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34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基本上由水泥和钢筋,或单纯以水泥模铸成型,系为现有技术;而一般建筑物顶楼由于经常受到日晒,其内部钢筋受到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水泥板结构会产生龟裂而造成屋内漏水,为了避免温度过高,通常在该顶楼的地板表面会铺设一层隔热砖以作为隔热用途,并可进一步延长屋顶防水胶膜的使用寿命;现有一种隔热砖以水泥一体成型的方型砖体,位于其底面四个角落及中央处各设有凸脚,以该等凸脚与地面作接触,使该隔热砖底面与地面之间架空形成有一空隙,该空隙可供空气或水流的流通,藉此,铺设该等隔热砖在地板表面时,即可达到通风隔热效果。
上述隔热砖结构虽然略具隔热效果,但其在使用上仍有多种缺失亟需改进,即隔热砖主要以水泥外层包覆PU或保丽龙等发泡材料所构成的内层;其藉由水泥外层提供充分的整体支撑强度,并以该等发泡材料本身的特性提供阻隔热气的功能,现用的隔热砖,明显地仍具有以下缺失第一,该发泡材料内层,于成型时与水泥层间的结合性不够致密坚实,常致有材料间相互滑脱现象产生,砖体结构的品质受到极大影响;第二,发泡材料内层的结构于冷热交替的环境下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易产生变质、变化,常因此而产生破损或甚而损及其隔热功效;第三,以一般水泥包覆强度不佳的发泡层构成砖体铺设于屋顶的地面,一来水泥的表面硬度不佳,容易因受撞击或放置重物而产生裂痕或破损,使用寿命不长;采用预铸板的施工方式在建筑业中是极为通用的一种技术,藉由预铸板的事先预铸成型,可在搬运到施工现场直接经由组装的方式予以快速组合成型,可免除现场模板施工程序的耗时与耗力,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可以有效的获得提升,因此关于预铸板的外型设计也因应需求性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发展。
然而,就上述现有的预铸隔热砖的结构来说,为求轻量化以提供搬运上方便,采用了强度较弱的发泡材料而影响整体强度,未能达到理想的隔热或防火条件,因而对上述现有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上仍然未能符合最新环保绿建筑所要求的降低污染、节省工时、节省能源以及高工程品质之要件,还有极大之改良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使兼具有防火、耐酸碱、不畏潮湿与隔音耐震的轻量化建筑材料。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置设于中层的矿化纤维层,矿化纤维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一在外部的以水泥高压模铸的水泥层,且该水泥层至少一侧面生成有外凸的凸出部。
所述矿化纤维层所铺设的水泥层中,在夹层铺设有至少一以增强其抗压与抗挠曲强度的人造纤维层。所述人造纤维层为细金属网层。所述人造纤维层为玻璃纤维层。
所述凸出部为架桥柱。所述凸出部为底面设置沟槽使其它部份形成凸出的凸出部。
至少一水泥层的外表面设有凹凸面。所述水泥层的其中一外表面设为粗糙面者。
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置有下凹的以利组装时可以相互搭接崁制定位的崁接面。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成以利施工时可一块一块叠置组装的平整端面。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确可增加该轻量化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上的可利用性,且更符合环保绿建筑的建材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层外表面为平滑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层外表面为方形凸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层外表面为梯形凸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层外表面为半圆形凸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施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组合结合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结合图。
图号说明10...矿化纤维层 20...水泥层201..架桥柱 21...崁接面22...平滑面 23...方形凸面24...梯形凸面25...半圆形凸面26...平整端面30...强化纤维层40...水泥或黏贴剂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由一置设于中层的植物性(如木片、木丝、椰丝或其它高韧性植物纤维)矿化纤维层10,在其两侧面以水泥高压模铸成一水泥层20夹合成一三明治型复合式夹层砖板状结构,且可于至少其中一侧面上置设有架桥柱201,以提供与地面的支撑,此部份在型式上亦可以底面置设纵横沟槽,以保留的凸出部加以取代支撑之;另在该等水泥层20之中,更可铺设有至少一强化纤维层30(如人造纤维层),以进一步增强其抗压与抗挠曲强度,该强化纤维层30亦可用细金属网或玻璃纤维来取代;实际上,在已形成的砖板状结构的两侧面的接近边缘处,可直接设成平整端面26,以利施工时,可一块一块叠置组装成平整地板,可完全省略传统般的水泥地板表面再加工。
