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57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旅行或野营用品,涉及到野外使用的帐篷。
现有的折叠帐篷其支架的连接结构如图7所示,它由大、小支管组成,小支管(20)套入大支管(21)内,并由弹簧销(14)控制小支管(20)在大支管(21)的伸缩。采用该种结构后,弹簧销将影响支架的支撑力度,帐篷折叠时,所占的体积大,而且较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并且容易伤手,因此增加了帐篷在野外使用的复杂,不便于支杆的撑开、折叠及运输。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它包括篷布、若干支撑杆和连接件,篷布固定在支撑杆上,每个支撑杆至少由两节杆体组成,杆体之间由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旋转体,本体的一端为U型腔体,其两内侧设有滑槽,顶部两侧设有连接孔;旋转体一端与U型腔体的内腔形状相适配,其两侧各设有凸起,顶端设有长腰孔,此端套入本体的U型腔体内,其两侧凸起置于本体的滑槽内,长腰孔与连接孔对齐,二者通过轴销连接,旋转体的凸起在本体滑槽内的滑动行程小于轴销在长腰孔内移动的行程;旋转体与本体的另一端均设有套孔,分别与杆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旋转体的长腰孔距旋转体底边的距离均大于长腰孔距顶边及内端面的距离。
所述连接件其本体U型腔的封闭端设有台阶,旋转体的端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台阶,两台阶的宽度一致,并小于旋转体的凸起在本体滑槽内的滑动行程。
所述的连接件其本体U型腔的封闭端为平整面,旋转体的端部与之相配合也设为平整面。
所述的本体其外侧还设有挂钩,其U型腔开口端的外侧设有凸缘。
采用上述结构后,连接件的旋转体的一端套在本体的U型腔内,二者并通过轴销相连接,当旋转体两侧的凸起在滑槽外时,其端部的台阶与连接体U型腔的台阶已脱离,旋转体与本体可绕其轴销进行转动,由于旋转体的长腰孔距旋转体底边的距离均大于长腰孔距顶边及内端面的距离,因此旋转体可绕轴销旋转180度,并与本体平行,此时为折叠状态。反之,凸起置于滑槽内被其卡住时,旋转体端部的台阶与连接体U型腔的台阶相扣合,旋转体与本体不能转动,且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为撑开锁紧状态,由于旋转体一端的形状与本体U型腔的形状相吻合,两者卡合后间隙小,无晃动,工作可靠性强。并且由于旋转体的凸起在本体滑槽内的滑动行程小于轴销在长腰孔内移动的行程,可确保旋转体向外移动最大行程后(即轴销在长腰孔可移动的最大行程),旋转体的凸起置于滑槽外,不会被滑槽上侧的凸沿卡住。
组装帐篷时,杆体的一端与连接件本体的套孔固定连接,另一杆体与连接件的旋转体的套孔固定连接,以此类推构成帐篷的支撑杆,篷布固定在支撑杆上。当在野外需撑开帐篷时,只需将构成支撑杆的杆体打开,向内轻推杆体,使旋转体两侧的凸起置于本体的滑槽内即可,这时由于凸起卡在滑槽内,因此旋转体与本体不能绕轴销转动,从而支撑架被打开,篷布被撑起。需折叠帐篷时,向外轻拉杆体,使旋转体两侧凸起置于滑槽外,不会被滑槽上侧的凸沿卡住,这时旋转体与本体可绕轴销相互转动,杆体在其带动下折叠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撑开省时省力,折叠成捆方便、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便于运输、携带等特点,适于野外工作和旅行携带。
实施例一,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它包括篷布1、若干支撑杆2和连接件3,篷布1固定在支撑杆2上,每个支撑杆2由三节杆体21组成,杆体21之间由连接件3连接。
连接件3,如图2所示,包括本体31和旋转体32,本体31的一端为U型腔311,其两内侧设有滑槽312,顶部两侧设有连接孔313;旋转体32一端与U型腔311的内腔形状相适配,其两侧各设有凸起321,顶端设有长腰孔322,此端套入本体31的U型腔311内,其两侧凸起321置于本体31的滑槽312内,长腰孔322与连接孔313对齐,二者通过轴销4连接;旋转体32与本体31的另一端均设有套孔323、314,杆体21插入套孔内,并与之固定;旋转体32的凸起321在本体31滑槽312内的滑动行程小于轴销4在长腰孔322内移动的行程,可确保旋转体32向外移动最大行程后(即轴销在长腰孔可移动的最大行程),旋转体32的凸起321置于滑槽312外,不会被滑槽312上侧的凸沿3121卡住;旋转体32的长腰孔322距旋转体底边325的距离均大于长腰孔322距顶边326及内端面327的距离。
