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56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杆。
背景技术
电力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杆塔、导地线等装置,其中杆塔占整个线路投资的比重最大。杆塔主要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铁塔和钢管杆。在这三种形式中,钢管杆占地少,但是其造价昂贵;而铁塔和钢管杆相比,造价较低,但是铁塔的占地面积较大,在一些狭窄地带无法得到应用。因此,目前在电力架空线路中,大量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电杆。然而目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承受的弯矩较小、应用范围有限,在工程中会出现电杆的数量大大增加,投资增大的问题。所以需要研制一种高强度的电杆来弥补这一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包括一电杆主体,所述电杆主体包括内钢箍、钢筋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主体顶部设有顶端钢板圈,所述电杆主体的底部设有底端钢板圈;所述钢筋包括至少两根预应力钢筋、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所述非预应力钢筋与所述底端钢板圈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代替部分非预应力钢筋,从而减轻了电杆的重量、节约了钢材、增加了抗弯性能。同时使用非预应力钢筋后,能进一步提高电杆主体的整体抗弯强度、抗裂度。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力架空线路中,可以增加电杆间的水平距离, 从而减少电力架空线路中电杆的使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所述钢筋还包括一螺旋筋,所述螺旋筋缠绕在所述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外;位于电杆主体侧部的螺旋筋间距小于位于电杆主体中部的螺旋筋间距。本实用新型增设了螺旋筋,有助于加强电杆主体的整体抗弯性和更高的承载能力。所述非预应力钢筋与所述预应力钢筋交错分布排列成圆形。所述电杆主体的长度为14900mm 15100mm。优选15000mm。所述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所述预应力钢筋为十五根,直径为 10. 7mm士0. 3mm,长度为14940mm士2mm。上述设计的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可达到1470N/ mm20所述非预应力钢筋包括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与所述预应力钢筋按照长度均勻交错设置在底端钢板圈上。所述非预应力钢筋按照长度分别为14650mm、12000mm、9000mm、6000mm,所述非预
应力钢筋采用II级热轧螺纹钢(HRB335)。
3[0014]所述电杆主体上部设有一接地螺母,所述接地螺母与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中的一根焊接连接。所述混凝土采用C70 C80混凝土。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所述螺旋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优选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所述螺旋筋的直径为 3. 5mm 4. 5mm,优选 4mm。位于所述电杆主体侧部的螺旋筋间距为50mm,位于所述电杆主体中部的螺旋筋间距为70mm。所述内钢箍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优选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所述内钢箍的直径为 5. 5mm 6. 5mm,优选 6mm。所述内钢箍的间距为500mm,所述内钢箍采用双拼内钢箍。所述顶端钢板圈的外径为230mm士 1mm,所述底端钢板圈的外径为430mm士 1mm。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更高的承载能力。另外,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代替部分非预应力钢筋,从而减轻了电杆的重量、节约了钢材、增加了抗弯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杆主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图2、图3,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包括一电杆主体11, 电杆主体11外形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截头圆锥形。电杆主体11包括内钢箍2、钢筋和混凝土,电杆主体11顶部设有顶端钢板圈9,电杆主体11的底部设有底端钢板圈1。顶端钢板圈9的外径为230mm士 1mm,底端钢板圈10的外径为430mm士 1mm。钢筋包括至少两根预应力钢筋1、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与预应力钢筋1交错分布排列成圆形。非预应力钢筋与底端钢板圈10焊接连接。电杆主体11上部设有一接地螺母8,接地螺母8与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中的一根焊接连接。接地螺母8设置在距离电杆主体11顶部300mm处。钢筋还包括一螺旋筋3,螺旋筋3缠绕在预应力钢筋1和非预应力钢筋外。位于电杆主体11侧部的螺旋筋3间距小于位于电杆主体11中部的螺旋筋3间距。位于电杆主体 11侧部的螺旋筋3间距为50mm,位于电杆主体11中部的螺旋筋3间距为70mm。螺旋筋3 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优选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螺旋筋3的直径为3. 