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78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上使用的制梭缓冲器。
现在有梭织机上使用的制梭缓冲装置大多采用龙带或皮圈,这种缓冲装置靠碰撞和摩擦消耗梭子剩余动能,其冲击力大,皮结、投梭棒消耗较多,且性能不稳,需经常调整。目前有一种充气式油压制梭缓冲器,向气腔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利用液气弹簧来进行缓冲,缺点是缓冲器内压力大于外界压力,容易渗漏,且弹性大,梭子定位不准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缓冲效果好,使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的制梭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是以多孔缓冲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主要部件有壳体、缓冲头、活塞杆、活塞、钻有微孔的缓冲筒、与缓冲筒配合的缓冲底座、弹簧、空腔,其特征在于缓冲底座上开有回油小孔与油腔相通,并装活动芯片与回油小孔配合。当梭子、皮结、投梭棒与缓冲头发生碰撞时,活塞右移,缓冲筒内腔油压力高于油腔压力,活动芯片受压紧贴在缓冲底座上,回油小孔关闭,油只能从缓冲筒的微孔上排出,形成小孔节流,缓冲筒内保持了一定压力,使梭子、皮结、投梭棒等在一定距离上被缓冲制停。投梭后,活塞在弹簧作用下左移复位,缓冲筒内腔油压低于油腔压力,活动芯片与缓冲底座脱开,油液从回油小孔中流回缓冲筒内腔。
实际使用表明,改装后的2×2梭箱织机每台每月节约消耗器材费用6到7元,机修工每天对每台织机的维修调整时间平均减少20分钟,梭子飞行、定位稳定,与改装前相比纬缩毛病大大减少,去除织机位置的影响,改装前后单机噪声降低2到3dB(A)。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向局部视图。
图5为活动芯片外形图。
参照附图缓冲头3、橡胶质的缓冲头2装在活塞杆4左端,尼龙质的缓冲头1和缓冲头2之间有一间隙23,螺母5拧在壳体13左端开口处,骨架式密封圈22起活塞杆4与导向套20之间的密封作用,“O”型密封圈21起壳体13与导向套20之间的密封作用,活塞杆4右端通过螺母17、垫圈18与活塞19紧固连接,活塞19与钻有许多微孔的缓冲筒16配合,缓冲筒16右部与钻有4个回油小孔12的缓冲底座15配合,弹簧10装在活塞19和弹簧底座11之间,弹簧底座11与缓冲底座15之间的空腔内装活动芯片14。使用前先拧开壳体顶部的螺塞6和垫圈7,向空腔内注入一定量的油形成气腔8、油腔9,并使缓冲筒内腔也充满油液。当梭子,皮结、投梭棒与缓冲头碰撞时,缓冲头1移动了间隙23的距离,锥面状的缓冲头2产生弹性变形,减弱了瞬时冲击力,接着活塞19向右移动,缓冲筒16内腔的油压升高,活动芯片14被压紧在缓冲底座15上,回油小孔12被堵死,油液只能从缓冲筒16的微孔上喷出,形成小孔节流,缓冲筒16内腔保持了一定压力,使梭子、投梭棒等在一定距离上被缓冲制停。当梭子动能耗尽,缓冲筒16内外油压相等,活动芯片14轻贴在缓冲底座11上,活塞19上作用的弹簧10的力与梭子上的制梭摩擦力抵消,各部件处于静止状态。投梭后,活塞19在弹簧10的作用下左移复位,缓冲筒16内腔油压低于油腔9的压力,活动芯片14被吸开,油液从回油小孔12中流回。
权利要求1.一种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主要由壳体(13)、缓冲筒(16)、缓冲头活塞(19)、活塞杆(4)、弹簧(10)、气腔(8)、油腔(9)组成,其特征在于与缓冲筒相配合的缓冲底座(15)上开有回油小孔(12)与油腔(9)相通,回油小孔(12)与活动芯片(14)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缓冲头由缓冲头(1)、缓冲头(2)、缓冲头(3)组成,缓冲头(1)与缓冲头(2)之间有一小间隙(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油压制梭缓冲器,其特征在于缓冲头(1)最好采用尼龙材料,缓冲头(2)采用橡胶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梭织机上使用的制梭缓冲装置。现有此类装置多采用龙带、皮圈,其定位不准、备件消耗多、调整频繁而复杂。本实用新型用多孔缓冲原理设计而成,主要部件为缓冲筒、缓冲底座、活动芯片、活塞,碰撞发生时,筒内油液受压发生小孔节流现象,活塞上保持了一定的缓冲力。使用本实用新型能降低噪声,减少物料消耗,使梭子定位准确,减少维修调整时间。
文档编号D03D49/38GK2062340SQ8922039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7日
发明者戴荣禄, 顾国宝, 李冰清 申请人:浙江丝绸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