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463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防水隔热粉的 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防水、隔热需求,一直是业界急欲改善的课题。以屋顶漏水来说,室内发 生渗水现象而形成壁癌一向是恼人的恶梦,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是屋顶或墙面因预留伸缩 缝或产生缝隙,导致水沿着缝隙而自墙面渗出。灌筑水泥混凝土时,分次施工灌筑的接合处 容易自然形成出缝隙;受到地震、强风等加诸于建筑物的外力,或是建筑物经热胀冷缩或日 晒雨淋的缓慢风化,均可导致建筑物自然形成裂痕或缝隙,使得建筑物或多或少都有渗水 的问题。以往屋顶的防水、止漏工程可分为硬质或软质材料的施工法,其中硬质材料工法 是将漏水板面重新以水泥或七厘石砂浆粉刷;软质材料施工法则利用浙青、环氧树脂、聚胺 基甲酸乙酯(PU)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喷洒、粉刷在渗水墙面上,来达到阻隔水分的目的。然 而,经加工涂抹的硬质材料容易在施工不良、偷工减料或日晒、雨淋等气候风化下龟裂;软 质材料则可能因为夹带气泡、变质劣化,或是延展性差、与底层的混泥土层附着不良,在热 胀冷缩或风化的双重效应下,导致其在短时间内龟裂或产生裂缝,再度引发漏水现象,需要 定期养护而无法治本地解决问题。此外,随着绿色建筑与节能风潮成为主流,维持室内温度稳定,避免室内温度受户 外极端温度的影响而浮动,成为环保节能诉求下的新领域。以往建筑物的绝热工法,大多以 隔热砖或发泡水泥、保丽龙等绝热材料填充于建筑物中,然而上述方法不仅隔热效果有限, 废弃无法回收的保丽龙更成为环保的梦餍,而无助于节能、减碳,资源充分运用的现代概 念。再者,一般防水隔热工程须分别施工,容易交互影响而无相加成的效果。中国台湾专利第305906号的「屋顶耐候性处理工法」,公开了一种结合防水、隔热 的屋顶处理工法,通过铺设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来达到防水隔热的目 的。其施工方法是先在屋顶水平面上铺设约一厘米的防水隔热粉层,随后在该粉层上铺设 荷重板,然后再灌筑混泥土或水泥形成凝固层。但上述方法是在屋顶楼面上大范围铺设防 水隔热粉,粉层不易随着崎岖的楼面维持定量定厚,将使防水与隔热效果大打折扣,大面积 随风飞扬的粉尘除造成施工的困难,也有害健康与环保;此外,以混泥土形成的凝固层作为 防水隔热粉层的压重层,除支撑性差、都市高楼施工难度高外,还容易因粉末厚度不均而导 致凝固层碎裂,影响最终的防水隔热效果。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仅适用于水平楼面的施工, 对于倾斜墙面或垂直墙面缝隙产生的漏水问题,依然无法改善克服。综上所述,传统防水隔热材料及工法难以适应日益变异的天候环境,无法彻底地 解决房屋渗水及温度快速起伏的问题,因此势必需要一种兼具快速、方便、环保及效果优良 的防水隔热施工方式,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 其可应用于水平、倾斜、垂直等各种墙面,提供建筑物完善的防水隔热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铺盖一层 防水隔热粉在一施工面上,而使该施工面具有防水隔热效果;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 装置铺设防水隔热粉,是先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在该施工面 上,再使容置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内的防水隔热粉接触该施工面,以形成防水隔热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侧包含数个 栅状结构,用以定义数个穿透的容置空间;防水隔热粉可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使其接触 并覆盖在一施工面上,随后设置一覆盖层在该容置空间上,可将防水隔热粉限位在该容置 空间内,避免其流失而提供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将防水隔热粉定位于实质上 垂直的一立面或倾斜墙面上,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面为一开放端,并以一抽取板作覆盖封 闭;该框体内侧包含数个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每一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以该抽取板阻隔,每 一容置空间内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该开放端可承靠在一立面上,并通过抽离该抽取板 而将防水隔热粉定位在该立面上。本发明通过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定位防水隔热粉,除可避免粉尘飞扬,防水隔热 层施工装置还具备支撑性,可满足室内、室外、铺设磁砖、木板、水泥等多元的应用。通过容 置空间容置防水隔热粉,也解决已知技术须靠水泥压重而产生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结合附图予以描述图1-1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3为本发明防水隔热施工装置一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相邻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示意图;图3-1为本发明覆盖层的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3-2为相邻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应用图3-1覆盖层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覆盖层的另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图;图6-1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6-2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组立剖面图;图6-3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组立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通过使用施工装置来将防水隔热粉铺设在墙(楼)面上,以使其具有防 水隔热功能。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排列、组合,形成防水隔热层,致使施工面具备防 水隔热的效果。以下将针对防水隔热粉的性质、适用于平面楼板以及具倾斜角度或垂直角 度墙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分别说明,使本发明可清楚、详细地被了解;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

