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织机上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3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针织机上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带有封闭端的管状针织品如短袜、长袜、紧身衣裤的管状部分等的方法。
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上述类别的方法,其中管状针织品是在带有圆形针床或针筒的圆形针织机上生产的,所述端部是在进行针织的同一台机器上在该针织品针织后被封闭的。
本发明也涉及直接在针织管状针织品的机器上用于封闭管状针织品的端部的装置。
在管状针织品如长袜、短袜、紧身衣裤的管状部分等的生产中,通常在针筒上针织管状针织品是在一个初始端部开始,在一个最后端部终止的。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管状针织品具有两个敞口端部,其中一个开口然后必须通过缝纫或其它适当方法封闭。带有敝口端部的针织品通常从针织机的针床或针筒上松开,并被转送至缝纫机,此时有时需要手工干预,针织品必须正确地定位,然后必须将待封闭的端部送入缝纫机。象常常发生的那样,如果针织品不对而是例如具有一个踵部,那么在进行缝边时必须首先正确定向,使缝边相对于踵部正确定向。这就要投入大量劳力,因而提高了成本。
上述过程很费时且成本高,这部分是由于要为定位和缝纫由单独的针织机生产的针织品而提供机械设备。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在EP-A-0,592,367中)提出了一种用于直接在针织机的圆形针床或针筒上封闭管状针织品的端部即趾端的方法和装置。在这种公知的方法中,管状针织品是在带有弹性罗口的端部开始针织的,继续针织一直到正确接合在一起以形成针织品的趾部的边缘。这种公知的方法很复杂,要求针织机设有专门形状的织物成形构件,这也显著提高了控制的难度。另外,缝边是在针织品的外侧产生的,而不是象在通常在与针织机分开进行缝纫的系统中那样,在更符合需求的内侧上产生的。
也有人提出了下述方法和装置,其中作为针织过程的初始步骤封闭,针织品的趾部,因而是以封闭端部开始,在包括弹性罗口的敝口端部完成的。这种方法和装置例如在WO A 95/31595、WO A 95/34702和WO A97/04153中有所描述。
本发明的初始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管状针织品的工艺或方法,其中管状针织品以其下端封闭制成而无需为其定向进行手工干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别的方法,它能够借助很简单的缝纫系统来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缝边可在针织品的内侧产生。
本发明的一个推荐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在针织管状针织品的针织机上封闭管状针织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也是提供一种能够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而无针织品定向困难的、很简单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有限数目的专门形成织物的构件。
本发明的一个推荐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作为针织过程的最后步骤封闭针织品的趾部的装置,从而无需将管状针织品从针织机转送至缝纫机。
本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以下说明可以理解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和优点,这是通过一种在圆形针织机上生产带有封闭趾部的管状针织品的方法实现的,在该方法中,一圆形针床或针筒形成管状针织品,在初始端开始,在待封闭的最后的趾部或端部完成。按照本发明,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管状针织品的针织结束时,针织品部分地从针放释,被转送构件接合,然后完全从针松开,并被转送至用于封闭趾部的装置。
按照这种方式,在完全与针松开之前由转送构件接合的针织品以一种正确定向的位置到达用于闭合趾部的装置而无需手动干预。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所述针织品与所述针筒的针松开后,将其内外翻转,-将所述针织品的趾部送至针筒下面,-封闭所述趾部,以及
-再次将所述针织品的正面翻出。
