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0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手工缝合时所使用的缝合针。
现有的缝合针大多针孔较小,引线时较为困难,而且必须使线穿过针孔才能完成引线操作,这就使得缝合操作中存在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穿针即可引线,能提高引线效率和速度,同时生产过程中不增加材料消耗的缝合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在针体(1)的尾部开有一槽(6),槽(6)与主针孔(4)通过引线缝(2)相连接。为增加整针尾部的弹性形变,使引线过程更容易操作,在主针孔(4)的上面设置副针孔(5),主针孔(4)与副针孔(5)通过副引线缝(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主针孔(4)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还可以为鱼尾形。槽(6)的形状可以为V型,也可为U型。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象普通缝合针一样进行引线操作,也可以将线置于尾部槽中向针尖方向一拉即可完成引线操作,达到了不需穿针即可引线,操作过程不受使用者视力的影响,即使盲人也可以完成引线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引线速度和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2号缝衣针为例,选取优质碳结钢丝,截取45mm长的小段,采用冷挤压方式机械成型,然后镀上防腐层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缝合针。
权利要求1.一种缝合针,包括针体(1)、引线缝(2)、主针孔(3),其特征是在针体(1)的尾部开有槽(6),槽(6)与主针孔(4)通过引线缝(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针,其特征是在主针孔(4)的上方设有一个副针孔(5),主针孔(4)和副针孔(5)通过副引线缝(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合针,其特征是槽(6)的形状可以是V型,也可以是U型;主针孔(4)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还可以是鱼尾形。
专利摘要一种不需穿针即可引线的新型缝合针。它由针体、主针孔、副针孔构成,在针的尾部开有一槽且通过引线缝与主针孔相连,主针孔、副针孔由副引线缝相连。在使用中只需将线置入槽中,向针尖方向一拉,即可完成引线操作。该缝合针的引线操作不受视力影响,即使盲人也可完成。
文档编号D05B85/00GK2325409SQ9822027
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4日
发明者马学军 申请人:马学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