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挂式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28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挂式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用的砖。
传统建筑用砖均为长方体,通过水泥将每一层砖粘接起来。上下砖之间是先抹一层沙浆,再摆一层砖,常常是沙浆先干化,造成粘接无力。而且边缘少灰,厚度不均。更甚者,当墙刚砌好一半,弃落的灰渣已厚厚的散落在钢筋水泥拄端面上和夹缝里,使接下来的浇筑工作产生了断层。从倒塌的残墙断砖来看,容易剥离的是砖和水泥灰的横向粘结层,而不是砖体本身。因此,这种粘结方法需要再研究。此外,砖砖要抹水泥砂浆,层层要修补砖缝,劳动强度大。还要随时吊线,防止跑歪。墙体的支撑和稳定,要靠所有层与层都要良好粘接,只要一层不牢就会造成隐患。
人们对砖体的改进有很多努力,典型的专利技术是以凸凹楔槽为思路。可概括为一对凸凹槽和两对凸凹槽结构。其主要问题是结构略显复杂,缝隙处灌抹砂浆不便操作。若再增加纵向灌浆通孔和空芯结构,则结构会更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链挂式砖。砖与砖可链挂镶嵌自成一整体,墙体的强度主要靠砖的链挂,浇灌水泥或粘剂可使其进一步稳固。砖之间的粘结不同于传统的横向粘结,它是一种竖向为主横向为辅的纵横交错的粘结。每块砖之间的垂向有通孔或半开通孔,水平向有连通槽,采用多层砖一次浇灌水泥浆,上下及水平分支同时粘接,不必每层砖之间抹水泥砂浆。墙体的支撑和稳定,是砖的链挂加上无数垂直通孔钢筋水泥柱的支撑及水平连通槽粘接的组和,个别的垂向断裂不会影响墙体的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沿长方砖基本形体的每一个需要水平向外连接和延伸的方向仅延伸出一个倒勾部件;其勾臂、勾颈与勾头并借助于自身或相链挂的砖形成的勾槽,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另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其砖体可在一至四个连接方向上水平向外各延伸出一个倒勾部件。砖与砖靠倒勾部相互连接,且勾卡在同一勾槽中的两个倒勾部难以相互移脱。在满足“勾挂和卡住”两个要求的基础上,勾槽的大小可以任意。
当砖体向外延伸出一个倒勾部件时,可以组成一种“F”形链挂砖;当互为反对称的延伸两个倒勾部件,其勾头反向,勾槽连通,两勾臂外侧面平直相连,可以组成一种“C”形链挂砖;当砖体沿互为90°的两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件时,可以组成一种“L”形链挂砖;当砖体沿前后左右中的三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时,可以组成一种“T”形链挂砖;当砖体沿前后左右的四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件时,可以组成一种“X”形链挂砖。
一个倒勾部件,是最简化的链挂部件;再借助一个恰当的勾槽,稳固的卡挂住另一块砖的具有同样形状的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每块砖通过自身的若干个倒勾部,来承前启后的延伸和链接相邻的砖。砖与砖之间,沿水平方向为环环链挂,垂向为相互镶嵌卡扣。砖体延伸出的勾臂外侧仅组成一侧墙面,互对扣挂的两个倒勾部的勾臂外侧才能组成平整的两侧墙壁。
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墙体上扣挂的砖牢固的自成一体,很难从水平方向推出任一块砖,只有从最顶层才能将砖依次抽出。由于是卡扣结构,砖与砖的定位较准确,墙体的长度容易得到保证;又由于是两砖正反对扣,砖的高度误差相抵消,墙体的垂度也容易得到保证。
此外,沿砖体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与砖体的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相连通。所谓“半开通孔”是指需借助其它砖体才能合成完整的垂向通孔。所谓“楔形斜面”是相对于水平表面。砖在构筑墙体时,同一层整齐排列的所有砖体的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相贯通,同一列上下排列的所有砖体的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相贯通;每一层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又与砖体的每一列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连通。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横向空腔是水泥浆的横向流通槽。这些是多层砖自上而下一次灌浆和整体粘接的必要条件。
附图与实施例


