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76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中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用的支撑材料一般包括木枋和复合木枋。在中国专利号 “97112278. 4”中公开了一种人造木枋的生产制造方法,其申请日为1997年7月21日,
公开日为1999年1月27日,是将一般树种的单板依次进行在以H2A为主的溶液中漂白、在一定温度的酸性染料溶液中染色、蒸气或高频干燥、分选、组坯、选用胶种涂胶、冷压或热压、刨切等工序。但此种木枋并不作为建筑施工工具用,而仅仅是作为建筑材料的装饰板。在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用木枋强度和重复利用率较低,但却在大量使用,现有建筑施工用传统木枋的方式是木材耗量最大之一。现有的复合木枋都是采用钢材与木材复合制备的复合木枋。例如,在中国专利号 "200720080728. 5”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其申请日为2007年8 月21日,
公开日为2008年6月11日,钢框架采用C型钢框架,木枋嵌合在C型钢框架内,其钢制面上设有连接孔,用连接件将C型钢框与木枋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C型钢框架钢制面上设有距离不等的施工圆孔。再如中国专利号“200920M3850.9”公开了一种复合木枋支撑结构件,其申请日为2009年12月9日,
公开日为2010年10月27日,包括由“U” 形槽钢和填充木形成的支撑结构件本体,将填充木设置为呈“凸”形,“ U,,形槽钢的两槽钢边向内弯折延伸与填充木的凸端配合形成一平面。现有的复合木枋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钢板弯折并切割成所需形状,再与木材复合制成复合木枋。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钢木复合木枋主要还存在如下不足一、现有技术的复合木枋都是采用钢材作为木枋的外部加强套,过余笨重,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重复使用后,水泥浆会大量灌入加强套与木枋之间的缝隙中,使复合木枋更加沉重,使得作为支撑的复合木枋重复利用较为困难,不仅大增加了木材的消耗量,不利于环境保护,并且增大了施工成本。二、在施工过程中,复合木枋需要平放置在钢管支撑架上,由于复合木枋较为沉重, 且钢材复合木枋与钢管之间遇水更易滑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三、钢材作为木枋的加强套成本较高。四、钢材制成的加强套与木枋采用螺钉连接,连接的螺钉及螺帽凸起部位在钢木复合木枋上下车吊装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加强套表面的保护层,从而缩短了钢木复合木枋的使用寿命。五、钢木复合木枋用于梁的阳角支撑,在使用时还需要配套其它工具,比如本领域称为火钩的工具,由于连接螺钉和螺帽的凸起,使联接的木板不能与复合木枋全面接触, 使得火钩对复合模板定位的稳定性不佳。而现有技术中玻璃钢的应用范围较为广范,例如航空、航天、军事等。并且在建筑领域中也有涉及,例如中国专利号“99102010. 3”公开了一种竹/玻璃钢复合轻型建筑材料,其申请日为1999年2月5日,
公开日为2000年8月9日,是以我国南方盛产的竹子为主要原料,作为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外覆或缠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间填充填料复合而成,该材料结构可制成各种型式和形状的承力杆件和面板结构,仅用于轻型建筑结构所用的杆件和墙板,以及高层建筑隔墙。因而现有技术中仅是作为轻型建筑材料使用。由于玻璃钢存在如下缺陷一、弹性模量低,玻璃钢的弹性模量比木材大两倍,但比钢小10倍,因此在产品使用中常感到刚性不足,容易变形。二、长期耐温性差,一般玻璃钢不能在高温下长期使用,通用聚酯FRP在50°C以上强度就明显下降,一般只在100°C以下使用;通用型环氧FRP在60°C以上,强度有明显下降。三、老化现象,老化现象是塑料的共同缺陷,玻璃钢也不例外,在紫外线、风沙雨雪、化学介质、机械应力等作用下容易导致性能下降。四、层间剪切强度低,层间剪切强度是靠树脂来承担的,所以很低。上述缺陷使得玻璃钢材料不易于连接,且连接后可靠性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使得玻璃钢材料在建筑领域中仅作为建筑材料用,而不能作为建筑施工材料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木枋及钢木复合木枋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钢与木材复合成一整体形成玻璃钢复合木枋,不仅提高了复合木枋的强度,重量轻,便于拆卸,克服了玻璃钢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玻璃钢复合木枋与施工工具配合使用更加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所述木枋的截面呈矩形,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卡接形成过盈配
I=I O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均包括支撑面板和与支撑面板垂直且呈一整体的两复合板,木枋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复合板之间。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还包括与复合板垂直的连接板,木枋上对应连接板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所述木枋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厚度为2mm — 6mm,长度为 Im——4m ο所述复合板和连接板的宽度均为5mm—20m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此结构使玻璃钢复合套与木枋紧密的结合成一整体,使玻璃钢复合套与木枋不需要通过连接件连接,不仅提高了复合木枋的强度,重量轻,克服了玻璃钢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玻璃钢复合木枋与施工工具配合使用更加可靠。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木枋的截面呈矩形,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卡接形成过盈配合,呈矩形不仅受力均勻,而且便于在施工时与其它配套使用工具的连接。[0020]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使复合木枋的左右两面与玻璃钢的结合更紧密,保证了整体强度。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均包括支撑面板和与支撑面板垂直且呈一整体的两复合板,木枋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复合板之间,此结构使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与木枋复合的可靠性更佳。