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毛绒合成皮及其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469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微球发泡粉作为该发泡组份,除了可以较环保的物理发泡程序制造发泡体,还可借由对发泡组份的粒径大小的选择,控制该发泡体20发泡后的泡孔大小与密度,进一步控制该仿毛绒层2的表面粗糙度,因而更容易因应不同的应用目的及需求来调整该合成皮的表面触感。
[0126]二、借由选择不同的加热方法或加热程序,能调整所形成的发泡体20的厚度,且能调整该仿毛绒层2的绒毛体22的长度,而呈现不同的毛绒质感,借此同样能够因应不同的应用目的及需求来调整该合成皮的外观特性,更能符合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0127]三、将该发泡体20进一步处理形成该仿毛绒层2的设计,由于更容易将形成的发泡体20的厚度控制在所要求的厚度范围内,因而能控制所制出的绒毛体22不易因为摩擦而断裂或造成毛屑脱落的情况,使该仿毛绒合成皮的毛绒结构不易受损而有更佳的结构强度,进而可提高该仿毛绒合成皮产品的耐用质量与实用性。
[0128]四、将该发泡体20进一步处理形成该仿毛绒层2的设计,较容易借由后续所进行揉搓、摔打、研磨或压纹等加工处理,使该仿毛绒层2呈现更有立体感的毛绒结构,并具备近似天然皮革的外观及柔软触感,使所制出的该仿毛绒层2可呈现更多样化的毛绒外观或触感,使该仿毛绒合成皮容易经调整而呈现不同的表面触感与外观变化,因而能更广泛地满足各种设计要求或外观规格,具有更能符合求新求变的消费需求的实用性。
【主权项】
1.一种仿毛绒合成皮,包含一层基材,及一层仿毛绒层;其特征在于: 该仿毛绒层是使一种与该基材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发泡体经过揉搓、摔打与研磨的其中至少一种方式加工处理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仿毛绒层包括一个结合于该基材的基底部,及多个自该基底部朝相反于该基材的方向突伸的绒毛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发泡体的厚度范围为0.1?2.0m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包括一个与该仿毛绒层结合的第一表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仿毛绒合成皮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基材的第一表面与该仿毛绒层之间的第一连接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为具有孔隙结构的织物,且该仿毛绒合成皮还包含一层充填于该基材的孔隙并分别向外延伸出该基材的第一表面而与该第一连接层连接的渗透接合层,该渗透接合层包括一个布满并结合于该基材内部的渗透部、一个自该渗透部延伸出该基材外而连接在该第一表面与该仿毛绒层之间的第一接合部,及一个自该渗透部延伸出该基材外而连接在该第二表面的第二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包括一层织物层,及一层能分离地与该织物层结合的薄膜层,该仿毛绒层是结合于该薄膜层相反于该织物层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为一层织物,且是由一种选自于下列群组的材料所制成:聚酯、嫘萦、尼龙、聚氨酯、聚酰胺,以及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其特征在于:是以压纹方式制出表面具有立体凹凸图纹的发泡体后,再以揉搓、摔打与研磨的其中至少一种方式对该仿毛绒层进行加工处理,以在该仿毛绒层表面形成具有纹路的立体图样。
9.一种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一、调配一种发泡液,该发泡液包含一种高分子组份,及一种 发泡组份,将该发泡液搅拌均匀; 二、将该发泡液施加至一层基材上; 三、加热使该发泡液发泡,以形成一个发泡体; 四、以揉搓、摔打与研磨的其中至少一种方式处理该发泡体, 以在该发泡体表面形成多数绒毛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该发泡液透过含浸或涂布方式施加到该基材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是将该发泡液的黏度范围调整为200?15000cps。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该高分子组份是选自于聚氨酯树脂,该发泡组份是选自于微球发泡粉,该微球发泡粉的粒径范0|%6μπι ?50μη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该发泡液还包含一种溶剂组份、一种增稠剂组份或前述组份的组合,并将该发泡液的黏度范围调整为200?15000cpso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该溶剂组份是选自于甲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或丙酮,该增稠剂组份是选自于碳酸钙或木质粉。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该高分子组份为水性聚氨酯树脂,该发泡组份是选自于粒径6 μ m?50 μ m的微球发泡粉,且该发泡液还包含一种溶剂组份,该溶剂组份为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该发泡液还包含一种水性增稠剂组份及一种水性架桥剂组份。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进行一次性发泡的加热温度为120?250°C,加热时间为2?5分钟。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是先以一个低于发泡反应的温度先进行第一次加热,使该发泡液定型并形成一个待发泡体,再进行第二次加热升温至能进行发泡反应的温度,以使该待发泡体中的发泡组份受热发泡,该第一次加热的温度为40?100°C、加热时间为2?5分钟,该第二次加热的温度为120?250°C、加热时间为20秒?5分钟。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是先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涂布溶液涂布于一层基材的其中一个表面,并进行凝固、水洗、干燥形成一层第一连接层,再将该发泡液施加至所获得的该第一连接层上。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是使用具有孔隙结构的基材,是先以含浸或涂布渗透方式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含浸溶液施加至该具有孔隙结构的基材,随后进行凝固、水洗、干燥以形成一层渗透并包覆该基材的渗透接合层,再将该发泡液施加至该渗透接合层的其中至少一个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是使用具有孔隙结构的基材,是先以含浸及涂布渗透的其中一种方式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含浸溶液施加至该具有孔隙结构的基材,随后进行凝固、水洗、干燥形成一层渗透并包覆该基材的渗透接合层,随后将一种黏度值大于该高分子聚合物含浸溶液的高分子聚合物涂布溶液涂布于该渗透接合层的其中一个表面,随后进行凝固、水洗、干燥以形成一层第一连接层,再将该发泡液施加至所获得的该第一连接层上。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使用的基材具有一层织物层,及一层能分离地与该织物层结合的薄膜层,是先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涂布溶液涂布于该织物层上,经凝固水洗及干燥定型后以形成该薄膜层,再将该发泡液施加至所获得的该薄膜层上。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二是先将该发泡液涂布于一张表面设有立体凹凸图纹的离型纸,以一个低于发泡反应的温度进行干燥形成一个待发泡体,再借由一个黏着剂使该待发泡体与一层基材接合,待完全干燥后移除所述离型纸,以在步骤四所制出的该仿毛绒层的表面形成具有纹路的立体图样。
2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毛绒合成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是以压纹方式制出表面具有立体凹凸图纹的发泡体,以在步骤四所制出的该仿毛绒层的表面形成具有纹路的立体图样。
【专利摘要】一种仿毛绒合成皮,及其制造方法,该仿毛绒合成皮包含一层基材,及一层仿毛绒层,该仿毛绒层是使一种与该基材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发泡体经过揉搓、摔打与研磨的其中至少一种方式加工处理而形成,借由该发泡体的材质特性,使该仿毛绒层的组织结构较不紧密且具有适度蓬松度及充实感,经加工处理后能产生更具有立体感的绒毛状结构,使该合成皮更容易呈现出近似天然皮革的外观及触感,而能提供较佳的仿真质感。
【IPC分类】D06N3-00, B32B27-12, B32B27-18, B32B38-00, B32B37-15, B32B27-40, B32B7-06
【公开号】CN104790222
【申请号】CN201410021060
【发明人】辛俊兴
【申请人】辛俊兴, 辛陈丽苗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月1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