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55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拼装式活动房屋,涉及建筑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房屋的建筑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拼装式活动房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就活动房屋而言,有铁架式、框架加翻布式、布料充气式、蒙古包式等等。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或结构不牢固、或寿命短、或安装不方便、或通用性差、或适用范围受到限制、或不保暖、或保暖与凉爽不可兼得、或使用地域及用途太专一、或工厂化生产的程度低等诸多缺陷与弊端。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充分、认真地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技术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技术的缺陷与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式活动房屋。通过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上墙板、平顶板、脊顶板、主墙板、山墙板、工字件等各部件,以及对各部件的科学合理拼装、连接与结合,构成一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及一至六层的起脊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从而达如下目的
1、能够规格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工厂化生产。
2、拼装安装以及拆卸、搬运的工序简单、快速、方便、牢固。
3、经得起一次或多次的、短时或长期使用的考验,寿命长。
4、不受任何地域、任何用途使用的限止,而适应范围广。
5、可根据需要达到保暖保温功能或保持凉爽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拼装式活动房屋,由一层至六层平顶活动房屋和一层至六层起脊顶活动房屋组成拼装式活动房屋;其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上墙板、平顶板托、平顶板、工字件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其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主墙板、斜托、上连块、山墙板、下连块、墙连块、脊顶板、板连块、工字件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所述底直板为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拐角板为俯视向呈直角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T字板为俯视向呈T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三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十字板为俯视向呈十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四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中墙板为槽形板结构、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上墙板为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平顶板挡、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平顶板为板状结构,所述脊顶板为板状结构、其两端为斜端面、其上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板连块,所述主墙板为上槽帮上斜而下槽帮垂直的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斜托、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脊顶板挡、其一侧端的板面上设置有上连块而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或一侧端的板面上不设置上连块而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山墙板为山墙形的板状结构、其周边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槽帮、两侧槽帮内的板面上设置有下连块、下连块上设置有连接孔、山墙板的斜槽帮上设置有墙连块、山墙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工字件为工字钢形状的结构,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第一块底拐角板一侧与第一块底直板一侧、第一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一块底T字板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另一侧与第二块底直板一侧、第二块底直板另一例与第二块底T字板一侧、第二块底T字板另一侧与第三块底直板一侧、第三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四块底直板一侧、第四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二块底拐角板一侧、第二块底拐角板另一侧与第五块底直板一侧、第五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六块底直板一侧、第六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三块底拐角板一侧、第三块底拐角板另一侧与第七块底直板一侧、第七块底直板另一例与第八块底直板一侧、第八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九块底直板一侧、第九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十块底直板一侧、第十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一侧、第三块底T字板另一侧与第十一块底直板一侧、第十一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四块底拐角板一侧、第四块底拐角板另一侧与第十二块底直板一侧、第十二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一侧、第四块底T字板另一侧与第十三块底直板一侧、第十三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一块底拐角板另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端侧与第十四块底直板一例、第十四块底直板另一侧与底十字板后端侧、底十字板前端侧与第十五块底直板一侧、第十五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端侧、底十字板左端侧与第十六块底直板一例、底直板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端侧、第二块底T字板端侧与第十七块底直板一侧、第十七块底直板另一侧与第五块底拐角板一侧、第五块底拐角板另一侧与第十八块底直板一侧、第十八块底直板另一侧与底十字板右端之间均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在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上放置的中墙板由底直板上、底拐角板上、底T字板上、底十字板上的连接孔与中墙板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其一所述的中墙板上放置有上墙板,中墙板上放置的上墙板由中墙板上槽帮上的连接孔与上墙板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上墙板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应第三块底直板上的上墙板另一侧上端和对应第八块底直板上的上墙板一侧上端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所述对应第四块底直板上的上墙板一侧