如下[防水隔热粉]应用于本发明的粉材,是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防水隔热粉末,其比重(密 度)比纯水高,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避免水珠自粉末层上方穿越而下;进一步地,该粉材可 为一种天然粉末,或是环保回收再生研磨后的粉末,并具备不易燃、耐腐蚀、无毒无味的环 保特性,因此不因气候变迁与时间风化而裂化变质,可长期、稳定地保持其防水、抗潮、隔 热、隔音的状态。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粉材为一由碳酸钙、高岭土、石英等材料组成的白色粉 末,其取自天然矿石,并将其研磨成粉状后,利用有机接口剂改质或表面处理等方式,使粉 末表面带有疏水官能基。经鉴定后,该防水隔热粉的密度介于2. 6 2.73 (g/cm; )之间, 热传导系数小于0. 07(ff/m. k),且不含重金属及银、铜、石绵、六价铬等毒性物质。由于该防 水隔热粉取自天然,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者,该防水隔热粉是非化学合成材料,因此 没有老化、裂化、变质等问题。但须说明的是,取自不同原料或制备过程所形成的防水隔热 粉,其性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粉材规格仅为举例之用,并非用以 限定本发明,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防水隔热粉”一词,是一种具有拒水性、低导热性的粉末通 称。[实施例1]实施例1是针对平面楼板、微倾斜平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及装置做详细的说 明。本发明提出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是通过使用防水隔热层的施工装置,将防水隔热粉 定位并接触于墙(楼)面上,使得该楼面可避免水气侵袭,同时借助该防水隔热粉的低导热 特性,达到阻绝热变化的效果,使得在该防水隔热粉保护的空间内,温度可维持稳定状态。其中,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在施工面上,致使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覆盖该 施工面;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定义数个容置空间;2.将防水隔热粉填充并限位在该容置空间内,致使防水隔热粉与该施工面接触形 成保护;3.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上覆盖一覆盖层。以下针对各步骤作详细的说明首先,本发明步骤1中的“施工面”定义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待覆盖区域,不限 定于整个楼面(例如整层顶楼区域),因此施工面可涵盖楼面中的部分空间范围;本发明 的适用范围也不局限于楼顶户外空间,而也可应用于室内中。在进行步骤1前,可再包含一 步骤1-0 对待施工面进行前置处理。所谓的前置处理,泛指对施工面进行结构补强、粉尘 脏污清除、柔性防水膜喷洒、边角处理和/或楼面平整化等过程,目的是为了方便进行后续 的步骤,并强化整体的防水隔热效果,因此该前置处理步骤为一非必要步骤,且处理内容也 视待施工面的楼面情况而定。步骤1为在待施工面上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请参阅图1-1至图1-3,其 为本发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俯视图及侧面透视图。本实 施例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为矩形状,包含数个定位孔11与用以容置防水隔热粉1的 数个穿透容置空间12。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可以钉具或螺丝等方式将该定位孔111固定、定位在施工面2上,避免其移动。进一步地,可将数组组合、紧密排列的防水隔热层施 工装置10平面延伸而定位、覆盖在施工面2上;每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可 预留适当的空隙,以作为热胀冷缩的伸缩缝。接着,步骤2是将防水隔热粉1容置并限位在该容置空间12内,致使防水隔热粉1 与该施工面2接触形成保护。由于防水隔热粉1需接触施工面2而形成防水隔热层,因此 该容置空间12须与施工面2无阻隔,致使防水隔热粉1可限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同时接 触并铺盖于施工面2。请再参阅图2显示的示意图,当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定位于施工 面2后,将适量的防水隔热粉1铺盖其上,并利用刮刀抹平的方式,将防水隔热粉1均勻地 抹至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的每一容置空间12,使防水隔热粉1落入容置空间12内,以 铺盖于施工面2上而形成一防水隔热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每一容置空间12的深度(如 图2显示的h)可设为相等,并与预铺设的粉层厚度实质上等高,因此备妥多于所有容置空 间12可容置的防水隔热粉1的量,便可利用刮刀3抹平的方式,将防水隔热粉1填满每一 容置空间12而形成防水隔热层;请参阅图1-1及图2,本实施例中,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的边缘高度大于容置空间12深度h,该区域定义为一定位框13,该定位框13沿外周开设数 个通孔14,该通孔14位置高于容置空间12的深度h,因此多余的防水隔热粉1可由该通孔 14排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外,而落入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预留的空隙 中,如图2所示,如此可使施工面2完整地覆盖防水隔热粉1,提供完整地防水隔热效果。