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4459发布日期:2022-11-09 07:4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染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下走式染布机,为了辅助喷咀带动布料在染布机机身的储布槽内堆叠循环染色,通常会在染布机机头的内部设置提布轮,由提布轮的转动辅助喷咀带动布料运行。
3.这种设置在染布机机头内部的提布轮,虽然能辅助喷咀带动布料运行,但是由于提布轮位于高处,储布槽位于低处,循环染色时,堆叠于低处储布槽内的布料,被位于高处的提布轮提升起运行时,会由于布料的向上快速甩动,减少了布料的含液量,造成含液量较少的布料底面与提布轮上的提布轮棍摩擦滑动,而产生布料的擦伤、极光印问题。
4.再者,布料在循环运行时,如果提布轮拉动布料移动的力道、速度大于喷咀带动布料移动的力道、速度时,则易造成布料缠绕在提布轮棍上的问题发生。为避免上述状况发生,一般会调控喷咀带动布料移动的力道、速度大于提布轮拉动布料移动的力道、速度。但由于在整个循环染色过程中,布料在储布槽内堆叠排列的状态会受到缸内的水位高、低的设定、升温/降温时缸内温度高/低变动,以及布料材质的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布料在储布槽内堆叠排列的形态是无规律状的。有时会形成压布形态,或是堆叠的布料无法移动到储布槽的前端,造成提布轮棍提升布料之距离过长,拉升力道增大等问题;进而大幅增加布料与提布轮棍的相对摩擦滑动系数,使得含液量较少的布料底面在与提布轮棍摩擦滑动时,更容易产生擦伤、极光印等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循环运行染色时,提布轮将布料从储布槽内提升起时,由于布料的向上快速甩动,减少了布料的含液量,进而导致含液量较少的布料底面与提布轮棍因摩擦滑动所产生的擦伤、极光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包括机头和机身,所述机头内设有提布轮和喷淋装置,所述提布轮下侧设有喷咀座,所述机身内设有储布槽,所述储布槽的前端设有导布反冲环;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一根或多根位于提布轮和导布反冲环之间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用于朝向由导布反冲环往提布轮方向移动运行的布料上喷淋染液;所述喷淋管与提布轮的轴心相平行,且所述喷淋管上具有若干沿喷淋管轴向分布的喷孔,其中至少一根所述喷淋管位于布料从导布反冲环往提布轮棍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下方,且该喷淋管的喷孔朝布料的底面与提布轮棍接触摩擦的方位喷出染液。
8.较之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9.本方案中,通过在布料从导布反冲环往提布轮移动运行的路径上设有喷淋装置,尤其是布料从所述喷淋装置中至少一根喷淋管的上方处通过移动运行时,该喷淋管朝布料
底面与提布轮棍接触的方位喷出染液,使布料底面含液量较多,较湿润,从而减少含液量较少的布料底面在提布轮棍上因摩擦滑动所造成的擦伤及极光印问题发生。
10.作为优选,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两根喷淋管,两喷淋管中,其中一根位于布料从导布反冲环往提布轮棍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上方且该喷淋管的喷孔朝布料与提布轮棍接触摩擦的方位喷出染液,另一根位于位于布料的导布反冲环往提布轮棍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下方;布料从两根喷淋管之间通过。
11.作为优选,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包括对接端,所述旁通管的对接端与喷淋管的进液端固定连接。
12.作为优选,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包括对接端,所述喷淋管的进液端通过卡箍与旁通管对接端连接,且所述喷淋管能够相对旁通管周向转动以调节喷淋管的喷射角度。
13.作为优选,所述卡箍包括两连接端,卡箍内侧具有沿卡箍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喷淋管的进液端外周壁上具有第一凸缘,所述旁通管的对接端外周壁上具有第二凸缘,装配状态下,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轴向相抵,相抵状态下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卡装在卡箍的卡槽内,所述卡箍的两连接端通过锁紧件紧固以使卡箍抱紧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上。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嵌设有密封圈。
15.作为优选,所述染布机还包括循环泵和热交换器,所述循环泵用于抽取机身内的染液经热交换器至喷咀座;所述旁通管与循环泵的出液端连通,或者所述旁通管与热交换器的出液端连通。
16.作为优选,所述旁通管上设有控制染液喷出量的控制阀。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旁通管连接在喷咀座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实施方式);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头侧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旁通管连接在热交换器与循环泵之间的实施方式);
21.图4为喷淋管与旁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喷淋管与旁通管的连接状态下的截面图;
23.图6为具有两排喷孔的喷淋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喷淋装置的下走式染布机,包括机身1、机头2、热交换器13、循环泵12,以及设置在机头2与机身1下方处的导布管14,机头2内设有提布轮6和喷咀座4,喷咀座4内设有喷咀41;喷咀座4设于提布轮6下侧。
26.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循环泵12用于循环抽取机身1内的染液经热交换器13至喷咀座4,以将染液输送至喷咀座4内的喷咀41,具体的,循环泵12的出液端与热交换器13的进液端之间通过连接管7连通,热交换器13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喷咀座4内的喷咀连通。热交换器13用于对流经热交换器13的染液进行加热。
