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74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属于建筑、能源、节能和环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我国城镇楼宇面临天然气、液化气、电力供应紧张和沼气、太阳能、地热能利用不足的两难局面。农村用沼气装置已推广普及,但城镇楼宇蕴芷的沼气能源却随污水白白地流失。因此,开发利用城镇楼宇沼气、太阳能、地热能已是当务之急;研发带太阳能或地热能与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技术方案,既是中国专利ZL02235376.3“框筋混凝土楼宇结构”的持续发展;也是新建城镇楼宇的技术方案,又是已建成的城镇楼宇的技术改造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其技术课题是(1)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2)楼宇用沼气装置;(3)太阳能利用与楼宇结构一体化;(4)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6)城镇楼宇沼气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1、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是由楼宇用沼气装置(2)、太阳能集热装置(3)、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和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组成;属于建筑、能源、节能和环卫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楼宇用沼气装置(2)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太阳能集热装置(3)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和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与底座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城镇楼宇沼气化与乡村农户沼气化相结合。
2、楼宇用沼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地下5沼气罐间(6)、地下管线间(7)、粪便管(8)、沼气管路(9)、水料排管(10)、增温盘管(11)、搅拌器(12)、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楼宇管线(14)和调控装置(15)组成,若干个地下沼气罐间(6)与地下管线间(7)是带沼气装置的楼宇(1)的组成部分,构成连体或单体组合;粪便管(8)与楼宇管线(14)的粪便竖管(16)相连;沼气管路(9)通过楼宇管线(14)泵送到用气部位;水料排管(10)可让污水自动溢出和废料(肥料)排出;增温盘管(11)与搅拌器(12)装在沼气罐间(6)内并组成单层或多层增温与增产匹配;增温盘管(11)与热循环增渐系统(13)相连;调控装置(15)装在地下管线间(7);分别与每一个沼气罐间(6)、粪便管(8)、沼气管路(9)、水料排管(10)、增温盘管(11)、搅拌器(12)、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楼宇管线(14)的仪器仪表相连,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沼气能源。
3、太阳能集热装置(3),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坡顶集热器(17)、侧壁集热器(18)或阳台集热器(19)组成;分别安装在针织品结构(20)位于坡顶、侧壁、阳台部位的外楼外挂的倚托接头(21)上,共同组成太阳能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和太阳能利用与楼宇结构一体化;向沼气罐间(6)供热为主,家用热水为辅;坡顶集热器(17)和侧壁集热器(18)向沼气罐间(6)供热;上一层阳台集热器(19)向下一层住宅供热。
4、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其特征在于,开发利用城镇楼宇蕴芷的沼气、太阳能、地热能辅助能源;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城镇楼宇沼气化体现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国特色。
5、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其特征在于,复式顶层(29)与复式底层(30)组成上下双复式;自动滚梯与安全楼梯一体化;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2)是由顶角通风两用装置(23)、风量调控拉杆开关(24)和通风道(25)组成;后走廊板楼用顶置立交对流通风采光系统(26);中走廊板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7);塔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8)。
同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1、楼宇用沼气装置可提供沼气、肥料和减轻污水处理厂负担;2、沼气装置与楼宇结构一体化;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地热能三结合;4、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回收利用流失的沼气能源;5、城镇楼宇沼气化可调整城镇楼宇能源结构;6、底座式节约型楼宇顶置立交对流通风实现少开空调可节电。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楼宇构造示意图;图2为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构造示意图。
图中1是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2是楼宇用沼气装置,3是太阳能集热装置,4是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5是底座式节约型楼宇,6是地下沼气罐间,7是地下管线间,8是粪便管,9是沼气管路,10是水料排管,11是增温盘管,12是搅拌器,13是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4是楼宇管线,15是调控装置,16是粪便竖管,17是坡顶集热器,18是侧壁集热器,19是阳台集热器,20是针织品结构,(21)是倚托接头,22是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3是顶角通风两用装置,24是风量调控拉杆开关,25是通风道,26是后走廊板楼用顶置立交对流通风采光系统,27是中走廊板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8是塔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9是复式顶层,30是复式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实施例其技术特征是楼宇用沼气装置(2)、太阳能集热装置(3)、城镇楼宇沼气化4和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楼宇用沼气装置(2)是由若干个与楼宇一体的地下沼气罐间(6)与地面照明窗组成地下管线间(7);顶盖的粪便管(8)与楼宇管线(14)的粪便竖管(16)相连并可向沼气罐(6)投放生活垃圾。增温盘管(11)和搅拌器(12)单或多层匹配并装在沼气罐(6)内与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相连以提高粪便温度与沼气产量。沼气罐(6)内生产的沼气通过沼气管路(9)泵送到楼宇的用气部位。