须特别说明的是,上述防水隔热粉1的容置方式仅为一实施范例,实际上,每一容 置空间12未必要填充满防水隔热粉1,且每一防水隔热粉层的厚度,可视整体需求、粉体的 热传导率值来调整,其量值以达到防水隔热效果的最小厚度为准,例如为1厘米;为维持整 体的防水隔热效果,每一容置空间12填充的防水隔热粉1,可以等厚的方式铺设。另一方 面,上述容置空间12的形式或形成方法并未加以限定,举例来说,由交错的栅状结构定义 出的数个容置空间12可由彼此垂直交错设置的隔板所定义,或是利用射出成型或冲压等 方式,直接成型;每一容置空间12的形状可为矩形等多边形,进而排列成矩形数组或蜂巢 型数组,而未加以限定。接续地,为了避免防水隔热粉1溢散、飞扬,步骤3是在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上覆盖一覆盖层15以提供保护,该覆盖层15可为瓷砖、地砖、木质地板、混泥土等。请参阅 图3-1,以覆盖层15为磁砖举例,防水隔热粉层铺设完后,可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上覆盖 一隔离片16,该隔离片16大小对应该定位框13的尺寸,随后在隔离片16与定位框13内缘 四周以填缝剂密封,最后再铺设对应该定位框13尺寸的磁砖;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铺设完磁砖后,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之间的空隙再以填缝条4或/和填缝剂5填 充,确保内部的防水隔热粉1不会溢散,如图3-2所示。其中,上述的填缝条4材质例如为 聚乙烯(PE)、聚乙二醇(PEG)、聚氧化乙烯(PEO)等。另一方面,以覆盖层15为混泥土层为例,为了增强混泥土灌浆后的结构强度,在 混泥土灌筑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形成覆盖层15前,可搭配一结构加强件17以加强混泥 土的结构与支撑,避免混泥土层龟裂。如图4所示,该结构加强件17例如为一金属网,该金 属网的尺寸对应该定位框13,且其包含数个垂直的定位部171,用以插置于防水隔热层施 工装置10的定位孔11而固定,随后再灌筑混泥土形成覆盖层15即可。由于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粉1制备防水隔热层,因此不必敲除失败或已产生裂缝的施工面2,仅需通过防水隔热粉1覆盖的方式便可达到防水隔热的效果;再者,由于防水 隔热粉1的体积微细且具流动性,因此当施工面2因地震或其它因素产生新裂缝时,防水隔 热粉1可自动填补其中,而持续维持防水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相较于已知技术直接以大 面积铺设防水隔热粉1,容易导致粉尘飞扬或厚度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利用防水隔热层施工 装置10可达到组装机动、灵活与快速的优点,除了可针对不同施工面2制定不同尺寸、厚度 等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也可针对部分区块、面积,做防水隔热效果加强处理。进一步 地,实施例中的容置空间12除用以限位、容置防水隔热粉1外,还可提供支撑效果,以负荷 覆盖层15的荷重。[实施例2]对于倾斜角度较小的墙面或楼面,已知技术较难通过防水隔热粉1来达到防水隔 热的功效,而本发明可利用装置化的方式,形成防水隔热层来达到防水隔热的效果。对于倾 斜角度较小的墙面或楼面,可适用实施例1显示的方法与装置;进一步地,实施例2提出的 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可应用于具倾斜角度或倾斜角度较大的墙面或楼面。请参阅图5, 相较于实施例1的栅状结构垂直水平面设置,对于一已知倾斜角度Φ的楼面或墙面(施工 面),可将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中的栅状结构21倾斜水平面设置,致使容置空间22对 应该倾斜角度Φ而倾斜;因此当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20设置于斜面时,该栅状结构21相 对水平面呈垂直,可使防水隔热粉1可直接朝重力方向覆盖于施工面2上。通过如实施例 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方法,便可施工于倾斜角度Φ的施工面2。[实施例3]本发明结合防水隔热粉1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可应用于垂直立面和倾斜面。 以下以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施工于一垂直立面为例作说明。请参阅图6-1,该防水隔 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一矩形立方框体31,该矩形立方框体31 —面为开放端,并以一抽取 板32覆盖封闭;该矩形立方框体31内侧包含数个朝重力方向倾斜设置(未限定于平行重 力方向)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置空间33的开口端34以该抽取板32阻隔,每一容置空间 33内并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请配合参阅图6-1和图6-2,其为应用在具倾斜角度墙面或垂直立面上的防水隔 热层施工装置30 —实施例的组立剖面图。当施工面2为一垂直立面时,可通过上述防水隔 热层施工装置30的排列组装而形成防水隔热面,其步骤包含1.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于一施工面2 ;其中,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30的抽取板32面对该施工面2,致使该容置空间33面对该施工面2朝重力方向倾斜;2.