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旗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799阅读:1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旋转旗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旗帜升降装置,是一种可旋转旗杆。
背景技术
旗帜作为一种标志,可根据其上的不同内容代表不同的国家、政党或组织。因此,在升旗时,人们希望旗帜能够始终舒展飘扬,并可方便人们在任何不同角度观察,以便旗帜能更加清楚准确地传达其上的信息。但是,现有旗杆的杆体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杆体无法相对底座转动。升旗时,旗帜飘扬的方向会因杆体无法转动而受限制,使人们难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旗帜的全貌。并且,现有旗杆大多无鼓风装置,旗帜在升起的过程中若周围无风则无法飘展,而仅有的几种装有鼓风设备的旗杆,其出风口均设在旗杆顶端,旗帜只有到达旗杆顶部时才能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飘扬。因此,现有旗杆无法使旗帜得到充分展示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旋转旗杆,它的杆体可相对底座旋转,并能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调整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方便人们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旗帜,使旗帜能更加清楚准确地传达其上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可旋转旗杆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杆体,杆体上安装滑轮,底座与杆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可旋转旗杆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杆体,杆体上安装滑轮,底座与杆体活动连接。底座内开设空腔,底座的侧壁上开设通口,杆体位于空腔内的部分安装传动轮。杆体内设有空腔,杆体位于升旗位置一侧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多个通风口,杆体上安装气泵,杆体下部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气泵联通。空腔内安装导风柱和电动机,电动机与导风柱连接,导风柱上开设单线螺纹形凹槽,导风柱下部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单线螺纹形凹槽联通。传动轮是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可旋转旗杆有底座,底座上安装杆体,杆体上安装滑轮,底座与杆体活动连接。杆体位于底座下部的部分安装传动轮杆体内设有空腔,杆体位于升旗位置一侧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多个通风口,杆体上安装气泵,杆体下部开设进风口,进风口与气泵联通。空腔内安装导风柱和电动机,电动机与导风柱连接,导风柱上开设单线螺纹形凹槽,导风柱下部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单线螺纹形凹槽联通。传动轮是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的杆体与底座活动连接,可相对底座转动,能使人们在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到旗帜的全貌,而且,该旗杆的杆体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口,在升旗过程中,杆体上的通孔可自下而上依次对旗帜鼓风,确保旗帜升起过程中始终处于飘扬状态可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内开有空腔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杆体内装有的导风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可旋转旗杆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杆体15,杆体15上安装滑轮1,底座10与杆体15活动连接,杆体15可相对底座10转动。杆体15可根据人们的要求绕杆体15的轴线相对底座1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任意角度。
实施例二可旋转旗杆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杆体15,杆体15上安装滑轮1,底座10与杆体15活动连接。底座10内开设空腔12,底座10的侧壁上开设通口11,杆体15位于空腔12内的部分安装传动轮5。杆体15内设有空腔17,杆体15位于升旗位置一侧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多个通风口,图中2是多个通风口中的一个。杆体15上安装气泵4,杆体15下部开设进风口20,进风口20与气泵4联通,气泵4与传动轮5固定连接。空腔17内安装导风柱16和电动机8,电动机8与导风柱16连接,导风柱16上开设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导风柱16下部开设环形凹槽9,环形凹槽9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联通。传动轮5是齿轮,还也可以是链轮、皮带轮、蜗轮等各类传动轮。图中13是轴承,7是平底推力球轴承,3是杆体15上的下滑轮。传动轮5的下端可设置圆台结构,底座10上安装4个压板6,压板6可控传动轮5使其在转动时不摆动。升旗时,滑轮1和下滑轮3上挂拉绳,将旗帜挂于拉绳上。为实现杆体15相对与底座10的转动,可将传动轮5通过齿轮、蜗杆、链条、传动带等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带动传动轮5转动,传动轮5带动杆体15旋转。升旗时为使旗帜在上升过程中始终飘扬,可打开气泵4和电动机8。由于空腔17内安装导风柱16,所以气泵4送入空腔17内的气流只能先进入导风柱16上的环形凹槽9,再经单线螺纹形凹槽14,最后从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对应相通的通风口2处吹出。