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3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现用于生产级配砾石混合料的方法主要有3种1、成品骨料掺混分级骨料按不同比例掺和制备防渗料中掺砾料,该方法是首先将骨料加工并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料,即成品骨料;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级成品骨料进行掺混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合料,即二次掺混。该方法需要较大的堆料场地,生产周期长, 制备成本高。2、天然料筛分与破碎结合先将天然料进行系统筛分,将各粒径骨料分堆存放; 再对所缺粒径骨料进行破碎加工处理,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二次掺混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合料。骨料的周转、调配较为繁琐,生产周期长,同样也需要较大的场地。3、粗碎、中碎联合破碎加工该方法主要通过粗碎、中碎联合破碎方法和调整破碎机出口开度来达到一次加工的骨料满足设计级配要求。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设计级配范围偏粗,粒径大于40mm的大石含量高的工程,当粒径级配要求偏细后,例如当设计中要求 20-40mm粒径的中石和5_20mm粒径的小石含量较高时,由于破碎机自身精度的问题,该生产方法很难完成掺砾料的一次加工制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可以一次加工制备符合设计级配要求的掺砾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一级粗碎车间通过第一胶带机与一次筛分车间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上通过第二胶带机与二级粗碎车间连接,二级粗碎车间与第一胶带机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下通过第四胶带机和/或第九胶带机与二次筛分车间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五胶带机与中碎车间连接,中碎车间通过第六胶带机与第四胶带机连接, 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七胶带机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八胶带机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所述的二次筛分车间中,40mm筛、20mm筛和5mm筛层叠设置,与40mm筛连接的大石溜槽上设有分流槽,分流槽上设有分流插板。所述的分流槽与第五胶带机连接。所述的大石溜槽通过第七胶带机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40mm筛上还设有5mm分流挡筛。所述的5mm分流挡筛筛下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所述的第四胶带机和第九胶带机之间还设有半成品料地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通过设置三级破碎、两次筛分、两次循环回流的工艺流程,并增设5mm分流挡筛、分流槽和分流插板,从而实现了一次制备加工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掺砾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时检测调整筛分系统参数,可实现任意级配要求的级配碎石、砾石的加工,整体效益在粒径级配要求偏细的施工工况中尤其显著。通过装或卸分流插板以及5mm分流挡筛还可以使系统方便的在掺砾料(级配碎石/砾石)制备与混凝土骨料制备两者之间随意切换。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场地占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次筛分车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一级粗碎车间通过第一胶带机131 与一次筛分车间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上通过第二胶带机132与二级粗碎车间连接,二级粗碎车间与第一胶带机131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下通过第四胶带机134和/或第九胶带机139与二次筛分车间11 连接,二次筛分车间11通过第五胶带机135与中碎车间连接,中碎车间通过第六胶带机136 与第四胶带机134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七胶带机137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八胶带机138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所述的第四胶带机134和第九胶带机139 之间还设有半成品料地弄,用于缓冲、中转半成品混合料。所述的二次筛分车间中,40mm筛12、20mm筛5和5mm筛6层叠设置,与40mm筛12 连接的大石溜槽2上设有分流槽10,分流槽10上设有分流插板3。大石溜槽2通过第七胶带机137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分流槽10与第五胶带机135连接,20mm筛筛上与中石溜槽 1连接,5mm筛筛上与小石溜槽8连接,筛底7通过人工砂溜槽9和第八胶带机138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20mm筛5与中石溜槽1连接,5mm筛6与小石溜槽8连接,中石溜槽1和小石溜槽8在掺砾料制备时没有应用,相当于空设,由于在40mm筛上增加了 5mm筛,落下来的均很快通过40mm、20mm筛落入5mm筛并全部通过落入筛底进入成品人工砂仓。40mm筛12上还设有5mm分流挡筛4。用于剔除成品混合料中粒径小于5mm的人工砂。5mm分流挡筛4筛下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一种采用上述的系统制备防渗墙用掺砾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上述的三级破碎、两次筛分、两次循环回流破碎、筛分系统,并调试、安装;2、在二次筛分车间11的分流筛网筛上出料口溜槽中设置分流槽10,并在分流槽 10上设置分流插板3 ;3、通过调整分流插板3的开度,将部分混合料分流至中碎车间,以增加中石、小石
