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工具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91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形针织机中的针织工具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图案制作装置,其用于电磁式控制针织工具如沉降片、编织针(舌针、复合针、移圈针)中间零件(底脚片等)及钩件等的操作。
日本专利公告文本第35097/1974号中公开了一种设有可摆动地与盘针连接的挺针片的电磁选针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一个装在转动的圆筒的针槽中,由可自由摆动的移针挺针片控制的织针,以及一个三角(cam)装置,它包括针织三角通道和相对转动的圆筒设置的不针织三角(welt cam)通道,其中,移针挺针片有选择地被驱动,但装在挺针片中的一组针脚之一与三角通道中的任一个接合。
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289154/1990号(由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中公开了另一种电磁选针装置,该装置包括共轴设置大、小转动的圆筒、一个装在小圆筒的槽中的织针和用于控制该织针的控制三角、一个紧靠织针之下形成的弹簧挺针片和该弹簧挺针片接合及脱开的选择三角、两种装在大圆筒的槽中且具有不同高度的径向摇动引铁的挺动挺针片、在若干相对于引铁的垂向和侧向的台阶中形成的两组控制电磁铁、一个相对于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上部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位置的上部永久磁铁、一个相对所述摇动挺针片的下部设置,用于平衡作用在摇动挺针片上的磁力的下部永久磁铁、在大圆筒的上部中形成,通过跨接而互锁所述弹簧挺针片和摇动挺针片的双臂杠杆,一个用于向内推动所述双臂杠杆的删去三角、一个用于进行不针织选针(其中所述弹簧挺针片的下部与所述选针三角脱开)或通过使弹簧挺针片与选针三角接合事先移至集圈/针织的选针的第一选针装置,以及一个用于通过使弹簧挺针片与选针三角接合或脱开而选择集圈/针织的第二选针装置。
日本专利公告文本第35097/1974号的针织机的盘装置中,只能进行两种选针,即,针织选针和不针织选针。另外,移针的挺针片是通滑动件和滑动体由电磁装置选择的,因而反应慢、针织机转速有限且生产效率低。
虽然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289154/1990号,作为在圆筒侧的选针装置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其机械方向的局限性,它不能用作盘侧的选针装置。
为了能够选择三个位置,必须要有两个选针部分,即,第一选针部分和第二选针部分。为了制造带有许多导纱器的实用电子图案针织机,在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必须尽可能的小。另外,为了在盘侧安装选针装置,选针部分向着盘的中心必须制得较小。现有技术难于实现上述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图案针织机,通过使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缩短而使装入多个导纱器成为可能。
权利要求1(实施例1)的本发明是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与针织工具装在同一槽中对其进行控制的摇杆座、一个悬挂在针织工具和摇杆座之间的提花挺针片、至少一个由所述摇杆座可摆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的控制三角、用于控制所述提花挺针片的控制三角,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摇杆座的中间三角,其中,所述摇杆座当与所述提花挺针片接合和脱开时移动,因而可以缩短圆周行程,从而可以选择三种位置。
权利要求3(实施例3)的本发明,除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之外,是一种具有支承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花挺针片控制三角被分成一个集圈上升部分和一个针织上升部分,所述针织上升部分的形成使其可以突伸,它包括一个护针三角,该护针三角的形成使其可以伸入针脚从针织位置向下移至不针织位置的通道中。
