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结构的连接,具体是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以下不足(1)节点力学性能和施工的简 易性、经济性不能两全。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节点类型力学性能较好,节点的 整体刚度也高,但材料用量大,施工复杂,如加强环类节点,其力学性能可靠, 但如与混凝土梁连接,则环板与梁钢筋之间的连接很难实现,有些节点类型构 造简单,施工方便,也节省材料,但其力学性能并不理想,如锚定板式节点, 其节点的整体刚度较小,只能适用于内力不大的情况;又如抗剪环环梁节点, 其施工和经济上的优点极为突出,但其节点的刚度有限,剪力的传递依靠抗剪 环筋以及混凝土与钢管壁之间的粘结力与摩擦力,节点在复杂应力情况下的工 作性能有待考证。(2)影响建筑外观和使用。现浇楼盖梁板的节点的构造经常 与建筑外观和使用功能有冲突,并造成楼盖梁板的布置不灵活,如环梁类节点 应用于边柱时,将造成环梁突出建筑立面;又如双梁节点, 一方面使梁系的布 置复杂化,另一方面又造成楼盖的不雅观,要靠装饰吊顶来解决,而单梁节点 又使楼盖梁的宽度变大,既增加了结构自重又造成材料浪费,且影响楼盖的美 观。(3)节点的应用不灵活。目前工程中所应用的节点均只适用于常规的情况, 对较为特殊的楼盖布置,如非正交梁系、各梁的标高与髙度不同等情况,其应 用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梁间传力性能,提高梁端抗 剪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4 的横截面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钢2和钢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 分钢筋1分别穿过钢管4上的圆孔,工字形钢2:连接钢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
分钢筋1'连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 2"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与外置环梁节点相比,施工方便,且外观 好,易于装修。(2)与穿过钢管4的工字形钢结抅相比,钢管壁面积破损率、截 面积削弱少,且易于浇捣混凝土。 (3)可以改善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梁间传力 性能,利用梁中的纵筋和端部局部的钢牛腿来传递梁端的剪力和弯矩,提高梁 端抗剪承载力。(4)可以改善与钢筋混凝土楼板连接部位的构造,便于施工。
图1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处梁的横断面图,图2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处 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壁上的开孔示意图,图3a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处梁柱连 接结构图,图3b是图3a的左视图,图3c是图3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处梁的横断面方向的结构,梁中有1个 工字形钢2和6个钢筋,釆用箍筋3固定,工字形钢2连接钢管4的外壁上, 如图3c所示,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4的横截面为一矩形,可用四块钢板焊接 而成。如图2所示,在钢管4上对应梁中4个第一部分钢筋1的位置分别开有 圆孔。如图1、图3b所示,第一部分钢筋1分别穿过钢管4上的圆孔。第二部 分钢筋1'连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 2〃上。工字形钢2接在钢管4的 外壁上。第二部分钢筋V焊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 2〃上。
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4)的横截面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钢(2)和钢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分钢筋(1)分别穿过钢管(4)上的圆孔,其特征在于工字形钢(2)连接钢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分钢筋(1′)连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工字 形钢(2)焊接在钢管(4)的外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 部分钢筋(1')焊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 2'')上。
专利摘要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目的是改善钢管柱与钢筋混凝土梁间传力性能,提高梁端抗剪承载力,钢管混凝土柱中的钢管4的横截面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钢2和钢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分钢筋1分别穿过钢管4上的圆孔,工字形钢2连接钢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分钢筋1′连接在工字形钢2的上下翼缘2′、2″上。
文档编号E04B1/30GK201010998SQ20072003144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2日
发明者刘明璐, 伟 师, 王秀丽, 明 黄 申请人:兰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