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4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马达方面的改进构造,特别是指有关于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方面的改进。
由于缝纫机系装设在木质台面上操作,加上操作者必须靠脚操作离合器,以便能够空出双手,方便随心所欲地在台面上进行缝纫机的工作。因缝纫机马达不同于一般的马达。缝纫机马达必须加设离合器,吊持装置等必备组件,才能安装在木质台面的下面并让操作者轻松方便地操作。
现有的缝纫机马达如


图1、2、3所示,现有缝纫机马达(10)包含一只马达(11)及一组吊持装置(12)所组成。其中吊持装置(12)包含一只吊持构件(13)、3只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及一只皮带张力调整杆(15)。如图3所示,上述吊持构件(13)共设有3个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如
图1、2、3、4所示)则分别嵌入上述3个ㄩ型缺口(16a)(16b)(16C)内。再分别利用3支吊持螺栓(未图示)各自从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的ㄩ型缺口穿过,而将吊持构件(13)安装在缝纫机工作台(未图示)的底面。
马达(11)的其中一侧(如
图1)系借枢轴(17)枢设在吊持构件(13)的其中一侧,而马达(11)的另外一侧则具有吊持突部(18)(如
图1、2)。而上述皮带张力调整杆(15)上端则枢设在吊持构件(13)另外一侧的枢孔(19),皮带张力调整构件(15)的另外一端则穿过马达(11)的吊持突部(18)并利用二只螺帽(20)(21)(如
图1)根据所需之皮带张力而加以调整并予以锁定。皮带(未图示)下端绕过设在马达(11)主轴上的皮带轮(22)(如
图1所示);皮带的上端则绕过缝纫机主轴的皮带轮[未图示,但位于吊持构件(13)的上方]。利用上述2只螺帽(20)(21)及皮带张力调整构件(15)即可调整皮带的张力。

图1、2所示,在马达(11)的下方设有离合杆(23),此离合杆(23)的右端系借枢销(24)枢设在马达主轴的下方,可用来控制设在马达(11)的动力是否要输出至皮带轮(22)。上述离合杆(23)的左端则设有二孔(25)(26),向下连接离合踏板(未图示),可供操作者利用脚踏离合踏板以控制皮带轮(22)是否要转动,进而控制缝纫机是否要动作。
当操作者放开离合踏板时,为了使离合杆(23)自动向上拉回,以切断自马达(11)传输至皮带轮(22)的动力起见,乃在枢销(24)的下方设置螺栓(27)、弹簧(28)及翼形螺帽(29)。螺栓(27)的上端枢设在马达(11)下方,另端则穿过离合杆(23)、弹簧(28),最后利用翼形螺帽(29)调整离合杆(23)的回弹力量。
如图4所示,由于每只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质地柔软,难以定型,虽然嵌装在吊持构件(13)(如图3)的3个ㄩ型缺口后,仍然难以固定。因此,如图4所示,乃在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的内侧分别嵌装金属质的内衬(30),以便使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得以定型。但是,如此一来,制造上就很麻烦。首先必须以冲压方式冲制出金属内衬(30),再将金属质内衬(30)与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嵌合。
此外,当需要调整皮带的张力时,必须松开二只螺帽(20)(21),调妥皮带张力后,再把二只螺帽(20)(21)予以锁紧,操作麻烦。而且张力调整构件(15)为单独的构件,虽安装后,对马达(11)吊持后的稳固性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针对缝纫机马达的吊持装置加以改进,特别是针对吊持装置中的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14a)(14b)(14c)加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后的吸震构件,不但制造更简单,而且安装也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于针对皮带张力调整构件(15)、螺帽(20)(21)等因为调整不便的缺点而加以改进。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皮带张力调整机构,调整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包含有一吊持构件,一马达,复数只吸震构件;其特征是上述吊持构件设有复数个承装部,该等承装部系分布在吊持构件上的不同位置;而上述复数只吸震构件则各具有安装部,该等吸震构件系各自借其安装部与上述承装部各自衔接。其中上述吊持构件的第二侧具有连接臂,在连接臂上设有调整槽,利用一只螺栓穿过上述调整槽再锁入设于马达外缘的吊持突部的螺孔内。调整高低时,只要松开一只螺栓,再一手抬起或压下马达,另一手将螺栓锁紧即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述如下,其中
