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牵伸机构上采用加盖的吸辊的纺纱方法和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牵伸机构上采用加盖的吸辊的纺纱方法和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方法,特别是一种环锭纺纱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纱机,特别是一种环锭精纺机。
在公知的这种形式的环锭纺方法中,即在这种形式的通用环锭精纺机上(DE 39 27 936 A1;国际纺织实践,1993,9月,第684-686页),有一条或两条平行的粗纱,分别引入纺纱牵伸机构的半边中去,以便在那里以一般的牵伸值加以牵伸,接着纤维不再进一步牵伸,就被引导到一个带孔的吸辊上去,进行空气动力致密化处理。这样以大家知道的方法在带孔的吸辊或带孔的吸筒上进行纤维条的空气动力致密化,其中,纤维牵伸和凝聚过程的脱离有积极作用。为了将被吸风气流握持在吸筒表面的牵伸过的纤维条致密化,使上述纤维条指向其轴向,以便纤维条内纤维平行地沿牵伸方向取向,通过一个横向运动,单根纤维相互集聚而形成了束状。一个吹气气流依靠向表面上的冲击作用,加强了吸力产生的过程,使分离的各单纤维在它被送向加捻的钳口以便进行加捻的过程中,在流入的气流作用下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纤维在经过高倍牵伸,再经空气动力致密化以后,将变成一条致密的纤维条,其宽约1mm或者更小些,它同时构成一个与阻捻口相连的纺纱三角形的底边。这样也必然使纺纱三角形的高度减小,通过纤维的空气动力成束,可以影响纤维条的捻度。
一般来说,环锭精纺机使用三罗拉牵伸机构,在高牵伸区的始端设置的中罗拉付,一般装用双小皮带,它一直伸到输出罗拉付的入口附近。
送入了单粗纱的三罗拉牵伸机构,根据纱的粗细,其牵伸倍数在25至50之间,牵伸大的用细的纱支。人们已经在主牵伸区的小皮端部和在该牵伸机构的输出罗拉间的钳口之间采用了机械凝聚装置,以便把纤维条集成束(DE 4132 919 A1;DE 41 41 237A1)。然而通过它能达到的纱的质量的改善是有限的,因为各单纤维在凝聚器的导引元件上的摩擦造成纤维条的不匀。由于这个原因,在主牵伸区末端的凝聚器,还不是使纱的质量出现一个跳跃式的改善的最好的手段。
大家知道,环锭纺纱方法和机器所需要的吹气气流,增加了纤维条在吸风区的成束所需的技术成本,并且,使一方面对吸的空气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协调,另一方面对吹的空气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协调都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方法,特别是环锭纺纱方法,和一种纺纱机,特别是环锭精纺机,它能把吸风区内的纤维条良好地成束,并减少技术开支,而且没有空气流协调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不管有没有吹的空气流,这个方法能使空气技术装备的所需功率减少,也就是,或者使吹气和吸气功率降低,或者在不用吹气的装置时,只降低吸气装置的功率,并改善纤维条的致密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纺纱方法和精纺机来实现的在凝聚路段区域内,从外面吸入的空气,特别是具有相当大的轴向分量,被引入吸辊的路段的区域内,使纤维带沿路段最好不用附加的吹风而光靠合适的吸入的空气来压成一条紧密的纤维条;在凝聚路段的区域内,于吸辊圆周外,沿径向设置了吸入空气引导装置,它把吸入的空气从外部这样地向吸辊圆周的通路段区域内引导,使纤维带沿路段用或者不用附加空气流输入装置,通过被适当引导的吸入空气,被加压成一条紧密的纤维条。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特征为基础的用吹风也好或者不用吹风也好,引导吸辊外的吸风气流,以便把多倍牵伸机构输出的纤维条沿轴向如此强烈地聚集成束,使它的宽度小于1.5,最好小于1mm。按照本发明的诸特征,空气导向器,促使抽进去的吸入气流在其到达纤维条之前,被偏转到一个方向上,沿此方向的气流至少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轴向分量,最好是两股方向相反的部分气流,从纤维条相对的两侧向纤维条吹去,以便把它聚集成为一条狭长的紧密的纤维条。在相反方向的两股部分气流完成作用以后,便直接通过有孔的表面区域进入吸气辊的内部,并从此处进入吸气口。
如果在吸气区另一边于导向器和吸辊之间设置了一个壁,那么只引入一股主要沿轴向流入的空气流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还描述了吸风导向器的实际应用的最佳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用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发明的环锭精纺机中的一个纺纱器的侧视略图;图2是同一个纺纱器的正视图;图3是一个按图1中线III-III切开的有吸风导向器的第一实施例高倍放大的剖面略图3a是适用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吸缝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径向视图;图3b是吸缝的又一个结构形式的相应视图;图4是按图1中线III-III切开的带有本发明的空气导向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高倍放大的剖面图;和图4a是一个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最佳吸缝结构的径向视图。
