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4953发布日期:2023-09-06 19:2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


背景技术:

1、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是化纤面料的原料,它本身不是一种面料。涤纶学名叫聚酯,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强力比较好,耐磨禁穿,色牢度非常好。但是吸湿透气性不好,不适合做内衣,适合作为混纺原料或者外衣面料。涤纶是化纤面料的原料,是聚酯切片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长丝,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轻,而且又有韧性。

2、涤纶混纺指的是用涤纶再加上其它天然纤维混合制成的织品。混纺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降低织物的成本,且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纤维进行结合,在穿着上也更能满足人们的不同不需求,以便在不同场合穿着更加舒适。一般混纺织物就是指构成织物的原料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一般由涤纶等化学纤维和棉、丝、麻等天然纤维混合纺纱制成,它的原料并不固定,而用涤纶和棉纤维混合制成的纺织品,就被称为涤棉混纺。

3、涤棉混纺织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采用高于60%含量的涤纶和低于40%含量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涤棉布俗称的确良。特点是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涤纶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具有透气性好、耐热性好的优点,还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涤纶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抗皱性能,且耐热耐磨。但由于涤纶分子链上因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使得涤纶染色性较差,不易被染上颜色,染色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其中的棉纤维固色,因此经常出现上色差且固色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

2、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发明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第1步,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增强其表面活性,从而制备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5、第2步,将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成纱,然后经过退浆处理,得到能够纺织的纱线;

6、第3步,将步骤2得到的纱线经过经纬交织后,制备出织物坯料;

7、第4步,将织物坯料依次进行练漂、染色和后整理步骤,即得到所需纺织物。

8、优选地,所述第1步中,活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9、s1.涤纶的胺碱处理:

10、取涤纶纤维分散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内,再加入水合肼,震荡均匀之后,倒入反应烧瓶内,将反应烧瓶升温至反应液沸腾,保温处理20-30min,然后过滤出纤维,使用清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在真空箱内干燥,得到胺碱涤纶纤维;

11、其中,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浓度是10-20g/l,水合肼的浓度是10-20g/l,涤纶纤维的细度是3.2-5.8dtex,涤纶纤维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1-5)g:(20-100)ml;

12、s2.制备二羧基二联吡啶:

13、取高锰酸钾和去离子水混合至反应烧瓶内,室温下震荡至完全溶解后,加入5,5'-二甲基-2,2'-联吡啶,再次震荡均匀,然后将反应烧瓶放置于油浴锅内,油浴锅温度设置为90-110℃,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保温搅拌5-1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内滴加盐酸至反应液的ph达到2,震荡均匀,经过离心过滤,收集沉淀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二羧基二联吡啶;

14、其中,高锰酸钾、5,5'-二甲基-2,2'-联吡啶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是(0.01-0.03)g:(2.1-4.2)g:(50-100)ml;

15、s3.活性酰胺化处理:

16、取二羧基二联吡啶分散至n-甲基吡咯烷酮内,加入edc·hcl,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nhs,室温下搅拌1h,加入胺碱涤纶纤维,在室温下保温搅拌10-20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纤维,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干燥后,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17、其中,二羧基二联吡啶、edc·hcl、nhs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g:(0.2-0.6)g:(0.12-0.36)g:(20-40)ml;胺碱涤纶纤维与羧基二联吡啶的质量比例是1:0.13-0.26;

18、edc·hcl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

19、优选地,所述第2步中棉纤维的细度是1.1-1.4dtex,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质量比是65-68:32-35。

20、优选地,所述第2步的混纺成纱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

21、优选地,所述清花是将面料纤维通过清花机器混合均匀并成卷,梳棉是将清花后的纤维卷通过梳棉机器制成生条状,并条是将生条状通过并条机器合并从而形成熟条状,粗纱和细纱是依次经过粗纱机器和细纱机器的牵伸拉细,络筒是经过络筒机器的整理成卷形成纱线。

