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物料提升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及超高钢结构架体或塔体已经在本领域中得到发展,在近年来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通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包括通道塔基础、塔体,塔体由多个层叠连接的标准节组成,塔体上设有附着连接支撑与高层建筑连接,每个标准节对应建筑的侧面均设有通往相应楼层的连接走道,每个标准节的其他侧面设有外挂有施工电梯,与施工电梯对应的侧面设有安全门,每个标准节均有安全围网,所述的连接走道上也设有安全围网。所述的标准节包括柱子、主梁、次梁、带槽钢平台板和拉杆,柱子、主梁、次梁连接后形成标准节框架,平台板位于标准节底部,拉杆连接在框架内。所述的连接走道一端连接标准节的平台板上,另一端与楼层板临时连接。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隔楼层设置,在楼层板内设有预埋螺栓,横向伸出楼层板外侧垂直面,与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连接。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为四个,交叉设置。所述的塔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运输路线和通道集中化,节约施工场地;对主体结构影响小,与主体结构仅隔层四个点侧面连接,走道在主要装修材料运输完毕后即可拆除,后续施工及时封闭;避免电梯井或大面积外立面占用影响,延迟了装修施工,有利于超高层建筑分段提前投入运营;通道塔安装拆卸方便,标准节可实现标准化,应用于日益增多的超高层建筑施工。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标准节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标准节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连接支撑与结构楼层板连接示意图5为本发明柱与基础连接示意图;图中1.塔体、2.通道塔基础、3.标准节、4.附着连接支撑、5.连接走道、6.安全门、7.安全围网、8.超高层建筑、9.标准节的立柱、10.标准节的主梁、11.标准节的次梁、 12.标准节的平台板、13.标准节的拉杆、14、楼层板外侧垂直面、15.预埋螺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5,图中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包括通道塔基础、塔体,塔体由多个层叠连接的标准节组成,塔体上设有附着连接支撑与高层建筑连接, 每个标准节对应建筑的侧面均设有通往相应楼层的连接走道,每个标准节的其他侧面设有外挂有施工电梯,与施工电梯对应的侧面设有安全门,每个标准节均有安全围网,所述的连接走道上也设有安全围网。所述的标准节包括柱子、主梁、次梁、带槽钢平台板和拉杆,柱子、主梁、次梁连接后形成标准节框架,平台板位于标准节底部,拉杆连接在框架内。所述的连接走道一端连接标准节的平台板上,另一端与楼层板临时连接。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隔楼层设置,在楼层板内设有预埋螺栓,横向伸出楼层板外侧垂直面,与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连接。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为四个,交叉设置。所述的塔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的塔体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如五边形或者六边形,这样能够在塔体更多的侧面安装施工电梯,提高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包括通道塔基础、塔体,塔体由多个层叠连接的标准节组成,塔体上设有附着连接支撑与高层建筑连接,其特征是每个标准节对应建筑的侧面均设有通往相应楼层的连接走道,每个标准节的其他侧面设有外挂有施工电梯,与施工电梯对应的侧面设有安全门,每个标准节均有安全围网,所述的连接走道上也设有安全围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其特征是所述的标准节包括柱子、主梁、次梁、带槽钢平台板和拉杆,柱子、主梁、次梁连接后形成标准节框架,平台板位于标准节底部,拉杆连接在框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走道一端连接标准节的平台板上,另一端与楼层板临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其特征是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隔楼层设置,在楼层板内设有预埋螺栓,横向伸出楼层板外侧垂直面,与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其特征是所述的附着连接支撑为四个,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其特征是所述的塔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全文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包括通道塔基础、塔体,塔体由多个层叠连接的标准节组成,塔体上设有附着连接支撑与高层建筑连接,每个标准节对应建筑的侧面均设有通往相应楼层的连接走道,每个标准节的其他侧面设有外挂有施工电梯,与施工电梯对应的侧面设有安全门,每个标准节均有安全围网,所述的连接走道上也设有安全围网。该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通道塔将物料垂直运输的路线和通道集中化,节约施工场地;避免电梯井或大面积外立面占用影响,延迟了装修施工,有利于超高层建筑分段提前投入运营。
文档编号E04G27/00GK102352700SQ20111025611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乔龙, 刘献伟, 夏强, 李娟 , 杨艳权, 楼跃清 申请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