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形屋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25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造形屋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造形屋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临时性的建筑物,大部分采用一定规格尺寸的货柜屋,借以作为遮风避雨的 住所,由于货柜屋是由吸热性高的钢铁所制成,因此,使用者必须于该货柜屋内部作适当的 装潢,才能够隔绝货柜屋的钢铁所吸收的热度,进而无法提供使用者良好的居住品质。另一种临时性的建筑物,为组合拆卸方便的组合屋,该组合屋通常是以预搭设的 建材运载至施工现场,在搭建的过程当中,需将建材裁切出适合的尺寸,接着再以锁固元件 将建材锁固定位,虽然该组合屋于架设时能够达到建造迅速且造价便宜的目的,但是,该组 合屋与货柜屋于实际使用时仍具有以下几个缺点1.结构稳定性差由于该组合屋诉求简便,以及便宜造价,但过于简单的搭建结构,仅利用锁固元件 将建材锁固定位,较容易造成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差。2.搭建费力耗时该组合屋必须将建材运载至施工现场,才能够裁切适合的尺寸以进行搭建,不仅 拖长组合该组合屋的时间,而且也需耗费较多的人力进行组合屋的搭建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度高的造形屋组合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单元,及一个屋顶单 元,该支撑单元包括多数根支撑柱,及多数根搭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缘的连接肋,每一根连接 肋是位于二根相对应的支撑柱间,该屋顶单元包括一个顶座,及多数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 且呈放射状的屋脊,每一根根屋脊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支撑柱上,其特征在于该造形屋组 合装置还包括多数个辅助单元,每一个辅助单元是设置在二根相对应的屋脊间,且每一个 辅助单元具有一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的第一肋条、一个能够供该第一肋条枢设的连接器, 及二根能够枢设在该连接器上的第二肋条,所述第二肋条与该第一肋条是呈放射状地向外 延伸,而且每一根第二肋条是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屋脊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将每一辅助单元设置在二相对应的屋脊间,使 每一辅助单元的第一、二肋条能够分散所述屋脊的支撑力,进而使该屋顶单元的重量平均 落于所述支撑柱上,而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度。

图1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部分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单元的态样;图3是一部份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脚座的态样;[0014]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窗体的态样;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屋顶单元的态样;图6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座的态样;图7是一部分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态样;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图12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器;图13是一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示。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底座单元2、 一支撑单元3、一屋顶单元4,及多数个辅助单元5。请参阅图2、3,该底座单元2包括一底框架21、多数根组设在该底框架21内缘的 固定肋22,及多数个设置在该底框架21下且能够撑立于地面的脚座23,其中,每一脚座23 具有一能够组合在该底框架21下且能眵调整长度的螺旋管体231,及一设置在该螺旋管体 231下缘的底板23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脚座23的螺旋管体231也能够借由油压缸的形式 达到调整长度的效果,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局限。参阅图4、5,该支撑单元3包括多数根设置在该底框架21上的支撑柱31、多数根 搭接在所述支撑柱31上缘的连接肋32,及多数个设置在该底框架21与所述支撑柱31间的 窗体33 (为方便说明图4省略部分窗体33),其中,每一连接肋32是位于两相对应的支撑柱 31间,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窗体33为百叶窗。参阅图5、6,该屋顶单元4包括一顶座41,及多数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41且呈放 射状的屋脊42,其中,该顶座41具有一管体411,及多数根环设枢接在该管体411外围的枢 接件413,每一屋脊42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枢接件413与相对应的支撑柱31上,值得一提 的是,所述屋脊42与该顶座41也能够利用球接的方式枢转,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局限。参阅图5、7,每一辅助单元5是设置在两相对应的屋脊42间,且每一辅助单元5具 有一能够组接在该顶座41的枢接件413的第一肋条51、一能够供该第一肋条51枢设的连 接器52、二根能够枢设在该连接器52上的第二肋条53、二分别连设在所述第二肋条53上 且能眵调整长度的第一螺旋杆件54,及一其两端分别连设在所述第二肋条53上且能够调 整长度的第二螺旋杆件55 ;其中,所述第二肋条53与该第一肋条51是呈放射状地自该连 接器52向外延伸,而每一第一螺旋杆件54是连设在该第一肋条51与相对应的第二肋条53 间,每一连接器52具有一本体部521、一设置在该本体部521上且供该第一肋条51枢接的 第一连接部522,及二设置在该本体部521上且分别供相对应的第二肋条53枢接的第二连 接部523。[0031 ] 如上所述,借由将每一辅助单元5设置在两相对应的屋脊42间,使每一辅助单元5 的第一、二肋条51、53能够分散所述屋脊42的支撑力,进而使该屋顶单元4的重量平均落 于所述支撑柱31上,而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度。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第一较佳实 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一连接肋32具有一呈弯弧状的基座部321,及 二分别自该基座部321两端向外延伸的组接部322,其中,该基座部321上形成有多数个能 够供绳索绑制的固定孔323,而每一组接部322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支撑柱31上缘,当该造 形屋组合装置组合完成时,能够利用绳索(图未示)对应穿套于所述固定孔323而绑制固 定于地面,借以强化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固定效果。