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1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如建筑模板、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撑梁及其类似物。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普遍使用的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模板多为钢模板或木模板,钢模板由于其重量大,所以每块长度受到限制,此外钢模板拼装时,需要用钢丝连接固定,连接处会留下卡痕,影响美观,而且拼缝的存在极易造成新浇混凝土漏浆、漏水,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平整度和工程质量。现有的模板支撑梁多为木梁,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还存在强度容易损耗,耐用性差、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设计一种节省材料、自重轻、拼缝少而且强度高的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以克服现有的混凝土浇筑构件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边框和设置在边框底部的底面,沿底面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底面设有相互连接且与底面和边框形成一体的构成应力分散孔的加强横肋。
所述应力分散孔的开孔率为60%~80%。
所述应力分散孔为正六边体蜂窝状或矩形,以及其他形状。
还包括固定覆盖于边框上部的顶面。
所述横肋的厚度为4~7mm。
当所述建筑构件用于建筑模板时,应力分散孔为正六边体蜂窝状或矩形孔,并在边框的上部设置顶面。
当所述建筑构件用于建筑模板支撑梁时,应力分散孔为矩形孔,边框上部不设置顶面。
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由于将构件的表面上开有若干应力分散孔,使整个构件的受力得到分散,从而使其承载力增大,同时由于对应力分散孔的存在,构件的重量大大的减低,而且同时该实用新型采用耐腐蚀、耐候性好不易老化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可以通过浇注一次成型,工艺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可以根据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而不需要拼接,因此外型美观,比普通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节省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建筑构件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另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由图1、图2、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建筑构件,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边框1和设置在边框底部的底面2,沿底面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底面设有相互连接且与底面和边框形成一体的构成应力分散孔4的加强横肋3。
应力分散孔的开孔率为60%~80%。所说的开孔率是指所有孔的横截面积与整个构件的横截面之比。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的底面2为平面,所述应力分散孔4可以为正六方体蜂窝状、或圆柱状、正方体以及矩形孔等其他形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还包括固定覆盖于边框上部的顶面5,顶面5可通过塑料焊接于边框上,或通过粘接剂粘接于边框上,也可通过螺栓固定于边框上。
本实用新型建筑构件可以根据需要做成任意大小。
实施例1根据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建筑模板(如图1所示),所述模板上下表面以及四周封闭,模板尺寸为1200mm×750×100mm,加强横肋的厚度为5mm,模板质量17.0kg。在理论承载为1.125吨或1.35吨时,模板的最大变形量不超过3mm。
实施例2根据本实用新型制成的模板支撑梁(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梁下表面及四周均封闭,上表面敞开,对于支撑梁尺寸1800mm×100mm×200mm,加强横肋的厚度为5mm时,梁的质量为12.8kg。在理论承载为1.35吨时,最大变形量为2.48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边框(1)和设置在边框底部的底面(2),沿底面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底面设有相互连接且与底面和边框形成一体的构成应力分散孔(4)的加强横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应力分散孔的开孔率为6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分散孔为正六边体蜂窝状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肋的厚度为4~7m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建筑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覆盖于边框上部的顶面(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如建筑模板、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撑梁及其类似物。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的边框和设置在边框底部的底面,沿底面的厚度方向且垂直于底面设有相互连接且与底面和边框形成一体的构成应力分散孔的加强横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根据需要截取任意长度,而不需要拼接,因此外型美观,比普通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建筑构件节省成本。
文档编号E04G17/16GK2830566SQ200520045170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吴泽宏 申请人:上海建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