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707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包括第一溜槽,所述第一溜槽包括第一架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的第一溜槽本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对称的侧架,在两侧架的上端沿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承重杆,每一承重杆与两侧架之间形成U形框架,若干承重杆布置于所述两侧架之间后整体呈倾斜状,以使得所述第一溜槽本体搁置于承重杆上后呈倾斜状,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每一侧架上的若干穿孔组成若干行和若干列排列的阵列;每一承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架上对应的两穿孔配合,以能够水平的穿设于所述两侧架上。上述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的通用性高,适用范围广。
【专利说明】
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施工领域中,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而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栗车将混凝土输送至相应的位置进行浇筑,这种浇筑方式价格较为昂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溜槽具有倾斜度,其断面呈U形,用于搁置在搭设好的架体上,混凝土从溜槽的上端顺流至下端,由下端流出进行浇筑。
[0003]然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不同高度的待浇筑位置进行浇筑,因此对不同的高度需要利用对应不同高度的浇筑溜槽进行浇筑,而现有的浇筑溜槽的高度均为固定的,若需要增加高度,则需要增加若干横杆、立杆以及承重杆,或者采用新的对应高度的浇筑溜槽进行浇筑,若需要降低高度,则需要拆除若干横杆、立杆以及承重杆后再重新进行搭设,或者采用新的对应高度的浇筑溜槽进行浇筑,这种方式费时且费力,不利于提高效率,不利于成本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浇筑场合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包括第一溜槽,所述第一溜槽包括第一架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的第一溜槽本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对称的侧架,在两侧架的上端沿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承重杆,每一承重杆与两侧架之间形成U形框架,若干承重杆布置于所述两侧架之间后整体呈倾斜状,以使得所述第一溜槽本体搁置于承重杆上后呈倾斜状,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每一侧架上的若干穿孔组成若干行和若干列排列的阵列;每一承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架上对应的两穿孔配合,以能够水平的穿设于所述两侧架上。
[0006]作为优化,所述两侧架均由若干横杆和若干立杆纵横交错布置而形成,横杆的长度方向与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若干横杆沿对应侧架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立杆的高度方向与侧架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若干立杆沿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每一立杆上均匀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所有立杆上的穿孔形成上述阵列;所述承重杆的数量与所述立杆的数量相匹配,每一承重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侧架上对应的立杆上同一水平位置的穿孔内。
[0007]作为优化,还包括结构与所述第一溜槽相匹配的第二溜槽,所述第二溜槽包括第二架体以及设置于第二架体上的第二溜槽本体;所述第二溜槽能够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并且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与第一溜槽本体能够位于同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为放料端,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为出料端。
[0008]作为优化,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上设置有一自恢复挡板,该自恢复挡板能够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力后向第二溜槽本体的方向翻转,该自恢复挡板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翻转后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用以衔接第一溜槽本体与第二溜槽本体;该自恢复挡板在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时能够自动复位。
[0009]作为优化,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上靠近下倾斜端的位置处向下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宽度一致,并且该凹槽向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的方向贯穿该下倾斜端,由此使得凹槽从第一溜槽本体的宽度方向与外界连通;在凹槽内设置有一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匹配的横轴,在横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自恢复挡板设置于该横轴上并与复位弹簧连接;当所述自恢复挡板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推力时,自恢复挡板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后向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方向翻转;当所述自恢复挡板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时,所述复位弹簧复位从而使所述自恢复挡板复位。
[0010]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溜槽本体与第一溜槽本体的倾斜度一致,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拼接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呈同一倾斜面并相互衔接;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相应于所述自恢复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自恢复挡板的容置槽,当所述自恢复挡板因受到混凝土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而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时容置在该容置槽内以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
[0011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由于在两侧架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呈行列排布的阵列的穿孔,由此,在安装第一溜槽本体时,可以根据不同实施例中的要求,来调节第一溜槽本体的高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要求第一溜槽本体的高度较高(例如需要将第一根承重杆放置在最高的立杆上位于最高水平位的穿孔上),那么将第一根承重杆穿设于最高两根立杆的最高水平位的穿孔上,将第二根承重杆穿设于第二高度的两根立杆的穿孔上,该穿孔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一根承重杆穿高的穿孔,以此类推,形成倾斜状,以使第一溜槽本体放置于承重杆上后呈倾斜状。当一些实施例要求第一溜槽本体的高度偏低,那么可将第一根承重杆穿设于最高的两根立杆的偏低一些的穿孔上,以降低第一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的高度,以上述相似的方式穿设剩余的承重杆,最终使第一溜槽本体安装后呈倾斜状。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能够适用于对溜槽的不同高度要求的场合,使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的通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仅需要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行和列组合的呈阵列穿孔即可,第一承重杆的两端通过与穿孔的配合置于两侧架上,再通过卡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侧架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卸。