22、优选地,所述第2步的退浆是将混纺得到的纱线先经过上浆再退浆处理,上浆是使用上浆剂处理,上浆温度是50-60℃,烘干温度是80℃;退浆是使用热碱退浆法进行处理,退浆率达到80%以上。

23、优选地,所述上浆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膨化玉米淀粉16份、聚乙烯醇(17-88型)24份、氢氧化钠溶液(20wt%)10份、丙烯酰胺水溶液(60wt%)32份,水100份。

24、优选地,所述热碱退浆中的氢氧化钠浓度是5-10g/l,处理温度为60-80℃。

25、优选地,所述第3步的经纬交织是在织造机器内完成,采用一上一下的平纹交织方式进行织造。

26、优选地,所述第3步的织物坯料的经线密度为88-92根/英寸,纬线密度为94-98根/英寸。

27、优选地,所述第4步的练漂是使用10-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90-100℃下处理20-30min。

28、优选地,所述第4步的染色是使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处理,染液浓度是8-16g/l,染色浴比是15-20:1,染色温度为65-75℃,染色时间是40-60min,染色结束后降温至室温,使用清水洗涤除去浮色。

29、优选地,所述活性染料包括活性黄m-3re、活性黑kn-b、活性艳蓝kn-r、活性紫m-5r、活性红x-3b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30、优选地,所述第4步的后整理包括柔软处理和干燥定型处理,柔软处理是将染色后的面料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ht-822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剂的浓度是30-50g/l,柔软处理温度是25-45℃,时间是10-20min;干燥定型处理是将柔软处理后的面料,定型温度是160-180℃,定型车速度为20-25m/min。

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其中织染工艺纺织物的织造和染整,织造是通过使用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作为原料,依次经过混纺成纱以及经纬交织制备成织物坯料;染整包括将织造成的织物坯料经过练漂、染色和后整理步骤。经过本发明织染得到的纺织物不仅具有天然棉纤维与化纤涤纶纤维的优点,而且还克服了传统涤棉混纺面料上色差且容易掉色的缺陷。

33、2、本发明的织染工艺的改进主要在于对于涤纶纤维的活化处理,涤纶的活化处理过程包括:先将涤纶胺碱处理,即本发明在碱减量的过程中加入了水合肼,这样不仅能够达到碱减量后的效果,还使得涤纶纤维上引入大量的氨基基团;然后使用含有羧基和联吡啶的二羧基二联吡啶,通过edc·hcl/nhs体系完成活化,与胺碱处理后的纤维混合反应,最终通过酰胺键的交联结合在纤维的表面和减量形成的凹槽内。

34、3、活化后的涤纶纤维中的酰胺基团以及联吡啶基团都能够与活性染料化合物更好的结合,不仅增强了纤维的固色性,改善了涤纶纤维对于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低且固色差的缺点,而且还一定程度地增加了纤维的强度、吸湿性和抑菌性。

35、实施方式

3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理解,本发明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8、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9、实施例1

40、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1、(1)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活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42、s1.涤纶的胺碱处理:

43、取涤纶纤维分散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内,再加入水合肼,震荡均匀之后,倒入反应烧瓶内,将反应烧瓶升温至反应液沸腾,保温处理25min,然后过滤出纤维,使用清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在真空箱内干燥,得到胺碱涤纶纤维;

44、其中,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浓度是15g/l,水合肼的浓度是15g/l,涤纶纤维的细度是4.6dtex,涤纶纤维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3g:50ml;

45、s2.制备二羧基二联吡啶:

46、取高锰酸钾和去离子水混合至反应烧瓶内,室温下震荡至完全溶解后,加入5,5'-二甲基-2,2'-联吡啶,再次震荡均匀,然后将反应烧瓶放置于油浴锅内,油浴锅温度设置为100℃,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保温搅拌8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内滴加盐酸至反应液的ph达到2,震荡均匀,经过离心过滤,收集沉淀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二羧基二联吡啶;