权利要求4(实施例2)的本发明是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与针织工具装在同一槽中以对其进行控制的摇杆座、至少一个由所述摇杆座可摇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至少一个用于降下所述摇杆的摇杆向下三角、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的控制三角,以及用于控制摇杆座的中间三角。
在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中,针织工具最好具有至少一个针脚和在孔侧上部的半圆形凹部,提花挺针片具有至少一个针脚,一个从周边侧下部伸出的圆形凸起和伸入孔侧下部的倒置梯形凸起(3C),摇杆座具有至少两个倒置梯形凹部,即,在周边形成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以及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的第一波顶和在第二凹部周边侧的第二波顶。在这种结构中,所述半圆形凹部和圆形凸起可摆动地连接,所述倒置梯形凸起(3C)能够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波顶之间移动,同时沿所述第一波顶和第二波顶上、下运行。
在每个上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中,针织工具可以是例如装在转动的圆筒或盘中且由单独的运动控制装置控制的织针。针织工具也可以为移圈针、挺针片和沉降片而使用。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4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图1A表示安装在三角座中的三角和执行元件。图1a表示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
图2A是按照本发明装置的芯部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针织工具的放大视图。
图3b是沿图1A中b-b线的剖视图。图3C是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图3d是沿图1A中d-d线的剖视图。图3e是沿图1A中e-e线的剖视图。
图4f是沿图1A中f-f线的剖视图。图4g是沿图1A中g-g线的剖视图。图4h是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图4i是沿图1A中f-f线的剖视图。
图5是三角、编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布置图,还表示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轨迹,上述零件构成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
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它比第一实施例增设了支承功能。
〔实施例1〕图1至4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编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图1A表示安装在三角座上的三角和执行元件。T1k,T1t和T1w分别表示在盘针2的针脚2a穿过三角针道T1中,当盘针选在针织位置、集圈位置和关边位置时针脚2a的轨迹。T3k,T3t和T3w分别表示当盘针分别选择在针织位置、集圈位置和关边位置时针脚4a的轨迹。
图1a表示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图2A表示按照本发明装置的芯部的剖视图;图2B是图2A所示针织工具的放大视图。
在图2A所示圆针织机的转动针筒CY的圆周中设有针筒槽,每条针筒槽设有至少一种针筒针CN。装在三角座CH上与针角CY相对的控制三角CA使针筒针CY在每条针筒槽内竖向滑动。
圆针织机的针盘1具有盘槽,每条盘槽设有一根盘针2。在盘针2的孔侧上侧可沿动地接合提花挺针片3。提花挺针片3悬置在盘针2和摇杆座4(下面将描述)之间。
盘针2具有至少一个针脚2a,在孔侧上部有一个半圆形凹部2b。
提花挺针片3具有至少一个针脚3a,一个倒置梯形凸起3c在其孔侧下部突起。一个圆形凸起3b从提花挺针片3的周边侧下部突起,相应于盘针的凹部2b,所述凹部2b和凸起3b可摆动地相互连接。
在提花挺针片的孔侧针槽中形成摇杆座4。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在至少两个倒置的梯形,例如在摇杆座周边形成的第一凹部46和第二凹部4c之间可以移动。第一三角形波顶4f在摇杆座4的第一凹部4b和第二凹部4c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波顶4g在第二凹部4c的周边侧形成。在该摇杆座4的上部可摇动地装配摇杆5。