趾部的缝合或封闭可以在一个在圆形机以外机器上进行,也可以在圆形机本身内进行,在圆形机内可以布置缝纫系统,例如,一个小型的缝纫机。
为了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内外翻转针织品,然后用缝纫封闭趾部,当生产过程完成时,缝边将位于管状针织品的内侧而不是外侧,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采用一个管状件,该管状件与针筒共轴,并从位于针筒水平或稍低于针筒的上缘向下延伸。在针织过程中,管状针织件在管状件内向下形成。在针织过程结束时,当管状针织品仍部分与针筒的针接合时,转送构件相对于管状件共轴地在管状件的外侧面上移动,以便在管状件的上缘和针筒之间织物的边缘上接合针织品,然后沿管状件外侧向下拉动针织品,在针织品越过管状件的上缘时内外翻转。
因此,在转送过程结束时,管状针织品内面朝外,仍接合在管状件的下部上,其待封闭的端部在管状件的下缘下面是自由的。在那里设有封闭装置如一台本身公知的缝纫机。
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一个圆形针床,即,一个针筒,其用于织造针织品,其特征在于转送构件能够在针织过程结束时,在针织品完全从针筒的针松开前接合针织品;转送构件将针织品的待封闭的端部送至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最好设置在针筒下面或圆形机的外面。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和特别有利的实施例采用一个管状件,该管状件与针筒共轴,从上缘向下延伸至针筒下面。管状件具有比针筒小的直径,转送构件可在管状件外面与其轴线平行地移动,以便靠近待封闭的端部与管状针织品接合,并将其向下转送,当其越过管状件的上缘时使其内外翻转。
转送构件最好包括穿孔装置,该穿孔装置刺入构成针织品的织物的适于抓紧的边缘而接合管状针织品。由于上述织物边缘在针织品封闭过程中,这些织物的边缘被切割,因而这并不损害最后的针织品。
转送构件的数目也可以是两个,设置在相对于管状件的轴线的完全相对的位置上。
在一个特别简单、有利的实施例中,转送构件设有伸缩加长系统,例如用于伸展管状结构的气动或液压装置。这并不排除使用其它不同的装置,例如,沿平行于管状件轴线设置的导轨运动的滑板。
另外,有利的是转送构件也可以能够执行与管状针织品的抓紧和转送运动垂直的运动,因而至少一个转送构件可以用于第二次内外翻转管状针织品(因而最后使正面朝外)。为此目的,如果至少一个转送构件可以交替地在针筒下向下延伸的管状件外或内运动,那将是有利的。管状针织品的第二次内外翻转(即,使得正面翻出)是通过使转送构件大致与管状件共轴,然后,使转送构件在管状件内轴向伸展,带动构成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的封闭端部而实现的,使管状针织品越过管状件的下缘时内外翻转。但是,这并不排除选择单独的构件来进行管状针织品的第二次内外翻转,即,使得正面朝外;例如,选择使用另一个设置在转送构件之间中间位置上的滑板。另外,虽然就生产和降低劳动力而言,这不很有利,但是也可以设想在针织机以外将管状针织品的正面翻出。
根据以下说明及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以下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用的、非限定性的实例。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机器的示意前视图,图2是在图1中II-II所示方向上的侧视图;图3以类似图1的前视图放大地表示管状件和转送构件,它们在针织品完全被针筒松释前抓紧针织品;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V-V线的平面图;图6是与图3视图类似的视图,处于方法的其后的一个步骤中;图7和8是沿图6中VII-VII和VIII-VIII线的剖视图和平面图;图9表示图6所示步骤的下一个步骤;图10是沿图9中X-X线的剖视图;图11,12,13,14,15和16是在管状针织品的趾部闭合过程中针织品、转送构件和缝纫机的相继的位置的前视图;图17和18表示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上转送构件的抓紧系统的细部结构;图19和20是转送构件的抓紧系统的不同实施例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图21示意地表示沿管状针织品趾部边缘的缝边;图22至28表示在针织循环中在各种状态中的管状件的不同实施例,其中图22和23分别是沿图24中XXII-XXII线和XXIII-XXIII线的剖视图;图29是沿图23的XXIX-XXIX线的横剖图;图30是沿图23的XXX-XXX线的平面图。
图1和2是用本发明的装置生产的圆形针织机的总体视图。
