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72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缝纫机之新型设计,尤指一种兼具手持与桌上固定使用之多用途缝纫机。
市面上常用之缝纫机构,早期一般系以脚踏板作为动力驱动之来源,而以传动皮带连结脚踏板带动滑轮与缝纫机驱动滑轮,藉由人体双脚踩踏之力量带动缝纫机内部机械结构作缝纫之动作,然以此结构而言,使用者将因长时间踩踏脚踏板而遂感疲惫,况且传动皮带经常会因皮带松脱或断裂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后有萌生改良,则以一脚踏板开关配合以马达作为驱动动力之电动缝纫机,于使用者而言虽可免去双脚疲惫与传动皮带松脱或断裂之烦脑,但以整体而言,无论是双脚踩踏或马达驱动之缝纫机于结构上均较为庞大,且大多使用于室内而仅作平面角度及较为平稳之缝纫,但若于室外临时需缝合衣物或室内作多角度立体之缝纫,则以常用桌上型之缝纫机将因结构过于庞大无法携行使用,仅能以针线替代而使缝合衣物之效果不彰及须耗费较长时间。于是一种手持式缝纫机应运而生,系为一手握型缝纫机内部驱动动力以直流马达连接缝纫机内部机械结构构成,操作顶部之按钮开关可使内部电池电源接通直流马达运转带动内部机械结构作缝纫之动作,然以此结构而言,势必于操作时前端下部车缝盖需靠置于其他平面之物体方可执行较为稳固之缝纫,但往往因该车缝盖结构较为脆弱且与手持缝纫机外壳为一体成型,而常会因长期压迫或碰撞导致破裂损坏而不能再更新使用,常令使用者为此困扰不已,况且该手握缝纫机仅只限制于作临时性之缝合使用场合,不能如前述常用之桌上型缝纫机作较正式长时间稳定缝纫工作,因此仍未能兼具有稳定长时间正式缝纫之功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缝纫机,尤以一手持缝纫机于两侧面各设有一沟槽,藉以与桌上型固定架之卡轨相结 合,以便可使手持缝纫机结合于桌上型固定架之上,于手持缝纫机之一侧设有一连接插座,系将手持缝纫机内部控制线路引出,藉由脚踏板开关结合装置结合使脚踏板开关与手持缝纫机之按钮开关串联,经由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使缝纫机开关闭合,同时,于手持缝纫机底部并设有数个圆弧形底部卡槽,在桌上型固定架两侧相对位置开设有数个螺柱结合孔,藉一端以螺钉穿入并套合一卡合套管在另一端予锁合,使卡槽与螺钉上之卡合套管紧密卡合固定,使使用者得以单独使用脚踏板开关作桌上型缝纫机使用之功效。
本创造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缝纫机,尤以欲将手持缝纫机自桌上型固定架拆卸予单独使用时,则拆卸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使手持缝纫机开关得以恢复常开状态,并自连接插座上拆除脚踏板开关装置而以一复闭允用装置结合取代,使手持缝纫机得以单独携行操作使用。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缝纫机,尤以一可拆式车缝盖,前端中央设有一结合孔,后端两侧内面亦各设有一结合凸轨,在手持缝纫机前端亦设有相对于结合孔之锁合螺孔,于两侧相对于结合凸轨位置亦各设有一结合卡槽,藉此与结合凸轨相结合,并以螺钉贯穿结合孔而锁合于螺孔,以使该可拆式车缝盖便于拆卸更换,改善常用手持缝纫机车缝盖部分损坏不能再更新维修使用之缺陷。
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目的与结构,将藉由以下详细之说明使之明确,同时,参阅所附各图,能使其结构更清楚加以揭示,其中附图部分


图1 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2 系本实用新型之手持缝纫机与桌上型固定架及脚踏板开关结合装置结合使用示意图;图3 系本实用新型之手持缝纫机底部卡槽与卡合套管卡合侧视图;图4 系本实用新型之手持缝纫机于单独使用之控制线路图;图5 系本实用新型之手持缝纫机于结合脚踏板开关结合装置使用之控制线路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一可拆式车缝盖1,于前端中央设置有一结合孔11,后端两内侧面各有一结合凸轨12,而一手持缝机2,系于前面车缝盖位置前端中央设有一对应于结合孔11之锁合螺孔21,于车缝盖位置后端两侧则分别设置对应结合凸轨12之一结合卡槽22,藉此与结合凸轨12相结合,并由一螺钉贯穿结合孔11锁合于螺孔21中,于手持缝纫机2一侧面开设有一连接插座23系将手持缝纫机2内部控制线路端点引出,而一复闭允用装置3,系可为一短路插头形式,于手持缝纫机2单独使用 时,结合于连接插座23,使内部控制线路端点接通,而于连接插座23下端位置设有一沟槽24,并于另一侧面相对位置亦开设一沟槽,再则手持缝纫机2顶端则有一手持缝纫机开关25,在其开关座251两侧各设有常闭装置结合卡槽252,底端则有数个底部卡槽26。
请再配合图2所示,一桌上型固定架4,系包含有一主架板41,其底面可藉由螺钉锁合或粘合方式结合于桌面上,于主架板41上平行竖立设置两片相对之支架板42,该支架扳42侧面系呈倾斜形状,且该支架板42间之距离恰与如
图1所示之手持缝纫机2之宽度相吻合,并于支架板42顶端内缘设置有相对于如
图1所示之沟槽24之一卡轨421,藉此与沟槽24相结合,而使手持缝纫机2与桌上型固定架4相结合,同时,在支架板42侧面并分别开设数个对应于如