图1是一个最基本的链挂砖。沿砖体(1)的某一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仅延伸一个倒勾部件(2),并形成一个勾槽(8),其勾槽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含有一个倒勾部的砖体近似呈“F”状。
图2是有斜勾的倒勾部。倒勾部由勾臂(3),勾颈(4)和倒勾头(5)组成。
图3是有梯形勾头的倒勾部图4是有弧形勾头的倒勾部。
图5是带有表面凹槽(7)和垂向通孔(9)的一种倒勾部。
图6是一种C形链挂砖。互为反对称的延伸两个倒勾部件,其勾头反向,勾槽连通,两勾臂外侧面平直相连,所有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长方砖基体萎缩为无限小,俯视平面近似为“C”状;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楔形斜面(10)。
图7是砖体(1)向外延伸有一个倒勾部件的“F”形链挂砖,可用于链挂终了时,如门窗处。砖体表面的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半开通孔(6)连通。
图8是砖体沿两个连接方向向外延伸有倒勾部件的可用于墙角的“L”形链挂砖。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半开通孔连通。
图9是垂直于C形链挂砖的两个倒勾部向外再延伸出一个倒勾部,可用于丁字墙角的“T”形链挂砖。
图10是砖体沿四个连接方向向外延伸有倒勾部件的可用于十字墙角的“X”形链挂砖。
图11是勾臂的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楔形斜面的几种链挂砖组成墙体的示例。
图12是两种C形链挂砖围成的双墙,用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楔形斜面(10)的C形链挂砖作外墙,用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的C形链挂砖作内墙。两个倒勾部并行卡在C形勾槽(8)内。上下砖之间抹灰粘结的传统方法仍然可用。墙的转角处(12)不用模板可直接浇筑钢筋水泥。
图13是表面有水平凹槽,垂向有通孔,勾头为梯形的链挂砖组合的墙体。
图14是表面有水平凹槽(7),垂向有半开通孔(6),勾头为弧形的链挂砖组合的墙体。其砖勾槽(8)较大,可称为半开式空芯砖。这种合成空芯式墙体的隔音和隔热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图15是C形链挂砖(参
图14)的立体组合结构。
图16是链挂砖构筑隧道拱顶的示例。
图17是拱顶结构的局部放大。

图11至
图15中,砖与砖之间利用它们的倒勾部来完成相互之间的链挂和镶嵌。C形链挂砖用它的两个倒勾部,分别扣挂住上下左右四块砖各自的一个倒勾部。在墙的L转角,可用“L”形链挂砖;在丁字墙角,可用“T”形链挂砖;在十字墙角,可用“X”形链挂砖;在链挂终了时,如门窗处,可用“F”形链挂砖。所有砖可链挂镶嵌成一个整体。即使不抹水泥砂浆,墙也不会透缝隙。上下砖之间位置整齐对正,勾槽,通孔和半开通孔上下贯通。勾槽既可用隔热吸音材料来填充,也可放置管线或钢筋水泥。沿砖体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或楔形斜面(10),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与砖体的垂向通孔(9)或半开通孔(6)相连通。这使从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灌入的水泥浆还能横向分流,进一步扩展了粘结面积。适当增加水平凹槽的深度,还可横向布放线缆。F形,L形,T形及X形砖的勾槽或通孔比较大,有很大的空间来放置钢筋水泥,同时它们还起到了一种模块化的不用拆卸的水泥立柱模板的作用。

图16中,隧道在挖掘的过程中,要用砖石和水泥砌拱顶,这个工序需要大量辅助支撑物;待水泥固化后,还有大量的拆除工作,费工费时,而且影响施工场地的通畅。链挂式砖只需在构筑最初的拱顶雏形时刻使用辅助支撑物,以后任意长的延伸部分只需顺序镶嵌即可,不需再用辅助支撑物。拱顶是一种链和网的结构。砖的勾头为弧形,砖之间自由弯曲,虽有一定的缝隙,但不会脱勾。水泥浆经输送到拱顶上部后直接流入砖的缝隙。而传统的操作方法则困难的多。同样,链挂砖构筑拱形桥梁,坝面,圆塔,烟囱,井壁,圆形粮屯以及弧状屋顶也有很大优越性。
上述结构的变化,使得建筑墙体时,可以象垒积木一样先垒砖,后集总灌浆,更新了施工方法,省去了每块砖均要砌泥灰的繁重作业,无弃渣和干灰夹层,杜绝两张皮现象。砖的四周缝隙小,无泥沙溢出,可基本省去抹墙缝作业。墙面平整,线性度好,甚至可以不用抹墙皮而直接喷涂或刷浆。特别是墙角处的砖,通孔可以做得很大,不用模板即可直接灌注水泥。
在高寒野外施工场所或缺水的沙漠荒原,用链挂式砖,特别是用轻质阻燃的链挂砖拆卸自如的组合建筑,可以不依赖于水和水泥。用于室内不承重的幕墙,同样会拆合自如。链挂式砖之间的缝隙还能分散和吸收一定的应力,某些场合,链挂砖之间的垂向勾槽和水平凹槽不灌水泥,而用柔性的粘合剂会更能抗震。
