿热将空气进行冷凝,设置导流筋对冷凝水进行导流,但是设置导流筋的方式使得冷凝水只能顺着导流筋流动,使得冷凝水的流经面积有限,冷凝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

3、机壳;

4、外筒,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外筒的一侧端设有外筒开口且所述外筒内设有与所述外筒开口连通的放置空间;

5、滚筒,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

6、烘干装置,设于所述外筒外侧,所述烘干装置将所述放置空间内的空气抽入其内并对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高温干燥空气送回至所述放置空间内,高温干燥空气对衣物进行烘干形成湿热空气;

7、所述外筒包括:

8、前外筒,设于所述外筒的一侧端且所述前外筒的侧端设有所述外筒开口;

9、后外筒,设于所述前外筒设置所述外筒开口的对侧且与所述前外筒连接,所述后外筒远离所述前外筒的一侧设有后外筒后壁;

10、筒底,设于所述后外筒后壁远离所述前外筒的一侧,所述筒底与所述后外筒连接形成位于所述筒底和所述后外筒之间的冷凝空间;所述筒底的顶部设有将所述冷凝空间与筒底外空间连通的进水通道;

11、所述后外筒后壁上设有将所述冷凝空间与放置空间连通的排水通道;冷凝水经所述进水通道进入到所述冷凝空间内,然后通过所述排水通道流入所述放置空间内,所述烘干装置将所述放置空间内的湿热空气抽出前,所述冷凝空间内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后外筒与所述湿热空气换热。

12、设置外筒包括前外筒、后外筒和筒底,便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筒底,提高了后外筒和前外筒的通用性,节约成本;设置筒底和后外筒连接形成冷凝空间以通过后外筒对放置空间内的湿热空气进行除湿,冷凝水可在冷凝空间内暂存,能够提高冷凝效果。

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冷凝空间包括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处的进水冷凝空间、位于所述排水通道处的排水冷凝空间以及若干个位于所述进水冷凝空间和排水冷凝空间一侧的导流冷凝空间,所述导流冷凝空间与所述进水冷凝空间和所述排水冷凝空间连通,设置进水冷凝空间和出水冷凝空间保证冷凝水的正常进出,设置若干个导流空间,能够保证冷凝空间与后外筒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大湿热空气的冷凝面,提高湿热空气的冷凝效果。

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若干个所述冷凝空间中,所述进水冷凝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最高处,所述排水冷凝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最低处,能够保证进入进水冷凝空间的水向导流冷凝空间流去,且能够保证导流冷凝空间的水全部流道排水冷凝空间内,进而流出冷凝空间,保证冷凝水正常进出冷凝空间,保证冷凝水对湿热空气除湿烘干的正常进行。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筒底靠近所述后外筒的一侧设有筒底内侧壁,所述筒底内侧壁上设有内加强筋,所述内加强筋与筒底内侧壁形成朝向所述后外筒的冷凝槽,所述冷凝槽扣合在所述后外筒外壁面上且所述内加强筋外端与后外筒连接形成所述冷凝空间,设置内加强筋,能够增强筒底的强度且能够保证冷凝空间的形成。

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冷凝槽包括第一冷凝槽,所述内加强筋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内加强筋和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内加强筋,所述第一内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内加强筋相交,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加强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加强筋以及所述筒底内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冷凝槽,所述第一冷凝槽扣合在所述后外筒外壁面上且所述内加强筋外端与后外筒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冷凝空间,能够形成网格状的第一冷凝空间,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的冷凝空间。

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加强筋沿圆周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内加强筋延伸方向所在的圆为同心圆,同心圆的圆心在所述筒底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二内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内加强筋延伸方向所在圆的半径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加强筋呈放射状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冷凝空间沿所述第一内加强筋的延伸方向设置形成一层冷凝空间,且所述第一冷凝空间具有沿所述第二内加强筋的延伸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使得第一冷凝空间围绕筒底中心设置,使得第一冷凝空间布局相对均匀,避免在通入冷凝水后使得局部过重。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于同一层的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冷凝空间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口,位于同一层的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冷凝空间之间共用同一第二内加强筋,所述第一连通口设于第二内加强筋上;相邻两层所述第一冷凝空间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设于第一内加强筋和/或第二内加强筋上,设置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保证冷凝空间的相互连通,能够使得若干个冷凝空间可形成多个冷凝水的流通路径,保证冷凝水充满冷凝空间,增强除湿效果,避免局部冷凝空间内的冷凝水流通不畅造成冷凝水在冷凝空间内的积聚,避免冷凝水的积聚造成的除湿不均匀等现象。

1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冷凝槽包括第二冷凝槽,所述内加强筋还包括第三内加强筋,所述第三内加强筋、第一内加强筋以及所述筒底内侧壁或所述第三内加强筋、第二内加强筋以及所述筒底内侧壁或所述第三内加强筋、第一内加强筋、第二内加强筋以及所述筒底内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冷凝槽,所述第二冷凝槽扣合在所述后外筒外壁面上且所述内加强筋外端与后外筒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冷凝空间,所述第二冷凝空间与所述第一冷凝空间连通,并且任意一第二冷凝空间与其相邻第二冷凝空间连通和/或与第一冷凝空间连通,能够增强筒底的强度,并且设置的第三内加强筋能够适应筒底外边缘的形状最大限度的增加冷凝空间在筒底上的覆盖面积,提高冷凝效果。

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外壳且所属烘干外壳内设有烘干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具有烘干进风口,所述后外筒内设有将所述烘干进风口和所述放置空间连通的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具有回风进风口,所述回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后外筒后壁的内壁面上,将回风进风口设置在后外筒后壁的内壁面上,能够使得放置空间内的空气向后外筒后壁流动,便于放置空间内的湿热空气通过后外筒后壁或后外筒后壁以及后外筒侧周壁靠近后外筒后壁的一端与冷凝空间内的冷凝水换热,湿热空气冷凝形成水,以对湿热空气除湿干燥。

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后外筒后壁上设有后壁通孔;所述外筒还包括:

22、轴承座,内嵌于所述筒底内且与所述筒底注塑连接成一体,所述轴承座与所述后壁通孔相对设置;

23、所述冷凝空间位于所述轴承座的外侧;所述滚筒远离所述外筒开口的一侧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设于所述轴承座内,设置轴承座设置在筒底上,在满足洗衣机在不同最高转速下的强度需求时,只需要选择对应的筒底即可,而不需要选择后外筒和前外筒,提高了后外筒和前外筒的通用性,节约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