按图1和图2,由一个放在上方的粗纱筒子12出来的一条粗纱11,经过引导元件28,导入三罗拉牵伸机构13,此牵伸机构具有带输入罗拉付37、37′的预牵伸区23和主牵伸区24。罗拉付29、29′是在预牵伸区23的末端和主牵伸区的开始端,按通常方式装有小皮带30、30′,皮带仅用略图表示出,并延伸到输出罗拉付25、26的引入口处。
输出罗拉付的下罗拉是比其他罗拉大得多的带孔的吸辊25,它有一根转轴36,并同牵伸机构出口的反压辊26共同组成牵伸机构13的最后的钳口14。
通过牵伸装置13穿行的纤维条从输出口14出来之后,立即被引导着,沿一段弯曲的通路段,在吸辊25的部分表面上绕过去,并且一直到达阻捻反压辊27,它和吸辊25构成一个纤维条的阻捻口16。
吸辊25上的孔区35按图2所示遍及整个圆周表面,但占吸辊25圆周表面的一小部分宽度。还考虑到纤维条22可能发生的不规则跳动,孔区宽度要足够大,使纤维条22总保持和孔区35接触。
在吸辊25的内部有一个同轴的罩32,它在路段15处有间断,而且它被这样放置,使罩子32内部保持适度的负压,产生一个从外面向里面的、按箭头34所示方向的、穿过吸辊25的孔区35的径向空气流。
通过了加捻阻止口16后,纤维条经捻度配置,进入了传统的环锭纺纱装置17,它装有钢领板18、钢领19、钢丝圈20、锭轨38和锭子21,把从阻捻口16输出的紧密纤维条22制成了环锭纱39。
牵伸机构13的总牵伸量以80至100倍为好,其中预牵伸区23的牵伸只能停留在普通的1.1至1.3倍的范围之内。
依照图1、2和3,由于罩32在内部的间断而出现的吸风区33,不仅在圆周方向的路段15的长度上被限定,而且在宽度方向也受宽度d的限带,它和带孔区域35的宽度有同样的数量级。
按照本发明,在图1至图3的方案中,在吸辊25的径向外侧,在吸风区33的上面,有一个导向罩40,它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在辊26和辊27之间的通路段15上延伸,而沿轴向则两边都超过吸风区33的宽度d而向外延伸。导向罩40离吸辊25外表面的距离A大约等于吸风区33的宽度d。导向罩40最好超出吸风区33两边一个尺寸D,比率Ad应在0.8-1.2之间,并应使比率DA>1。
由于这样的事实,即导向罩40沿侧向按尺寸D明显地超过吸风区33向外延伸,所以从外面吸入的空气流24被迫从两边主要沿轴向、向大致处在吸风区33中央的纤维条22流过去,其中,空气流从各个方向并主要沿轴向从两边冲击纤维条。因此纤维在轴向被强烈地压缩在一起,纤维被很好地聚集成束,成为宽度明显小于1mm的紧密的纤维条。
在主牵伸区24经过高倍牵伸后的纤维条,在辊子26、27和吸辊25形成的钳口14、16之间的凝聚区内(通路段15),在没有牵伸和没有吹风气流条件下,纤维条立即被这样地成束,使纱在输出口16之后达到了优异的质量;本发明的凝聚,不仅克服了主牵伸区使纤维带变宽的作用,而且超额地补偿了它,使纱的质量跳跃式地改善。
图3a、3b表示吸风区33或33′按图3所示实施例可以被做成的结构形状。
在按图4的实施例中,同样有和吸辊25同轴配置的导向罩40′,它只在单边留有一个开口42,通过它空气24主要沿轴向向吸风区33流动。在另一边,导向罩40上设置了一个沿径向向内伸展的壁31,它与导向罩40′的这一边吸风区33的侧面边界基本对齐。
根据此实施例,主要沿轴向、部分地沿径向对纤维带22施加作用的空气流24把纤维带同时压向壁31和孔区35,因此纤维带在空气流24和壁31之间被压缩在一起,由此形成一个远窄于1mm宽度的紧密成束的纤维条。
图4a表示按图4实施例可以采用的吸风区33′的结构形状。
由于在一台环锭精纺机上,正常情况下有如图1至4所示的多台纺纱机,一个挨一个地配置着,导向罩40′可以从开口42延伸到相邻的吸风区去,在那里设置了一个和壁31对称的壁,它与对侧的吸风区的边界对齐。在导向罩40′的端部沿圆周方向,或在导向罩40′本身,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开口,以便外面空气的流入。
按照图3和4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主要目标是在吸风区33即在导向罩40、40′和吸辊25的外表面之间的路段15范围内,绕该吸辊25形成一个部分环形口41,空气只能沿轴向从其一侧或从两侧流入。
