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循环调温高压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695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循环调温高压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夹层安全玻璃、防弹玻璃的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制造上述夹层安全玻璃、防弹玻璃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产夹层安全玻璃、防弹玻璃所用的高压釜,多年来一直采用常规电阻加热,高风压风机吹风循环的对流均热方式。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风机1设在高压釜1的一端,在风机1的前面分别设有加热源3和冷却装置4,风机1吹入的风经过加热源3或冷却装置4,变成热风或冷风吹向高压釜的另一端,在高压釜的两侧设有挡风板9,挡风板9与高压釜侧壁之间构成回风通道5,由此在高压釜2中形成热风或冷风循环,完成对高压釜内安全玻璃、防弹玻璃的加热和冷却。这种加热循环方式基本解决了高压釜内热量的均匀分布问题,迄今为止一直在夹层玻璃行业中使用。但是,传统加热循环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多种突出的弱点1.常规电阻加热强制循环加热方式热效率低,使用大功率风机吹风循环,风机本身必须自始至终运行,能耗高。
2.风机与高压釜端部之间的密封困难,经常发生漏气、漏油事故,需要经常更换维护密封圈而中断生产,而且维修十分困难。
3.风机本身运行时,噪声很大,严重影响生产环境。
4.当因容积增加而加长、加大时,由于风阻及釜内玻璃的阻隔,造成釜内热风循环不畅,严重影响釜内热量的均匀分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热效率高、能耗低,热量分布均匀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包括加热源、冷却装置及挡风板,所述加热源位于高压釜的下部及挡风板内侧,所述挡风板位于高压釜内两侧,与高压釜侧壁之间形成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高压釜内侧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通风通道内。
采用这种结构,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源位于高压釜的下部和挡风板内侧,其产生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吸引挡风板外侧冷空气进行补充,而上部热空气推动冷空气从所述挡风板外侧通风通道向下移动,形成循环,解决了热空气的均匀分布问题;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装置位于挡风板外通风通道内,其产生的冷空气因比重较大,向下运动,而中间物料散热导致空气上升,带动高压釜内的空气产生循环,解决了冷空气的均匀分布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不用风机,而只利用空气对流原理让冷热空气自然循环即解决了冷热空气均匀分布问题,其结构更简单,避免了因使用风机带来漏气、漏油问题,维修更简单容易,能耗也因此降低;由于利用对流使空气循环,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产生对流,使温度趋于均匀,而不会出现类似采用风机因风阻而降低空气流动的现象,热量分布比较均匀。此外由于省去了风机,也避免了因风机而产生的噪声,同时又增加了釜内的有效使用空间,提高了高压釜的生产能力。
所述加热源可以采用红外加热管,其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2.5-16μm。红外加热管加热效率比较高,通过选择红外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使之与被加热物吸热波长相匹配,即提高了热量的吸收率,缩短加热时间,又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保证了批量产品质量的同一性。试验证明,由于省去风机及采用红外加热管,可以使单位产品的能耗降低30-50%。
所述挡风板下端设有挡风板延伸段,该挡风板延伸段向红外加热管下方延伸,使所述通风通道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红外加热管的下方,使热风、冷风形成完整的循环通道,避免空气都从挡风板边缘迅速上升,达到充分利用底部红外加热管加热循环空气,改善加热效果的作用。
在所述挡风板的内侧还可以设有至少一组加热源。所述加热源可以为三组,由各自的温度控制仪分别控制。挡风板内侧设置的加热源可以起补偿加热的作用,其有助于尽快达到热平衡。
所述冷却装置可以为水冷却器,中间通有循环冷却水,其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环保。


图1为传统的强制循环调温高压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机 2.高压釜 3.加热源 4.冷却装置 5.回风通道6.底部红外加热管 7.通风通道 8.底孔板 9.挡风板10.第一组红外加热管 11.第二组红外加热管12.第三组红外加热管 13.挡风板延伸段 14.水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包括加热源、冷却装置及挡风板9。所述加热源可以为电加热源及红外加热源等辐射加热源,本实施例为红外加热管,其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2.5μm-16μm,所述红外加热管包括位于高压釜的下部的底部红外加热管6和位于挡风板内侧的第一组红外加热管10、第二组红外加热管11、第三组红外加热管12,由各自的温度控制仪分别控制。挡风板9内侧的红外加热管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减,也可不设。所述挡风板9位于高压釜2的两侧,与高压釜侧壁之间形成通风通道7,该通风通道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高压釜2内侧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通风通道7内,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为水冷却器14,中间通有循环冷却水。
所述挡风板9下端可以设有挡风板延伸段13,该挡风板延伸段13向底部红外加热管6下方延伸,使所述通风通道7的下端延伸到底部红外加热管6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风循环调温高压釜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高压釜内的物体如玻璃需要加热时,红外加热管6、10、11、12从侧面与底部加热,热空气上升,到顶端后向侧翼挤压运动,而底部空气被加热上升,吸引侧翼通风通道7底部空气来补充以达到压力平衡,这样自然在两侧形成两个环形循环通道。当高压釜2顶端空气达到设定加热温度时,温度控制仪控制第一组红外加热管10停止加热,而此时中间物料并未达到设定温度继续吸热,第二组、第三组红外加热管11、12继续加热补偿热量,以供中间物料吸收,循环通道继续运行,使上下温度保持接近,在温度接近平衡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组、第三组红外加热管11、12及底部红外加热管6在温度控制仪控制下依次停止加热。当被加热物料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停止,保温保压过程完成后,冷却开始,此时置于通风通道7内的水冷却器14开始循环制冷,造成侧外部空气下沉,而中间物料散发的热空气上升,再次形成循环通道,直至冷却过程完成。
权利要求1.一种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包括加热源、冷却装置及挡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位于高压釜的下部,所述挡风板位于高压釜内两侧,与高压釜侧壁之间形成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高压釜内侧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通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为红外加热管,其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2.5-16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下端设有挡风板延伸段,该挡风板延伸段向红外加热管下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风板的内侧还设有至少一组加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为三组,由各自的温度控制仪分别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却器,中间通有循环冷却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循环调温高压釜,其包括加热源、冷却装置及挡风板,所述加热源位于高压釜的下部,所述挡风板位于高压釜内两侧,与高压釜侧壁之间形成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高压釜内侧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通风通道内。所述加热源为红外加热管,其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2.5-16μm。所述挡风板下端设有挡风板延伸段,该挡风板延伸段向红外加热管下方延伸。该种风循环调温高压釜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热效率高、能耗低,热量分布均匀。
文档编号C03C27/12GK2764773SQ200520110038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4日
发明者王新志 申请人:王新志, 中山市富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