抽离该抽取板32,致使防水隔热粉1沿该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覆盖于该施 工面2 ;3.取另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组装于步骤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上,并 重复步骤1与步骤2的过程。以下针对各步骤作详细的说明首先,步骤1是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含有抽取板32的开放端面向施工面 2而定位其上。施工面2如前述定义为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欲覆盖区域,不限于整个立 面或部分区域;由于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中的容置空间33是面向施工面2并朝重力方 向倾斜,因此位于每一容置空间33的防水隔热粉1,会沿重力方向滑落在容置空间33的开
8口端34内,并承靠、受阻于该抽取板32上。将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后,步骤2将该抽取版32抽离,致使位于容置空间 33内的防水隔热粉1沿倾斜面滑落、覆盖于该施工面2上。须说明的是,前述每一容置空间 33包含的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是指防水隔热粉1的粉量须达到可覆盖该容置空间33的开 口端34面为准,而不是指每一容置空间33的防水隔热粉1量相等。本实施例中,防水隔热施工装置30须由下而上自垂直立面上组装,因此在步骤3 中,第二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须组装于步骤1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之上。上下 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40的组装一实施例可请参阅图6-2,每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30,40包含一第一卡合部35与第二卡合部36,该第一卡合部35与该第二卡合部36的尺寸 相对应而可互相卡合固定,因此上层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40的第二卡合部36可卡合固定 于下层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的第一卡合部35,致使两者可沿垂直方向层叠组装;另一方 面,可通过水平方向组装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使得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层得以水 平延伸;进一步地,为提供施工面2完整的保护效果,在一实施例中,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 置30在垂直两侧分别包含一凹槽37,两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相邻侧的凹槽37互相对应 形成一容置槽38,如图6-3自上而下的俯视图所示。该容置槽38内可填充防水隔热粉1、 或是填充填缝条、填缝剂的方式,以确保两相邻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之间的空隙不至于 被水气侵入,借此达到完整保护的效果。综上所述,不管是水平面、倾斜面或是垂直立面,均可通过装置化的施工方式,将 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组合覆盖在施工面上,达到防水隔热的目的。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 明的较佳实施例,非欲局限本发明专利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 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1)在一施工面( 上;其 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步骤包含定位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在该施工面( 上,致使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0)覆盖该施工面O);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定义数个容置空间(12);将该防水隔热粉(1)填充于该容置空间(12),致使防水隔热粉(1)与该施工面(2)接触;将一覆盖层(15)覆盖于该容置空间(12)上;借此使防水隔热粉(1)限位于该些容置 空间(1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0)定位于该施工面( 步骤前,对该施工面( 进行一前置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0)包含数个定位孔(11);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可通过该定位孔(11)定位于该施 工面(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覆盖层(15)为混泥土 灌筑而形成,且在灌筑混泥土前,可通过一结构加强件(17)插固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0)的定位孔(11)内,以避免该覆盖层(15)龟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覆盖层(15)是选自磁 砖、地砖和木板中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12)施工该覆 盖层(1 后,以一填缝剂( 或一填缝条(4)填补每一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外缘 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 方法是用于一水平的施工面O)。
