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9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RM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配筋混凝土 (简称RC)剪力墙结构,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应在结构的加强区或高应力区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设置边缘构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剪力墙结构的延性和抗弯能力。而和RC剪力墙受力性能、变形性能类似的RM剪力墙结构,按规范砌体机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建筑结构构造03SG615要求,也需要在结构的加强区或高应力区设置边缘构件。但是出入RM剪力墙的特点,即受到砌块块型限制, 边缘构件中的约束部件(包括焊接网片、箍筋、冲压成型多孔薄钢板等)只能在砌体的水平灰缝中设置。实验表明“胡志远/采用端部约束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下]_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由于灰缝砂浆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比砌块混凝土低得多,约束部件的约束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和RC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作用相比要低得多。因此对RM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到目前为止只能做到“构造”的边缘构件,而达不到“约束”的边缘构件的受力和构造要求。尽管文献[5]提出设想在砌块模具中事先设置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配箍持征值(弋=0.2 )或体积配箍率
()要求的砌块,但难以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该剪力墙为组合式约束构造,不仅提高了 RM剪力墙的抗震延性,也较大地提高了 RM剪力墙结构的抗弯能力和结构的抗震安全度。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在剪力墙端部的边缘构件范围内,设置有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砌筑在每块砌块顶部,在砌块孔洞中设置与网片匹配的螺旋形箍筋,并将其与网片钢筋用细钢筋丝绑扎固定;这之后再按规定常规的设置砌体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并在其上浇注专用灌孔混凝土,构成其具有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强化的组合式约束构造后,即达到约束边缘构件的功能, 能显著提高RM剪力墙的抗震延性,抗弯和抗侧塌能力,提高RM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安全度。2、本实用新型可在工厂焊接成型,作为RM剪力墙结构专门构造钢筋或配件之一供货。3、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一是在灰缝是采用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改进其对边缘构件的约束作用,二是在约束区的砌块孔洞中设置上下封闭的螺旋箍筋,满足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A,)或配箍特征值(毛)的要求,而二者组合成真正意义上的RM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同时能保证利用现有砌块块型和施工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RM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螺旋箍筋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端封闭式螺旋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约束构造,由主要两个部分组成,其作用和功能分别描述如下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可采用细钢筋(如鉀)叠焊成型。网片双纵筋加大了与灰缝砂浆的握裹面积,同时网片横筋埋于灌孔混凝土中。这样网片纵横钢筋对约束区的砌体(包括钢筋)形成双向约束作用,比单筋焊接网片或箍筋的约束作用有较大提高。根据RM剪力墙边缘构件规定的尺寸(长600 mm,宽900 mm),双筋格构式网片的换算体积配
箍率A4 =0. 0024,换算配箍特征值;Ivl = 0.079。上下端封闭式螺旋箍筋,竖贴砌体孔洞内侧,与灌孔混凝土形成空间约束的混凝土柱体,即真达到RC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的强约束作用。按本技术最低技术参数,取螺旋箍筋直径,螺距为40 mm,其体积配箍率 Pv2 = 0-00912,换算配箍特征值人2 = 0.276。这样仅螺旋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就已超出混凝土规范约束边缘构件又=0.2的要求。而组合式约束构造是一个整体,故其作用为二者叠加,即其体积配箍率 Pv = Ai+ A2 = 0.01Π ,相应的配箍特征值人=Λν1 +Λ..3 = 0.335,远大于又=0.2,说明其
约束作用的增强。与仅在水平灰缝中设置单筋网片、箍筋的边缘构件相比,仅按本技术的螺旋箍筋的约束作用,使砌体的抗弯能力提高50%以上,从而墙片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极高。绑扎用细钢丝3,用于封闭式螺旋箍筋2在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1上的固定,并置于砌块4内,竖向钢筋5加强用、设在螺旋箍筋2中。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层RM剪力墙在结构加强区或高应力区的强化的边缘构件技术措施——组合式约束构造。它包括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和上下端封闭式螺旋箍筋,在砌体的边缘构件区域内与灰缝砂浆和灌孔混凝土、砌体形式强约束边缘构件。适用于抗震设防地区的高层RM剪力墙结构的加强区或高应力区(如轴压比σ/fg) >0.4的墙段端部, 设置本组合式约束构造,即约束边缘构件。按本实用新型构造强化的约束边缘构件完全能达到或超过RC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应达到的约束作用和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措施可直接用于RM剪力墙需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墙体部位。采用本组合式约束构造形成的约束边缘构件,实现了对加强区域的三维空间的约束作用,这是对单独在灰缝中设置约束钢筋受力性能——单向约束的砌体受力状态的重大改变,即从平面到空间约束的重大转变,也是这种技术措施在约束区的砌体受力发生的质的变化,正是该措施的价值所在。由于砌块孔洞在120 mm χ 120 mm范围,当加入内径为100 mm的上下封闭式螺旋箍筋后,减少了浇注灌孔混凝土的空间,因此要采用专用灌孔混凝土并应符合《混凝土砌块(砖)用灌孔混凝土》 JC861—2008的规定,并采用小直径混凝土振捣棒,即直径< 25 mm。这种小直径振捣棒国内已有生产且在国内RM剪力墙工程中应用。采用专用灌孔混凝土(已在砌体结构规范中作为强制性条文)和小直径振捣棒是确保RM边缘构件混凝土密实的关键。
权利要求1. 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在剪力墙端部的边缘构件范围内,设置有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砌筑在每块砌块顶部,在砌块孔洞中设置与网片匹配的螺旋形箍筋,并将其与网片钢筋用细钢筋丝绑扎固定;这之后再按规定常规的设置砌体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并在其上浇注专用灌孔混凝土,构成其具有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剪力墙端部的边缘构件范围内,设置有双筋格构式焊接网片、砌筑在每块砌块顶部,在砌块孔洞中设置与网片匹配的螺旋形箍筋,并将其与网片钢筋用细钢筋丝绑扎固定;这之后再按规定常规的设置砌体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并在其上浇注专用灌孔混凝土,构成其具有约束边缘构件的剪力墙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国内外RM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约束钢筋、约束板等构造均设置在砌体灰缝中,因而其约束作用低下,致使RM剪力墙的抗震变形能力(如延性)较低和抗弯能力较低的难题。对我国高层RM剪力墙房屋的推广应用和提高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E04B2/00GK201962822SQ20102068531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斌, 苑振芳 申请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