[0012]利用自恢复挡板衔接第一溜槽本体和第二溜槽本体,使第一溜槽本体和第二溜槽本体之间的过渡更好,将自恢复挡板设置在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自恢复挡板顺流至第二溜槽本体,降低混凝土由于高低落差而产生的飞溅、外流等问题,使得溜槽整体清洁度更高,并且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浪费。采用自恢复挡板,无需人工将挡板放下和恢复。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其中一根承重杆与两侧架配合时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中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包括第一溜槽,所述第一溜槽包括第一架体10以及设置于第一架体10上的第一溜槽本体12,所述第一架体10包括两对称的侧架,在两侧架的上端沿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承重杆101,每一承重杆101与两侧架之间形成U形框架,若干承重杆101布置于所述两侧架之间后整体呈倾斜状,以使得所述第一溜槽本体12搁置于承重杆101上后呈倾斜状,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每一侧架上的若干穿孔102组成若干行和若干列排列交错的阵列;每一承重杆101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架上对应的两穿孔102配合,以水平的穿设于所述两侧架上。
[0019]两侧架可以采用侧两对称的侧板平行布置,也可采用横竖杆件交错布置形成。当两侧架为两侧板时,可以采用矩形侧板、也可采用直角三角形侧板,直角三角形的两侧板的斜边放置第一溜槽本体12的位置,即沿每一侧板的斜边均匀间隔的布置若干穿孔102,若干穿孔102对称布置在两侧板的斜边上,使每一承重杆101的两端与位于两侧板上同一位置的对应穿孔102配合。
[0020]两侧架之间采用若干腹杆103连接,每一腹杆10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架对应的位置处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螺栓连接、卡接等等O
[0021]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快制作侧架的时间、减少制作成本,所述侧架由建筑施工现场的钢管制作而成。具体结构如下:
[0022]所述两侧架均由若干横杆104和若干立杆105纵横交错布置而形成,横杆104的长度方向与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若干横杆104沿对应侧架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立杆105的高度方向与侧架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若干立杆105沿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每一立杆105上均匀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穿孔102,位于所有立杆105上的穿孔102形成上述阵列;所述承重杆101的数量与所述立杆105的数量相匹配,每一承重杆10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侧架上对应的立杆105上同一水平位置的穿孔102内。
[0023]本实施例中,一根横杆104可以是一根钢管,也可是由若干钢管首尾相接而形成,同样的,一根立杆105可以是一根钢管,也可以是由若干钢管首尾相接而形成。
[0024]本例中,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减少钢管的浪费,在每相邻的两根立杆105之间,位于后一根立杆105的高度低于位于前一根立杆105的高度。当前立杆105与前一根立杆105之间的高度差与当前立杆105与后一根立杆105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如此,若干立杆105之间高度等差。由此,使两侧架均呈平行对称的直角梯形状或直角三角形状。在本方案中,最高的一根立杆105上的穿孔102数量最多,位于后一根立杆105上的穿孔102数量不大于位于前一根立杆105上的穿孔102数量。在侧架的由低至高方向,所有立杆105上的第一个穿孔102位于同一水平面,所有立杆105上的第二个穿孔102位于高于第一个穿孔102的同一水平面,以此类推,形成若干行和若干列组成而成的阵列。每一排的穿孔102数量不相同,位于最高一排的穿孔102数量少于第二排的穿孔102数量,位于第二排的穿孔102数量低于第三排的穿孔102数量,以此类推。
[0025]所述第一溜槽本体12的断面呈U形,在第一溜槽本体12的各个外表面均沿第一溜槽本体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长方木121,带有长方木121的第一溜槽本体12与上述U形框架卡紧配合,在将第一溜槽本体12安装在第一架体10上时,先将第一溜槽本体12放置于U形框架上,然后向下施力,使第一溜槽本体12卡紧于U形框架上,防止第一溜槽本体12从第一架体10上脱落。可理解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槽本体12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架体10上,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卡接等等。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在两侧架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呈行列排布的阵列的穿孔102,由此,在安装第一溜槽本体12时,可以根据不同实施例中的要求,来调节第一溜槽本体12的高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要求第一溜槽本体12的高度较高(例如需要将承重杆101放置在最高的立杆105上位于最高水平位的穿孔102上),那么将第一根承重杆101穿设于最高两根立杆105的最高水平位的穿孔102上,将第二根承重杆101穿设于第二高的两根立杆105的穿孔102上,该穿孔102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一根承重杆101穿高的穿孔102,以此类推,形成倾斜状,以使第一溜槽本体12放置于承重杆101上后呈倾斜状。当一些实施例要求第一溜槽本体12的高度偏低,那么可将第一根承重杆101穿设于最高的两根立杆105的偏低一些的穿孔102上,以降低第一溜槽本体12的上倾斜端的高度,以上述相似的方式穿设剩余的承重杆101,最终使第一溜槽本体12安装后呈倾斜状。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能够适用于对溜槽的不同高度要求的场合,使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的通用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仅需要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行和列组合的呈阵列穿孔102即可,第一承重杆101的两端通过与穿孔102的配合置于两侧架上,再通过卡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侧架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卸。
[0027]请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所述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第一溜槽,还包括结构与所述第一溜槽相匹配的第二溜槽。所述第二溜槽的上倾斜端的高度与第一溜槽的下倾斜端的高度相匹配。具体地:
[0028]所述第二溜槽包括第二架体20以及设置于第二架体20上的第二溜槽本体22;所述第二溜槽能够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并且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与第一溜槽本体能够位于同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为放料端,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下倾斜端为出料端。
[0029]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上设置有一自恢复挡板24,该自恢复挡板24能够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力后向第二溜槽本体22的方向翻转,该自恢复挡板24向第二溜槽本体22方向翻转后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上倾斜端,用以衔接第一溜槽本体与第二溜槽本体22;该自恢复挡板24在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22方向的推力时能够自动复位。
