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9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折叠大型帐篷的支撑架如图1、2所示,其通常包括四根柱杆及顶部支撑杆,而在每相邻两根柱杆之间还设置有三组的交叉支撑杆组以利于收折。不难看出,由于该习知大型帐篷支撑架的三组交叉支撑杆组的结构形式相同,当帐篷撑起后,该三组交叉支撑杆组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状态,其相互枢接的低点B′的高度限制了帐篷的侧边高度,即使帐篷的内部高度足够,由于低点B′的限制,致使人在进出帐篷时,必需弯腰进出,很不方便。虽然可采用加长四根柱杆的方式来抬高帐篷侧边高度,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对于大型帐篷来说,其四根柱杆所承载的重量较重,柱杆越长,支撑越不稳固,因此靠加长柱杆来抬高帐篷侧边高度既不经济,效果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可提高在打开使用状态下侧杆组的低点相对于帐篷柱杆的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包括与柱杆顶部固定座相枢接的上侧杆、与柱杆上活动设置的滑动座相枢接的下侧杆及侧杆组中间枢接的两中侧杆;该上、下侧杆与中侧杆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满足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上、下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等于两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其与上、下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其中下侧杆自其与滑动座的枢接点到其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的长度比上侧杆自其与固定座的枢接点到其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的长度长;且该上、下侧杆与中侧杆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满足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及两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下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大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及两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上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
所述的各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少有一根为偏心设置,即中部枢接点不处于该侧杆的中点位置。
所述的上侧杆与中侧杆的长度相同即两个端部枢接点间的长度相同。
所述的上侧杆的中部枢接点与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均为偏置,且位置也相同。
所述的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到下侧杆端部枢接点的长度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到上侧杆与固定座枢接点的长度。
所述的上、下侧杆及中侧杆均偏心,即各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均偏置,而偏心后,恰使两上侧杆与两中侧杆长度相等,且其中部枢接点的位置也相同;同时使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到下侧杆端部枢接点的长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到上侧杆与固定座枢接点的长度。
所述的上、下侧杆与中侧杆之间通过一联接件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帐篷被撑起后,即可提升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及上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即侧杆组的低点)的高度,从而将帐篷的侧边高度抬高,且不增加帐篷的总体高度,而达到便于进出的目的;或在保持帐篷的侧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帐篷柱杆的高度,从而也可降低帐篷的整体收折高度。


图1是习知大型帐篷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习知大型帐篷支撑架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大型帐篷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大型帐篷支撑架的侧视图;图5A、5B是本发明上、下、中侧杆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与习知结构的对比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A、7B、7C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二组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侧杆组的第七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3、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侧杆组设置于两相邻柱杆4之间。为便于说明,根据侧杆组各根侧杆的长度规格,将该侧杆组的各侧杆分为上侧杆1、下侧杆2及中侧杆3。其中上侧杆1为与柱杆4顶部固定座5相枢接的侧杆;下侧杆2则为与柱杆4上活动设置的滑动座6相枢接的侧杆;中侧杆3则为侧杆组中间枢接的两根侧杆。同时,为使帐篷能够收折,该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应满足下列条件即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至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B、D的长度和等于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其与上、下,侧杆1、2的端部枢接点B、D的长度和。
本发明与习知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下侧杆2自其与滑动座6的枢接点F到其与上侧杆1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比上侧杆1自其与固定座5的枢接点E到其与下侧杆2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长;这样,在帐篷撑起后,即可提升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的高度。另外,本发明所述的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还应满足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及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下侧杆2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和大于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及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B的长度和;这样,在帐篷撑起后,可保证B点在该四边形中向D点靠拢,即B点可向上抬升;否则B点将无法抬升,而只是使柱杆4向外撑开(如图5A、5B即是本发明上、下、中例杆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与习知结构的对比示意图)。
这样,在帐篷撑起后,即可提升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的高度,更可提升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B,即习知结构大型帐篷侧杆组之低点B的高度,从而将帐篷的侧边高度相对于柱杆4的位置抬高;即可增加帐篷的侧边高度,而达到便于进出的目的,或在保持帐篷的侧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帐篷柱杆的高度,从而也可降低帐篷的整体收折高度。
必须提到的是,下侧杆2自其与滑动座6的枢接点F到其与上侧杆1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比上侧杆1自其与固定座5的枢接点E到其与下侧杆2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长,当该加长的长度足够时,可使撑起后的柱杆4垂直于地面的角度加大,即柱杆4向外倾斜,此时可达到帐篷整体支撑更为稳固的功效。
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传统的观念均以对称的结构设计产品,本实施例即为传统的对称结构设计,也就是说,其各侧杆的中部枢接点A、C均不偏心,均处于各侧杆的中点位置。但却由于下侧杆2自其与上侧杆1的中部枢接点A至其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比上侧杆1自其与下侧杆2的中部枢接点A至其与固定座5的枢接点E的长度长,致使侧杆组在收折后,其端部枢接点D的高度高于柱杆4顶部固定座5的高度,从而出现增加收折体积的缺点。而且,该结构的侧杆组将使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的长度规格均不相同,因此将增加各侧杆的加工成本,而且在装配时,将分别挑选不同的侧杆进行装配,也使装配不便。
