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30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隔墙板,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氯化镁、硫酸亚铁、氧化镁等为主要原料的中空隔墙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物的中空隔墙板普遍存在着诸多不足,如2001年月1月19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359361,公开了一种轻质中空隔墙板,其包括上下板、左右板和前后板,上下板和左右板都为平面板,前板和后板上成形有可相互配合凸出和凹进结构,上下板之间设有中空的加强筋块。该隔墙板一方面由于用于配合的凸出结构与上下板之间形成台阶,其台阶部位的尖角处形成应力集中,当相邻两隔墙板安装后,凸出和凹进结构的接缝处可能会产生裂缝,甚至会发生断裂;另一方面由于其上下板的表面都为光滑平面,因而其表面的粘结度较低,墙面的粉刷层或其它装饰层容易脱落。另一篇2001年1月19日授权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CN2359366,也公开了一种轻质中空隔墙板,该中空隔墙板由一体成形的上板、下板、左板、右板和前板、后板构成,上板和下板的内侧面都为瓦楞形结构,上板和/或下板的内侧面还成形有多条加强棱,加强棱上成形有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加强筋;前后板上的对应位置处和左右板上的对应位置处成形有多个开口。该中空隔墙板虽能一次成形且由于瓦楞形结构的存在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依然存在如上所述的多种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其凸起和凹槽结构的接缝处不会产生裂缝、更不存在断裂之虞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粘性较好,其表面的粉刷层和装饰层不易脱落的中空隔墙板。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包括一由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组成的框体和分别位于所述框体上面和下面的上板和下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成形有可相互配合的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的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凸起结构为从所述上板和下板直接向外延伸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凹槽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相互对称的两等腰三角形,所述两等腰三角形的一边形成可与所述凸起结构相配合的等腰梯形截面形状的两腰,两中空隔墙板安装在一起后,所述两等腰三角形的另一边与相邻的中空隔墙板的所述凸起结构之间形成一V形槽。
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外表面成形有多条横向或纵向布置的均匀齿条。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齿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齿条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框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和所述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上皆设有至少一个通槽单元,每一通槽单元包括至少一通槽。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左板和右板的所述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前板和后板相平行;所述至少一个通槽单元为两个通槽单元,所述每一通槽单元包括三个所述通槽;所述两通槽单元之间形成一大柱,所述每一通槽单元内的每一所述通槽之间形成一小柱;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每一所述通槽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前板和后板的所述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左板和右板相平行;所述至少一个通槽单元为一个通槽单元,所述每一通槽单元包括三个所述通槽;所述左板和所述右板上的每一所述通槽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用于配合的凸起结构是从上板和下板直接向外延伸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当相邻两隔墙板安装后,其凸起和凹槽结构的接缝处不会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更不会断裂,因而更加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优选实施例中,相邻两隔墙板的凸起和凹槽结构的结合处形成一V形凹槽,该V形凹槽内可容纳填充物,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提高了墙面的粘结度。
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一隔墙板的上板和下板的外表面成形有多条横向或纵向布置的均匀齿条,由于上述齿条的存在使得其表面的粘性大大增强,位于其表面粉刷层或装饰层不易脱落。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该中空隔墙板的总体结构;图2为图1所示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正视图,图中示出的为安装前的状态;图3为图2所示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安装后的配合结构正视图;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凸起和凹槽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A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该实施例中齿条的具体结构;图7为图1和图5所示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的立体透视图,即省去了图1和图5的上板和下板;图8为图1和图5所示的中空隔墙板的俯视全剖图,图中示出前板、后板和左板、右板的通槽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包括一由前板1、后板2、左板3和右板4组成的框体和分别位于所述框体上面和下面的上板5和下板6,所述前板1和所述后板2上成形有可相互配合的凸起结构11和凹槽结构21;所述凸起结构11和凹槽结构21的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参见图1和2,在给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11为从所述上板5和下板6直接向外延伸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所述凹槽结构2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相互对称的两等腰三角形22,所述两等腰三角形22的一边形成可与所述凸起结构11相配合的等腰梯形截面形状,参见图3,当两中空隔墙板安装在一起后,所述两等腰三角形22的另一边与相邻的中空隔墙板的所述凸起结构11之间形成一V形槽12,所述V形槽12内可容纳填充物,由于填充物的存在,不仅提高了墙面的粘结度,而且也增强了凸起和凹槽结构的接缝处的强度,使得其接缝处不会产生裂缝或断裂,因而更加安全。