水料排管(10)一将沼气罐(6)内多余污水自动溢出流到污水系统,二将产尽沼气的废料排出即农用肥料销往郊区。调控装置(15)装在地下管线间(7)其仪器仪表分别连接各系统管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沼气能源。太阳能集热装置3的坡顶(17)、侧壁(18)、阳台集热器(19)分别安装在针织品结构(20)的倚托接头(21)上组成坡顶与侧壁向沼气罐(6)供热为主和上层阳台供家用热水为辅的多个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通过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回收利用沼气能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让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医院楼、商业楼、宾馆、饭店等沼气能源蕴芷丰富的楼宇,转型成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为城镇楼宇提供遍布城镇的自产自销的持续供应的成本低廉的量大面广的沼气能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构建协调和谐的城镇楼宇;缓解城镇楼宇的天然气、液化气、电力供应紧张;调整城镇楼宇的能源结构和推动城市化、城镇化。对已建成的城镇楼宇实施楼宇用沼气装置的技术改造有望与新建楼宇齐头并进。城镇楼宇沼气化(4)与乡村农户沼气化相结合体现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国特色。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包括楼宇用沼气装置(2)与楼宇结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装置(3)与针织品结构(20)一体化、自动滚梯安全楼梯与复式顶层(29)、复合底层(30)一体化等技术特征。
在图2所示的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2)实施例面对新建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和已建成的城镇楼宇用沼气装置的技术改造的需要,采用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2)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2)是由顶角通风两用装置(23)、风量调控拉杆开关(24)和通风道(25)组成;可与门窗通风、空调通风、风扇通风同时运作或单独运作;确保在门窗紧闭、空调停机、风扇停机条件下,实现楼宇住宅前后顶置立交对流能风动作。对不同的楼型实施不同的技术方案后走廊板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采光系统(26);位于后走廊上方,既可立交对流通风,又可从楼后采光。
中走廊板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7);通风道(25)从中走廊起直通后墙到楼后。
塔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8);在塔楼楼道既可安装通风道(25)直通楼后,又可通过楼道混合再流向楼后。
权利要求1.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包括由楼宇用沼气装置(2)、太阳能集热装置(3)、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组成,属于建筑、能源、节能和环卫技术领域;其技术特征是,楼宇用沼气装置(2)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太阳能集热装置(3)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一体化,城镇楼宇沼气化与乡村农户沼气化相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其特征是,楼宇用沼气装置(2),是由若干个地下沼气罐间(6)、地下管线间(7)、粪便管(8)、沼气管路(9)、水料排管(10)、增温盘管(11)、搅拌器(12)、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楼宇管线(14)和调控装置(15)组成,若干个地下沼气罐间(6)与地下管线间(7)是带沼气装置的楼宇(1)的组成部分,构成连体或单体组合;粪便管(8)与楼宇管线(14)的粪便竖管(16)相连;沼气管路(9)通过楼宇管线(14)泵送到用气部位;水料排管(10)污水自动溢出和废料或肥料排出;增温盘管(11)与搅拌器(12)装在沼气罐间(6)内并组成单层或多层增温与增产匹配;增温盘管(11)与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相连;调控装置(15)装在地下管线间(7),分别与每一个沼气罐间(6)、粪便管(8)、沼气管路(9)、水料排管(10)、增温盘管(11)、搅拌器(12)、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楼宇管线(14)的仪器仪表相连,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沼气能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其特征是,太阳能集热装置(3),是由多个坡顶集热器(17)、侧壁集热器(18)或阳台集热器(19)组成;分别安装在针织品结构(20),位于坡顶、侧壁、阳台部位的外接外挂的倚托接头(21)上,共同组成太阳能热水循环增温系统(13)和太阳能利用与楼宇结构一体化;向沼气罐间(6)供热为主,家用热水为辅;坡顶集热器(17)和侧壁集热器(18)向沼气罐间(6)供热;上一层阳台集热器(19)向下一层住宅供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其特征是,城镇楼宇环卫生态循环(4),开发利用城镇楼宇蕴芷的沼气、太阳能、地热能辅助能源;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城镇楼宇沼气化体现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国特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其特征是,底座式节约型楼宇(5),复式顶层(29)与复式底层(30)组成上下双复式;自动滚梯与安全楼梯一体化;顶置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2)是由顶角通风两用装置(23)、风量调控拉杆开关(24)和通风道(25)组成;后走廊板楼用顶置立交对流通风采光系统(26);中走廊板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7);塔楼用顶置交叉立交对流通风系统(28)。
专利摘要一种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属于建筑、能源、节能和环卫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利用城镇楼宇蕴芷的却随污水流失的沼气能源;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带太阳能沼气装置的环卫生态持续循环型城镇楼宇;技术特征是楼宇用沼气装置与底座式节约型楼宇一体化;沼气开发利用与环卫生态循环一体化;城镇楼宇沼气化体现能源与节能的中国特色;优点是适应城市化和城镇化市场需求、遍布城镇、量大面广、自产自销、持续供应、成本低廉;主要用于新建带沼气装置的城镇楼宇(1);可调整城镇楼宇的能源结构;向住户提供低成本的沼气;向郊区提供农用肥料;减轻污水处理厂负担和已建成楼宇改用沼气装置的技术改造。
文档编号E04D13/18GK2777122SQ20052000846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
发明者王亮 申请人:王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