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织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
编织机大致上分成平织机及圆编织机两种,而平织机一般利用在织布上较多,对于工业上的袋体,如装面粉,米、糖等的袋子则以圆编织机为主,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圆编织机的结构加以改良,以下仅针对圆编织机以往的构造加以描述,首先,请参阅


图1、2所示,一般圆编织机1的编织方式主要是以经、纬纱S、N交错形成(请参阅图4所示),只是,在编织上纬纱N是采用旋转绕行的方式与经纱S交错编织,而加工制出圆筒状的袋体布2,然后,令袋体布2经过切割装置3加以切割以形成展开状,以利于在其表面上涂覆(COATING)防水胶质,最后,利用收集装置4将其卷收成筒状。
请再配合图3、4所示,圆编织机1主要的功能是将经、纬纱S、N相互交错编织形成缜密的组织结构体,以配合使用在各种的容纳用途上,而与经纬纱S、N最有直接关联的是利用纬纱梭船5带动纬纱N编织、目前圆编织机1的纬纱梭船5设有四、六或八个,而每一个纬纱梭船5则依其数目分置在适当角度,而安装在一轨道圈6的上、下轨道61、62中,而轨道圈6环设在一定时盘7的外侧,定时盘7的底部连接有一动力机构(图上未示),藉以提供定时盘7作旋转动作,另外,定时盘7上对应每一纬纱梭船5的梭框52的两侧各设有一推梭器8及一挡梭杆9,其中,推梭器9主要是推动纬纱梭船5绕行在轨道圈6中,而挡梭杆9则抵挡纬纱梭船5,以防止纬纱梭船5被推动时过度滑行碰撞到另一纬纱梭船5;此外,纬纱梭船5是包含有梭壳51、梭框52及导杆53等三大部分,其中,梭壳51成一圆弧状,藉以配合轨道圈6的圆周弧度,在其顶、底端并配合枢设有数个轮体54,以顶抵在上、下轨道61、62的对应面上,藉以配合轨道圈6的圆周弧度,另外,在轨道圈6的上、下轨道61、62间是以预定数目的钢筘63加以衔接,使轨道圈6形成一半封闭的环体结构,同时,为使纬纱梭船5能够顺畅的滑行在轨道圈6中,在其相对于钢筘63的表面上设有两条滑体55,滑体55是采用聚四氟乙烯加纤维材质所制成的耐磨体,一般其寿命约在1年左右,而梭框52设置在滑体55的梭壳51的反面上,以供推梭器8及挡梭杆9的推动及抵挡,而导杆53用在压制纬纱N,使纬纱N得与经纱S编织较为紧密。
以上所述,为目前圆编织机纬纱梭船5与轨道圈6之间相对位置的关系,以及其结构上的特征,虽然可达到编织的工作,但在使用上却仍存在有许多未尽理想的地方,以致造成操作加工上的不方便及生产作业上的种种限制,以下就此类圆编织机1结构上的缺欠陈述如下请再配合参阅图4、5所示,纬纱梭船5主要是用轮体54顶在轨道圈6的上、下轨道61、62的相对面上、因为其梭框52一侧的挡梭杆9,仅是在抵住纬纱梭船5,以防止纬纱梭船5旋转绕行时产生碰撞的情形,而无法将其定位的顶抵在轨道圈6中,即表示纬纱梭船5与轨道圈6间的组配、仅是属于一种开放性的限位构造、而非强迫性的枢设定位构造,所以,纬纱梭船5极易因外力的作用,而偏离脱落在轨道圈6的轨道外,进而扯断经、纬纱S、N而造成生产的中断,影响产品的品质,一般纬纱梭船5在下列几种情形下会有掉落的可能第一种情形,当圆编织机1所生产的布是需要具有较高的基重(单位为g/m2)时,其基重数值愈高,表示其可承受的强度愈高,相对的所使用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需较高,以及编织后布的组织细密度(条/in2)也需较高,所以,经、纬纱S、N相对所产生的拉力较大,才能达到编织出较高基重的布;而如图6所示,一般纬纱梭船5在运转的过程中,承受有一推梭器8的推力F所产生的旋转离心力A,及纬纱N拉力B以及导杆53压制纬纱N所产生与推力F反向的一拉力C,所以一旦所需制品的基重较高时,往往会使得纬纱N的拉力B及导杆53所产生的拉力C的合力大于离心力A,而将纬纱梭船5的前端56拉动偏离轨道,使其往定时盘7方向冲出,一旦纬纱梭船5冲出轨道,势必将数目不等的经纱拉断,而使加工无法再进行,需要再重新穿置经纱S后再开机加工,更严重的会使纬纱梭船5与圆编织机1上各构件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因此,一般此类圆编织机1所采用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不得超过1600丹尼数,否则容易产生前述的情形。
第二种情形,当圆编织机1所生产的布的基重较低时,相对的其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不需要很高,也不会有前述第一种情形将纬纱梭船5拉出轨道,而造成难以收拾的状况,只是,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低,相对的其纱厚度也较薄,承受力也较差,因为轮体53贴紧在上、下轨道61、62间运转,所以,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轮体53绕转在轨道圈6时,其上、下的轮体53的轮面会压过每一条经纱S,假使,四个纬纱梭船5中有一个轮体53运转不顺畅而不转动,或有经纱S的品质强度较弱时,轮体53往往会将经纱S整个扯断,以致产生断经纱S,假使未能适时发现,那加工出来的布的组织细密度将会产生严重的缺陷,而且,经纱S一旦断裂后,容易勾到纬纱梭船5,也容易将纬纱梭船5拉出轨道外;一般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低于600丹尼数时,会有上述情形产生。