当然,所述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也可以是如图4中所示的结构,即不形成V形槽。
所述上板5和所述下板6的外表面成形有多条横向或纵向布置的均匀齿条;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所述齿条为纵向布置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齿条,由于上述齿条的存在使得其表面的粘性大大增强,位于其表面的粉刷层或装饰层不易脱落。
参见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齿条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参见图7,在给出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左板3和右板4的所述加强筋板7,所述加强筋板7与所述前板1和后板2相平行;如图中所示,所述加强筋板7和所述前板1及后板2上皆设有两个通槽单元1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包括三个所述通槽20;所述两通槽单元10之间形成一大柱3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内的每一所述通槽20之间形成一小柱40;所述大柱30为主柱受主力,所述小柱40为辅柱受辅力,这种力的分配方式大大增强了墙板的整体受力效果,提高了墙板的强度。
参见图8,如图中所示,在给出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板1和所述后板2上的每一所述通槽20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该斜孔由于其表面为斜面,因而更便于脱模,避免由于脱模而损伤所述大柱和小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图中未示出),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前板1和后板2的所述加强筋板7,所述加强筋板7与所述左板3和右板4相平行;所述加强筋板7和所述左板3和右板4的设有一个通槽单元1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包括三个所述通槽20;所述左板3和所述右板4上的的每一所述通槽20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该斜孔由于其表面为斜面,因而更便于脱模,避免由于脱模而损伤所述大柱和小柱。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包括一由前板(1)、后板(2)、左板(3)和右板(4)组成的框体和分别位于所述框体上面和下面的上板(5)和下板(6),所述前板(1)和所述后板(2)上成形有可相互配合的凸起结构(11)和凹槽结构(2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11)和凹槽结构(21)的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凸起结构(11)为从所述上板(5)和下板(6)直接向外延伸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2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相互对称的两等腰三角形(22),所述两等腰三角形(22)的一边形成可与所述凸起结构(11)相配合的等腰梯形截面形状的两腰,两中空隔墙板安装在一起后,所述两等腰三角形(22)的另一边与相邻的中空隔墙板的所述凸起结构(11)的所述等腰梯形的两腰之间形成一V形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5)和所述下板(6)的外表面成形有多条横向或纵向布置的均匀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板(7);所述加强筋板(7)和所述前板(1)、后板(2)、左板(3)和右板(4)上皆设有至少一个通槽单元(10),每一通槽单元(10)包括至少一通槽(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左板(3)和右板(4)的所述加强筋板(7),所述加强筋板(7)与所述前板(1)和后板(2)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槽单元(10)为两个通槽单元(1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包括三个所述通槽(20);所述两通槽单元(10)之间形成一大柱(3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内的每一所述通槽(20)之间形成一小柱(40);所述前板(1)和所述后板(2)上的每一所述通槽(20)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所述前板(1)和后板(2)的所述加强筋板(7),所述加强筋板(7)与所述左板(3)和右板(4)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槽单元(10)为一个通槽单元(10),所述每一通槽单元(10)包括三个所述通槽(20);所述左板(3)和所述右板(4)上的每一所述通槽(20)皆为由外到内逐渐变小的斜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的中空隔墙板,包括一由前板、后板、左板和右板组成的框体和分别位于框体上面和下面的上板和下板,前板和后板上成形有可相互配合的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的配合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凸起结构为从上板和下板直接向外延伸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该隔墙板不仅其凸起和凹槽结构的接缝处不会产生裂缝或断裂,而且其表面粘性较好,因而其表面的粉刷层和装饰层不易脱落。
文档编号E04C2/30GK2570351SQ0225396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6日
发明者马超金 申请人:马超兵, 马超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