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4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窑水泥全黑生料煅烧工艺改进为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中的节能、增产、提质、环保技术。立窑水泥煅烧过程中随着废烟气中逸出的CO约占生料配煤发热总值的20%左右,浪费极大又无可奈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德E·施波恩学者提出采用全黑生料包壳料球法(即全包法)可有效阻止CO的产生和逸出,见《国外水泥立窑生产技术》(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情报室编,1971年9月,内部资料)。本发明人研究后认为全黑生料包球法不符合辩证法,于是提出了“白黑生料对半包球法即半黑生料对半包球法”的设想并在成球筒出料端采用间歇式人工洒料的方法进行了30-80%的包球比例实验,证明包球比例为50%左右最佳,使逸出的CO得以充分利用,节能提质效果显著,达到了矛盾统一的效果。1972年夏天,国家建委派员到陕北清涧县水泥厂进行了录像,并将本发明人的试验论文收集在《小水泥手册》305页中(全国小水泥现场会议秘书处出版1972年10月,内部资料),因而发明人荣获1978年陕西榆林科学大会奖励。与此同时,山东省梁山水泥厂在山东建筑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采用“成球盘与成球筒的对接”,在差热燃烧的基础上,实行了全包球法煅烧工艺,其普通立窑熟料热耗仅为728大卡,节能提质效果显著。见《小水泥手册》316页。而手册321页中,云南省宣威水泥厂在原北京水泥设计院的指导下,采用“阶梯式成球盘”的方法,在全黑生料煅烧工艺的基础上,“克隆”了西德E·施波恩的方法。结果显示废气中的CO由12.6%下降到4.81%,下降利用幅度为61.835%;熟料单位热耗下降21.27%,质量提高了一个标号,窑产量提高45.5%的成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立窑水泥全黑生料的基础上实行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它是在发明人后来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可进一步减少立窑水泥煅烧过程中随着废烟气中逸出的CO含量和有效利用的工艺方法。其方案如下在全黑生料烧成工艺的基础上,在同一成球盘中,将占生料总量的15-20%的白生料粉,用可以定量控制的喂料机,洒在成球盘中即将溢出群料球的上端,使全黑生料球在瞬时间粘满白生料粉,并有机会翻滚20-30圈,形成约一毫米厚的包壳。其包球比例控制在50%±20,让包壳料球与全黑生料未包料球共存、共洒、共烧,达到产生CO与不产生CO矛盾的统一,从而使废气中的CO热源得以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增产、提质与环保的多种效益。大小机立窑企业投资少许均可采用此工艺。

图1是本发明所述成球盘的工作示意图。本烧成工艺是在发明人以前的专利申请(专利号98108158.4和98108157.6)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全黑生料烧成工艺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1--洒料处2--成球盘3--料球出盘位置,即溢出口在同一成球盘中,将占生料总量15-20%的白生料粉,即,不含煤的生料,其可单行磨制,隔库装放,另按提升设备,提升到成球盘上方的小库内。再用喂料机将白生料粉洒在即将溢出群料球的上端,喂料机可以是可定量喂料的圆盘喂料机或是可定量控制的定量绞刀输送机,喂料机安装在成球盘的上一层楼上,为防止白生料粉喷溅,喂料机通过其顶端为鹰嘴形的扁形管道流料管定位洒料,上述鹰嘴距料球面约1公分,洒料处距溢出口约150-200公分。使全黑生料球在瞬时间粘满白生料粉并有机会翻滚20-30圈,形成约一毫米厚的包壳,其比例控制在50%±20。上述全黑生料球较平常多1%水分为宜,让包壳料球与全黑生料未包料球共存、共洒、共烧,达到产生CO与不产生CO矛盾的统一,从而使废气中的CO热源得以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增产、提质与环保的多种效益。熟料单位热耗已由三率值加经验碰运气的旧配料方法的1100---1200大卡降为800±30大卡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包壳白生料占生料总量的15-20%,这样熟料实有耗热为640-680大卡;窑产量提高15-25%;熟料质量稳定在60±5兆帕;立窑可稳定生产32.5、42.5、52.5等级水泥,开辟了立窑水泥生产的新局面。一台Φ3×11米立窑企业可年增加经济效益600万元,我国现有立窑企业5000余家,可创社会效益300亿,节煤5250万吨,在我国和世界能源都很紧张、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此项发明技术对机立窑技术的进步意义重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全黑生料烧成工艺的基础上,在同一成球盘中,将占生料总量的15-20%的白生料粉,用可以定量控制的喂料机,洒在成球盘中即将溢出群料球的上端,所述的黑生料球较平常多1%的水分为宜,使全黑生料球在瞬时间粘满白生料粉,并有机会翻滚20-30圈,形成约一毫米厚的包壳,其包球比例控制在50%±20,让包壳料球与全黑生料未包料球共存、共洒、共烧。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喂料机是圆盘喂料机,也可是能定量控制的定量绞刀输送机,并通过喂料流料管顶端为鹰嘴形的扁形管道定位洒料,其鹰嘴距料球面约1公分,洒料处距溢出口约150——200公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立窑水泥全黑生料对半包球烧成工艺,它可进一步减少立窑水泥煅烧过程中随着废烟气中逸出的CO含量及其利用。其方案如下在全黑生料烧成工艺的基础上,在同一成球盘中,将占生料总量的15-20%的白生料,用可以定量控制的喂料机,洒在成球盘中即将溢出群料球的上端,使全黑生料球在瞬时间粘满白生料粉,并有机会翻滚20-30圈,形成约一毫米厚的包壳。让包壳料球与全黑生料未包料球共存、共洒、共烧,达到产生CO与不产生CO矛盾的统一,从而使废气中的CO热源得以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增产、提质与环保的多种效益。大小机立窑企业投资少许均可采用此工艺。一台Φ3×11米立窑企业可年增加经济效益600万元。
文档编号C04B7/44GK1600728SQ200410073179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马中奇, 张婉玉, 马斌, 马玉萍, 马艳 申请人:马中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