上述连接件3其本体U型腔体311的封闭端设有台阶315,旋转体32的端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台阶324,两台阶的宽度一致,并小于旋转体32的凸起321在本体31滑槽312内的滑动行程,以保证旋转体32的凸起321离开本体31的滑槽312后,不会再被台阶阻碍相互间的旋转;本体31外侧还设有挂钩316可与篷布系挂;其U型腔311开口端的外侧设有凸缘317,可以增加连接件3使用时的强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帐篷支撑杆2的杆体21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使用时,由于连接件3的旋转体32的一端套在本体31的U型腔311内,二者并通过轴销4相连接,因此当旋转体32两侧的凸起321在滑槽312外时,旋转体32与本体31可绕其轴销4进行转动,而且旋转体32的长腰孔322距旋转体底边325的距离均大于长腰孔322距顶边325及内端面326的距离,旋转体32可绕轴销旋转180度,与本体31平行,此时为折叠状态,如图3、图4、图5所示;反之,凸起321置于滑槽312内被其卡住时,旋转体32与本体31不能转动,且二者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为撑开状态,如图6所示;由于旋转体32一端的形状与本体31U型腔311的形状相吻合,两者卡合后间隙小,无晃动,工作可靠性强。
组装帐篷时,杆体21的一端与连接件3本体31的套孔314固定连接,另一杆体21与连接件3的旋转体32的套孔323固定连接,以此类推构成帐篷的支撑杆2,篷布1固定在支撑杆2上。当在野外需撑开帐篷时,只需将构成支撑杆2的杆体21打开,轻推杆体21,使旋转体32两侧的凸起321置于本体31的滑槽312内即可,这时由于凸起321卡在滑槽312内,因此旋转体32与本体31不能绕轴销4转动,从而支撑架2被打开锁住,篷布1被撑起。需折叠帐篷时,轻拉杆体21,使旋转体32两侧凸起321置于滑槽312外,不会被滑槽312上侧的凸沿3121卡住,这时旋转体32与本体31可绕轴销4相互转动,杆体21在其带动下折叠在一起。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连接件3其本体31U型腔311的封闭端为平整面,旋转体32的端部与之相配合也设为平整面。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它包括篷布、若干支撑杆和连接件,篷布固定在支撑杆上,每个支撑杆至少由两节杆体组成,杆体之间由连接件连接,特征在于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旋转体,本体的一端为U型腔体,其两内侧设有滑槽,顶部两侧设有连接孔;旋转体一端与U型腔体的内腔形状相适配,其两侧各设有凸起,顶端设有长腰孔,此端套入本体的U型腔体内,其两侧凸起置于本体的滑槽内,长腰孔与连接孔对齐,二者通过轴销连接,旋转体的凸起在本体滑槽内的滑动行程小于轴销在长腰孔内移动的行程;旋转体与本体的另一端均设有套孔,分别与杆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其本体U型腔的封闭端设有台阶,旋转体的端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台阶,两台阶的宽度一致,并小于旋转体的凸起在本体滑槽内的滑动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其本体U型腔的封闭端为平整面,旋转体的端部与之相配合也设为平整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其外侧还设有挂钩,其U型腔开口端的外侧设有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体的长腰孔距旋转体底边的距离均大于长腰孔距顶边及内端面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可折叠的帐篷,它包括篷布、若干支撑杆和连接件,篷布固定在支撑杆上,每个支撑杆至少由两节杆体组成,杆体之间由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本体和旋转体,本体的一端为U型腔体,两内侧设有滑槽;旋转体一端与U型腔体的内腔形状相适配,其两侧各设有凸起,此端套入本体的U型腔体内,并通过轴销连接;旋转体与本体的另一端均设有套孔;撑开帐篷时,轻推杆体让凸起卡在滑槽内,旋转体与本体不能转动,支撑架打开锁住,篷布撑起。折叠帐篷时轻拉杆体,凸起置于滑槽外不被滑槽上侧的凸沿卡住,旋转体与本体相互转动,杆体在其带动下折叠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撑开省时省力,折叠成捆方便、工作可靠、结构简单,便于运输、携带等特点,适于野外工作和旅行携带。
文档编号E04H15/34GK2570396SQ0226971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
发明者艾文, 金基凤 申请人: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