上端和对应第七块底直板上的上墙板另一侧上端也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前、后上墙板上的工字槽之间放置工字件,上墙板上的平顶板托与工字件上均放置平顶板,从而构成所述的一层平顶活动房屋;或其二所述的中墙板上放置有主墙板、山墙板,前后墙的中墙板结上放置主墙板,两侧墙的中墙板上、对应第一块底T字板与第三块底T字板上的中墙板上均放置山墙板,对应第二块底T字板上与第五块底拐角板上的中墙板上放置半个山墙板,对应第四块底T字板与第五块底拐角板上的中墙板仍放置有中墙板,第三与第四及第七与第八块直底板上的主墙板上端连接处开有工字形的槽、工字槽中放置有工字件、工字件上放置有山墙板,主墙板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与主墙板、山墙板的上下之间及中墙板的上下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上的上连块与山墙板上的下连块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的斜托上放置有脊顶板,脊顶板上的板连块相互之间、板连块与山墙板上的墙连块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从而构成所述一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
所述底直板上、底拐角板上、底T安板上、底十字板上、中墙板上、上墙板上、主墙板上、山墙板上所设置的榫头与榫槽为雌榫头与雌榫槽或雄榫头与雄榫槽。
所述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上墙板、主墙板、山墙板的内侧均可设置有竖向或横向的加强筋。
所述中墙板、上墙板、主墙板均可还设置为拐角板或T字板或十字板方式的结构。
所述底直板上、中墙板上、上墙板上、主墙板上均可开有相互对应的门框孔、窗户孔。
所述底T字板的内侧任何一侧、底十字板的任何一侧均可设置连接条、并在连接条上设置连接孔,或不设置连接条与连接孔。
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内部可设置保温层、顶部可设置防水层。
所述中墙板的层数为一层至十层。
所述为槽形板结构的上墙板上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所述平顶板托上、平顶板前端与后端的板面上均可设置有竖向的连接孔,并在平顶板托上放置平顶板、上墙板上放置中墙板以后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二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或二至六层的起脊活动房屋。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设置有中墙板、上墙板、平顶板,从而获得了可生产一至六层平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之有益效果。
2、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中墙板、上墙板、平顶板、山墙板、脊顶板,从而获得了可制作一至六层起脊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之有益效果。
3、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工字件,从而获得了可制作随心需要的大小房间的有益效果。
4、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T字板,从而获得了可制作随心需要的房间隔断的有益效果。
5、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T字板、底十字板、底拐角板,从而获得了可制作刀把式房间的有益效果。
6、由于本实用新型可设置保温层、防水层,从而获得了适应各种地域、各种用途予以使用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获得了可根据需要实施保暖保温或保持凉爽的有益效果。
7、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脚,从而获得了稳定牢固而寿命长的有益效果。
8、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各部件实现了规格化、标准化、系列化,从而获得了可进行工厂化生产的有益效果;从而还获得了便于拼装、安装、拆卸、搬运、且工序简单、方便、快速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举例一层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即一层平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之结构剖面示意图。其起脊活动房屋与该图相比只是顶部为起脊式,故省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直板的主视示意图;即部分底直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A-A向剖面示意图;即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中底直板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拐角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T字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十字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墙板主视示意图;即雌中墙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B-B向剖面示意图;即图7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中的雌中墙板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墙板的主视示意图;即雄中墙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墙板的俯视示意图;即雄中墙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墙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C-C向剖面示意图;即图11中C-C向的剖面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中上墙板的C-C向剖面示意图。
图l3为本实用新型中平顶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脊顶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墙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墙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山墙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工字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举例的结构中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在平面摆布状态下的俯视平面图。
图中的标号1、底直板,2、底拐角板,3、底T字板,4、底十字板,5、中墙板,6、上墙板,7、平顶板托,8、平顶板,9、脊顶板,1O、板连块,11、主墙板,12、斜托,l3、上连块,14、山墙板,15、下连块,16、墙连块,17工字件,1-①至 底直板,2-①至⑤、底拐角板,3-①至④、底T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19所示一种拼装式活动房屋,由一层至六层平顶活动房屋和一层至六层起脊顶活动房屋组成拼装式活动房屋;其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上墙板6、平顶板托7、平顶板8、工字件17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