如前文所述,正常情况下一台精纺机有相互挨着的400至500个纺纱装置。一般情况下,一个摇臂上安放着四个相邻的牵伸区。此外一个摇臂上装一个吸风辊25,因此吸风辊25实际上有四排相邻的孔区35,并且各自安装一个如图3或图4所示的导向罩40,40′。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方法,其中,一条捻度很小的纤维带,特别是来自一个粗纱筒子(12)的粗纱(11),或者一根牵伸条子,被引入多级牵伸机构(13),以便在那里完成被纺制的纱支数所需要的全部牵伸,这条完成了全部牵伸的纤维带,从牵伸机构(13)的最终的握持口(14)被输出到一个辊(25)的圆周上,并不加牵伸地经过预定的路段(15),被输送到吸风辊(25)和阻捻反压辊(27)组成的阻捻口(16),从这点出发,经过捻度配置,进入纺纱设备(17),其中,沿圆周方向,至少在路段(15)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上,在吸辊(25)的外圆周设置一个比纤维带宽一些的径向吸风区(33),而且沿路段(15),通过从外向内流入吸辊(25)的空气,产生一个凝聚作用,使已经经过牵伸而还没有加上捻度的纤维带,凝聚成一条特别是宽不大于1.5mm,最好小于1mm的紧密的纤维条(22),该纺纱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凝聚路段(15)区域内,从外面吸入的空气,特别是具有相当大的轴向分量,被引入吸辊(25)的路段(15)的区域内,使纤维带沿路段(15)最好不用附加的吹风而光靠合适的吸入的空气来压成一条紧密的纤维条。
2.一种精纺机,它具有至少一个由粗纱筒子(12)或者牵伸条桶进纱的多级牵伸机构(13),吸辊(25)连到此牵伸机上,在纤维带送进方向上,路段(15)内的吸辊(25)的圆周上设置一个用于纤维条(22)的凝聚级(25,26,27),在那里,把经过牵伸的还没有加捻的纤维带凝聚成即集束成特别是最多不超过1.5mm,最好小于1mm宽的紧密的纤维条,该精纺机还设有与阻捻口(16)相连的纺纱设备(17),它把从阻捻口(16)输出的紧密的纤维条(22)加上规定的纺纱捻度,其中,沿圆周方向,至少在大部分路段(15)上,于吸辊(25)的外圆周上,形成一个径向的吸风区(33),它比纤维带宽些,特别是为了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该精纺机的特征在于在凝聚路段(15)的区域内,于吸辊(25)圆周外,沿径向设置了吸入空气引导装置(40,40′),它把吸入的空气(34)从外部这样地向吸辊(25)圆周的通路段(15)区域内引导,使纤维带沿路段(15)用或者不用附加空气流输入装置,通过被适当引导的吸入空气(34),被加压成一条紧密的纤维条(22)。
3.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它的吸入的空气引导装置由一个安装于离吸辊(25)的外表面只有很小距离(A)的、至少大致上弯得和吸辊(25)相配合的导向罩(40,40′)所构成,它的单侧或双侧中止在吸风区(33)附近,使吸入空气(34)至少具有一个相当大的轴向分量,并且最好主要沿轴向从导向罩(40,40′)的单侧或双侧向吸风区(33)流动,并由此将纤维带聚集成一条紧密的纤维条(22)。
4.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导向罩(40,40′)与吸辊(25)表面的径向距离(A)基本上相当于吸风区(33)的宽度(d),而导向罩(40)在边缘超出吸风区(33)一个尺寸(D),这里径向距离(A)与吸风区(33)宽度(d)之比在0.8和1.2之间为好,而尺寸(D)和径向距离(A)之比以大于1为好(图3)。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精纺机,其持征在于导向罩(40,40′)至少基本上与吸辊(25)的同轴地延伸。
6.按照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导向罩(40,40′)从运行方向看一直延伸到路段(15)的终点,最好是从路段(15)起点延伸至它的终点。
7.按照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吸辊(25)和导向罩(40)之间的缝隙(41),在一个吸风区的边缘上被吸辊(25)的外表面与导向罩(40′)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壁(31)所限定。
8.按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壁(31)的走向垂直于吸辊(25)的轴(36)。
9.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吸辊(25)构成牵伸机构(13)的输出辊。
10.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吸辊(25)安置成既和牵伸机构的输出辊(26)、又和环绕路段(15)转过了一个角度而安装的阻捻反压辊(27)相紧贴。
11.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精纺机,其特征在于在吸辊(25)和阻捻反压辊(27)之间,形成一个阻捻口(16)。
全文摘要
一种精纺机,具有多级牵伸机构(13)和一个与此牵伸机构相连的、带一个吸辊(25)和反压辊(26,27)的凝聚级,并且一台环锭精纺机(17)与它们相连。在进行凝聚的路段(15)的区域内,设置了一个离吸辊(25)表面距离为(A)的导向罩(40)。
文档编号D01H1/02GK1118821SQ9510862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5日
发明者L·马利纳, H·施塔尔德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