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各侧杆的中部枢接点A、C均处于中点位置,设计产品时方案单一,各侧杆尺寸易偏大,即该方案中,侧杆组整体抬高效果较差;事实上,只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至少将一根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偏心设置,即中部枢接点不处于侧杆的中点位置,就可设计出多种更佳的实施例,增加侧杆组的抬高效果,如图7A、7B、7C所示,为单根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偏心设置的本发明实施例,其中以图7B所示的下侧杆2中部枢接点A向其端部枢接点D偏心设置的实施例效果更好,因其可大为降低侧杆组在收折后,其端部枢接点D的高度,从而不增加帐篷收折体积;另,双根以上的实施例在下面详述。
为解决第一实施例中增加各侧杆加工成本的缺点,本发明可将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长度设为相同,即两侧杆的两个端部枢接点间的长度相同,这样整组侧杆组就只有两种长度的侧杆,从而减少加工成本。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即为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长度相等时的较佳实例例,该实施例将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A、C均偏置,且同时还可将两中部枢接点A、C在相应侧杆上的位置也设置成相同,这样上侧杆1与中侧杆3不但长度相等,而且规格也相同,从而可进一步减少加工成本,还可在装配时,只需分辨两种长度规格的侧杆,使装配更方便。
为解决第一实施例中增加收折体积的缺点,本发明可令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到下侧杆2的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A到上侧杆1与固定座5的枢接点E的长度。这样侧杆组在收折后,其端部枢接点D的高度将约等于或小于柱杆4顶部固定座5的高度,从而达到收折后不增加帐篷收折体积的功效。如图9所示,其即为此方式的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将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偏心设置,即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向该两侧杆与中侧杆3枢接的一端偏移,这样就可达到使中部枢接点A到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约等于中部枢接点A到柱杆4枢接点E的长度的目的。如图10所示,其为上述方式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将下侧杆2与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A、C偏心设置,即下侧杆2的中部枢接点A向其端部枢接点D的一侧偏移,而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则向其端部枢接点B的一侧偏移,从而达到使中部枢接点A到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约等于中部枢接点A到枢接点E的长度的目的。
如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是上述两种解决方案的综合,即将上、下侧杆1、2及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A、C均偏心设置,而偏心后,恰使两上侧杆1与两中侧杆3长度相等,且其中部枢接点A、C的位置也相同,使两者成为同样长度规格的杆件;同时使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到下侧杆2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A到上侧杆1与固定座5枢接点E的长度。这样不但可使收折后的体积不增加,还可达到减少加工成本及使装配更方便的功效。
如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之间也可通过一与各侧杆过盈配合的联接件7连接,而该联接件7可应用于上述所有方案中。增加了联接件7之后,本发明的功能等同于上述方案,不但如此,其还可以增加一个连接部位的转动自由度,使本发明侧杆组的展开及收折更容易,但在支撑状态下的稳固性稍差。
以上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所述的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凡以均等的结构设计、或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技术特征而实施的,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而为本申请人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包括与柱杆(4)顶部固定座(5)相枢接的上侧杆(1)、与柱杆(4)上活动设置的滑动座(6)相枢接的下侧杆(2)及侧杆组中间枢接的两中侧杆(3);该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满足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至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B、D)的长度和等于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其与上、下侧杆(1、2)的端部枢接点(B、D)的长度和;其特征在于下侧杆(2)自其与滑动座(6)的枢接点(F)到其与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比上侧杆(1)自其与固定座(5)的枢接点(E)到其与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的长度长;且该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满足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及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下侧杆(2)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和大于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及两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至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端部枢接点(B)的长度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各侧杆(1、2、3)的中部枢接点至少有一根为偏心设置,即中部枢接点不处于该侧杆的中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杆(1)与中侧杆(3)的长度相同即两个端部枢接点间的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杆(1)的中部枢接点(A)与中侧杆(3)的中部枢接点(C)均为偏置,且位置也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到下侧杆(2)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A)到上侧杆(1)与固定座(5)枢接点(E)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侧杆(1、2)及中侧杆(3)均偏心,即各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均偏置,而偏心后,恰使两上侧杆(1)与两中侧杆(3)长度相等,且其中部枢接点(A、C)的位置也相同;同时使上、下侧杆(1、2)的中部枢接点(A)到下侧杆(2)端部枢接点(D)的长度等于该中部枢接点(A)到上侧杆(1)与固定座(5)枢接点(E)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侧杆(1、2)与中侧杆(3)之间通过一联接件(7)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大型可折叠帐篷的侧杆组,包括上侧杆、下侧杆及中侧杆;下侧杆自其与滑动座的枢接点到其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的长度比上侧杆自其与固定座的枢接点到其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的长度长;且该上、下侧杆与中侧杆相互枢接后所形成的四边形满足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及两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下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大于上、下侧杆的中部枢接点及两中侧杆的中部枢接点至上侧杆与中侧杆的端部枢接点的长度和;从而可提高在打开状态下侧杆组的低点相对于帐篷柱杆的高度。
文档编号E04H15/34GK1657726SQ20041001543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1日
发明者崔宽峻 申请人:厦门革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