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型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72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握型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
现有手握式缝纫机,如德国85262706号专利,其传动结构不够完善,牵拉块上推时会产生死角,尤其手握部分,供应马达的有线电源接线设置不尽合理,影响缝纫作业,有的妇女体小手小,在操作时握持不很稳定,有一定困难,使用不够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上述缝纫机作出改进,克服其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比较方便的手握型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手握型缝纫机,其机体内设有带动缝纫支架上下起伏促使车针车缝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结构,包括一受马达带动之主动元件,一受主动元件驱动之传动齿轮及一上端与支架栓牵之牵拉块;传动结构之机体尾端设有两以导电线与马达相接之导电片,及在端面上设有鸡尾形长凸条,该牵拉块上端侧凸出形成有一起伏的牵制部,该牵制部内设有具有长圆孔状的置管槽,而在置管槽内设有两保持间距的栓设在支架后端的轴管,两轴管内分别设有一轴栓;并在机体尾端设有可充电的用于给马达供电的蓄电盒。
经上述改进,既克服了牵拉块上推时,产生死角的可能,又使电源接线避免了对操作者的干扰,给使用带来了方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较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传动示意图。
图中M.马达,1.支架,10.机体,11.车针,12.导电片,13.长凸条,20.主动元件,21.转轴,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5.转轴,30.传动齿轮,31.中心轴,32.偏心圆框,40.牵拉块,41.圈环,42.牵制部,420.置管槽,421.轴管,422.轴栓,50.蓄电盒,51.导电板,52.鸡尾槽,53.充电插孔,60.开关。
如图所示手握型缝纫机,其机体10内设有带动缝纫支架1上下起伏促使车针11车缝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结构,包括一受马达带动之主动元件20,一受主动元件驱动之传动齿轮30及一上端与支架1栓接之牵拉块40;传动结构之机体10尾端,设有两以导电线与马达M相接之导电片12,及在端面上设有鸡尾形长凸条13,该牵拉块40上端侧凸出形成有一起伏的牵制部42,该牵制部42内设有具有长圆孔状的置管槽420,而在置管槽420内设有两保持间距的栓设在支架1后端的轴管421,两轴管421内分别设有一轴栓422;蓄电盒50后端相对机体10尾端之两导电片12及长凹条13,设有两导电板51及鸡尾槽52,长凸条13嵌置入鸡尾槽52,蓄电盒50组合于机体10尾端之两导电片12,与两导电板51触接导电供给马达M电能;传动齿轮30之偏心圆框32偏心连动牵拉块40上的圆环41沿传动齿轮30的中心轴31旋转,该牵拉块40之牵制部42形成无死角状态下在支架1后端作伸缩动作而支架1随之作起伏动作而进行缝纫。机体10尾端之蓄电盒50,其上设有充电插孔530,蓄电盒50,也可为容装电池之电池盒。由图可见,主动元件20为一轮轴总成,转轴21之一侧具一伞形主动齿轮22与马达M转轴上之小齿轮啮合,转轴21另端,则设有从动齿轮23以啮合连动传动齿轮30,且该从动齿轮22端部并延伸一驱转杆穿出机体10外结合一手动转钮25;传动齿轮30之两侧面,分别具旋轴之中心轴31穿置于机体10座板上支撑;传动齿轮30,其相对牵拉块40之轮侧面上,依中心轴31向外一体凸设一偏心圆框32而牵拉块40,其底端对应该偏心圆框32之外径,乃设置呈一圆环41,而圈套在偏心圆框32外缘上。两轴栓422的端头保持间距地栓设固定在支架1后端,致使两轴管421也保持同样间距,使牵拉块40与支架1后端相接,令牵制部42可以置管槽420依附两轴管421在支架1后端内作伸缩动作。通过按压开关60即可启动马达M进行缝纫。由于牵制部42支架1后端通过伸缩来牵制支架1起伏,圆环41高低位移没有死角形成,且牵制部42至圆环41之中心距较短,降低了机体10的身高,手握部分也随之减小,加之采用充电式蓄电盒,便于拆装更换,故本实用新型具方便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
权利要求1.手握型缝纫机,其机体10内设有带动缝纫支架1上下起伏促使车针11车缝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结构,包括一受马达带动之主动元件20,一受主动元件驱动之传动齿轮30及一上端与支架1栓接之牵拉块40;传动结构之机体10尾端,设有两以导电线与马达M相接之导电片12,及在端面上设有鸡尾形长凸条13,该牵拉块40上端侧凸出形成有一起伏的牵制部42,该牵制部42内设有具有长圆孔状的置管槽420,而在置管槽420内设有两保持间距的栓设在支架1后端的轴管421,两轴管421内分别设有一轴栓422;蓄电盒50后端相对机体10尾端之两导电片12及长凹条13,设有两导电板51及鸡尾槽52,长凸条13嵌置入鸡尾槽52,蓄电盒50组合于机体10尾端之两导电片12,与两导电板51触接导电供给马达M电能;传动齿轮30之偏心圆框32偏心连动牵拉块40上的圆环41沿传动齿轮30的中心轴31旋转,该牵拉块40之牵制部42形成无死角状态下在支架1后端作伸缩动作而支架1随之作起伏动作而进行缝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握型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组合机体10尾端之蓄电盒50,其上设有充电插孔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握型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组合于机体10尾端之蓄电盒50,为可容装电池之电池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解决现有手握缝纫机传动结构不够完善,牵拉块会产生死角,手握部分体大,电源接线有碍操作,使用不够方便等问题,改进的手握型缝纫机特征在于传动结构包括一受马达带动之主动元件,一受主动元件驱动之传动齿轮及一上端与支架栓牵之牵拉块,牵制部至圆环之中心距较短,机体高度降低,手握部体小,采用充电式蓄电盒,便于更换,具方便性、实用性、先进性。
文档编号D05B23/00GK2122156SQ9220711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8日
发明者徐有塗 申请人:徐有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