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7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行架及多数垂直行架的行架系统;以及由结合于行架系统的多数组合板块所形成的墙板系统,墙板系统是由多数组合板块所形成,并具有多数间隔体。借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隔间墙系统具有轻量、坚固、模组化的特性,使用方便又可以模组化的快速组装,不使用时更可以丁挂方式堆叠储放,方便收藏并节省储存空间;更由于具有组合板块的间隔体,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可以增加应力,使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虽经长期使用仍不会产生坏裂或变形。
【专利说明】
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间墙系统,特别为一种具有行架系统、墙板系统及间隔体的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适用于产业间广泛推广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隔间墙系统由于体积小、使用方便,且价钱实惠,其于办公室、居家生活、甚至公共环境的应用与推广,已经逐渐大量增加。
[0003]然而,在大量地使用隔间墙系统的同时,因为尺寸规格、接合方式、乃至于附加功能上的差异,不但无法弹性搭配使用,并经常使隔间墙系统的组合变更或后续的维护修理,产生极大的困扰与不便,甚至可能因为品质的无法保证或接合的困难,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受伤或财产的损失。
[0004]有鉴于此,发展及创造出一种模组化的隔间墙系统,不但坚固、轻量化、模组化,方便组装及拆卸使用,并且能够两两相扣,又能以丁挂方式堆叠,大幅减小占用空间,便成办公、居家与公共空间设计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模组化的隔间墙系统,使其能克服间隔墙组合无法弹性搭配使用的缺点,能其够方便组装拆卸使用。
[000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水平行架及多数垂直行架的行架系统;以及由结合于行架系统的多数组合板块所形成的墙板系统。借由本发明的实施,隔间墙系统具有轻量、坚固、模组化的特性,使用方便又可以模组化的快速组装,不使用时更可以丁挂方式堆叠储放,方便收藏并节省储存空间;更由于具有组合板块的间隔体,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可以增加应力,使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长期使用仍不会产生坏裂或变形。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包括:行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行架;多数垂直行架,任一垂直行架的端部结合于水平行架;以及墙板系统,其是由结合于行架系统的多数组合板块所形成,其中任一组合板块又包括:相对的二单元板体,任一单元板体为矩形板体,且其长轴长度为短轴长度的两倍,并具有长边中心线及短边中心线;及多数间隔体,设置于任一该单元板体的侧面,该间隔体包括:中心间隔体,其同时跨越长边中心线及短边中心线;四个边线间隔体,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的各边线上且分别跨越长边中心线或短边中心线;及四个角落间隔体,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的四个角落位置,其中该二单元板体是以该间隔体相面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来实现。
[0010]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至少一个该水平行架或至少一个该垂直行架是为U型槽铁。
[0011]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垂直行架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穿线孔。
[0012]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任一该组合板块为发泡水泥板块。
[0013]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墙板系统是包覆该垂直行架。
[0014]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墙板系统是固定于该垂直行架。
[0015]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行架系统设置于无间隔体的位置。
[0016]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墙板系统为该单元板体以二丁挂方式组合而成的隔间墙结构。
[0017]前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中该中心间隔体与该边线间隔体与该角落间隔体的面积比例为4:2:1。
[00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9]—种组合板块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板体,其为矩形板体,且长轴长度为短轴长度的两倍,并具有长边中心线及短边中心线;以及多数间隔体,设置于单元板体的侧面,该间隔体包括:中心间隔体,其同时跨越长边中心线及短边中心线;四个边线间隔体,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的各边线上且分别跨越长边中心线或短边中心线;及四个角落间隔体,其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的四个角落位置。
[002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来实现。
[0021]前述模组化的组合板块结构,其为发泡水泥板块。
[0022]前述模组化的组合板块结构,其中该中心间隔体与该边线间隔体与该角落间隔体的面积比例为4:2:1。
[00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又再提供一种组合板块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板体,其为矩形板体;以及四个角落间隔体,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的四个角落位置。
[002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来实现。
[0025]前述模组化的组合板块结构,其为发泡水泥板块。
[0026]借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达到下列进步功效:
[0027]一、轻量、坚固、模组化,使用方便又快速。
[0028]二、可两两相扣。
[0029]三、增加组合应用弹性,利于办公、居家与公共空间的隔间设计。
[0030]四、可以丁挂方式堆叠储放。
[0031]五、可以增加应力,长期使用仍不会产生坏裂或变形。
[0032]为了使任何熟知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知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因此将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的制作方法附图
[00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0034]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行架系统的示意图。
[0035]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穿线孔的垂直行架的立体示意图。
[0036]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的平面示意图。
[0037]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结合为墙板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0039]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结合为墙板系统的结合示意图。
[0040]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与组合板块的结合示意图。
[0041]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水平行架与墙板系统的组合板块的结合示意图。
[0042]图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垂直行架与组合板块的结合示意图。
[004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自间隔体错开堆叠的结合示意图。
