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35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涉及一种生态绿化的墙体。
背景技术
墙的基本功能是进行隔断及打围,传统的是围墙及栅栏墙。但传统的围墙及栅栏墙不能实现绿化功能,即使可以在栅栏墙旁边种植花草,但由于栅栏墙给植物的支撑是有限的,遇到一定的外力,植物就易受损,而且其绿化的高度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改造也越来越多,城市改造处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传统的隔断墙因无法实现生态功能,不能减少灰尘及噪音。传统的围墙在使用后必须推倒,原有的水泥沙浆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又形成了新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围墙,其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从而实现生态效应;在完成围墙的使用功能后,可以重新再利用,不会形成造成新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墙,由若干生态砌块、置于砌块内的花草及其栽培质、滴灌设备构成,所述砌块垒叠起达到所需高度,所述滴灌设备中的滴灌管置于所述砌块的滴灌槽中,滴灌管上的滴灌头位于砌块的滴水孔处。
所述生态砌块由基质经模具冲压而成,在所述砌块的上部设有安放滴灌管的滴灌槽,所述砌块表面(即种植面)上设置若干个植物栽种孔,该孔的底部与砌块的种植面的相对表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在所述滴灌槽上与砌块的上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之间设置有滴水孔,砌块的下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与砌块的下部之间设置有排水孔,砌块的上邻近层的植物栽种孔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所述基质可以是建渣砖、泡沫砖、插花泥、混凝土、水泥沙浆等中的一种。
所述植物栽种孔为上下两排,所述其上、下层植物栽种孔之间的水流通道为过水孔。
所述植物栽种孔为上下两排,两排孔部分相交,所述其上、下层植物栽种孔之间的水流通道由于两排孔相交而自然形成。
所述砌块的植物栽种孔上还可以设有若干个散水槽。
所述散水槽分别设于栽种孔的上、下、左、右处。
所述滴灌设备包括水管、加压泵、过滤头、滴灌管、滴灌头,所述滴灌头连接在滴灌管上,水及可溶解于水的介质通过过滤头、水管及加压泵进入滴灌管、滴灌头后进入栽培介质。
所述生态墙还可以包含有支架层,所述生态砌块置于支架上。
所述生态墙可以是双面的,所述砌块为前后两层。
采用这种方式制成的生态墙,是将生态砌块像砖一样堆砌成所需高度及长度而成,其首先是一种生态绿化,因此其具有除尘、净化空气及降低噪音的功能;而且制造及使用起来都很方便;可选择用于制造砌块的材料很多,只要能达到既能形成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吸水功能就可以了,在一处完成围墙的使用功能后,砌块还可以反复使用,可实现环保功能;在感到生态墙的色彩枯燥时,可将砌块种植孔内原有的花草移出,移入新的花草;在砌块上设置滴水孔、排水孔及邻近层的种植孔之间设置水流通道可以有效地解决植物长时间的补水及排水问题从而达到长时间绿化的目的;在采用滴灌的方式通过砌块表面的相应点直接对植物的根系补充水分及溶于水的肥料,能够精确控制植物根区中的水,减少杂草生长及蒸发和漫流,灌溉效率高,使植物更茁壮、健康,而且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在砌块上设置滴灌槽可以方便地安置滴灌设备,而且在立体堆砌时不占用砌块的空间,使砌块保持稳定;植物栽种孔眼形状呈前大后小的收敛状,以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在砌块的栽种孔内均匀设置散水槽,有利于孔内多余的水份均匀顺着槽慢慢集中,并均匀流淌,还有利于孔内植物主根的固定和生长,使孔内植物生长的更牢固。在生态墙中设置支架能够使生态墙更牢固。
采用这种方式制成的生态墙,可用于围墙、打围及隔断,还可用于露天茶房的生态包间的隔离墙,并在加上饰物及玻璃钢后可制成有各种图案的生态屏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生态砌块的一个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生态砌块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生态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生态墙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2、5,该实施例是将水泥沙浆利用模具冲压成若干长为36cm、宽为24cm、高为12cm的长方体状的生态砌块1,16个砌块按6×4摆放在支架11上,每个砌块1的上部设有安放滴灌管4的滴灌槽2,砌块上设有两排共6个相同大小的杯状植物栽种孔3,栽种孔内有栽培介质及花草,栽培孔的底部8与砌块的种植面的相对表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孔眼形状呈前大后小的收敛状,以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在滴灌槽2上与砌块的上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之间设置有滴水孔6,砌块的下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与砌块的下部之间设置有排水孔7,砌块的上下层的植物栽种孔之间设有水流通道9,在每个栽种孔3中,上下左右分别设置4个散水槽10,散水槽10的长度为从栽种孔底部至栽种孔表面;滴灌管4分层布置在各层砌块的上部的滴灌槽中2中,滴灌管4上的滴灌头5布置在滴水孔6的上部,多余的水会沿着滴水孔到达植物的栽培介质,再通过流水通道9、栽培介质及排水孔7流出砌块,避免水份过多,对植物造成伤害;同时孔内植物的根系特别是主根可在散水槽10内固定和生长,使其更牢固,散水槽还有利于孔内多余的水份均匀顺着槽慢慢集中,并均匀流淌;滴灌管4与加压泵、水管及水源过滤头相连,使滴灌用的水经过滤后加压到生态墙的砌块上部。