含量;4、在成品掺砾料仓取样做级配试验,根据级配试验结果调整分流插板高度和破碎系统排料口开度,破碎系统是指,一级粗碎车间、二级粗碎车间和中碎车间,直至级配满足设计要求;[0028]通过以上步骤实现一次制备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防渗墙用掺砾料。在二次筛分车间11的分流筛网上还增设5mm分流挡筛4,剔除成品混合料中粒径小于5mm的人工砂。确保受料系统的进料和生产的连续性。通过装或卸5mm分流挡筛4和分流插板3切换系统制备掺砾料和混凝土骨料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受料系统由一个30m3钢结构料仓和一台ZSW600X 130棒条振动给料机组成。由料仓通过棒条振动给料机稳定给料,将粒径小于720mm的洞碴料送入一级粗碎车间的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一级粗碎车间主要包括一台PE900X 1200颚式破碎机和一台配套的ZSW600X 130 棒条给料机组成,物料破碎后由第一胶带机131输送至一次筛分车间。一次筛分车间将第一胶带机131输来的半成品骨料分选出IOOmm 210mm、<IOOmm 两种物料,粒径IOOmm 210mm的通过第二胶带机132输送至二级粗碎车间,粒径<100mm 的经第四胶带机134和/或第九胶带机139输送至二次筛分车间。一次筛分车间分出大于IOOmm超径石,由第二胶带机132输送至二级粗碎车间中的PEX250X 1000细碎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二级粗碎车间的设计开口 25mm 60mm,内置两台细碎颚式破碎机,可以增加5mm 20mm粒径物料含量,出料粒径小于80mm,破碎后的物料经第三胶带机133输送到第一胶带机131上,再由第一胶带机131输送至一级筛分系统, 形成第一级循环回路。中碎车间是一台PYZ1200II短头圆锥破碎机,物料由第五胶带机135进入破碎机, 破碎后的物料粒径在5mm 20mm之间。二次筛分车间由一台圆振动筛组成,在40mm筛12上增设一个同等面积的5mm筛网,剔除物料中5mm以下粒径人工砂,输送至成品人工砂仓,并将其余物料集中汇入大石溜槽2中,在大石溜槽中增设分流溜槽、并在分流槽中设置分流插板,通过分流插板的开度大小进行调节物料分流量;分流出的物料经第五胶带机135输送到中碎车间破碎后,经第六胶带机136输送至半成品地弄,再经第九胶带机139输送至二次筛分车间11,形成第二级循环回路;待分流的物料回流到大石溜槽中,此时未被分流的物料经第七胶带机137输送至成品掺砾料仓。为确定分流插板3的开度,在物料生产过程中第四胶带机134上和成品掺砾料仓, 取物料1立方米,进行级配试验,根据级配结果对开度进行调节,直至级配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操作要点为使成品混合料级配更加稳定,在设备的二次筛分车间可增加一些强制控制装置,即分流挡筛、分流槽及分流插板。在二次筛分车间面层筛网上设置一道5mm分流筛网,面积与40mm筛等同,增加此筛的目的是剔除成品混合料中小于5mm的人工砂,也使剩余的混合料整体进入一个出料口溜槽。在二次筛分车间大石出料口溜槽中设置分流槽,并在分流槽上设置分流插板,将部分混合料分流至中碎车间,以增加中石、小石含量,具体分流量由分流槽尺寸及插板高度控制。[0042]注意控制事项掺砾料加工所需料源若粒径范围很大,则石料进入受料系统前需增加一次粗碎的过程,比如采用微型爆破的方式,使进料粒径满足受料系统规格要求。在砂石骨料破碎筛分系统生产工艺流程都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受料系统的进料和生产的连续性是保证掺砾料质量的关键。砂石骨料破碎筛分系统的各级车间的破碎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磨损,需定期检查开口宽度、更换相应的磨损部件(建议每天检查开口宽度,一周进行一次维护)。需定期检查破碎筛分系统车间的筛网破损情况,并及时修复,避免因筛网破损而使掺砾料级配变化。为保证及复核掺砾料质量,应定期定方量对掺砾料的质量进行抽查。不同的掺砾料设计级配要求其生产工艺流程均相同,生产的掺砾料质量取决于破碎系统排料口开度、分流筛网设置、分流槽尺寸及插板高度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粗碎车间通过第一胶带机(131) 与一次筛分车间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上通过第二胶带机(132)与二级粗碎车间连接,二级粗碎车间与第一胶带机(131)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下通过第四胶带机(134)和/或第九胶带机(139)与二次筛分车间 (11)连接,二次筛分车间(11)通过第五胶带机(135)与中碎车间连接,中碎车间通过第六胶带机(136)与第四胶带机(134)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七胶带机(137)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八胶带机(138)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筛分车间中,40mm筛(12 )、20mm筛(5 )和5mm筛(6 )层叠设置,与40mm筛(12 )连接的大石溜槽(2)上设有分流槽(10),分流槽(10)上设有分流插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槽 (10)与第五胶带机(13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石溜槽(2 )通过第七胶带机(137)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40mm筛(12)上还设有5mm分流挡筛(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5mm分流挡筛(4)筛下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胶带机(134)和第九胶带机(139)之间还设有半成品料地弄。
专利摘要一种防渗墙用掺砾料制备系统,一级粗碎车间通过第一胶带机与一次筛分车间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上通过第二胶带机与二级粗碎车间连接,二级粗碎车间与第一胶带机连接;一次筛分车间筛下通过第四胶带机和/或第九胶带机与二次筛分车间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五胶带机与中碎车间连接,中碎车间通过第六胶带机与第四胶带机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七胶带机与成品掺砾料仓连接,二次筛分车间通过第八胶带机与成品人工砂仓连接;所述的二次筛分车间中,40mm筛、20mm筛和5mm筛层叠设置,与40mm筛连接的大石溜槽上设有分流槽,分流槽上设有分流插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场地占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8C5/00GK201989233SQ20112002825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刘世军, 刘小翠, 吉兵, 李海波, 杨祎, 程润喜, 谭恺炎, 边晓明, 陈卫烈, 雷敬伟, 龚海涛 申请人: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