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还包括与复合板垂直的连接板,木枋上对应连接板设置有连接槽,此结构使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与木枋复合不需要连接件连接,便于与其它配套使用工具的连接。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使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与木枋通过连接板连接更加牢固,整体性更强。七、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木枋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连接便于拆卸,有利于复合木枋的重复使用。八、本实用新型中,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厚度为2mm— 6mm,长度为lm_^i,此结构尺寸为最佳尺寸,不仅保证了玻璃钢复合套的强度,材料用量最小,而且便于与其它施工工具配套使用,尺寸统一。九、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复合板和连接板的宽度均为5mm—20mm,保证了复合的可靠性。十、与现有的钢木复合木枋相比,本实用新型重量轻,不仅便于运输,延长了复合木枋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与其它工具在配套使用时,能够与连接板紧密接触,且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远远小于现有的复合木枋,从而从多方面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木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木枋,2、玻璃钢左复合套,3、玻璃钢右复合套,4、支撑面板,5、复合板,6、连接板,7、连接槽,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木枋,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木枋的截面呈矩形,例如正方形,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卡接形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均包括支撑面板和与支撑面板垂直且呈一整体的两复合板,木枋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复合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还包括与复合板垂直的连接板,木枋上对应连接板设置有连接槽。并且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厚度为2mm— 6mm,例如2mm、4mm和6mm,长度为Im — 4m,例如Im Jm和4m。所述复合板和连接板的宽度均为 5mm — 20mm,例如 5mm、10 mm 禾Π 20mm。实施例2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木枋,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木枋的截面呈矩形,例如正方形,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卡接形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均包括支撑面板和与支撑面板垂直且呈一整体的两复合板,木枋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复合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木枋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可以是螺钉等。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过程如下a、增强材料进入树脂混合料中浸渍,其中增强材料为用以增加纵向强度的玻璃纤维纱和用以增加横向强度的玻璃纤维布和/或玻璃纤维毡; b、浸渍后的增强材料进入拉挤模具中拉挤成型玻璃钢复合套粗坯;C、玻璃钢复合套粗坯进入固化模具中成型玻璃钢复合套;d、将木材成型为与玻玻璃钢复合套内腔相匹配的内复合件;e、将内复合件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成型为玻璃钢复合木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枋的截面呈矩形,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卡接形成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均包括支撑面板和与支撑面板垂直且呈一整体的两复合板, 木枋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两复合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还包括与复合板垂直的连接板,木枋上对应连接板设置有连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连接槽的深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枋与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通过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4、5、6或7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的规格相同,厚度为2mm—6mm,长度为lm_^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和连接板的宽度均为5mm—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组模用的玻璃钢复合木枋,包括复合套和木枋,所述复合套包括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木枋卡接在玻璃钢左复合套和玻璃钢右复合套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钢与木材复合成一整体形成玻璃钢复合木枋,不仅提高了复合木枋的强度,重量轻,便于拆卸,克服了玻璃钢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玻璃钢复合木枋与施工工具配合使用更加可靠。
文档编号E04G11/50GK202152541SQ20112026431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刘深思 申请人:刘深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