5mm 4. 5mm,优选 4mm ο电杆主体11的长度为14900mm 15100mm。优选15000mm。参照图2、图3,预应力钢筋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预应力钢筋1为十五根, 直径为10. 7mm士0. 3mm,长度为14940mm士2mm。上述设计的预应力钢筋1的抗拉强度可达到1470N/mm2。非预应力钢筋包括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与预应力钢筋1按照长度均勻交错设置在底端钢板圈10上。非预应力钢筋按照长度分别为 14650mm、12000mm、9000mm、6000mm,所述非预应力钢筋采用II级热轧螺纹钢(HRB335)。混凝土采用C70 C80混凝土。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内钢箍2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优选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内钢箍2的直径为 5. 5mm 6. 5mm,优选6mm。内钢箍2的间距为500mm,内钢箍2采用双拼内钢箍。参照图2,预应力钢筋1和非预应力钢筋均设置在螺旋筋3内。预应力钢筋1与非预应力钢筋交错设置。一根预应力钢筋1的两侧为非预应力钢筋。参照图3,非预应力钢筋可以分为第一非预应力主筋4、第二非预应力主筋5、第三非预应力主筋6、第四非预应力主筋7。第一非预应力主筋4为一根,直径为16mm士0. 3mm,长度为14650士2mm。第二非预应力主筋5为四根,直径为16mm士0. 3mm,长度为12000士2mm。 第三非预应力主筋6为五根,直径为16mm士0.3mm,长度为9000士2mm。第四非预应力主筋 7为五根,直径为16mm士0. 3mm,长度为6000 士 2mm。参照图3,从左侧往右侧依次为1)第一非预应力主筋4,直径为16mm,长度为14650。2)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0. 7mm,长度为14940mm。3)第三非预应力主筋6,直径为16mm,长度为9000。4)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0. 7mm,长度为14940mm。5)第四非预应力主筋7,直径为16mm,长度为6000。6)预应力钢筋1,直径为10. 7mm,长度为14940mm。7)以第二非预应力主筋5代替第一非预应力主筋4,重复1) 6)排布,第二非预应力主筋5的直径为16mm,长度为12000。本实用新型的规格如下
权利要求1.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包括一电杆主体,所述电杆主体包括内钢箍、钢筋和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杆主体顶部设有顶端钢板圈,所述电杆主体的底部设有底端钢板圈;所述钢筋包括至少两根预应力钢筋、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所述非预应力钢筋与所述底端钢板圈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还包括一螺旋筋,所述螺旋筋缠绕在所述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外;位于电杆主体侧部的螺旋筋间距小于位于电杆主体中部的螺旋筋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预应力钢筋与所述预应力钢筋交错分布排列成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杆主体的长度为14900mm 15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所述预应力钢筋为十五根,直径为10. 7mm士0. 3mm, 长度为 14940mm 士 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预应力钢筋包括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至少四根不同长度的主筋与所述预应力钢筋按照长度均勻交错设置在底端钢板圈上。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预应力钢筋按照长度分别为14650mm、12000mm、9000mm、6000mm,所述非预应力钢筋采用II 级热轧螺纹钢(HRB335)。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 距离所述电杆主体上部设有一接地螺母,所述接地螺母与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中的一根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采用C70 C80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所述螺旋筋的直径为3. 5mm 4. 5mm ;所述内钢箍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所述内钢箍的直径为5. 5mm 6.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杆。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型电杆,包括一电杆主体,电杆主体包括内钢箍、钢筋和混凝土,电杆主体顶部设有顶端钢板圈,电杆主体的底部设有底端钢板圈。钢筋包括至少两根预应力钢筋、至少两根非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与底端钢板圈焊接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较好的抗弯性和更高的承载能力。
文档编号E04H12/16GK202249085SQ20112034889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何达林, 余金龙 申请人:上海众益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