摇杆4具有至少一个针脚4a,摇杆座4的上部设有半圆形凹部4e。从摇杆座5下部突出的圆形凸起5e相应于凹部4e,上述凹部4e和凸起5e可以摆动地相互连接。摇杆5的左、右端是对称的,在上部具有楔部5c,5d,在上述楔部内具有可吸件5a,5b。在可吸部分5a和5b之间形成凹部5f。
在与针盘1相对的三角座6中形成一个控制三角以控制盘针2、提花挺针片3、摇杆座4和摇杆5。在三角座6的周边上侧形成一个载纱器CY,其用于将纱供至编织针。
如图1所示,盘针2的针脚2a沿着由装在三角座6上的外部护针三角7和弯纱三角8构成的三角针道T1在针盘三角槽内径向滑动。为了调整织物密度,弯纱三角8可径向移动。
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沿着由装在三角座6上的删去三角9a、删去三角9b和提花挺针片挺起三角10构成的三角针道T2在针盘槽内径向滑动。
摇杆座4的针脚4a沿着由装在三角座6上的提花挺针片挺起三角10和摇杆向下三角11构成的三角针道T3在针盘槽内径向滑动。
摇杆5沿着已由装在三角座6上的摇杆向下三角11和内部护针三角13封闭的三角针道T4在针盘槽内摇动。
吸引器12a,12b,12c和12d对着上述摇杆与安装在三角座6上。根据控制器按照事先确定的图案信息输出的信号,这些吸引器12a,12b,12c和12d有选择地吸引摇杆5的可吸件5a,5b。处于进入吸引器12a,12b,12c和12d前的可自由摇动状态的摇杆5最好通过摇杆删去三角9c,9d,9e和9f的斜面平行对准,其后经过吸收器12a,12b,12c和12d。作为由吸收器12a,12b,12c和12d构成的致动器,最好使用一种“电磁选针装置和具有电磁选针装置的针织工具控制装置”(由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87863/1995号)。
现在对照图3和4描述一系列操作。为了进行盘针的织针选择,信号送至吸引器12a,然后吸引器12a吸引相应于吸引器12a的摇杆5的可吸引件5a(参阅图3b,它是沿图1A中a-a线的剖视图)。
当可吸引件5a经过吸引器12a之后,摇杆5的楔部5c与摇杆向下三角11的梯形剖面的第一斜坡11a接触,然后,摇杆5连同摇杆座4一起向着针织机内被推动。
在沿着c-c线的剖视图中,悬挂在摇杆座4的第一凹部4b上的提花挺针片3不能径向移动。因此,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沿着摇杆座4的第一波顶4f上升。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与提花挺针片上升三角10的第一上升部分10a接合,提花挺针片3与盘针2一起升至集圈位置,盘针2与提花挺针片3可摆动地连接(参阅图3C,图3C是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
接着,信号从控制器送到吸引器12C,然后该吸引器吸引相应于吸引器12C的摇杆5的可吸引件5a(参阅图3d,其表示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
在可吸引件5a经过吸引件12c之后,摇杆5的楔部5c与摇杆向下三角11的梯形部分的第二斜坡11b接合,然后摇杆5与摇杆座4一起被向着针织机内部推动。
在沿e-e线的剖视图中,悬挂在摇杆座4的第一凹部4c中的提花挺针片3不能径向移动。因此,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沿着摇杆座4的第二波顶4g上升。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与提花挺片上升三角10的第二上升部分10b接合,提花挺针片3与盘针2一起上升至集圈位置,盘针2与提花挺针片3可摆动地连接(参阅沿1A中C-C线的剖视图,即图3-C)。
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继续它与提花挺针片上升三角10的第二上升部分10b的接合,与盘针一起进一步上升至针织位置(参阅图4g,其表示沿图1A中g-g线的剖视图)。
然后,升至针织位置的盘针由于外部护针三角7和成圈三角8的动作而降至不针织位置(welt position)。
正如在织针选择中那样,对于盘针的集圈针选择来说,针首先升至集圈位置,然后信号送至吸引器12d,吸引器12d然后吸引相应于吸引器12d的摇杆5的可吸引件5b(参阅图3d,其表示沿图1A中d-d线的剖视图)。
同时,在针道T2中形成的删去三角9a向下推动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保持其在摇杆座4的第二凹部4c中的状态。
当在摇杆5一端的可吸引件5b经过吸引器12b并被其吸引时,摇杆5另一端的可吸引件5a经过第二斜坡11b下面。不受摇杆座4影响的盘针在其集圈位置上移动(参阅图4i,其表示沿图1A中f-f线的剖视图)。
然后盘针在成圈三角8的作用下降至藏针位置。