47、其中,高锰酸钾、5,5'-二甲基-2,2'-联吡啶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是0.02g:3.3g:80ml;

48、s3.活性酰胺化处理:

49、取二羧基二联吡啶分散至n-甲基吡咯烷酮内,加入edc·hcl,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nhs,室温下搅拌1h,加入胺碱涤纶纤维,在室温下保温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纤维,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干燥后,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50、其中,二羧基二联吡啶、edc·hcl、nhs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0.4g:0.24g:30ml;胺碱涤纶纤维与羧基二联吡啶的质量比例是1:0.2。

51、(2)将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成纱,然后经过退浆处理,得到能够纺织的纱线;其中,棉纤维的细度是1.2dtex,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质量比是66:34。

52、混纺成纱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清花是将面料纤维通过清花机器混合均匀并成卷,梳棉是将清花后的纤维卷通过梳棉机器制成生条状,并条是将生条状通过并条机器合并从而形成熟条状,粗纱和细纱是依次经过粗纱机器和细纱机器的牵伸拉细,络筒是经过络筒机器的整理成卷形成纱线。

53、退浆是将混纺得到的纱线先经过上浆再退浆处理,上浆是使用上浆剂处理,上浆温度是55℃,烘干温度是80℃;退浆是使用热碱退浆法进行处理,退浆率达到80%以上。上浆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膨化玉米淀粉16份、聚乙烯醇(17-88型)24份、氢氧化钠溶液(20wt%)10份、丙烯酰胺水溶液(60wt%)32份,水100份;热碱退浆中的氢氧化钠浓度是8g/l,处理温度为70℃。

54、(3)将步骤2得到的纱线在织造机器内完成经纬交织,采用一上一下的平纹交织方式进行织造,制备出织物坯料,织物坯料的经线密度为90根/英寸,纬线密度为96根/英寸;

55、第4步,将织物坯料依次进行练漂、染色和后整理步骤,即得到所需纺织物;

56、其中,练漂是使用15g/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100℃下处理20min。

57、染色是使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处理,染液浓度是12g/l,染色浴比是15:1,染色温度为70℃,染色时间是50min,染色结束后降温至室温,使用清水洗涤除去浮色。活性染料为活性黄m-3re。

58、后整理包括柔软处理和干燥定型处理,柔软处理是将染色后的面料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ht-822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剂的浓度是40g/l,柔软处理温度是35℃,时间是15min;干燥定型处理是将柔软处理后的面料,定型温度是170℃,定型车速度为20m/min。

59、实施例2

60、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1、(1)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活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62、s1.涤纶的胺碱处理:

63、取涤纶纤维分散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内,再加入水合肼,震荡均匀之后,倒入反应烧瓶内,将反应烧瓶升温至反应液沸腾,保温处理20min,然后过滤出纤维,使用清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在真空箱内干燥,得到胺碱涤纶纤维;

64、其中,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浓度是10g/l,水合肼的浓度是10g/l,涤纶纤维的细度是3.2dtex,涤纶纤维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1g:20ml;

65、s2.制备二羧基二联吡啶:

66、取高锰酸钾和去离子水混合至反应烧瓶内,室温下震荡至完全溶解后,加入5,5'-二甲基-2,2'-联吡啶,再次震荡均匀,然后将反应烧瓶放置于油浴锅内,油浴锅温度设置为90℃,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保温搅拌5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内滴加盐酸至反应液的ph达到2,震荡均匀,经过离心过滤,收集沉淀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二羧基二联吡啶;

67、其中,高锰酸钾、5,5'-二甲基-2,2'-联吡啶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是0.01g:2.1g:50ml;

68、s3.活性酰胺化处理:

69、取二羧基二联吡啶分散至n-甲基吡咯烷酮内,加入edc·hcl,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nhs,室温下搅拌1h,加入胺碱涤纶纤维,在室温下保温搅拌10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纤维,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干燥后,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70、其中,二羧基二联吡啶、edc·hcl、nhs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0.2g:0.12g:20ml;胺碱涤纶纤维与羧基二联吡啶的质量比例是1:0.13。