8.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于一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防 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侧包含数个栅状结构,用以定义数个容置 空间(12),每一该容置空间(12)可填充防水隔热粉(1),致使防水隔热粉(1)铺盖于该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包含数个定位孔(11),用以将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固定于该平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相对该些栅状结构 的另一侧定义为一定位框(13),该定位框(13)开设数个通孔(14),用以排除多余的防水隔 热粉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10)为一矩形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10)。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 置(10)还包含一覆盖层(15),该覆盖层(1 对应该框体的尺寸,用以使防水隔热粉(1)限 位于该容置空间(12)内。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状结构垂直水平面设置。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栅状结构倾斜水平面设置。
15.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通过数个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铺盖一层防水 隔热粉(1)在一垂直或倾斜的施工面( 上,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数个倾斜设 置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置空间(33)容置定量的防水隔热粉(1),且每一容置空间(33) 的开口以同一抽取板(32)阻盖,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步骤包含将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定位于一施工面O);其中,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 (30)的抽取板面(3 对该施工面O),致使该容置空间(3 面对该施工面( 朝重力方 向倾斜;抽离该抽取板(32),致使防水隔热粉(1)沿该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覆盖于该施 工面⑵上;取另一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组装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上,并重复上述步骤。
16.一种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在一垂直或倾斜的立面上,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一面为一开放端,并以一抽 取板(3 作覆盖封闭;该框体内侧包含数个朝重力方向倾斜设置的容置空间(33),每一容 置空间(33)的开口端(34)以该抽取板(32)阻隔,每一容置空间(33)内并容置定量的防 水隔热粉⑴;该开放端可承靠于该立面,并通过抽离该抽取板(32)而将防水隔热粉(1) 覆盖并接触于该立面。
17.如权利要求16述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水隔装置(30)包含一第 一卡合部(3 与一第二卡合部(36),分别设置该框体的相异两端;该第一卡合部(35)对 应该第二卡合部(36),致使两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30)通过第一卡合部(3 固定于第 二卡合部(36)而彼此组合。
18.一种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用以定位防水隔热粉(1)于一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防水 隔热层施工装置包含数个容置空间,每一容置空间具一开口,致使防水隔热粉(1)可容置 于该容置空间内,对应该开口覆盖并接触于该平面而定位。
19.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1)于一施工面,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先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于 该施工面,再使容置于该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防水隔热粉(1)接触该施工面,而达到该 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用以提供一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所述的防水隔热层的施工方法是通过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铺盖一层防水隔热粉于一施工面,而达到该施工面的防水隔热效果;首先,固设至少一个可排列组合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于该施工面,再使容置于该些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的防水隔热粉接触该施工面,以形成防水隔热层。本发明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水隔热层施工装置,通过装置化的施工达到建筑物的防水隔热效果。
文档编号E04B1/76GK102134895SQ20101010321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7日
发明者邓重咸 申请人:全联安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