其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主墙板11、斜托12、上连块13、山墙板14、下连块15、墙连块16、脊顶板9、板连块10、工字件17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所述底直板1为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拐角板2为俯视向呈直角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T字板3为俯视向呈T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三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十字板4为俯视向呈十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四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中墙板5为槽形板结构、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上墙板6为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7、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平顶板挡、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平顶板8为板状结构,所述脊顶板9为板状结构、其两端为斜端面、其上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板连块10,所述主墙板11为上槽帮上斜而下槽帮垂直的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斜托12、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脊顶板挡、其一侧端的板面上设置有上连块13而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或一侧端的板面上不设置上连块13而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山墙板14为山墙形的板状结构、其周边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槽帮、两侧槽帮内的板面上设置有下连块15、下连块15上设置有连接孔、山墙板14的斜槽帮上设置有墙连块16、山墙板14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工字件17为工字钢形状的结构,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第一块底拐角板2一侧与第一块底直板1一侧、第一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一块底T字板3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二块底直板1一侧、第二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二块底T字板3一侧、第二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三块底直板1一侧、第三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直板1一侧、第四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二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二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五块底直板1一侧、第五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六块底直板1一侧、第六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三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七块底直板1一侧、第七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八块底直板1一侧、第八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九块底直板1一侧、第九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十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3一侧、第三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十一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一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四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十二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二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3一侧、第四块底T字板3另一例与第十三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三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一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3端侧与第十四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四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底十字板4后端侧、底十字板4前端侧与第十五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五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3端侧、底十字板4左端侧与第十六块底直板1一侧、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3端侧、第二块底T字板3端侧与第十七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七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五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十八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八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底十字板4右端之间均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在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上放置的中墙板5由底直板1上、底拐角板2上、底T字板3上、底十字板4上的连接孔与中墙板5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5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其一所述的中墙板5上放置有上墙板6,中墙板5上放置的上墙板6由中墙板5上槽帮上的连接孔与上墙板6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上墙板6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应第三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另一侧上端和对应第八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一侧上端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所述对应第四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一侧上端和对应第七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另一侧上端也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前、后上墙板6上的工字槽之间放置工字件17,上墙板6上的平顶板托7与工字件17上均放置平顶板8,从而构成所述的一层平顶活动房屋;或其二所述的中墙板5上放置有主墙板11、山墙板14,前后墙的中墙板结5上放置主墙板11,两侧墙的中墙板5上、对应第一块底T字板3与第三块底T字板3上的中墙板5上均放置山墙板14,对应第二块底T字板3上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上的中墙板5上放置半个山墙板14,对应第四块底T字板3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上的中墙板5仍放置有中墙板5,第三与第四及第七与第八块直底板1上的主墙板11上端连接处开有工字形的槽、工字槽中放置有工字件17、工字件17上放置有山墙板14,主墙板11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5与主墙板11、山墙板14的上下之间及中墙板5的上下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11上的上连块13与山墙板14上的下连块15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11的斜托12上放置有脊顶板9,脊顶板9上的板连块10相互之间、板连块10与山墙板14上的墙连块16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从而构成所述一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