71、(2)将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成纱,然后经过退浆处理,得到能够纺织的纱线;其中,棉纤维的细度是1.1dtex,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质量比是65:35。

72、混纺成纱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清花是将面料纤维通过清花机器混合均匀并成卷,梳棉是将清花后的纤维卷通过梳棉机器制成生条状,并条是将生条状通过并条机器合并从而形成熟条状,粗纱和细纱是依次经过粗纱机器和细纱机器的牵伸拉细,络筒是经过络筒机器的整理成卷形成纱线。

73、退浆是将混纺得到的纱线先经过上浆再退浆处理,上浆是使用上浆剂处理,上浆温度是50℃,烘干温度是80℃;退浆是使用热碱退浆法进行处理,退浆率达到80%以上。上浆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膨化玉米淀粉16份、聚乙烯醇(17-88型)24份、氢氧化钠溶液(20wt%)10份、丙烯酰胺水溶液(60wt%)32份,水100份;热碱退浆中的氢氧化钠浓度是5g/l,处理温度为60℃。

74、(3)将步骤2得到的纱线在织造机器内完成经纬交织,采用一上一下的平纹交织方式进行织造,制备出织物坯料,织物坯料的经线密度为88根/英寸,纬线密度为94根/英寸;

75、第4步,将织物坯料依次进行练漂、染色和后整理步骤,即得到所需纺织物;

76、其中,练漂是使用1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90℃下处理20min。

77、染色是使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处理,染液浓度是8g/l,染色浴比是15:1,染色温度为65℃,染色时间是40min,染色结束后降温至室温,使用清水洗涤除去浮色。活性染料为活性黑kn-b。

78、后整理包括柔软处理和干燥定型处理,柔软处理是将染色后的面料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ht-822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剂的浓度是30g/l,柔软处理温度是25℃,时间是10min;干燥定型处理是将柔软处理后的面料,定型温度是160℃,定型车速度为20m/min。

79、实施例3

80、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1、(1)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活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82、s1.涤纶的胺碱处理:

83、取涤纶纤维分散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内,再加入水合肼,震荡均匀之后,倒入反应烧瓶内,将反应烧瓶升温至反应液沸腾,保温处理30min,然后过滤出纤维,使用清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在真空箱内干燥,得到胺碱涤纶纤维;

84、其中,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浓度是20g/l,水合肼的浓度是20g/l,涤纶纤维的细度是5.8dtex,涤纶纤维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5g:100ml;

85、s2.制备二羧基二联吡啶:

86、取高锰酸钾和去离子水混合至反应烧瓶内,室温下震荡至完全溶解后,加入5,5'-二甲基-2,2'-联吡啶,再次震荡均匀,然后将反应烧瓶放置于油浴锅内,油浴锅温度设置为110℃,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保温搅拌10h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内滴加盐酸至反应液的ph达到2,震荡均匀,经过离心过滤,收集沉淀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二羧基二联吡啶;

87、其中,高锰酸钾、5,5'-二甲基-2,2'-联吡啶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是0.03g:4.2g:100ml;

88、s3.活性酰胺化处理:

89、取二羧基二联吡啶分散至n-甲基吡咯烷酮内,加入edc·hcl,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nhs,室温下搅拌1h,加入胺碱涤纶纤维,在室温下保温搅拌10-20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纤维,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干燥后,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90、其中,二羧基二联吡啶、edc·hcl、nhs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0.6g:0.36g:40ml;胺碱涤纶纤维与羧基二联吡啶的质量比例是1:0.26。

91、(2)将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成纱,然后经过退浆处理,得到能够纺织的纱线;其中,棉纤维的细度是1.4dtex,活性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质量比是68:32。