对于盘针的藏针选择来说,信号从控制器送至吸引器12b,吸引器12b然后吸引相应于吸引器12b的摇杆5的可吸引件5b。同时,在针道T2中形成的删去三角9b降下提花挺针片3的针脚3a,提花挺针片凸起3c保持其在摇杆座4的第一凹部4b内的状态(参阅图3b,其表示沿图1A中b-b线的剖视图)。由于作图的局限性,吸引可吸引件5a的吸引器12a的操作与吸引可吸引件5b的吸引器12b的操作之间的差别不能从图3b中清楚地看出。
当在摇杆5一端的可吸引件5b经过吸引器12b并被其吸引时,在摇杆5另一端的可吸引件5a经过第一斜坡11a之下。不受摇杆座4影响的盘针在其不针织位置上移动(参阅图4h,其表示沿图1A中C-C线的剖视图)。
针织、集圈和藏针这三个位置是按上述方式选择的。〔实施例2〕图5表示三角、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布置,它们构成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以及织针、摇杆座和摇杆的轨迹。
在这个装置中,通过可选择地使摇杆51、与该摇杆可摆动地连接的摇杆座41及由该摇杆座控制的盘针21处于针织位置或不针织位置的方式可以制造提花织物。
由第一吸引器121a吸引的摇杆51的第一可吸引件51a与摇杆向下三角111的向下斜坡111a接合,与摇杆座41一起向下运行。不受摇杆座41向下运动影响的盘针21的控制针脚21a经过由外部护针三角71、织针上升三角141和成圈三角81构成的不针织位置。成圈三角81可径向移动以调节织物的密度。
由第二吸引器121b吸引,摇杆51在摇杆向下三角111的向下斜坡111a之下经过,摇杆座41控制针脚41a与摇杆座上升三角101的上升斜坡101a接合并向上运行。由摇杆座41的向上运动外推的盘针21的控制针脚21a与织针上升三角141接合,经过针织位置。以这种方式可以选择两个位置,即,不针织位置和针织位置。
摇杆座上升三角101和织针上升三角141由一弹簧(未画出)支承,因此当不正常的力作用在上述三角上时,上述三角被拉回,引起摇杆座的控制针脚41a或盘针21的控制针脚21a的最低限度的损伤。
如果织针上升三角141被迫保持在其拉回位置上,那么,当摇杆51受第一吸引器121a吸引时,针被选择在不针织位置,而当摇杆5受第二吸引器121b吸引时,控制针脚21a不与织针上升三角141接合,因而摇杆座上升至摇杆上升三角的最高位置,被摇杆座外推的盘针21经过集圈位置T11t。因此,通过迫使织针上升三角保留在其拉回位置上,可以选择两个位置,即不针织位置和集圈位置。〔实施例3〕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织针控制装置的芯部。
选针上升三角被分成两部分,即,集圈上升部分201a和集圈位置顶部附近的针织上升部分201b,其中,针织上升部分201a是可突起地形成的。
为了盘针的支承针选择,象在实施例1中那样升至集圈位置的提花挺针片3使针织上升部分201b撤回到不能与针脚3a接合的位置并使集圈位置移动。盘针2进一步将护针三角751拉至可与针脚2a接合的位置,并沿护针三角751向下运行。
盘针2的针脚2a的支承位置的轨迹由T111s代表。盘针2的针脚2a的不针织位置的轨迹由T111w代表。上述三角设置可以选择两个位置,即,支承位置和不针织位置。
如果护针三角751撤回至针织上升部分201b已被撤回的位置,那么,象实施例1那样可以选择三个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织针控制装置,在来自控制器的图案信号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针织、集圈和不针织(或者甚至支承)的选针,从而可以制造提花织物。
本发明的应用不局限于选择盘针的装置,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选择性地将针织工具如针筒针、移圈针、挺针片和沉降片等引导向至少两种路径。
现在描述本发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如在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接合和移动摇杆的摇杆向下三角111的深度行程可以被减少至相当于提花挺针片的凸起3c当其从第一凹部4b移至第一波顶4f或从第二凹部4c移至第二波顶4g时的行程的水平。摇杆向下三角的周向行程也可以被缩短。因此,选择三种位置所需的第一选针部分和第二选择部分可制造得更为紧凑。
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1865/1978号中,只可使针选择两种位置,然而按照本发明,使用与上述专利文件相同数目的导纱器却可以使针选择三种位置。
现在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按照现有技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文本第1865/1978号),为了选针要使选针挺针片上升。按照这种结构,当使用舌针时,络纱机在由不针织位置变为针织位置时向旧线圈作用络纱张力,因而使旧线圈从织针的钩打开针舌并经过织针的铆钉。此时,最大的载荷阻力作用在织针上。这种载荷阻力也作用在控制织针的选针挺针片上。