标号1代表针织圆筒,内装作为圆形针床的针筒3。圆筒是旋转式的。其后的附图表示针筒3的针5。圆筒1、针筒3和用于操纵针的织物形成构件(未画出)本身是公知类型的,这里未详细画出。
针5的圆形针筒3下面延伸着管状件7,该管状件基本与圆筒1和针筒3共轴线。管状件7具有上缘7A和下缘7B。上缘7A和下缘7B都是扩张的,并由于下面将要讲到的原因而被倒圆。
管状件7的下端连接一个吸筒9,当管状针织品在针筒3上形成时,吸筒气动式地向下拉动管状针织品。吸筒9可垂直向下移动,如双箭头f9(图1和2)所示,并为此目的连接于一对缸-活塞致动器11。吸筒包括一个可被缸-活塞致动器12打开的部分10。
管状件7由三对滚轮13A,13B支承,这三对滚轮如图5和8具体表示的那样,以120°的角度间隔布置。每对中的滚轮13A,13B分别靠近扩张的上缘7A和扩张的下缘7B设置。
另外,三个压紧器15围绕着管状件7。这些压紧器也互相间隔120°,并设置在成对的滚轮13A,13B之间。每个压紧器由它自己的致动器17控制,以便能够移向或移离管状件7的外表面。以这种方式,压紧器15能够借助压力固定管状件7,从而与成对的滚轮13A,13B一起用作辅助支承装置,或者可以从管状件移回,使其外表面自由。这种布置能够使针筒3产生的管状针织品内外翻转并转送至一个缝纫机,这将在下文详述。压紧器15也可以省略掉。
在管状件7下面设置缝纫机19,它本身是公知类型的,用于通过缝合而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缝纫机可以是在用于缝合通常由针织机生产的针织品的趾部的机器中常用的那种类型的。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这些缝纫机在机器中设置得与形成针织品的圆形针织机确实分开。
转送构件21,23在管状件7外面向下延伸。它们由可伸展的伸缩管件构成,伸缩管件在其上端设有图17和18中详示的钩、针等形式的抓紧装置。每个转送构件21,23设有一个钩25,钩25带有一个闭合件,由一个滑板27构成,滑板被一个弹性构件29压入闭合位置。在图17中,钩构件处于打开位置,滑板27在下,弹性构件29受压缩,而图18表示滑板27封闭,抵靠钩25上的斜面25A,弹性构件29伸展。
图19和20表示转送构件的一个变型实施例,其中,钩25由一个钩针25X替代,该钩针装在上述可伸展的伸缩装置的顶端。一个由缸-活塞致动器28操纵的抽出构件26围绕着钩针25X。当趾部缝合,使用转送构件第二次内外翻转管状针织品时抽出构件抬起,如箭头f26所示。
在压力下将流体通过连接器31(具体请见图4和7)送入管状构件的腔中,从而使转送构件21,23的管状系统伸缩式加长。在压力下送入伸缩管件中的流体产生向上的加长,而收缩是通过可以卷绕在相应卷筒37(具体请见图3和6)上的挠性线33引起的。
转送构件是由一拖板39承载的,拖板在固定在机器结构(见图1)上的导杆41上移动。转送构件21和23铰接在拖板39上,并由一个缸-活塞致动器43控制,使它们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所述水平轴线基本与线33的卷筒37重合,其原因将在下文详述。借助导杆41,转送构件21和23可相对于管状件7的轴线移动,以执行其功能,这将对照图3-16描述。
至此所描述的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工作。
图3表示由针筒3的针5针织管状针织品M中的最后的步骤。针织品M的针织在端部M1处开始,例如在短袜的情形中,该端部M1形成弹性罗口。针织动作是通过转动针5的针筒3产生的,以端部M2的针织结束,端部M2必须封闭以形成针织品的趾部。在针织管状针织品的过程中,相应于针织品的踵部或其它成形部分可以按照通常的针织技术成形。
在图3,4和5所示的位置上,管状针织品M已经完成,并几乎从圆形针筒3的针5完全松开。只有一些针,例如拾或贰拾支针在两个完全相对的区域中接合针织品M,特别如图5的平面图所示。在这个阶段,针筒3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很低速地移动。转送构件21和23已向上伸展,使钩25与管状针织品M的端部M2相邻的那部分织物接合。钩25已刺入针织品,针织品借助每个转送构件21和23的滑板27的闭合固定在钩上。因此,在图3,4和5所示的位置上,针织品M仍接合在针筒3和针5上,也被转送构件21和23接合,下面将要讲到,转送构件然后将把针织品转送到缝纫机19。
在图1,2和3所示的位置上,吸筒9已经被致动器11的向下行程从管状件7卸下,以便将管状针织品M转送到缝纫机19。但是,在此前的针织过程中,吸筒连接于管状件7的下缘7B,以便在管状件7内产生稍许真空,其目的是当针织时拉伸其内的针织品M。
当钩25和滑板27已牢固地将针织品M至少在两点上固定在转送构件21和23上时,针织品可完全地与针筒3的针5分离,为此目的,针筒完成其自身的转动。