92、混纺成纱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清花是将面料纤维通过清花机器混合均匀并成卷,梳棉是将清花后的纤维卷通过梳棉机器制成生条状,并条是将生条状通过并条机器合并从而形成熟条状,粗纱和细纱是依次经过粗纱机器和细纱机器的牵伸拉细,络筒是经过络筒机器的整理成卷形成纱线。

93、退浆是将混纺得到的纱线先经过上浆再退浆处理,上浆是使用上浆剂处理,上浆温度是60℃,烘干温度是80℃;退浆是使用热碱退浆法进行处理,退浆率达到80%以上。上浆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包括:膨化玉米淀粉16份、聚乙烯醇(17-88型)24份、氢氧化钠溶液(20wt%)10份、丙烯酰胺水溶液(60wt%)32份,水100份;热碱退浆中的氢氧化钠浓度是10g/l,处理温度为80℃。

94、(3)将步骤2得到的纱线在织造机器内完成经纬交织,采用一上一下的平纹交织方式进行织造,制备出织物坯料,织物坯料的经线密度为92根/英寸,纬线密度为98根/英寸;

95、第4步,将织物坯料依次进行练漂、染色和后整理步骤,即得到所需纺织物;

96、其中,练漂是使用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100℃下处理30min。

97、染色是使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处理,染液浓度是16g/l,染色浴比是20:1,染色温度为75℃,染色时间是60min,染色结束后降温至室温,使用清水洗涤除去浮色。活性染料为活性红x-3b。

98、后整理包括柔软处理和干燥定型处理,柔软处理是将染色后的面料使用氨基硅油柔软剂ht-822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剂的浓度是50g/l,柔软处理温度是45℃,时间是20min;干燥定型处理是将柔软处理后的面料,定型温度是180℃,定型车速度为25m/min。

99、对比例1

100、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涤纶纤维未进行改性处理。

101、对比例2

102、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涤纶纤维的改性过程不相同,活性涤纶纤维替换为胺碱涤纶纤维(与实施例1的s1制备过程相同)。

103、对比例3

104、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织染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涤纶纤维的改性过程不相同,活性涤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

105、s1.胺碱涤纶纤维的制备(与实施例1相同);

106、s2.活性酰胺化处理:

107、取5,5'-二甲基-2,2'-联吡啶分散至n-甲基吡咯烷酮内,加入胺碱涤纶纤维,在室温下保温搅拌15h,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出纤维,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干燥后,得到活性涤纶纤维;

108、其中,5,5'-二甲基-2,2'-联吡啶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体积比是1g:30ml;胺碱涤纶纤维与5,5'-二甲基-2,2'-联吡啶的质量比例是1:0.2。

109、实验例

110、将实施例1、对比例1-3制备的面料在经过后续染色处理后,进行面料的强度和染色检测,检测包括断裂强度(经向)、回潮率、染色均匀度、上染率(k/s值)、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热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抗菌性。

111、其中,断裂强力(经向)检测参考gb∕t 3923.2-2013;回潮率的检测参考gb/t2910.1-2009;上染率是在染色过程中,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与最初染浴中染料总量之比;耐洗色牢度参考gb/t 3921-2008,等级为1-5级,等级越高效果越好;耐光色牢度参考gb/t 14576-2009,等级为1-8级,等级越高效果越好;耐热色牢度参考gb/t 6152-1997,等级为1-5级,等级越高效果越好;耐摩擦色牢度参考gb/t 3920-2008,等级为1-5级,等级越高效果越好;抗菌性检测参考gb/t 20944.3-2008。

112、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113、

114、从表1的数据能够看出,实施例1的断裂强力虽然不如未改性的对比例1,但是比同样改性后的对比例2和对比例3有较高的表现,说明其力学强度比改性后的涤纶是有所提升;实施例1的回潮率高于对比例1的2倍,说明其吸湿性得到较好的提升;上染率能够达到89%,说明其对染料的吸附效果较好;耐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热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均比对比例1-3高出一至二个等级,说明其色牢度表现优异;另外,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够高于95%,说明其额外还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11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11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