权利要求1.长方砖体通常可沿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水平向外连接和延伸新的砖,一种链挂式砖,其特征是沿长方砖基本形体的每一个需要水平向外连接和延伸的方向仅延伸出一个倒勾部件(2);其勾臂(3)、勾颈(4)与勾头(5)并借助于自身或相链挂的砖形成的勾槽(8),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另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其砖体可在一至四个连接方向上水平向外各延伸出一个倒勾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在于俯视呈有倒勾状的砖体表面,沿砖体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上下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或楔形斜面(10),水平凹槽或楔形斜面与砖体的垂向通孔(9)或半开通孔(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是互为反对称的延伸两个倒勾部件,其勾头反向,勾槽连通,两勾臂外侧面平直相连,所有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平面近似为“C”状;C形勾槽(8)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两对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一勾头顶靠且反对称的勾头和勾颈;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或楔形斜面(10)。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是沿砖体的某一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仅延伸一个倒勾部件(2),其勾臂(3)、勾颈(4)与勾头(5)并借助于方形砖基体(1)形成的勾槽(8),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7),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垂向通孔(9)或半开通孔(6)连通;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含有一个倒勾部的砖体近似呈“F”状。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是沿砖体互为90°的两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件,其勾臂、勾颈、勾头及砖体自身形成的勾槽,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两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连通;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含有两个倒勾部的砖体近似呈“L”状。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是从砖体前后左右中的三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并各形成一个勾槽,其各自的勾槽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连通;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含有三个倒勾部的砖体近似呈“T”状。
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链挂式砖,其特征是从砖体前后左右的四个水平连接方向向外各延伸一个倒勾部件并各形成一个勾槽,其各自的勾槽恰能对应的勾挂和卡住同样形状的一个倒勾部的勾头和勾颈;砖体表面沿勾臂的延伸和连接方向有低于表面高度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与砖体的垂向通孔或半开通孔连通;侧面上下基本平直对称,俯视含有四个倒勾部的砖体近似呈“X”状。
专利摘要砖体向外延伸有1至4个倒勾部,砖体表面有水泥流通槽,垂向有通孔或半开通孔。有两个倒勾的C形砖是结构最简化最易组合的链挂砖。砖与砖之间水平方向为环环勾挂的链,垂向为层层镶嵌搭扣,整个墙体牢固的自成一体。通过通孔或半开通孔多层砖一次灌浆,水泥浆可沿墙体内通孔上下左右相互灌通。因而,不必每砖抹水泥浆;墙面平整无溢出浆灰;墙侧不必抹砖缝;墙角砖槽孔较大,不用模板可直接灌筑钢筋水泥柱。
文档编号E04C1/00GK2523828SQ0122713
公开日2002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4日
发明者赵群, 唐民选, 赵源 申请人:赵群, 唐民选, 赵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