由上可知,前述圆编织1所能加工生产的范围大约是在经、纬纱S、N丹尼数(DINER)600-1600之间,超过或不足都会有前述的两种情形的产生;另外,再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制造超过1600丹尼数的高基重布,是采用一种大型的平织机加工,此种加工机具有成本甚高,约为一般圆编织机的3至5倍,相对的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可限定纬纱梭船在轨道圈内滑动,而不会脱离轨道圈,从而可扩充圆编织加工生产时所使用经、纬纱的丹尼数(DINER),进而可生产出高基重的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包括纬纱梭船、轨道圈、推梭器、挡梭杆,推梭器装设在机体的定时盘上,所述纬纱梭船的梭壳沿轨道圈运转,所述挡梭杆装设在定时盘上,相对所述推梭器的另一侧抵住纬纱梭船;所述轨道圈,包括有圆型环绕的上、下轨道,所述轨道间固设有间隔环设的外钢筘及内钢筘,其中,每一所述外钢筘被固设在所述上、下轨道相对应面的外侧位置上,并沿其圆环设,且每一所述外钢筘面向所述定时盘的一侧设置有一相同的凹槽,而所述内钢筘固定在所述上、下轨道相对面的内侧,并与所述外钢筘保持一间隔空间,同时所述内钢筘的纵向为不连续连接,而形成一缺口,另外,所述轨道圈的圆周上设有缺口,由连接板配合螺固元件锁固而形成完整的圆周;所述纬纱梭船有一梭壳,所述梭壳的内侧面固定有一梭框,其外侧面延伸固设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含有固定在所述梭壳上的一直板及垂直延伸在所述直板的一横板,所述直板穿过所述内钢筘的缺口,所述横板与所述梭壳表面间由所述直板间隔,另外,在所述横板两侧的正、反面上各覆设有一滑体,所述滑体接触在所述轨道圈的外钢筘的凹槽表面及所述内钢筘相对外钢筘凹槽的内面上;所述滑体的两端侧各成型为一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是由硬质塑料一体成型,并固定在轨道圈的上、下轨道的端面,形成具有弧度的结构,而外钢筘的顶、底端则由硬质塑料一体成型,形成具有弧度的结构,并配合螺丝组件锁固在轨道圈的上、下轨道的端面上。
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缺口可以设置在其中间处,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T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末端与轨道圈的下轨道形成一缺口,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L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顶端与轨道圈的上轨道形成一缺口,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倒L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外钢筘的凹槽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一抵块。
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在其形成缺口的端面向纬纱梭船的限位板的横板方向弯折一直角。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轨道圈的组合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圆编织机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以往圆编织机的编织正面示意图。
图3是以往圆编织机的轨道圈、纬纱梭船相对位置的部分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以往圆编织机的轨道圈、纬纱梭船相对组配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以往圆编织机的轨道圈与纬纱梭船的相对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6是以往圆编织机的纬纱梭船从轨道圈脱离而偏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圆编织机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部分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圆编织机的纬纱梭船20与轨道圈10的组合装置,其主要的构造和以往的圆编织机相同,所以,关于共同的构造部分,在此不再加以叙述,以下仅就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