实施例2参见图3、4、6,本实施例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之处在于砌块1的基质由充气砖制成,其上的植物栽种孔为上下两排共6个,两排孔部分相交,其上、下层植物栽种孔之间的水流通道由于两排孔相交而自然形成,这种设置方式更有利于孔内植物根系相互发展,使植物在砌块内生长得更牢固;该生态窗可以是双面的,支架上的砌块为前后两层,使生态墙具有更好的生态效应。
具体实施时,采用慈溪市杰威电子电器公司制造的太阳能微电脑可编程控制自动浇水器控制滴灌设备,并连接上加压泵,滴灌设备的滴头采用上海易润灌溉技术公司的管上式压力补偿滴头,该滴头的流量为2.0L/小时,按每天浇水4次,每次2-3分钟进行滴灌,该自动浇水控制器在下雨天时可自动停止浇水;还可以在该滴灌系统中连接上由上海福埠国际园艺公司制造的自动注肥器及注药器,就可实现利用滴灌设备为植物施肥及打药。
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墙,其特征在于其由若干生态砌块(1)、置于砌块内的花草及其栽培质、滴灌设备构成,所述砌块(1)垒叠起达到生态墙所需高度,所述滴灌设备中的滴灌管(4)置于所述砌块的滴灌槽(2)中,滴灌管上的滴灌头(5)位于砌块的滴水孔(6)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1)由基质经模具冲压而成,在砌块(1)的上部设有安放滴灌管(4)的滴灌槽(2),所述砌块(1)的表面上设置若干个植物栽种孔(3),所述栽种孔的底部(8)与砌块的种植面的相对表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在所述滴灌槽(2)上与砌块的上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之间设置有滴水孔(6),砌块的下层植物栽种孔中靠近栽种植物的根系部位与砌块的下部之间设置有排水孔(7),砌块的上邻近层的植物栽种孔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1)上植物栽种孔(3)为上下两排,其上、下层植物栽种孔之间的水流通道为过水孔(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1)上植物栽种孔(3)为上下两排,两排孔部分相交,所述其上、下层植物栽种孔之间的水流通道由于两排孔相交而自然形成。
5.如权利要求2至4所述任一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的植物栽种孔(3)上均匀设有散水槽(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槽(10)分别设于栽种孔的上、下、左、右处。
7.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任一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设备包括水管、加压泵、过滤头、滴灌管(4)、滴灌头(5),所述滴灌头连接在滴灌管上,水及可溶解于水的介质通过过滤头、水管及加压泵进入滴灌管、滴灌头后进入栽培介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设备包括水管、加压泵、过滤头、滴灌管(4)、滴灌头(5),所述滴灌头连接在滴灌管上,水及可溶解于水的介质通过过滤头、水管及加压泵进入滴灌管、滴灌头后进入栽培介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包含有支架(1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设备包括水管、加压泵、过滤头、滴灌管(4)、滴灌头(5),所述滴灌头连接在滴灌管上,水及可溶解于水的介质通过过滤头、水管及加压泵进入滴灌管、滴灌头后进入栽培介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包含有支架(1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包含有支架(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涉及一种生态绿化的墙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墙,由若干生态砌块、置于砌块内的花草及其栽培质、滴灌设备构成,所述砌块垒叠起达到所需高度,所述滴灌设备中的滴灌管置于所述砌块的滴灌槽中,滴灌管上的滴灌头位于砌块的滴水孔处。其能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从而实现生态效应;在完成围墙的使用功能后,可以重新再利用,不会形成造成新的污染。
文档编号E04C1/00GK2916029SQ20062003466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1日
发明者吴少伯 申请人:吴少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