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功能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56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多功能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帐篷,尤其是组合式多功能帐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帐篷,其篷面是一体的,缺点是不能满足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帐篷的不同要求。比如,在气温高时,需要帐篷有凉亭的功能;有蚊虫时,需要有蚊帐的功能;下雨时,需要有防雨的功能,而现有的帐篷不能实现上述多功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根据需要分别提供凉亭、蚊帐及防雨篷等各项功能的帐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撑杆、篷面、地钉,篷面由可相互拆分或拼合的顶盖、中围、底垫组成。当顶盖、底垫相互组合时,插入撑杆,将帐篷撑起,插上地钉,就形成凉亭。在组装成凉亭后,套上网眼中围,并将网眼中围的上周沿和下周沿分别与对应的顶盖下周沿和地垫的上周沿相连接,就形成蚊帐。在组装成凉亭后,套上防雨中围,并将防雨中围的上周沿和下周沿分别与对应的顶盖的上周沿和地垫的下周沿相连接,就形成防雨帐篷。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实现一顶帐篷多种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凉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蚊帐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成防雨帐篷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凉亭状态的组合形式,包括顶盖2和底垫3,裤管条8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顶盖2和底垫3的各个角相连。底垫3的各个角设置有带头11。撑杆9插入裤管条8,撑杆9的两端对应的撑在带头11上,将凉亭撑起。顶盖2的下周沿设置有上开口拉链4的一边,底垫3的上周沿设置有下开口拉链5的一边。地钉10穿过带头11插入地下,将带头11固定。这样凉亭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就组合完成。
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蚊帐状态的组合形式,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组合成如
图1所示的凉亭状态,然后将网眼中围12,由本实用新型顶部罩下,将设置在网眼中围12上周沿的上开口拉链4的一边与设置在顶盖2下周沿的上开口拉链4的另一边拉合,然后将设置在网眼中围12下周沿的下开口拉链5的一边与设置在底垫3上周沿的下开口拉链5的另一边拉合。这样蚊帐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就组合完成。
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防雨状态的组合形式,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组合成如
图1所示的凉亭状态,然后将中围1,由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罩下,将设置在中围1上周沿的上开口拉链4的一边与设置在顶盖2下周沿的上开口拉链4的另一边拉合,然后将设置在中围1下周沿的下开口拉链5的一边与设置在底垫3上周沿的下开口拉链5的另一边拉合。这样防雨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就组合完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只要将帐篷的篷面分成既可连合又可分开的顶盖、中围和底垫来实现一顶帐篷多种功能的变化,不论篷面处于撑杆的外侧或内侧、篷体是何种形状,篷面是单层还是双层、篷面是何种面料,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它包括撑杆、篷面、地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面由顶盖(2)、中围(1)、底垫(3)组成,顶盖(2)的下周沿与中围(1)的上周沿通过上可分合连接元件连接,中围(1)的下周沿与底垫(3)的上周沿通过下可分合连接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围(1)由防雨布及设置在其上的中围窗(6)及中围拉链门(7)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围(1)由网眼布及设置在其上的网眼中围拉链门(1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可分合连接元件为上开口拉链(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可分合连接元件为下开口拉链(5)。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2)与底垫(3)对应的各个角连接有裤管条(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帐篷,它包括顶盖2、中围1、底垫3、撑杆9。在搭建帐篷时,通过选用不同形式和作用的中围1或干脆不使用中围1,来实现蚊帐、防雨帐篷及凉亭等多种功能。具有结构稳定、使用方便、易于携带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H15/32GK2888016SQ20062010112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梁孝瑜 申请人:梁孝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