所述底直板1上、底拐角板2上、底T安板3上、底十字板4上、中墙板5上、上墙板6上、主墙板11上、山墙板1 4上所设置的榫头与榫槽为雌榫头与雌榫槽或雄榫头与雄榫槽。
所述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上墙板6、主墙板11、山墙板14的内侧均可设置有竖向或横向的加强筋。
所述中墙板5、上墙板6、主墙板11均可还设置为拐角板或T字板或十字板方式的结构。
所述底直板1上、中墙板5上、上墙板6上、主墙板11上均可开有相互对应的门框孔、窗户孔。
所述底T字板3的内侧任何一侧、底十字板4的任何一侧均可设置连接条、并在连接条上设置连接孔,或不设置连接条与连接孔。
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内部可设置保温层、顶部可设置防水层。
所述中墙板5的层数为一层至十层。
所述为槽形板结构的上墙板6上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7,所述平顶板托7上、平顶板8前端与后端的板面上均可设置有竖向的连接孔,并在平顶板托7上放置平顶板8、上墙板6上放置中墙板5以后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二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或二至六层的起脊活动房屋。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钢筋水泥结合的方法制作各部件。其中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上的底脚均埋在地平线以下,埋之前对地基进行了夯实。其中中墙板5的层数为一层。其平顶板托7上、平顶板8上均未设置连接孔,上墙板6上不再放置中墙板5。既制作出了一层平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又制作出了一层起脊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
具体实施方式
二按具体实施方式
一进行实施。其中第一层的中墙板5的层数、第二层中墙板5的层数均为一层。其第一层上墙板6上的平顶板托7上、第一层平顶板8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并在平顶板托7上放置平顶板8、上墙板6上放置中墙板5以后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从而制作出了二层的平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同时又制作出了二层的起脊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以此类推,分别制作出了三、四、五、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以及分别制作出了三、四、五、六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的拼装式活动房屋。
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
本试用新型制作、搬运、安装、拆卸均十分方便。对制作出的拼装式活动房屋进行试用,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由一层至六层平顶活动房屋和一层至六层起脊顶活动房屋组成拼装式活动房屋;其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上墙板(6)、平顶板托(7)、平顶板(8)、工字件(17)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其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主墙板(11)、斜托(12)、上连块(13)、山墙板(14)、下连块(15)、墙连块(16)、脊顶板(9)、板连块(10)、工字件(17)组成所述一至六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所述底直板(1)为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拐角板(2)为俯视向呈直角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两个侧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T字板(3)为俯视向呈T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三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底十字板(4)为俯视向呈十字的板状结构、其底端设置有正三角形状的底脚、其上端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连接条、连接条的竖向设置有连接孔、其四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所述中墙板(5)为槽形板结构、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上墙板(6)为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7)、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平顶板挡、其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平顶板(8)为板状结构,所述脊顶板(9)为板状结构、其两端为斜端面、其上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板连块(10),所述主墙板(11)为上槽帮上斜而下槽帮垂直的槽形板结构、其槽形板的上槽帮为斜托(12)、其槽形板的主板向上延伸有脊顶板挡、其一侧端的板面上设置有上连块(13)而另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榫头与榫槽或一侧端的板面上不设置上连块(13)而两侧的端面上均设置有榫头与榫槽、其槽形板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山墙板(14)为山墙形的板状结构、其周边设置有垂直于板面的槽帮、两侧槽帮内的板面上设置有下连块(15)、下连块(15)上设置有连接孔、山墙板(14)的斜槽帮上设置有墙连块(16)、山墙板(14)的下槽帮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工字件(17)为工字钢形状的结构,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第一块底拐角板(2)一侧与第一块底直板(1)一侧、第一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一块底T字板(3)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二块底直板(1)一侧、第二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二块底T字板(3)一侧、第二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三块底直板(1)一侧、第三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直板(1)一侧、第四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二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二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五块底直板(1)一侧、第五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六块底直板(1)一侧、第六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三