[004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组合板块的立体示意图。
[004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组合板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请参阅图1所示,为实施例的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其包括:行架系统10,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行架11;及多数垂直行架12;以及墙板系统20,其是由结合于行架系统10的多数组合板块30所形成。
[0047]如图1及图2A所示,行架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行架11及多数垂直行架12,任一垂直行架12的端部结合于水平行架11。
[0048]行架系统1的水平行架11或垂直行架12,可以由质轻坚固且不易变形的金属材质、合金材质、塑胶材质、碳纤维材质或结合前述的至少二者所形成。
[0049]而且如图1至图2A所示的水平行架11或垂直行架12的外观可以形成为U型槽铁以增加其应力,使其更不容易产生变形。
[0050]如图2B所示,垂直行架12上更可以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穿线孔121,方便于使用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的空间中进行管线的配置,例如配置电源线、网路线、光纤等。至于穿线孔121的形状,则无特殊的限制,以方便及安全配线为主。如此管线的配置完全在快速隔间墙系统100的组合板块30之间,不但可以维持整洁,更不易损坏或造成人员的安全疑虑O
[0051]接着请参考图1及图3A至图4B所示,墙板系统20,其是由结合于行架系统10的多数组合板块30所形成,其中任一组合板块30又包括相对的二单元板体31及多数间隔体32,又其中二单元板体31是以该间隔体32相面对。
[0052]如图1及图3A至图4B所示,单元板体31为矩形板体,且单元板体31的长轴长度为短轴长度的两倍,单元板体31并具有长边中心线311及短边中心线312,长边中心线311及短边中心线312则交会于单元板体31的中央位置。
[0053]如图1及图3A至图4B所示,间隔体32,设置于任一单元板体31的侧面,该间隔体32包括有中心间隔体321、四个边线间隔体322及四个角落间隔体323。
[0054]中心间隔体321,同时跨越单元板体31的长边中心线311及短边中心线312,亦位于单元板体31的中央位置。四个边线间隔体322,则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31的四个边线上且分别跨越长边中心线311或短边中心线312。而四个角落间隔体323,则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31的四个角落位置。
[0055]所述的组合板块30,在实际应用时,可以为发泡水泥板块、塑胶板块、木制板块、合成材质板块,或是其他质轻坚固、不易变形的材质所形成的板块。
[0056]而形成组合板块30的单元板体31,设置于单元板体31上的中心间隔体321与边线间隔体322与角落间隔体323的面积比例,则可以选择形成为4:2:1。也就是说,边线间隔体322的大小等于中心间隔体321的一半,角落间隔体323的大小又是等于边线间隔体322的一半。
[0057]如此,如图4A及图4B所示,不同大小的单元板体31可以进行组合,成为完整的一面隔间墙,大大增加了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于不同大小的空间的隔间应用。
[0058]再者,如图5A至图5C所示,墙板系统20可以包覆该垂直行架12,而墙板系统20也可以固定于该垂直行架12上,固定的方式则并无限定,以铆钉、螺纹钉、绑线、螺丝钉或闩条等皆可,主要是能将墙板系统20稳稳地固定于垂直行架12,又方便拆解即可。
[0059]如图1及图5C所示,行架系统10可以设置于无间隔体32的位置,也就是水平行架11或垂直行架12都错开间隔体32,而使两个相对的组合板块30以间隔体32相接。如此在不增加整体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厚度的同时,可以大幅增加其应力以及耐冲击力,使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更不容易因使用中受外力撞击而毁损。
[0060]而如图5B所示,有时因为应用需求,行架系统1的水平行架11或垂直行架12无法错开间隔体32时,可将一部份的间隔体32移除,以确保行架系统10与组合板块30的平整结入口 ο
[0061]而如图6所示,在需要减少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100的厚度时,可以将墙板系统20的组合板块30,顺着间隔体32交互错置。
[0062]另外,墙板系统20也可以是该单元板体31以二丁挂方式组合而成的隔间墙结构,而能扩大其应用。在储存墙板系统20或组合板块30时,将模组化的组合板块30顺着间隔体32交互错置,更可以大幅节省所需的储存空间。
[0063]接下来,如图7所示,为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板块结构200,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板体210以及多数间隔体220。单元板体210,为矩形板体,且长轴长度L为短轴长度W的两倍,并具有长边中心线211及短边中心线212。
[0064]间隔体220,则设置于单元板体210的侧面,该间隔体220又包括:中心间隔体221,其同时跨越长边中心线211及该短边中心线212;四个边线间隔体222,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210的各边线上,且分别跨越长边中心线211或短边中心线212;及四个角落间隔体223,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210的四个角落位置。
[0065]图7所示的组合板块结构200可以为发泡水泥板块,且其中,中心间隔体221与边线间隔体222与角落间隔体223的面积比例可以为4:2:1。
[0066]再如图8所示,为实施例的又一种组合板块结构400,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板体410,其为矩形板体;以及四个角落间隔体420,分别设置于单元板体410的四个角落位置。
[0067]如图8所示的组合板块结构400为简化型,其仅于单元板体410的四个角落形成有角落间隔体420,虽较为简单,却仍具有部分的耐冲击特性。而所述的组合板块结构400也可以为发泡水泥板块。
[0068]上述各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目的在使熟知该技术者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以下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行架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行架;及多数垂直行架,任一该垂直行架的端部是结合于该水平行架;以及 墙板系统,其是由结合于该行架系统的多数组合板块所形成,其中任一该组合板块又包括: 相对的二单元板体,任一该单元板体为矩形板体,且其长轴长度为短轴长度的两倍,并具有长边中心线及短边中心线;及 多数间隔体,设置于任一该单元板体的侧面,所述间隔体包括:中心间隔体,其同时跨越该长边中心线及该短边中心线;四个边线间隔体,分别设置于该单元板体的各边线上且分别跨越该长边中心线或该短边中心线;及四个角落间隔体,分别设置于该单元板体的四个角落位置, 其中所述二单元板体是以该间隔体相面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该水平行架或至少一个该垂直行架是为U型槽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垂直行架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穿线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任一该组合板块为发泡水泥板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墙板系统包覆所述垂直行架。6.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墙板系统固定于所述垂直行架。7.如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行架系统设置于无间隔体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墙板系统为所述单元板体以二丁挂方式组合而成的隔间墙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模组化快速隔间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心间隔体与该边线间隔体与该角落间隔体的面积比例为4:2:1。
【文档编号】E04B2/74GK205712601SQ20162034168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发明人】辛文佐
【申请人】辛文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