现在可以将针织品M转送到缝纫机19。这个步骤开始情形表示在图6,7和8中。转送构件21和23由于线33卷绕在卷筒37上而逐渐缩回,从而追随钩25将针织品M拉下管状件7的外壁。因此,针织品M被拉出管状件,并且在其经过管状件7的扩张的及倒圆的上缘7A时被内外翻转。操作持续直至达到图9和10所示的位置,此时与在针织过程中的位置相比管状针织品M已完全内外翻转,针织品M上部围绕管状件7接合,针织品从外面包围管状件7,而下端M2(即,由针筒3形成的最后部分处于最下方,仍接合在转送构件21和23之间,并低于管状件7的下缘7B。
为了使针织品M能够从管状件7内移至其外,也为了使针织品M能够一直在管状件7外表面滑下至图9和10的位置,将管状件保持在位的压紧器15被致动器17缩回,使管状件7只被三对滚轮13A,13B悬挂。因此,管状针织品经过滚轮13A,13B和管状件7的外表面之间,并能够无阻碍地到达图9和10所示位置。
在此点上必须将准备缝成针织品的趾部的针织品下端M2引入缝纫机19的口部(在图3中为简化图面未画出缝纫机)。
为此目的,缝纫机19可以执行向着管状件7的轴线的运动。但是,为了更大的简化,转送构件21和23中的至少一个最好可摆动,以便将管状针织品M的端部M2拉向缝纫机19的口部。为了更大地简化结构,也为了在缝纫开始时保证端部M2的足够张紧,转送构件21和23可在缸-活塞致动器43的作用下绕水平轴线摆动。该摆动使转送构件21,23张开至图11所示位置,使管状针织品M的终止端部M2的一个边缘插入缝纫机19的口部,因而缝纫机开始工作,按照本身公知的方式,缝纫下端部M2的边缘,并按照本身公知的方式切掉针织织物的最后部分。可以用来封闭管状针织品M的端部M2的一种缝纫方式示意地表示在图21中,图中针织品的针织织物示意地画成两个放在一起的边缘的形式。没有画出它们构成的各自的环形结构。
如图12和13所示,缝纫机19的操作将针织品M拉入缝纫机。在图13中,转送构件21和23已被移回垂直位置。
当针织品的端部完成趾部封闭时,针织品被缝纫机19松释,并必须第二次内外翻转,即,将正确的那面翻转回其原先的位置。
为此目的,转送构件21,23沿导杆41横移,直至转送构件23大致与管状件7共轴,如图14所示。其后的伸缩加长使转送构件23的伸展将针织品M向上推入管状件7,如图15所示。因此,针织品M滑离管状件7的外表面,并在管状件的扩张和倒圆的下缘7B下经过时内外翻转,直至达到图16中所示的位置。
在图16所示的位置上,针织品M再一次处于针织过程中所处位置,缝纫机19所形成的缝边在针织品内侧,针织品在缝边形成之前已经内外翻转。
在针织品M的趾部已缝好之后,以及在转送构件23将所述针织品插入管状件之前,吸筒被致动器11抬起,直至它靠近管状件7的下缘7B,但与其又有一个距离使针织品仍能通过。可打开的部分10被打开,以便使转送构件23可以插入。在该位置上,在管状件7内形成足够的真空,以便拉下一个新的经受成形的管状针织品,并伸展趾部刚刚封闭的管状针织品M。
如图6所示,第二针织品M’正处于管状件7的上端,当另一个针织品正在缝纫及第二次围绕管状件7的下缘7B内外翻转时,第二针织品的针织开始。当趾部已封闭的管状针织品M再一次完全处于管状件7内时,转送构件23可被撤回,吸筒的可打开部分10可以闭合,吸筒9本身可抵抗管状件7的下缘7B被完全向上携带。一旦转送构件23已被缩回,带有封闭趾部的针织品M即被吸筒9内的吸力拉开。在吸筒内和管状件7内产生的真空当新针织品M2成形时保持其张紧。一旦针织品M2已经完成时,机器就准备好进行封闭趾部的新循环。
图22至30表示按照本发明装置的一个改进的实施例。相应的零件使用与前面附图中相同的件号。
按照图22-30的实施例,管状件7设有四个穿孔区域,围绕管状件的轴线对称布置。在图22中画出两个所述穿孔区域101和103。每个区域101和103设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101A,103A。
两个摆动吸箱105,107并排设置在管状件7的外面。每个吸箱105,107可围绕水平轴线105A,107A摆动,由静止框架111承载。每个吸箱105,107设有相应于穿孔区域101布置的上部输入孔105B,107B和下部输出孔105c,107c。相应于输入孔105B,107B,每个摆动吸箱105,107设有与孔101A对准的销113,115。
两个摆动吸箱105,107可以占据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图24,25),输入孔105B,107B保持脱离管状件7的外表面,销113,115相对于孔101A也是如此。在第二位置上,上部输入孔105B,107B与管状件7的外表面接触,销113,115进入孔101A。在该第二位置上,销113,115垂直地支承管状件7,输出孔105C,107C通过穿孔区域101与管状件7的内部连通。
在静止框架111下面设有两个滑动吸箱121,123,其相对于管状件7前后滑动。这两个滑动吸箱121,123分别具有输入孔121B,123B和两个输入孔121C,123C。输入孔121B,123B与管状件7的穿孔区域103设置在相同的水平上,与其相应,设有两个可接合在孔103A中的销125,127。
这两个滑动吸箱123,125可以占据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图26,27),两个滑动吸箱123,125与管状件7脱离,销125,127与孔103A脱开。在第二位置上(图24,25),两个吸箱123,125与管状件7相接触。在该第二位置上,销125,127插入孔103A并支承管状件7,而输出孔121C,123C通过穿孔区域103与管状件7的内部连通。