27.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机身1内设有储布槽11,储布槽11的前端设有导布反冲环3,布料运行时从导布反冲环3中间通过;所述提布轮6主要由本体和若干呈圆形阵列分布在本体上的提布轮棍61组成,对于这种提布轮6在现有技术中有大量说明和应用,故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工作时,提布轮6将堆叠在储布槽11内的布料向上提起,由喷咀喷出染液推动布料经由导布管14进入储布槽11内堆叠循环运行。其中图2中a部所示为布料。
28.如图2所示,机头2内还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一根或多根位于提布轮6和导布反冲环3之间的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用于朝向由导布反冲环3往提布轮6方向移动运行的布料上喷淋染液。
29.所述喷淋管5与提布轮6的轴心相平行,且所述喷淋管5上具有若干沿喷淋管5轴向分布的喷孔51,其中至少有一根所述喷淋管5位于布料从导布反冲环3往提布轮棍61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下方,且该喷淋管5的喷孔51朝布料的底面与提布轮棍61接触摩擦的方位喷出染液,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喷孔的喷射方向,如此通过该喷淋管5的喷淋,可以提高布料底面的含液量,从而使得布料含液量较多,较为湿润的布料底面,与提布轮棍61接触摩擦滑动运行,从而减小布料擦伤、极光印的问题发生。
3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喷淋管5设置两根,两喷淋管5中,其中一根位于布料从导布反冲环3往提布轮棍61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上方且该喷淋管5的喷孔51朝布料与提布轮棍61接触摩擦的方位,另一根位于位于布料的导布反冲环3往提布轮棍61上移动运行路径的下方;布料从两根喷淋管5之间通过。
31.循环染色时,布料从两根喷淋管5中间通过,位于布料移动运行路径下方的喷淋管5,通过其喷孔51朝布料的底面与提布轮棍61接触面的方位喷出染液,以增加布料底面的含液量;位于布料移动运行路径上方的喷淋管5朝布料与提布轮棍61接触摩擦的方位上喷出染液,即在布料的上侧进行喷射染液,如此两喷淋管5喷出的两道染液形成一定夹角,产生一定的辅助提布轮棍61将布料向上提升的力道,有助于布料的运行,并降低布料与提布轮6之间的张力。
32.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喷淋管5上具有一排以上沿喷淋管5轴向分布的喷孔51,如图4所示,展示的是采用一排喷孔51的情形,如图6所示,展示的是采用两排喷孔51的情形;所述喷孔51的具体结构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和长条形孔中的至少一种,换言之,喷孔51可以全是圆形孔,或者全是椭圆形孔,或者全是长条形孔,或者三者间的相互组合;其中圆形孔的直径在1.5mm以上;椭圆形孔的长度在2mm以上,长条形孔的宽度在1.5mm以上,长度在3mm以上;而喷淋管5的直管长度在6cm以上,其形状可以是直管或者是直管的一侧或是两侧连结具有一定弧度的管所构成。其中,图4和图6展示的全是圆形孔的喷淋管5。
33.由于喷孔51是沿喷淋管5轴向布置的,因此喷淋管5通过喷孔51所喷出的染液可以呈格栅状及片状喷出。
34.其中,喷淋管5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作为进液端,为了实现对喷淋管5的供液,在喷淋管5的进液端连接有一根与之相连通的旁通管8;如图3所示,旁通管8的另一端连接
在循环泵1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连接管7上。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将旁通管8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13的出液端相连通,具体的,将其连接在连接热交换器13与喷咀座4之间的管路上。
35.为实现与喷淋管5的连接,所述旁通管8包括一用以与喷淋管5进液端连接的对接端。
36.为了可以控制厚薄、材质等不同布料的含液量,在旁通管8上还设置有控制染液喷出量的控制阀81。
37.喷淋管5的进液端与旁通管8的对接端固定连接,比如,采用法兰连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连接,此情形下,染液从所述喷淋管5上的喷孔51以固定喷出角度朝布料与提布轮棍61接触的方位喷出。
38.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喷淋管5的进液端通过卡箍9与旁通管8对接端连接,喷淋管5的进液端与旁通管8的对接端同轴设置;所述喷淋管5能够相对旁通管8周向转动以调节喷淋管5的喷射角度,如此便可根据需要来转动喷淋管5,以调节喷淋管5上的喷孔51喷射角度。
39.具体的,所述卡箍9包括两连接端91,卡箍9内侧具有沿卡箍9周向设置的卡槽93,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中左侧部分为喷淋管与旁通管的对接端完成连接状态下的示意图,右侧部分为喷淋管与旁通管的对接端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卡箍9由两卡箍半环构成,两卡箍9半环一端相铰接在一起,两卡箍9半环的另一端分别形成卡箍9的两连接端91。
40.所述喷淋管5的进液端外周壁上具有第一凸缘52,所述旁通管8的对接端外周壁上具有第二凸缘82,装配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轴向相抵,相抵状态下的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卡装在卡箍9的卡槽93内,所述卡箍9的两连接端91通过锁紧件紧固以使卡箍9抱紧在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上,具体的,锁紧件可以是螺栓92构件,通过螺栓92将两连接端91连接在一起实现卡箍9的锁紧。如此在卡箍9的卡槽93限制下,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相抵接并限制在卡槽93内,以实现喷淋管5与旁通管8的连接,而在需要调节喷淋管5的喷射角度时,转动喷淋管5即可。
41.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缘52和第二凸缘82之间嵌设有密封圈53。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