实施例2,在已形成的砖板状结构的两侧面的接近边缘处,即在上述设成平整端面26的地方,亦可各设置有下凹的崁接面21,见图2,以利组装时可以相互崁制定位,或方便压条的崁压结合,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请参见图3-图7,其中砖板状结构的水泥层20外表面,可设为平滑面22或其它浮凸构形面,而内表面设置为粗糙平面,而有助于和结合面结合,该凹凸面更可依需求设为方形凸面23、梯形凸面24、半圆形凸面25...等,以加强表面结构,亦可将上述平的外表面贴覆磁砖、地砖等来达到装饰的作用。
参见图8,将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搬运至施工现场时,可藉由水泥或黏贴剂40将该等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予以并组结合,并利用该板的崁接面21相互崁制定位,见图9或利用平整端面26一块一块叠置,见图10,即可组合成地板隔热砖面、吸音地板等。
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性矿化纤维层10,是采用政府鼓励提倡栽种的人造树种或天然纤维性植物,利用疏筏后的林木,将之刨丝经无机化处理,使其具有防火、耐酸碱、不变形、不畏潮湿、低热传导率、高吸音率高抗剪性之高等建筑材料特性,利用此种优良特性以改良传统预铸砖板的缺点,以提升该轻量化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上的可利用性,并广泛应用于钢骨结构地板与耐酸碱之工厂或建筑物之地板上。
事实上,本实用新型较传统预铸砖板能具有如下述的优点一、缩短工期本实用新型可依每一楼层或每一段落地板同时施作,是传统预铸隔热砖所无法达成的解决手段。
二、轻量化本实用新型的建材,其单位面积重量轻,减少钢筋、钢构用量,降低营造成本,明显优于传统式预铸隔热砖。
三、节省能源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率极低,且可具有良好的空气及水流排流间隙,确能达到极度优良的阻热效果。
四、断火性隔热效率极高,故可将火源作有效的隔离,防止火灾蔓延扩散。
五、耐震性可适于采用轻钢架工法组合,为柔性结构设计,其抗张力较强。
六、耐候性本实用新型的矿化木丝层系以去除木材的物性(助燃、遇水变形、腐蚀)使其具矿石类的物性,为永久建材用料。
七、机动性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可简易完成特殊造型之施作。
八、防噪性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视环境所需可使用不同工法,达到高隔音、高吸音的需求。
九、由于采用预铸加工,可令各构造层之间,在预铸加工中,受水泥充分渗透结合,形成一结构性完整而强化的结构特性。
权利要求1.一种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置设于中层的矿化纤维层,矿化纤维层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一在外部的以水泥高压模铸的水泥层,且该水泥层至少一侧面生成有外凸的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纤维层所铺设的水泥层中,在夹层铺设有至少一以增强其抗压与抗挠曲强度的人造纤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纤维层为细金属网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纤维层为玻璃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架桥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底面设置沟槽使其它部份形成凸出的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水泥层的外表面设有凹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其中一外表面设为粗糙面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置有下凹的以利组装时可以相互搭接崁制定位的崁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置有下凹的以利组装时可以相互搭接崁制定位的崁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置有下凹的以利组装时可以相互搭接崁制定位的崁接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成以利施工时可一块一块叠置组装的平整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成以利施工时可一块一块叠置组装的平整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层的两端设成以利施工时可一块一块叠置组装的平整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化纤维预铸隔热砖的结构,系由一中间置设有植物性矿化纤维层,再以水泥覆压于纤维层两侧,并高压模铸夹合而成之具有架桥柱或沟槽的纤维复合砖状结构,且于该矿化纤维层两侧面之水泥层中,更可增设有至少一强化纤维层,以增强其抗压与抗挠曲强度,且于砖板状结构表面,更适于在模塑过程直接模设预期之凹凸表面设形,以加强整体结构及其造形特性。
文档编号E04F15/18GK2732886SQ20042006840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王秀梅 申请人:王秀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