这些吸箱通过输出孔105C,107C,121C,123C与真空管线连通。
图22至30所示装置按照下述方式工作在管状针织品M的针织过程中,摆动吸箱105,107和/或滑动吸箱121,123与管状件7的外表面接合,以便在管状件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从而吸住在管状件内正被针织的针织品M并使其张紧。
当被针织的针织品M已经完成时(图22),转送构件21,23在针5附近接合针织品M的上缘(图23,24)。摆动吸箱105,107摆离管状件7的外表面,而下部滑动吸箱121,123与管状件7的外表面接合,并将其内部保持在真空状态下。同时,销125,127支承管状件7。象前述实施例一样,转送构件21,23缩回、向下移动,从而将针织品M拉出管状件7。当针织品经过管状件7的上缘7A时,针织品内外翻转。由于上部摆动吸箱105,107脱离管状件7,因而针织品M可沿管状件7的外表面滑动。一旦管状针织品的端部M1已经过穿孔区域101,摆动吸箱就摆靠在管状件7的外表面上,销113,115与孔101A接合,以便支承管状件7。
相应地,下部滑动吸箱121,123移离管状件7的外表面,从而使管状针织品M越过穿孔区域103,同时移向缝纫机(未画出)。然后,针织品如前所述被缝纫机封闭。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管状件7通过摆动吸箱105,107或通过滑动吸箱121,123不变地保持在轻度真空状态中。这样就使后面的针织品M2可以在很早时候开始针织循环,如图27和28所示。在图27中,新针织品正被成形,同时前一针织品M正在管状件7内被推动,以便第二次内外翻转。在图29中,完成了的针织品M通过管道9被吸离,同时继续针织下一个针织品。
显然附图只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际演示的图示实施例,本发明可以改变其形状和布置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的基础构思。
权利要求
1.在圆形针织机上生产管状针织品的方法,其中一针筒在初始边缘开始针织所述管状针织品并终止于一个最后的趾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针织品的针织结束时,管状针织品部分地从针上松释,被转送构件接合,然后完全与针松开并转送至用于缝合所述趾部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所述针织品与所述针筒的针松开后,将其内外翻转,-将所述针织品的趾部送至针筒下面,-封闭所述趾部,以及-再次将所述针织品的正面翻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品是在与所述针筒共轴的一个管状件内被所述针筒形成的,所述管状件设有位于其下面的上缘,所述针织品通过沿与所述管状件轴线平行的方向在管状件外面拉动与所述趾部相邻的织物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而被内外翻转,使针织品在经过所述管状件的上缘时从所述管状件出来并内外翻转。
4.如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针织品在转动的针筒上被针织;当针织完成时,针筒的转动减慢或停止,管状针织品部分地与所述针筒松开,同时保持少数针与其一个或多个边缘接合;所述管状针织品在所述边缘被转送构件抓紧,在针织品完全与针筒的针脱开后,所述转送构件将其下拉而使其内外翻转。
5.如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趾部是由在针筒上面的缝纫装置封闭的。
6.如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趾部封闭后,管状针织品被所述转送构件将正面翻出。
7.如权利要求3和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构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管状件下面并大致与其共轴,管状针织品是通过所述转送构件将其推入所述管状件而将正面翻出的,因而绕所述管状件的下缘第二次将针织品内外翻转。
8.如前述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针织品的趾部被封闭及内外翻转的同时,在针筒上开始针织一个新的管状针织品。