加以描述如下轨道圈10,是安装在定时盘70的外环,其主要包含有呈圆型环绕的上、下轨道11、12,上,下轨道11、12间固设有间隔环设的外钢筘13及内钢筘14,其中,选择预定数目的外钢筘13为一组,并令其依预定间隔弧度排列后,在其顶、底端上成型硬质塑料130使其成为一体的构造,并配合螺丝组件1301将其锁固在上、下轨道11、12相对应面的外侧位置上,并沿其圆周环设排列形成一环圆状,且每一外钢筘13面向定时盘70的一侧中间段各设置有一相同的凹槽131,另外,内钢筘14对应上、下轨道11、12的端面形成一预定间隔的弧度排列,再以硬质塑料140成型使其成为一体的构造,然后,配合螺丝组件1401依序将内钢筘14锁固在上、下轨道11、12的相对面111、112的内侧稍内的位置上,并与外钢筘13保持预定的间隔,以形成一间隔的空间15,同时,内钢筘14在本实施例中的中间段形成不连续的连接,而形成一预定大小的缺口141,另外,轨道圈10圆周的其中一段,其上轨道11与内钢筘14的部分是制成可拆离结构16,再以一连接板17配合预定数目的螺固元件18而加以锁固,以形成完整的圆周。
纬纱梭船20,是由轨道圈10的可拆离结构16处置入,其中,纬纱梭船20包含有一梭壳21、一梭框22及一导杆23等构件,其中,梭壳21呈一弯弧体,以配合轨道10的圆周弯弧度,梭框22、导杆23是配合安装在梭壳21内弯弧面的一侧,而在梭壳21外弯弧面上则延伸固设有一限位板24,其中,限位板24包含有固定在梭壳21上的一直板241及垂直延伸在直板上的一横板242,其中,横板242与直板241形成一T字形状,并与梭壳21外弯弧面间隔形成与直板241高度相等的间隔,另外,在横板242两侧的正、反面2421、2422上各覆设螺固有一滑体25,滑体25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与纤维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自润性,而其相对接触在轨道圈10的外钢筘13的凹槽131的表面及内钢筘14相对于外钢筘13凹槽131的内面上,以使纬纱梭船20得以限位在轨道圈10的内、外钢筘14、13间所形成的空间15中;同时,为使滑体25可以顺畅的接触绕行在轨道圈10中,滑体25的两端侧各成型为一弧面,以利和内、外钢筘13、14有一较佳的接触。
目前圆编织机是安装四组纬纱梭船20,在组装时先将连接板17拆离,将一上轨道11与内钢筘14固定部分取出,使轨道圈10的内、外钢筘14、13间形成一透空的区间;然后,将纬纱梭船20的限位板24部分由区间依序置入,使四组纬纱梭船20得以各配合一组推梭器80及一挡梭杆90,然后,再将上轨道11及内钢筘14组合在原先被拆离的位置,且利用连接板17固接;如此,其组配在圆编织机上即算是已经完成了,而其使用与以往的纬纱梭船20相同,同样是藉由推梭器80推动,而挡梭杆90挡住,以防止两纬纱梭船20的碰撞。
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轨道圈10的内钢筘14在实施时,其末端142与下轨道12间形成预定间隔的缺口141,且其相对配合的纬纱梭船20的限位板24是制成L形状,藉以对应安装在轨道圈10内、外钢筘14、13的区间15内。
请配合参阅
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轨道圈10的内钢筘14顶端143可与上轨道11形成预定间隔的缺口141,而相对配合的纬纱梭船20的限位板24是制成倒L形状,藉以对应安装在轨道圈10内、钢筘14、13的区间15中。
请配合参阅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轨道圈10外钢筘13的凹槽131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一抵块132,藉以将纬纱梭船20限位板24上所设的滑体25更为稳固地限位在凹槽132的两边侧面。
请配合参阅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轨道圈10的内钢筘14在其形成缺口141的端面上向纬纱梭船20的限位板24的横板242的方向弯折一直角,藉以使纬纱梭船20的限位板24上所设的滑体25被更为稳固地限位。综上所述,图9、10、11、12所示的轨道圈10与纬纱梭船20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状态,而这些纬纱梭船20与轨道10的组配,也是在轨道圈10圆周的预定处设置有一可拆离结构,等纬纱装置20被安装后,再将可拆离结构加以组配使轨道圈10仍保持一定的圆周环设。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如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纬纱梭船20是利用其上的限位板24及滑体25得以限位在轨道圈10的内、外钢筘14、13中,同地可顺畅的绕行在轨道圈10的内、外钢筘14、13间,且因纬纱梭船20是限位在轨道圈10中的内、外钢筘14、13间,所以纬纱梭船20是属于强迫限制在轨道圈10中,所以,在其运转绕行的过程中,并不会有从轨道圈10脱落的情形,相对地,即使经、纬纱S、N的丹尼数(DINER)甚高,产生的拉力多大,也不会将纬纱梭船20拉出脱离轨道圈10,而有经纱S被扯断的情形产生,所以,圆编织机在加工生产上只要更换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圈10及纬纱梭船20,即可使圆编织机上所设的经、纬纱S、N的丹尼数提高至约3000左右,相对的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圆编织机制造出高基重的布产品。