图1是现有缝纫机马达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缝纫机马达的右侧视图,图3是现有吊持构件的俯视图,图4是现有胶质吸震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右侧视图,图7是图5、6中所示的吊持构件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持构件(41)设有6个(或更多个、或更少个)承装部(42)[在本实施例中,此等承装部(42)为凹坑或穿孔]。而吸震构件(43)则具有安装部(44),可与上述承装部(42)衔接。为了使安装部(44)更顺利衔入承装部(42)起见,安装部(44)的周缘设有多道逃气槽(45)[注此逃气槽(45)并非本案申请特征],以利衔接时供凹坑内空气逃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一改现有ㄩ型橡胶质吸震构件的「ㄩ型」构造,因此没有橡胶柔软难以定型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吸震构件(43)可以免除加装金属质内衬的麻烦,不论在制造上及安装上均更加简便。
如图7所示,吊持构件(41)具有连接臂(46),在连接臂(46)上设有调整槽(47)。如图5、6所示,利用一只螺栓(48)穿过上述调整槽(47)再锁入设于马达(49)外缘的吊持突部(50)的螺孔(51)内。调整时,只要松开一只螺栓(48),再一手抬起或压下马达(49),另手将螺栓(48)锁紧即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长久以来的使用结果,单单利用马达(49)重量所产生的皮带张力,对缝纫机而言,最为恰当。因此,操作者只要松开螺栓(48),让马达(49)自然垂下之后,即可再将螺栓(48)锁紧。整个调整过程非常方便。比起现有构造必须松开2个螺帽(20)(21),再分别予以锁紧的调整操作,本实用新型更为简单、方便。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调整臂(46)由于系与吊持构件(41)一体成型,结构坚固,马达(49)安装后更为牢固。这点也是现有构造所不及的[因为现用构造必须利用另外独立的张力调整构件(15),而且此张力调整构件(15)易于晃动,对马达吊持之稳固性不佳]。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吸震构件(43),不论在构造上、制造上及安装上,均较现有ㄩ型橡胶吸震构件(14a)(14b(14c)更加简单,制造是更容易。
2.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吊持构件(41)直接一体延伸的连接臂(46)及调整槽(47),不但可以更简便地调整皮带的张力,而且对马达(49)吊持后的稳固性也比现有构造好。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其中该吊持装置包含一吊持构件,系被固定在缝纫机工作台的下面;复数只吸震构件,系分布地介设于上述吊持构件与缝纫机工作台之间,以便衰减或隔绝发自上述马达的震动作用;其中缝纫机马达包含一马达,该马达的第一侧系枢接于上述吊持构件的第一侧,且该马达的第二侧系可调整地连接在上述吊持构件的第二侧;其特征在于上述吊持构件还具有复数个承装部,该等承装部系分布在吊持构件上的不同位置;上述复数只吸震构件系各具有安装部,该等吸震构件系各自借其安装部与上述承装部各自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吊持构件的第二侧具有连接臂,该连接臂上设有调整槽,上述马达的第二侧系借螺栓伸入上述调整槽内并沿该调整槽作高低调整。
专利摘要一种缝纫机马达方面的改进,特别是针对缝纫机马达吊持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特征有二其一为吸震构件系直接衔接在吊持构件的上面,因此可以免除现有型吸震构件必须加装金属内衬的不便,使构造更简化,安装更方便;其二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持构件直接延伸一条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调整槽,不但调整方便,而且对马达的吊持作用更加稳固。
文档编号D05B69/10GK2133600SQ92226888
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8日
发明者黄国栋 申请人:黄国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