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80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橡胶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绝或其它防护的一般建筑物构造,具体涉及防振动或震 动的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城镇的高层建筑极易遭受地震的破坏,且所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本领域的研究者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建筑抗震的研
究上。但是,我国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的一个重要警示是,广大村 镇房屋建筑的防震、抗震不容忽视。
现有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所涉及的叠层橡胶均是由一层钢板与一层橡胶相 间叠合而成的,如国知局公告的公告号为CN2685420Y、CN2685419Y和CN2727279Y 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由于叠层橡胶具有承载能力大和抗震性能 好的优点,因此已成为防振动或震动的主流建筑构件。但是,上述叠层橡胶隔 震支座是为高层重载建筑物的抗震需要而设计的,其内部的钢板导致其本身重 量大,制作工艺复杂,如果将其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村镇房屋建筑,明显是 一种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适合于5层及5层以下的房屋建筑防振动或震动的隔震支座,该支座具有重量 轻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由橡胶层与纤维层交替叠合硫化构成。
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的表面还可设有橡胶防护层,该保护层与所述的橡胶 层连成一体,以避免内部的纤维层裸露在外而老化或腐蚀。
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其中,所述的橡胶层的厚度为5 20mm,它在受剪切 外力时产生一定的水平弹性变形, 一旦外力撤消便迅速恢复原状;所述的纤维 层可以是碳纤维、塑料纤维、玻璃纤维或棉纤维的均匀密布形成,也可以是碳 纤维、塑料纤维、玻璃纤维或棉纤维的织物,所述的纤维层在竖向压力作用下 可约束橡胶层的横向变形,提高隔震支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的水平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当所述的 水平横截面为圆形时,其直径与高度之比为3 6;当所述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时,其有效宽度与高度之比为3 6,以避免在垂直面内产生过大的挠度而影响 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隔震支座的使用方法与现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使用方法 相同,即既可设在房屋的基础与首层承重梁之间,也可设在建筑下部的相邻两 层楼的承重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采用橡胶层与纤维层交替叠合的结构,由其中所述纤 维的抗拉作用约束橡胶层的横向变形,有效地提高了橡胶层承载能力,但当其 受到剪切外力作用时,所述的橡胶层便产生弹性变形, 一旦外力撤消即迅速恢 复原状,因此可很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尤其是抑制地震所产生的剪切力的破 坏作用,从而完成抗震的发明任务。
由于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中的钢板,因此不仅使整个 产品的重量减轻数倍,而且大幅度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隔震支 座既可降低抗震房屋的造价,也可因重量的减轻而节约大量运输和人力资源,因此可广泛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低层房屋建筑,尤其是适用于贫困地区抗震
民房的建设。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l为主视图(立面剖视),图2为俯视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 中,图l为主视图(立面剖视),图2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l
参见图1和图2,整个隔震支座是硫化制成的长方体,其水平横截面为LX B=300X200mm2,高度H=60 mm,由橡胶层1和纤维层2交替叠合构成,其中,所 述的纤维层2为均匀密布的玻璃纤维,所述的橡胶层1的厚度为5 mm。
例2
参见图3和图4,整个隔震支座是在金属模具中硫化制成的圆柱体,其水平 横截面的直径D为200 mm,高度H为65 mra,由橡胶层1和纤维层2交替叠合构 成,其中,所述的纤维层2为尼龙布,所述的橡胶层l的厚度为15mm。上述隔 震支座的上下和四周还设有厚度2. 4 mm的橡胶保护层3,该橡胶保护层3与所 述的橡胶层1硫化成一体。
权利要求1、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由橡胶层(1)与纤维层(2)交替叠合硫化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的水平横截面为矩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的水平横截面为圆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的有效宽度与高度之比为3 6。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的直径与高度之比为3 6。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之一所述的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所述的纤维层是碳纤维、塑料纤维、玻璃纤维或棉纤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振动或震动的建筑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是,该隔震支座由橡胶层(1)与纤维层(2)交替叠合硫化构成。本实用新型隔震支座可广泛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低层房屋建筑,尤其是适用于贫困地区抗震民房的建设。
文档编号E04H9/02GK201362978SQ20092005051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冼巧玲, 沈朝勇, 平 谭, 金建敏, 魏陆顺, 黄襄云 申请人:广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