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7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桥梁、工业构筑物等基础隔离水平振动构 件,具体涉及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基础隔振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叠层钢板橡胶支 座其特征是该支座包括上锚碇板、下锚碇板和隔振垫,所述隔振垫的主 体材料为橡胶,在橡胶内设有军少两层加强取,相邻两层加强板之间为橡 胶层,所述隔振垫位于上锚碇板与下锚碇板之间。具有性能可靠,易于控 制,自复位性能好等优点,但机构复杂,水平刚度较小,价格较高,长期 使用需更换,有共振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该结构通过采用限位装置,控制结构微振动与风反应, 克服了常规叠层橡胶支座结构强度不够的缺点,使其在一般工况下不会发 生破坏;利用竖向弹簧复位功能、钢球承载力大、滚动摩阻力小等特性达 到降低造价、简化机构之目的;采取防锈处理后各构件性能稳定,可长期 使用。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包括下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弹 簧隔振支座结构还包括上盖板,所述的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对称分 布的钢球来支撑所述的上盖板,所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垂直设置的阻尼弹簧。
所述下基座、上盖板在和钢球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受压钢板。 所述钢球均匀分布在下基座与上盖板的外缘,所述钢球的数量是八个。
所述上盖板包括至少一个狭长的限位孔;所述下基座上垂直设置有至 少一个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伸入所述的限位孔中,并沿所述限位孔水平 移动。
所述限位孔数量是二个,所述的二个限位孔平行设置在上盖板二侧。 所述上盖板包括限位钢板,所述限位孔设置所述限位钢板上。 所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垂直设置有刚性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
分别插装入下基座、上盖板中,所述定位杆位于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的部
分设有局部开口。
所述的阻尼弹簧数量是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造价低,推广便利;限 位合理,水平刚度强;自动复位,振后残余位移小;构件性能稳定,可永 久使用。可广阔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工业构筑物等基础,以有效隔离 水平振动作用,确保上部结构安全乃至振后的正常使用。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基座1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盖板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 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标号1-17分别表示下基座1、上盖板2、基础板3、复位弹簧4、限位杆5、限位钢板6、限位孔7、定位杆8、基础板9、受压钢板IO、 11、 12、 13、 14、 15、 16、 17;钢球Rl、 R2、 R3、 R4、 R5、R6、 R7、 R8。
本实施例涉及的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包括下基座1和上盖板2,下基座1水平固定安装在地基桩上,上盖板2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下基座1和上盖板2的主体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即下基座1主体构件为基础板3、上盖板2主体构件为基础板9。
所述的下基座1上设置有八个直径相同、均匀、对称分布的钢球R1、R2、 R3、 R4、 R5、 R6、 R7、 R8来支撑所述的上盖板2,为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上述的钢球分布在下基座1与上盖板2的外缘。如果钢球R1、 R2、R3、 R4、 R5、 R6、 R7、 R8直接作用在基础板3和基础板9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容易造成基础板3和基础板9的破损,使用寿命有限。故在下基座l、上盖板2和钢球R1、 R2、 R3、 R4、 R5、 R6、 R7、 R8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受压钢板IO、 11、 12、 13、 14、 15、 16、 17以起到强化的作用。如图3所示,下基座1与钢珠R1、 R2、 R3的接触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基础板3嵌入一块较长的受压钢板10,钢珠Rl、 R2、 R3可沿受压钢板10移动;同样,受压钢板10的对称位置也嵌入一块较长的受压钢板11,钢珠R5、 R6、 R7可沿受压钢板ll移动;下基座1与钢珠R4、 R8的接触位置分别嵌入两块较短的受压钢板12、 13。受压钢板IO、 11、 12、 13均为长方形钢板,其长边平行。同理,在上盖板2的基础板9上同样设置有4块受压钢板14、 15、 16、 17,受压钢板14、 15、 16、 17与受压钢板10、11、 12、 13呈上下对称的结构。
为限定钢球R1、 R2、 R3、 R4、 R5、 R6、 R7、 R8的滚动方向,上盖板2在两个外缘分别设置有两个限位钢板6,限位钢板6上开有狭长的限位孔7,限位孔7与受压钢板10、 11、 12、 13、 14、 15、 16、 17的长边平行;下基座1上垂直固定有四个限位杆5,限位杆5两个一组伸入所述的两个限位孔7中,并可沿所述限位孔7移动。
下基座1和上盖板2通过钢球3产生位移后,还需其自动复位,故在所述下基座1和上盖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有四组垂直设置的复位弹簧4。弹簧4的下端与下基座1的四角固定连接,弹簧4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盖板2中的限位钢板6连接。
为保证装置在一般工况下不会发生位移,下基座1和上盖板2之间垂直设置有刚性的定位杆8,定位杆8位于下基座1和上盖板2之间的部分设有开口。本实施例中定位杆8插装在下基座1与上盖板2之间,当水平振动力超过一定幅值后在中间开口处断裂,该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开始隔离水平振动力,此时,钢球Rl、 R2、 R3在下基座1的钢板10和上盖板2的钢板14之间滚动;钢球R5、 R6、 R7在下基座l的钢板11和上盖板2的钢板15之间滚动;钢球R4、 R8分别在下基座1的钢板12、13和上盖板2的钢板16、 17之间滚动,限位杆5沿上盖板2的限位孔7移动。而弹簧4使上部结构恢复到原来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限位杆5、限位钢板6和限位孔7数量的选择,在满足其功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对数量进行任意增减;同时上述实施例中对钢球和复位弹簧4的数量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具体工况,对数量进行任意增减,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包括下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还包括上盖板,所述的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对称分布的钢球来支撑所述的上盖板,所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垂直设置的阻尼弹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上盖板在与钢球的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受压钢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钢球均匀分布在下基座与上盖板的外缘,所述钢球的数量为 八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包括至少一个狭长的限位孔;所述下基座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伸入所述的限位孔中,并沿所述限位 孔水平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限位孔数量是二个,所述的二个限位孔平行设置在上盖板二侧。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盖板包括限位钢板,所述限位孔设置所述限位钢板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垂直设置有刚性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 分别插装入下基座、上盖板中,所述定位杆位于下基座和上盖板之 间的部分设有局部开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基座、上盖板和钢球的接触位置设置有长方形的受压钢板;所述上盖板在外缘分别设置有两个平行狭长的限位孔;所述下基座上 垂直设置有四个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两个一组伸入所述的两个限 位孔中,并沿所述限位孔移动;所述长方形的受压钢板的长边与所述限位孔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垂直设置有刚性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 分别插装入下基座、上盖板中,所述定位杆位于下基座和上盖板之 间的部分设有开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阻尼弹簧数量是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桥梁、工业构筑物等基础隔离水平振动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该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包括下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弹簧隔振支座结构还包括上盖板,所述的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对称分布的钢球来支撑所述的上盖板,所述下基座和上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垂直设置的阻尼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造价低,推广便利;限位合理,水平刚度强;自动复位,振后残余位移小;构件性能稳定,可永久使用。可广阔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工业构筑物等基础,以有效隔离水平振动作用,确保上部结构安全乃至振后的正常使用。
文档编号E04B1/36GK201420308SQ20092007317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日
发明者舒文超, 阚宏明 申请人:舒文超;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