升旗初期,旗帜位于杆体15的下部,此时杆体15下部的通风口2与导风柱16上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对应相通。由于单线螺纹形凹槽14的导程等于杆体15上最下端通风口2到最上端通风口2的距离,单线螺纹形凹槽14在某一时刻只能与杆体15上某一高度的通风口2对应相通,所以当下部通风口2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联通时,其他所有高度位置上的通风口2会因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错开一定角度而被堵塞无法通风,风只能由下部的通风口2吹出。随着旗帜的上升,导风柱16在电动机8的带动下相应转动,其上的单线螺纹形凹槽14自下而上依次与杆体15上相应高度的通风口2对应相通,从而可实现气泵4送入空腔17内的风只能由与旗帜上升高度相应的通风口2内吹出。
实施例三可旋转旗杆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杆体15,杆体15上安装滑轮1,底座10与杆体15活动连接。底座10内开设空腔12,底座10的侧壁上开设通口11,杆体15位于空腔12内的部分安装传动轮5。杆体15位于底座10下部的部分安装传动轮5。杆体15内设有空腔17,杆体15位于升旗位置一侧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多个通风口2,杆体15上安装气泵4,杆体15下部开设进风口20,进风口20与气泵4联通。空腔17内安装导风柱16和电动机8,电动机8与导风柱16连接,导风柱16上开设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导风柱16下部开设环形凹槽9,环形凹槽9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联通。传动轮5是齿轮,也可以是链轮、皮带轮等各类传动轮。图中13是轴承,19是下轴承,3是杆体15上的下滑轮,18是防止下轴承19滑脱的压盖。升旗时,滑轮1和下滑轮3上挂拉绳,将旗帜挂于拉绳上。为实现杆体15相对与底座10的转动,可将传动轮5通过齿轮、蜗杆、链条、传动带等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带动传动轮5转动,传动轮5带动杆体15旋转。升旗时为使旗帜在上升过程中始终飘扬,可打开气泵4和电动机8。由于空腔17内安装导风柱16,所以气泵4送入空腔17内的气流只能先进入导风柱16上的环形凹槽9,再经单线螺纹形凹槽14,最后从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对应相通的通风口2处吹出。升旗初期,旗帜位于杆体15的下部,此时杆体15下部的通风口2与导风柱16上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对应相通。由于单线螺纹形凹槽14的导程等于杆体15上最下端通风口2到最上端通风口2的距离,单线螺纹形凹槽14在某一时刻只能与杆体15上某一高度的通风口2对应相通,所以当下部通风口2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联通时,其他所有高度位置上的通风口2会因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错开一定角度而被堵塞无法通风,风只能由下部的通风口2吹出。随着旗帜的上升,导风柱16在电动机8的带动下相应转动,其上的单线螺纹形凹槽14自下而上依次与杆体15上相应高度的通风口2对应相通,从而可实现气泵4送入空腔17内的风只能由与旗帜上升高度相应的通风口2内吹出。
本实用新型的杆体15的转动周期可根据人们的不同要求,通过调整电动机与传动轮5间的转速比来改变。例如,可将杆15的转动周期调为24小时,如此可实现旗帜随太阳东升西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可旋转旗杆,它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杆体(15),杆体(15)上安装滑轮(1),其特征在于底座(10)与杆体(15)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旗杆,其特征在于底座(10)内开设空腔(12),底座(10)的侧壁上开设通口(11),杆体(15)位于空腔(12)内的部分安装传动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旗杆,其特征在于杆体(15)位于底座(10)下部的部分安装传动轮(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旋转旗杆,其特征在于杆体(15)内设有空腔(17),杆体(15)位于升旗位置一侧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多个通风口(2),杆体(15)上安装气泵(4),杆体(15)下部开设进风口(20),进风口(20)与气泵(4)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转旗杆,其特征在于空腔(17)内安装导风柱(16)和电动机(8),电动机(8)与导风柱(16)连接,导风柱(16)上开设单线螺纹形凹槽(14),导风柱(16)下部开设环形凹槽(9),环形凹槽(9)与单线螺纹形凹槽(14)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旋转旗杆,其特征在于传动轮(5)是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旗杆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装杆体(15),杆体(15)上安装滑轮(1),底座(10)与杆体(15)活动连接。它的杆体与底座活动连接,可相对底座转动,能使人们在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到旗帜的全貌,而且,该旗杆的杆体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口,在升旗过程中,杆体上的通孔可自下而上依次对旗帜鼓风,确保旗帜升起过程中始终处于飘扬状态可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文档编号E04H12/00GK2771408SQ2005200815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日
发明者杨静臣 申请人:杨静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