图1所示之底部卡槽26之一螺柱结合孔422,并于两支架板42之两相对螺柱结合孔422间放置一卡合套423,而以一螺柱由一支架板42之螺柱结合孔422穿入并贯穿卡合套管423,而以一螺帽锁合于另一支架板42之螺柱结合孔422上,而一脚踏板开关装置5,系以一脚踏板开关51内部开关两端点引出连接至一结合插头52上,拆下如
图1所示之复闭允用装置3,而以结合插头52取而代 之,可使脚踏板开关51串接于手持缝纫机之控制线路上,并有一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6,系为一ㄇ型盖,其内缘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合块61,系对应于如
图1所示之常闭装置结合卡槽252设置,藉此将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25推入开关座251并压迫
图1所示之手持缝纫机开关25为闭合状态,而使脚踏板开关51得以单独控制手持缝纫机2之动作,乃达致本实用新型可作桌上型缝纫机使用之功效。
请再参阅图3所示,如图2所示之支架板42系呈由右向左侧斜之状态,而如
图1所示之可拆式车缝盖1之水平面系呈由左向右倾斜之状态,若手持缝纫机2于如图2所示之组合状态时,恰可使可拆式车缝盖1之水平面与如图2所述之主架板41平面呈平行之状态,便于手持缝纫机作桌上平面角度之缝纫,此外如图2所示之卡合套管423于图2所示之组合状态下,将使卡合套管423与如
图1所述之底部卡槽26相卡合,以便可使手持缝纫机2牢固稳定不致于使用时滑脱出如图2所述之支架板42外。
请再参阅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操作如
图1所示之组合状态时,即该手持缝纫机2单独以手持缝纫机开关25控制其内部控制线路时,须再配合一复闭允用装置3连接于连接插座23上,则此时手持缝纫机2内部即由电池E、手持缝纫机开关25、复闭允用装置3、机件驱动马达M构成串联回路,即可由手持缝纫机开关25操作控制机件驱动马达M之运转而带动机件执行缝纫工作,乃达致本实用新型手持缝纫机可单独操作之功效。
请再配合图5所示,当手持缝纫机2于图2所示之装置状态时,即改换由脚踏板开关51来操作时,须先将手持缝纫机开关25以一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6使其闭合成为接通之状态,再将如图4所述之复闭允用装置3自连接插座23上拆卸,改换成如图2所示之脚踏板开关装置5之结合插头52,而使得电池E、手持缝纫机开关25、脚踏板开关51、机件驱动马达M成串接之回路,以便可由脚踏板开关51单独操作该手持缝纫机作缝纫之工作,乃达致本实用新型可配合脚踏板开关操作之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乃一独特新颖之设计,尤以创作手法之巧思精构,并合于首先创作及改善常用技术之缺陷与增益其功效,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可拆式车缝盖,系于前端中央开设一结合孔,于两内侧面后端则各设置结合凸轨;一手持缝纫机,系于前段车缝盖之位置前端中央开设一对应于结合孔之锁合螺孔,于结合凸轨相对位置则开设有一对应之结合卡槽,藉此与可拆式车缝盖相结合,并由螺钉贯穿结合孔,结合于锁合螺孔,另于一侧面上设有一结合插座, 系将内部控制线路端点引出,在结合插座下端则设有一沟槽,而于另一侧面相对应位置亦设置相同之沟槽,在手持缝纫机顶端尚设有一手持缝纫机开关,在其开关座两侧并各设置有一常闭装置结合卡槽,而于底端则设有数个底部卡槽;一桌上型固定架,系包含有一主架板该主架板可结合于桌面上,在主架板上平行竖立设置两片相对之支架板,该支架板侧面系呈倾斜状,于顶端内侧并各设置有相对于手持缝纫机两侧之沟槽之卡轨,藉此与手持缝纫机之沟槽相结合,并于侧面相对于底部卡槽位置开设数个螺柱结合孔,藉由一螺钉由一支架板之螺柱结合孔穿入并贯穿套合一卡合套管而以一螺帽锁合于另一支架板之螺柱结合孔上,遂使底部卡槽与卡合套管相卡合;一复闭允用装置,系为一短路插头形式,于手持缝纫机单独使用时,置入结合插座内,将内部控制线路接通形成回路;一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系为一ㄇ形盖,于内缘两侧分别设有一卡合块藉此与开关座之常闭装置结合卡槽相结合,并藉此压迫手持缝纫机开关闭合之状态。一脚踏板开关装置,系由一脚踏板开关两端点引出并结合一结合插头,于手持缝纫机使用于桌面上固定缝纫之场合时,将结合插头置入结合插座内,使手持缝纫机得以单独受脚踏板开关控制之使用。
专利摘要多用途缝纫机包含可拆式车缝盖、手持缝纫机、桌上型固定架、复闭允用装置、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脚踏板开关装置,手持缝纫机前段下端两侧设结合卡槽,可拆式车缝盖两侧亦设相对之卡结合凸轨,藉以作活动之组合,若采用桌上型脚踏缝纫方式,手持缝纫机下端两侧开有沟槽,藉此结合桌上型固定架卡轨,由手持缝纫机开关常闭装置与脚踏板开关装置组合,使手持缝纫机受脚踏板控制,若手持缝纫机单独使用则配合复闭允用装置可单独操作手持缝纫开关。
文档编号D05B69/02GK2125598SQ9220703
公开日1992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9日
发明者周义雄 申请人:义雄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