按照本发明,当摇杆座的控制针脚41a经过针织位置T11k时,它与摇杆座上升三角101接合并使织针上升,因此,载荷阻力并不作用在摇杆上。当摇杆座的控制针脚41a经过不针织位置T11w时,它与摇杆向下三角111接合并使摇杆座下降,因此只有由摇杆座的重量和摇杆的重量构成的载荷阻力作用在摇杆上。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采用了用于选择的降下摇杆(即按照现有技术的选针挺针片)的机构,因而摇杆的磨损很小。
权利要求
1.一种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2)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摇杆座(4),它与所述针织工具安装在同一槽中以便对其进行控制,一个悬挂在所述针织工具(2)和摇杆座(4)之间的提花挺针片(3),至少一个摇杆(5),其由所述摇杆座(4)支承并具有可吸引件(5a,5b),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5a;5b)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12a,12b;12c,12d),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2)的控制三角(7,8),用于控制所述提花挺针片(3)的控制三角(9,10),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摇杆座(4)的中间三角(10,11),其中,当所述摇杆座(4)接合和脱开所述提花挺针片(3)时移动,因而可以缩短圆周行程,从而可以选择三个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工具(2)具有至少一个针脚(2a)和一个在孔侧上部中的半圆形凹部(2b),提花挺针片(3)具有至少一个针脚(3a)、一个从周边侧下部伸出的凸起(3b)和一个伸入孔侧下部的倒置梯形凸起(3c),摇杆座(4)具有至少两个倒置梯形凹部,即,在周边形成的第一凹部(4b)和第二凹部(4c),以及一个在第一凹部(4b)和第二凹部(4c)之间的第一三角形波顶(4f)和在第二凹部(4c)周边侧上的第二三角形波顶(4g),所述凹部(2b)和凸起(3c)可摆动地连接,所述凸起(3c)能够在所述第一凹部(4b)和第二波顶(4g)之间移动,同时沿所述第一波顶(4f)和第二波顶(4g)上、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承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提花挺针控制三角(10)被分成一个集圈上升部分(201a)和一个针织上升部分(201b),所述针织上升部分(201b)的形成使其能够突伸并包括一个护针三角,护针三角的形成使其能够伸入针脚从针织位置向下移至不针织位置的路径中。
4.在设有可移动地安装的针织工具(21)的圆型针织机中的提花织物控制装置,它包括一个摇杆座(41),它安装在与所述针织工具同一槽内以对其进行控制,至少一个摇杆(51)可摇动地由所述摇杆座(41)支承并具有可吸引件(51a,51b),至少一对相应于所述可吸引件(51a,51b)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121a,121b),至少一个用于降下所述摇杆(51)的摇杆向下三角(111),用于控制所述针织工具的控制三角(71,81),以及用于控制摇杆座(41)的中间三角(101,11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工具是安装在转动的圆筒(CY)或盘(1)上的,并由单独运动控制装置控制的针织工具(2,21)。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缩短选针部分的控制行程使装入多个导纱器成为可能。本发明包括一个针织工具(2),它具有一个与它装在同一槽内的摇杆座(4)以对其进行控制;一个悬挂在针织工具(2)和摇杆座(4)之间的提花挺针片(3),至少一个由摇杆座(4)可摇动地支承且具有可吸引件(5a,5b)的摇杆;至少一对相应于可吸引件(5a,5b)的有关端部的吸引器(12a,12b;12c,12d)。针织工具由控制三角(7,8)控制,提花挺针片由控制三角(9,10)控制,摇杆座由中间三角(10,11)控制。当摇杆座接合和脱开提花挺针片时移动以便缩短圆周行程。
文档编号D04B15/66GK1169480SQ9710559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0日
发明者柴田隆夫, 饭田幸作 申请人: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