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844268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5](ii)对非混杂区域进行挂纱,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非混杂区域的载纱锭子排列,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进行挂纱。将预制件左侧的非混杂区域用于悬挂碳纤维以形成碳纤维层,排纱模式为35行10列;将预制件右侧的非混杂区域用于悬挂玻璃纤维以形成玻璃纤维层,排纱模式为35行10列。
[0056]第三步,分区进行编织:
[0057](i)对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根据四步法方型3D编织工艺对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第I步使非混杂区域中的相邻行上的载纱锭子沿行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2步使非混杂区域中的相邻列上的载纱锭子沿列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3步、第4步中载纱锭子的运动方向分别与第I步、第2步相反;经上述四步运动,非混杂区域完成一个编织循环,然后进行纤维混杂连接区的编织。
[0058](ii)对纤维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根据四步法方型3D编织工艺对纤维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第5步使纤维混杂连接区中相邻行上的载纱锭子沿行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6步使纤维混杂连接区中相邻列上的载纱锭子沿列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7步、第8步中载纱锭子的运动方向分别与第5步、第6步相反;经上述四步运动,纤维混杂连接区完成一个编织循环。
[0059](iii)经过上述八步运动,整个二合板型预制件完成一个编织循环,依据(i)、
(ii)所述的编织方法继续进行后续编织,直至预制件达到所需长度;所得二合板型3D编织纤维混杂预制件的宽度约为28.5mm,总厚度约为20.8mm,其中碳纤维层的厚度约为8.5mm,玻璃纤维层的厚度约为8.5mm,纤维混杂连接层的厚度约为3.8mm。
【主权项】
1.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该纤维混杂预制件中含有两种不同种类的编织纱,其特征在于:该预制件织物结构采用四步法3D编织结构;两种不同种类的编织纱在预制件中呈二合板结构分布,一种编织纱始终分布在预制件横截面的一侧,另一种编织纱始终分布在预制件横截面的另外一侧,一侧的编织纱不会越入另外一侧;两种编织纱在二合板交界区域通过混杂编织结构实现两板之间的连接,整个预制件为高度整体化的空间纤维网结构,预制件内不存在分层;两种编织纱在预制件横截面内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任一横截面纱线分布结构与距该界面任意整数个机器循环处,预制件横截面内的纱线分布结构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步法3D编织结构中或在编织纱之间加沿着零件长度方向的轴纱,即O度纱,或仅含有编织纱,即角度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板结构中,两种编织纱在两侧所组成的厚度或相同,或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板结构中,两种编织纱在两侧所组成的横截面形状或相同,或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板结构中,两种编织纱在两侧所组成的横截面形状具有多样性,或为规则截面,或为异形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合板交界区域实现两板之间连接作用的混杂编织结构的厚度或保持固定,或大小可调。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的制备方法,以四步法方型3D编织工艺为基础,通过控制编织纱的排列与运动规律,使得两种编织纱在预制件中呈二合板结构分布,其特征在于:利用3D编织纤维混杂结构作为连接单元组成二合板两板之间的纤维混杂连接区,以实现预制件两侧两种编织纱形成的两板之间的连接;挂纱时分区进行,或者首先对混杂连接区进行两种纤维混杂排列挂纱,然后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分别用两种纤维进行挂纱,或者首先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分别用两种纤维进行挂纱,然后对混杂连接区进行两种纤维混杂排列挂纱;编织时分区进行,或者首先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然后对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或者首先对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然后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连接单元的3D编织混杂结构的横截面为方形:(i)其主体编织纱的行数与列数均为奇数且相等,(ii)其方形横截面左右边界、上下边界上的编织纱分属不同的纤维种类,(iii)编织纱在横截面内的分布是稳定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编织混杂结构的制备方法为:排载纱锭子时主体载纱锭子的行数和列数保持相等且为奇数,挂纱时左右边界、及上下边界上的载纱锭子所在锭子组挂不同种类的编织纱;所谓“锭子组”,为一组锭子的集合,由在编织机上具有同一运动轨迹的锭子组成。
10.如权利要求7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中,作为连接单元的3D编织纤维混杂结构或保持不变,以保持纤维混杂连接区的厚度不变;或大小可调,以调整混杂连接区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7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预制件的横截面尺寸要求,确定作为连接单元的3D编织纤维混杂结构的载纱锭子排列,保证所选3D编织纤维混杂结构的主体载纱锭子的行数与列数相等且为奇数,确定两侧的非混杂区域的载纱锭子排列; 第二步,分区进行挂纱:(i)对纤维混杂连接区进行挂纱,根据第一步所选择的3D编织纤维混杂结构,确定其中的锭子组分布情况,使其横截面中左右边界、及上下边界上的载纱锭子所在的锭子组挂不同种类的编织纱,以锭子组为单位依次进行挂纱;(ii)对非混杂区域进行挂纱,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非混杂区域的载纱锭子排列,对两侧的非混杂区域进行挂纱; 第三步,分区进行编织:(i)对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根据四步法方型3D编织工艺对非混杂区域进行编织,第I步使非混杂区域中的相邻行上的载纱锭子沿行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2步使非混杂区域中的相邻列上的载纱锭子沿列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3步、第4步中载纱锭子的运动方向分别与第I步、第2步相反,经上述四步运动,非混杂区域完成一个编织循环,然后进行纤维混杂连接区的编织;(ii)对纤维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根据四步法方型3D编织工艺对纤维混杂连接区进行编织:第5步使混杂连接区中的相邻行上的载纱锭子沿行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6步使混杂连接区中的相邻列上的载纱锭子沿列方向交替运动一个锭子的距离,第7步、第8步中的载纱锭子的运动方向分别与第5步、第6步相反,经上述四步运动,纤维混杂连接区完成一个编织循环;(iii)经过上述八步运动,整个预制件完成一个编织循环,依据(i)、(ii)所述的编织方法继续进行后续编织,直至预制件达到所需长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步法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及制备方法,该混杂预制件中含有两种不同种类的编织纱,其特征在于:预制件织物结构采用四步法3D编织结构,两种编织纱在预制件中呈二合板结构分布,两种编织纱之间通过混杂编织结构实现二合板的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四步法3D编织工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利用3D纤维混杂编织结构作为连接单元组成纤维混杂连接区,以实现预制件两侧两种编织纱板的连接,挂纱时分区进行,编织时分区进行。本发明中的二合板通过编织纤维把两侧板连接在一起,预制件结构整体性高,结构力学性能稳定;不需要后续缝合工序;适用范围广,对单纱、股线等各种形式的编织纱均可适用;编织过程中编织纱的运动可以实现机械化,不需要人工辅助,制备效率提高。
【IPC分类】D04C1-06
【公开号】CN104762747
【申请号】CN201510140894
【发明人】阎建华, 权震震, 俞建勇, 覃小红
【申请人】东华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