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断位无应力针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7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断位无应力针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无纺布生产用针刺针。
目前使用的针刺针是在三角棱上直接加工出刺钩,使本来就很小的针身截面更为缩小,形成的与刺钩数量相同的应力集中点易使刺针折断,由于针身部与针腰部变径比过大,在对其进行热处理时,直径较大的针腰部与直径较小的针身部硬度不均衡,当针身受到大的外力而折断时,针身根部弯曲,由于断位低,针身根部易在织物表面钩起纤维造成疵迹,且会在短时间内加剧刺针剩余部分弯曲,刺伤损坏剥网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冲力大,不易折断,使用寿命长和具有高断位并对剥网板和织物起保护作用的新型刺针。
该刺针采用三个弧面组成针身外形,且在三个弧面120°相交处各有一条呈半圆形的带状挤出边,挤出边高度为针身直径的1/10~1/6。带半圆状挤出边的三弧面针身是利用成型模三向同步挤压而成。刺钩尖部为半圆形,在带状挤出边上凿、铣、磨而成。针腰部开有一至四条径向环形工艺槽,当针腰直径与针身直径之比在1.3以下、1.3~1.5、1.5~1.8、1.8以上时,分别在针腰部开1、2、3、4条环形工艺槽。当开一条环形工艺槽时,其槽内直径比针身直径应大20%左右,槽宽是针腰直径的1.5~2.5倍;当开二条环形工艺槽时,第一条槽开在近针身端,第二条槽开在近柄杆端,第一条槽内直径比针身直径大20%左右,槽宽是针腰直径的1~2倍,第二条槽内直径比第一条槽内直径大20%左右,槽宽是第一条槽宽的2倍;当开三条环形工艺槽时,第一、二条槽开在近针身端,第三条槽开在近柄杆端,第一条槽内直径比针身直径大20%左右,第二条槽内直径比第一条槽内直径大20%左右,第三条槽内直径与第二条槽内直径相等,第一、二条槽宽是针腰直径的1~2倍,槽间距与槽宽相等,第三条槽宽是第一、二条槽宽的2倍;当开四条环形工艺槽时,第一、二、三条槽开在近针身端,第四条槽开在近柄杆端,第一条槽内直径比针身直径大20%左右,第二条槽内直径比第一条槽内直径大20%左右,第三条槽内直径比第二条槽内直径大20%左右,第四条槽内直径与第三条槽内直径相等,第一、二、三条槽宽是针腰直径的1~2倍,槽间距与槽宽相等,第四条槽宽是第一、二、三条槽宽的2倍。环形工艺槽可利用车、铣、径锻、磨等方法加工而成。视加工方法槽底呈圆弧状或平直状。
该刺针由于在半圆形挤出边上加工刺钩,消除了针身上的应力集中点,提高了针身耐疲劳程度,还可以在不加大刺钩高度、针身半径最小深入度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刺钩最易磨损的尖部和针身截面积,增强了刺钩耐磨性和增大了针身承冲力。针腰部的环形工艺槽消除了变径比大而形成的针身与针腰相接处硬度不够,在离开纤维网一定高度处形成超负荷易断保护区,使整个针身刚性好,弹性曲线平缓,针刺力大,不易折断,耐磨损,保护织物表面质量和针刺设备。


图1 带四条环形工艺槽针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沿图1A-A处的针身剖视图。
针身1、带状挤出边2、刺钩3、环形工艺槽4、针腰5、柄杆6。
权利要求1.一种针刺针,其特征在于针身外形由三个弧面组成,且在三个弧面120°相交处各有一条呈半圆形带状挤出边,并在挤出边上加工出刺钩;针腰部设有由环形工艺槽构成的超负荷易断保护区。
专利摘要一种无纺布用高断位无应力针刺针,主要由经改进的针身及在针腰处加易断区构成。通过针身改型消除了因加工刺钩而产生的应力集中点,改善了针身弹性曲线,加大了最易磨损的刺钩尖部体积,克服了变径比过大造成的针身根部硬度不够和针身断位低的不足。该刺针能够保护织物表面质量和剥网板,且针身承冲力大、不易折断、抗磨损,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D04H17/00GK2066034SQ9021068
公开日1990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1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1日
发明者薛同乐 申请人:薛同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