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9103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包括一顶端开放设置的上料筒,上料筒的底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料口,在每一下料口处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漏料托板,在漏料托板的一侧设有一与下料口位置平行设置的漏料口。在两个下料口之间设有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漏料托板与上料筒的下料口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料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扶杆。在上料筒的上边沿设有向外的翻边,在翻边内夹设有圆钢。本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实用的优点,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明渠的浇筑作业。
【专利说明】
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明渠的构筑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挖建基槽,第二步,钢筋及模板的制作,第三步,浇筑施工。在浇筑施工阶段,传统方法为工人用铁铲直接将混凝土铲入明渠侧壁模板中,采用此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施工进度缓慢,生产效率低;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多已经采用混凝土分流流槽装置,生产效率确有大幅提高,但是,现有的混凝土分流流槽装置底部的漏料口均为固定设置,两个漏料口之间的宽度不可调,在实际应用中受规格限制,只能用于浇筑宽度单一的明渠建筑中,应用不灵活,但是在实际的明渠建筑中,明渠大多宽窄不一,因此,目前的混凝土分流流槽装置不能满足要求,特需要一种漏料口的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方便实用的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包括一顶端开放设置的上料筒,上料筒的底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料口,在每一下料口处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漏料托板,在漏料托板的一侧设有一与下料口位置平行设置的漏料口。
[0006]在两个下料口之间设有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
[0007]漏料托板与上料筒的下料口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8]在上料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扶杆。
[0009]在上料筒的上边沿设有向外的翻边,在翻边内夹设有圆钢。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实用的优点,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明渠的浇筑作业。在两个下料口之间设置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能够防止混凝土积存于上料筒的底板上,能够起到快速分流的效果;漏料托板可拆卸的固定于下料口上,可通过将两个漏料托板水平旋转180°,以此来改变两个漏料口之间的宽度,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明渠的浇筑中,实用性更强,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漏料口靠近外侧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纵向断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漏料口靠近中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的纵向断面示意图。
[0016]图中,I为上料筒,2为下料口,3为漏料托板,4为漏料口,5为凸起部,6为扶杆,7为翻边,8为圆钢,9为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8]如图1-4中所示,本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包括一顶端开放设置的上料筒1,上料筒I的底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料口 2,在每一下料口 2处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漏料托板3,在漏料托板3的一侧设有一与下料口 2位置平行设置的漏料口 4,在两个下料口 2之间设有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5,漏料托板3与上料筒I的下料口 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料筒I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扶杆6,在上料筒I的上边沿设有向外的翻边7,在翻边7内夹设有圆钢8 0
[0019]在下料口2的侧壁上设有凸耳9,在漏料托板3的外缘设有与下料口 2上的凸耳9对应的凸耳9,凸耳9上的圆孔对应,对应的凸耳9通过螺栓固定。
[0020]如图1-2中,两个漏料口4位于上料筒I底部的外侧,如此设计,可使本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置于较宽的明渠侧壁模板上,将两个漏料托板3拆下后,各自旋转180°安装到下料口上,即可得到如图3-4所示的使用状态,此时,两个漏料口4位于上料筒I底部的内侧,可置于较窄的明渠侧壁模板上。
[0021]使用时,将混凝土存放于上料筒I内,混凝土自两个漏料口4漏到明渠侧壁模板内,由于两个漏料口4之间的间距可调为宽窄档次,所以,可适用于浇筑宽窄两类明渠,相较于目前的宽度不可调的流槽装置,更能适应实际的明渠浇筑作业,有更强的适应性。
[0022]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5的设计,更易使混凝土流入下料口中,防止混凝土积存于上料筒I的底板上,能够起到分流的作用;扶杆6的设计,方便装置使用人操作或移动本装置;翻边7及圆钢8的设计,能够防止割伤皮肤,圆钢8的设计还能增加上料筒I的强度,防止其变形。
[0023]综上分析可知,本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明渠的浇筑作业,实用性强。
[0024]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顶端开放设置的上料筒,上料筒的底面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下料口,在每一下料口处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漏料托板,在漏料托板的一侧设有一与下料口位置平行设置的漏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其特征是:在两个下料口之间设有截面为倒“V”形的凸起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其特征是:漏料托板与上料筒的下料口之间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其特征是:在上料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一扶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混凝土分流浇筑装置,其特征是:在上料筒的上边沿设有向外的翻边,在翻边内夹设有圆钢。
【文档编号】E02B5/02GK205576855SQ201620395853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5月4日
【发明人】林永佳, 宫哲, 高存金, 葛振刚, 张爱军, 李应心, 李超, 刘斌, 李蕾, 庞茜
【申请人】中建八局第建设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