9.用于封闭管状针织品趾部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针织所述针织品的针筒,其特征在于转送构件能够在针织过程结束时且在针织品完全与所述针筒的针完全松开之前接合所述管状针织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装置将所述管状针织品的所述趾部转送至设在针筒下面的封闭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与所述针筒共轴且从上缘延伸到所述针筒下面的管状件具有小于所述针筒的直径,并在针织过程中内装管状针织品,所述转送构件可在所述管状件外平行于其轴线移动,以便在待封闭的趾部附近接合管状针织品,当管状针织品经过管状件的上缘时使管状针织品内外翻转。
12.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包括缝纫机。
13.如权利要求9-12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构件包括能够通过刺入构成所述针织品的针织物来接合所述管状针织品的接合装置。
14.如权利要求9-1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相对于所述管状件的轴线的对称位置上作用的两个转送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具有扩张和倒圆的上缘。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具有扩张且倒圆的下缘。
17.如权利要求9-16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构件具有一个伸缩式加长系统。
18.如权利要求9-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所述趾部已被封闭后第二次使所述管状针织品内外翻转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0和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使所述管状针织品内外翻转的装置包括一个可与所述管状件共轴定位的推动器,所述推动器可伸展入所述管状件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器是可垂直于管状件轴线移动以便使其定位于管状件内或外的一个所述转送构件。
21.如权利要求9-20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构件包括绕垂直于所述管状件轴线的轴线摆动的可伸展的杆。
22.如权利要求9-21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受多个滚轮支承,所述多个滚轮接合管状件的外表面,管状针织品能够在所述表面和所述滚轮之间在所述外表面上滑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对滚轮,每对滚轮设置得一个滚轮靠近管状件的下缘,一个靠近另一边缘,所述成对滚轮绕管状件轴线彼此偏置大约120°。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支承管状件的附加装置,所述附加支承装置可从所述管状件的外表面缩回。
25.如权利要求9-24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可进行垂直于针筒的轴线的运动,以便于使管状针织品的趾部与相对于所述针筒偏心设置的缝纫装置接合。
26.如权利要求9-25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吸筒,该吸筒与所述管状件配合工作并可相对于管状件移动。
27.如权利要求19和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筒具有一个大致与管状件共轴的开口,因而当使管状针织品正面翻出时所述推动器可穿过管状件。
28.至少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吸箱将所述管状件内部保在真空状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对吸箱交替地与所述管状件接合或脱开。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箱设有用于支承管状件的支承装置。
全文摘要
在一种在圆形针织机上生产管状针织品的方法中,一个针筒针织所述管状针织品(M)是在一个初始端部开始,在一个终止端部结束的。在所述管状针织品的针织结束时,管状针织品部分地与针(5)松开,被转送构件(21,23)接合,然后从针完全松开,并被转送至封闭所述第二个端部的装置。
文档编号D04B9/56GK1308694SQ99808290
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7日
发明者保罗·孔蒂 申请人:金属加工和金融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