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656722阅读:15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绳索的制造,特别是一种绳索的制造方法。
通常的应用绳索,如晒衣绳等,其在结构上大多为三股或更多股的绳线卷编而成,如

图1,即在制作时,以三条绳线交互卷绕的方式织成为一单股的型态。在一般使用状况,如当晒衣绳使用时,因绳股表面为平滑状,晒衣架钩挂其上时极易滑动,且晒衣绳钩挂衣服时,会因重力作用产生吊挂处下垂,如吊挂衣服多,在绳索中央产生下垂,衣服将全部下滑集中至绳索中央下垂处,无法保持适当间距,从而形成晒衣及使用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绳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简单,按此方法编织的绳在各方向受力均可发挥其最大功效,可在挂吊物时不产生滑动移位,增加使用上的便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绳的编织方法,由六条绳索组编而成,其分为两边各三条的绳组同时以同样的方法编织,其特点是二交叠绳以S型分别穿绕在二基绳的每一穿套段下方,在穿套数个穿套段后即延拉至对应的另一条基绳的对等的穿套段下方后,再同以S型穿绕横跨二基绳的对应穿套段,在二基绳中央形成数条横肋,随后各自拉回原基绳上,继续重复单基绳穿套段的S型穿绕;在基绳及交叠绳的编结体上,各再加穿一条补强绳,补强绳以S型穿套方式穿梭在基绳穿套段下,并会同该交叠绳,而致该交叠绳横跨处则补强绳仍以S型穿套在原基绳的方式并压制在交叠绳上;藉由上述编织方法将两边的绳组结合为一,且其间具有各种不同大小可勾挂物件的空格。
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所需的编织步骤少,编织方法简单,其结构则可巧妙地将六条绳索编织成紧固的结合,不论那一方向受力,均可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且同时可编织出不同大小的空格,用以挂勾物件,且没有滑动移位的现象,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用绳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基绳的第一动作编织状态。
图3是本发明基绳的第二动作编织状态。
图4是本发明基绳的完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绳和交叠绳的初次结合编织状态。
图6是本发明基绳和交叠绳的交互穿织的编织状态。
图7是本发明基绳和交叠绳编织的完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补强绳和基绳及交叠绳的穿织状态。
图9是本发明绳的编织方法的成品轴测图。
参照图2、3、4,本发明绳的编织方法是由六条绳索组编,其分为两边各三条同时以同样的方法编织。先将其中一条绳体10、10′作如图2所示的交叉状形成一圈状体11、11′,再以其较长的一端做成圈状套入圈状体11、11′内并拉紧,如图3所示状态,此即是一般俗称的活结;依此继续编织形成一预定长度的基绳1、1′(如图4),且基绳1的每一圈状体11、11′之间均会有绳体10、10′穿连的穿套段12、12′;参照图5、6、7,在编织基绳1、1′的同时,另以二交叠绳20、20′穿绕在已结好的基绳1、1′上。下面以单边的基绳1和交叠绳20作说明其方法是将交叠绳20依序以S型穿绕在基绳1的每一穿套段12下方,且穿套数个穿套段12后即延拉至对应的另一条基绳1′的对等的穿套段12′下方后,再同以S型穿绕横跨二基绳1、1′的对应穿套段12、12′,从而在二基绳1、1′中央形成数条横肋30,随后拉回原基绳1上,继续数个S型穿套该穿套段12。而另一基绳1′以同样方式穿套该交叠绳20′,且在相同的位置横跨,形成横肋30′,二横肋30、30′交叠,将可增强结构强度。藉交叠绳20、20′在单一基绳1、1′上穿套数个穿套段12、12′,配合横跨二基绳1、1′的S型穿套形成数个横肋30、30′,即可在二基绳1、1′之间形成不同大小的空格40,因而可在空格40内勾挂物件(如衣架),当然小位的空格40勾挂小的物件,大位的空格可勾挂大的物件;参照图8,编织基绳1、1′和交叠绳20、20′达预定段落后,即可再在基绳1、1′上加穿一补强绳50、50′,同样,补强绳50、50′也是以S型穿套方式穿梭在基绳1、1′的穿套段12、12′下,并会同该交叠绳20、20′,而致交叠绳20、20′横跨处补强绳50、50′仍以S型穿套在原基绳1、1′的方式并压制在交叠绳20、20′上。藉补强绳50、50′的穿梭,增加整个绳体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9,即本发明的完成品部分段落轴测图。
权利要求
一种绳的编织法,由六条绳索组编而成,其分为两边各三条的绳组同时以同样的方法编织,先将一条绳体以编织活结的方式编织成一基绳,在每一基绳的每一圈状体之间均会有绳体圈连的穿套段,其特征在于a.二交叠绳(20、20′)以S型分别穿绕在二基绳(1、1′)的每一穿套段(12)下方,在穿套数个穿套段(12)后即延拉至对应的另一条基绳(1′)的对等的穿套段(12′)下方后,再同以S型穿绕横跨二基绳(1、1′)的对应穿套段(12、12′),在二基绳(1、1′)中央形成数条横肋(30),随后各自拉回原基绳(1)上,继续重复单基绳穿套段(12)的S型穿绕;b.在基绳(1、1′)和交叠绳(20、20′)的编结体上,各再加穿一条补强绳(50、50′),补强绳(50、50′)以S型穿套方式穿梭在基绳(1、1′)穿套段(12、12′)下,并会同该交叠绳(20、20′),而致该交叠绳(20、20′)横跨处则补强绳仍以S型穿套在原基绳(1、1′)的方式并压制在交叠绳(20、2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绳的编织方法,其特点是二交叠绳以S形穿绕在二基绳的穿套段下方,在穿套数穿套段后即延拉至对应另一基绳穿套段下方,再以S形穿绕横跨二基绳的穿套段,在二基绳中央形成数横肋,随后各自拉回原基绳,继续重复单绳穿套段的S形穿绕,在基绳及交叠绳的编结体上,各再加穿一条补强绳,藉由上述编织方法将两边的绳组结合为一,其间具有各种不同大小可钩挂物件的空格,使用方便,且编织方法简单。
文档编号D07B1/00GK1191912SQ9811071
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登福 申请人:陈登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