纬纱梭船20的整体是悬吊枢设在轨道圈10中,表示其纬纱梭船20的顶、底端面并未与轨道圈10的上、下轨道11、12的相对内面111、112接触而保持有一预定的间距,所以纬纱梭船20的梭壳21在运转绕行时未与上、下轨道11、12接触,因此,通过纬纱梭船20的经纱S仅平贴在梭壳21的底端表面上、并未与上、下轨道11、12接触(如图8所示),所以,经纱S的丹尼数较低时,不会被梭壳21压断、所以其在生产时可以采用较低丹尼数的经、纬纱S、N加工,一般其可加工的经、纬纱S、N可低到约300丹尼数(DINER)左右,且不会有断纱的情形产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结构,可以提高圆编织机的加工范围,使原先的600-1600丹尼数提高到300-3000丹尼数,同时,可避免纬纱梭船20脱离轨道圈10而造成经纱S被扯断的情形发生。
权利要求1.一种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包括纬纱梭船、轨道圈、推梭器、挡梭杆,推梭器装设在机体的定时盘上,所述纬纱梭船的梭壳沿轨道圈运转,所述挡梭杆装设在定时盘上,相对所述推梭器的另一侧抵住纬纱梭船;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包括有圆型环绕的上、下轨道,所述轨道间固设有间隔环设的外钢筘及内钢筘,其中,每一所述外钢筘被固设在所述上、下轨道相对应面的外侧位置上,并沿其圆环设,且每一所述外钢筘面向所述定时盘的一侧设置有一相同的凹槽,而所述内钢筘固定在所述上、下轨道相对面的内侧,并与所述外钢筘保持一间隔空间,同时所述内钢筘的纵向为不连续连接,而形成一缺口,另外,所述轨道圈的圆周上设有缺口,由连接板配合螺固元件锁固而形成完整的圆周;所述纬纱梭船有一梭壳,所述梭壳的内侧面固定有一梭框,其外侧面延伸固设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含有固定在所述梭壳上的一直板及垂直延伸在所述直板的一横板,所述直板穿过所述内钢筘的缺口,所述横板与所述梭壳表面间由所述直板间隔,另外,在所述横板两侧的正、反面上各覆设有一滑体,所述滑体接触在所述轨道圈的外钢筘的凹槽表面及所述内钢筘相对外钢筘凹槽的内面上;所述滑体的两端侧各成型为一弧面。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是由硬质塑料一体成型,并固定在轨道圈的上、下轨道的端面,形成具有弧度的结构,而外钢筘的顶、底端则由硬质塑料一体成型,形成具有弧度的结构,并配合螺丝组件锁固在轨道圈的上、下轨道的端面上。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缺口被设置在其中间处,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T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末端与轨道圈的下轨道形成一缺口,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L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5.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的顶端与轨道圈的上轨道形成一缺口,而纬纱梭船的限位板是配合制成倒L形状,而穿过内钢筘的缺口。
6.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外钢筘的凹槽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一抵块。
7.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编织机纬纱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圈的内钢筘在其形成缺口的端面向纬纱梭船的限位板的横板方向弯折一直角。
专利摘要一种圆编织机纬线梭船与轨道圈的组合装置,其主要是在机体的定时盘上装设有推梭器,以推动纬纱梭船的梭框;定时盘上设有挡梭杆,以抵住纬纱梭船;轨道圈包括有圆形环绕的上、下轨道,及连接上、下轨道的内、外钢筘,其形成一间隔以供纬线梭船背面一体成型的限位板插入滑设,所以,可限制纬线梭船在轨道圈内滑动,而不会脱离轨道圈,从而可扩充圆织机生产时使用经纬纱的丹尼数,以生产高基重的布。
文档编号D03D37/00GK2177030SQ9321724
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5日
发明者林耀章 申请人:林耀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