[0030]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上靠近下倾斜端的位置处向下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宽度一致,并且该凹槽向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的方向贯穿该下倾斜端,由此使得凹槽从第一溜槽本体的宽度方向与外界连通;在凹槽内设置有一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匹配的横轴,在横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自恢复挡板24设置于该横轴上并与复位弹簧连接;当所述自恢复挡板24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推力时,自恢复挡板24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后向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方向翻转;当所述自恢复挡板24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22方向的推力时,所述复位弹簧复位从而使所述自恢复挡板24复位。
[0031]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与第一溜槽本体的倾斜度一致,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拼接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上倾斜端呈同一倾斜面并相互衔接;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上倾斜端相应于所述自恢复挡板24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自恢复挡板24的容置槽,当所述自恢复挡板24因受到混凝土向第二溜槽本体22方向的推力而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上倾斜端时容置在该容置槽内以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22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
[0032]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第二溜槽与第一溜槽之间可采用扣件等可拆卸连接件首尾拼接,也可直接将第二溜槽置于第一溜槽的下倾斜端,使第一溜槽本体与第二溜槽本体22之间形成同一倾斜面即可,利用自恢复挡板24衔接第一溜槽本体和第二溜槽本体22,使第一溜槽本体和第二溜槽本体22之间的过渡更好,将自恢复挡板24设置在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在浇筑时,混凝土通过自恢复挡板24顺流至第二溜槽本体22,降低混凝土由于高低落差而产生的飞溅、外流等问题,使得溜槽整体清洁度更高,并且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浪费。采用自恢复挡板24,无需人工将挡板放下和恢复。
[00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包括第一溜槽,所述第一溜槽包括第一架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架体上的第一溜槽本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两对称的侧架,在两侧架的上端沿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若干承重杆,每一承重杆与两侧架之间形成U形框架,若干承重杆布置于所述两侧架之间后整体呈阶梯状,以使得所述第一溜槽本体搁置于承重杆上后呈倾斜状,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架上对称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每一侧架上的若干穿孔组成若干行和若干列排列的阵列;每一承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架上对应的两穿孔配合,以能够水平的穿设于所述两侧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架均由若干横杆和若干立杆纵横交错布置而形成,横杆的长度方向与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若干横杆沿对应侧架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立杆的高度方向与侧架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若干立杆沿对应侧架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每一立杆上均匀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穿孔,位于所有立杆上的穿孔形成上述阵列;所述承重杆的数量与所述立杆的数量相匹配,每一承重杆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侧架上对应的立杆上同一水平位置的穿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与所述第一溜槽相匹配的第二溜槽,所述第二溜槽包括第二架体以及设置于第二架体上的第二溜槽本体;所述第二溜槽能够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并且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首尾相拼接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与第一溜槽本体能够位于同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为放料端,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为出料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上设置有一自恢复挡板,该自恢复挡板能够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力后向第二溜槽本体的方向翻转,该自恢复挡板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翻转后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用以衔接第一溜槽本体与第二溜槽本体;该自恢复挡板在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时能够自动复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上靠近下倾斜端的位置处向下设置有一凹槽,凹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槽底宽度一致,并且该凹槽向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的方向贯穿该下倾斜端,由此使得凹槽从第一溜槽本体的宽度方向与外界连通;在凹槽内设置有一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相匹配的横轴,在横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自恢复挡板设置于该横轴上并与复位弹簧连接;当所述自恢复挡板在受到混凝土向下流动的推力时,自恢复挡板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后向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方向翻转;当所述自恢复挡板未受到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时,所述复位弹簧复位从而使所述自恢复挡板复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与第一溜槽本体的倾斜度一致,所述第二溜槽与所述第一溜槽拼接后,所述第一溜槽本体的下倾斜端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呈同一倾斜面并相互衔接;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相应于所述自恢复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自恢复挡板的容置槽,当所述自恢复挡板因受到混凝土向第二溜槽本体方向的推力而搭设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上倾斜端时容置在该容置槽内以与所述第二溜槽本体的槽底位于同一平面。
【文档编号】E04G21/02GK205421939SQ20162020194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彭海军, 夏承伟, 王贵宾, 杜吉祥
【申请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