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七块底直板(1)一侧、第七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八块底直板(1)一侧、第八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九块底直板(1)一侧、第九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十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3)一侧、第三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十一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一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四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十二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二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3)一侧、第四块底T字板(3)另一侧与第十三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三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一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第一块底T字板(3)端侧与第十四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四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底十字板(4)后端侧、底十字板(4)前端侧与第十五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五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三块底T字板(3)端侧、底十字板(4)左端侧与第十六块底直板(1)一侧、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四块底T字板(3)端侧、第二块底T字板(3)端侧与第十七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七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一侧、第五块底拐角板(2)另一侧与第十八块底直板(1)一侧、第十八块底直板(1)另一侧与底十字板(4)右端之间均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在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上放置的中墙板(5)由底直板(1)上、底拐角板(2)上、底T字板(3)上、底十字板(4)上的连接孔与中墙板(5)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5)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其一所述的中墙板(5)上放置有上墙板(6),中墙板(5)上放置的上墙板(6)由中墙板(5)上槽帮上的连接孔与上墙板(6)下槽帮上的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上墙板(6)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相互嵌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对应第三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另一侧上端和对应第八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一侧上端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所述对应第四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一侧上端和对应第七块底直板(1)上的上墙板(6)另一侧上端也均开有半工字形的槽,前、后上墙板(6)上的工字槽之间放置工字件(17),上墙板(6)上的平顶板托(7)与工字件(17)上均放置平顶板(8),从而构成所述的一层平顶活动房屋;或其二所述的中墙板(5)上放置有主墙板(11)、山墙板(14),前后墙的中墙板结(5)上放置主墙板(11),两侧墙的中墙板(5)上、对应第一块底T字板(3)与第三块底T字板(3)上的中墙板(5)上均放置山墙板(14),对应第二块底T字板(3)上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上的中墙板(5)上放置半个山墙板(14),对应第四块底T字板(3)与第五块底拐角板(2)上的中墙板(5)仍放置有中墙板(5),第三与第四及第七与第八块直底板(1)上的主墙板(11)上端连接处开有工字形的槽、工字槽中放置有工字件(17)、工字件(17)上放置有山墙板(14),主墙板(11)之间以榫头与榫槽的方式相连接,中墙板(5)与主墙板(11)、山墙板(14)的上下之间及中墙板(5)的上下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11)上的上连块(13)与山墙板(14)上的下连块(15)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主墙板(11)的斜托(12)上放置有脊顶板(9),脊顶板(9)上的板连块(10)相互之间、板连块(10)与山墙板(14)上的墙连块(16)之间均通过连接孔以紧固件紧固的方式相连接,从而构成所述一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直板(1)上、底拐角板(2)上、底T安板(3)上、底十字板(4)上、中墙板(5)上、上墙板(6)上、主墙板(11)上、山墙板(14)上所设置的榫头与榫槽为雌榫头与雌榫槽或雄榫头与雄榫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直板(1)、底拐角板(2)、底T字板(3)、底十字板(4)、中墙板(5)、上墙板(6)、主墙板(11)、山墙板(14)的内侧均可设置有竖向或横向的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墙板(5)、上墙板(6)、主墙板(11)均可还设置为拐角板或T字板或十字板方式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直板(1)上、中墙板(5)上、上墙板(6)上、主墙板(11)上均可开有相互对应的门框孔、窗户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T字板(3)的内侧任何一侧、底十字板(4)的任何一侧均可设置连接条、并在连接条上设置连接孔,或不设置连接条与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内部可设置保温层、顶部可设置防水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墙板(5)的层数为一层至十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槽形板结构的上墙板(6)上的上槽帮为平顶板托(7),所述平顶板托(7)上、平顶板(8)前端与后端的板面上均可设置有竖向的连接孔,并在平顶板托(7)上放置平顶板(8)、上墙板(6)上放置中墙板(5)以后由紧固件以紧固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二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或二至六层的起脊活动房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装式活动房屋。由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上墙板、平顶板托、平顶板、工字件组成一至六层的平顶活动房屋;由底直板、底拐角板、底T字板、底十字板、中墙板、主墙板、斜托、上连块、山墙板、下连块、墙连块、脊顶板、板连块、工字件组成一至六层的起脊顶活动房屋;平顶活动房屋、起脊顶活动房屋均构成拼装式活动房屋。用于各种目的的居住和使用。具有工厂化生产、牢固耐用寿命长、安装与拆卸及搬运方便、适应各地域与目的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文档编号E04H1/02GK2760135SQ20042011841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孙立刚 申请人:孙立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