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第一较佳实 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支撑单元3还包括一设置在该顶座41下且能 够撑立于地面的立柱34,利用该立柱34撑立于地面,能够分散所述支撑柱31所承受的支撑 力,进而能够提高支撑单元3的撑载能力。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第一较佳 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屋顶单元4的顶座41还具有一能够转动地 设置在该管体411上且能够导入外界空气的扇轮412,及一设置在该管体411上能够接收电 击的避雷针414,利用该扇轮412的设计能够将外界空气导入该造形屋组合装置内,进而使 内部的空气流通而达到通风的效果,同时,利用该避雷针414的设置,能够避免雷击所产生 的火灾意外。参阅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 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造形屋组合装置还包括一集能单 元6,该集能单元6包括多数个能够搭设在所述屋脊42与辅助单元5的第一肋条51与第 二肋条53间的太阳能发电器62,其中,所述太阳能发电器62能够依照组合于该屋顶单元 4的不同而形成有形状大小相异的结构,而每一太阳能发电器62具有一能够吸收太阳光以 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621、一电连接该太阳能板621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组件622,及 一电连接该储电组件622而能够控制将电能输出的控制件623,借由所述太阳能发电器62 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而能够取得干净的能源,而作为电器产品的供电来源,借以达到节能 省电的功效。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第一 较佳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相同,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一屋顶单元4是呈六边形,其每一 侧边皆能够再与另一屋顶单元4相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是将三个造形屋组合装置组合在 一起,当然,也能够于一造形屋组合装置的六边周缘皆组合有另一造形屋组合装置,进而能 够扩大本实用新型造形屋组合装置的搭建规模,借以利用最小的占地面积创造最大的遮蔽 空间,同时也能够达到组装方便、搭建迅速的功效。归纳上述,借由将每一辅助单元5设置在两相对应的屋脊42间,使每一辅助单元5 的第一、二肋条51、53能够分散所述屋脊42的支撑力,进而使该屋顶单元4的重量平均落 于所述支撑柱31上,而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度。
权利要求1.一种造形屋组合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单元,及一个屋顶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数根支 撑柱,及数根搭接在所述支撑柱上缘的连接肋,每一根连接肋是位于二根相对应的支撑柱 间,该屋顶单元包括一个顶座,及数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且呈放射状的屋脊,每一根屋脊能 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支撑柱上,其特征在于该造形屋组合装置还包括数个辅助单元,每一个 辅助单元是设置在二根相对应的屋脊间,且每一个辅助单元具有一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的 第一肋条、一个能够供该第一肋条枢设的连接器,及二根能够枢设在该连接器上的第二肋 条,所述第二肋条与该第一肋条是呈放射状地向外延伸,而且每一根第二肋条是能够组合 在相对应的屋脊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单元还具有二个分别连设在所述第二肋条上且能够调整长度的第一螺旋 杆件,及一个连设在所述第二肋条上且能够调整长度的第二螺旋杆件,每一个第一螺旋杆 件是连设在该第一肋条与相对应的第二肋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连接器具有一个本体部、一个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且供该第一肋条枢接的第一连 接部,及二个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且分别供相对应的第二肋条枢接的第二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连接肋具有一个呈弯弧状的基座部,及二个分别自该基座部二端向外延伸的组 接部,该基座部形成有多数个固定孔,而且每一个组接部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支撑柱上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造形屋组合装置还包括一个底座单元,该底座单元包括一个供所述支撑柱设置的底 框架、数根组设在该底框架内缘的固定肋,及数个设置在该底框架下且能够撑立于地面的 脚座,每一个脚座具有一个能够组合在该底框架下且能够调整长度的螺旋管体,及一个设 置在该螺旋管体下的底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还包括数个设置在该底框架上的窗体,每一个窗体是固定在二根相对应的 支撑柱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造形屋组合装置还包括一个集 能单元,该集能单元包括数个能够搭设在所述屋脊与辅助单元上的太阳能发电器,每一个 太阳能发电器具有一个能够吸收太阳光以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板、一个电连接该太阳能板 且能够蓄存电能的储电组件,及一个电连接该储电组件的控制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该顶座下且能够撑立于地面的立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座具有一个呈中空状的管体,及一个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该管体上且能够导入外界 空气的扇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形屋组合装置,包括一支撑单元、一屋顶单元,及多数个辅助单元,该屋顶单元包括一顶座,及多数根能够枢设在该顶座且呈放射状的屋脊,每一屋脊能够组合在相对应的支撑单元的支撑柱上,借由将每一辅助单元设置在二相对应的屋脊间,使每一辅助单元的第一、二肋条能够分散所述屋脊的支撑力,进而使该屋顶单元的重量平均落于所述支撑柱上,而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度。
文档编号E04B7/00GK201778393SQ20102054164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陈三发 申请人:陈三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