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6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是国家在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的,建筑的节能(省钢、省水泥)设计正在大力推广,大跨度的预应カ结构形式在各种建筑结构中已大量使用,成为现代设计研究、施工技术研究追踪的方向,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的工程使用中,采用的是单ー的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カ结构形式,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设计效果,但单一的预应カ结构形式存在以下工程技术难题I、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因在波纹管内的摩擦(钢绞线相互之间的摩擦、钢绞线与管壁之间的摩擦、钢绞线与波纹管泌浆摩擦),预应カ损失较大;2、有粘结预应カ效果比较好,但是随时间变化应カ损失较大;3、无粘结预应カ钢绞线虽然有保护套而预应カ损失较少,但是该技术对张拉端锚具质量、性能的要求较高;4、无粘结预应カ钢绞线由于护套保护可以滑动,其強度在梁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该张拉装置可缩短エ期,可发挥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各自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和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均设置与后浇带垂直的同一框架梁内,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设置在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设置在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一端设置于楼板下方框架梁两旁的加腋混凝土处并与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相连,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一端固定于楼板的上面并与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相连,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建筑物的边柱或边梁上。所述的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为同一框架梁内设置有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称为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结ニ合一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施工技术,第一、预应カ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均为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单ー应用结构形式,与単一的预应カ形式比较该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粘结和无粘结ニ合一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更能体现两者的优势;第二、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布置安装和张拉的方法更灵活,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技术难度和施工成本。该创新技术施工エ艺新颖,施工中解决了如下问题①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ニ合一预应カ混凝土梁应用,可充分互补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各自的优势,減少梁在使用时荷载作用下的扰度;解决了堆载荷载大(40kN/m2)设计要求难题;该方法可以减少预应カ混凝土的预应カ损失,充分发挥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各自的优势。②解决了后浇带处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张拉端布置、安装、张拉问题;③解决了后浇带处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布置、安装、张拉的问题;④解决了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施工进度与成本问题。
由于结构超长,为了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阶段整个框架结构的受カ状态达到最佳状态,整个预应カ楼面结构将利用后浇带分开张拉。如果后浇带跨内的张拉端在板底,施工人员要到脚手架内操作相当困难,不仅耽误エ期,周转材料也积压时间长。因此后浇带的预应カ张拉端选择了以下处理方式有粘结的预应カ钢铰线张拉端在板底施工,无粘结预应カ钢绞线在板上施工。这样安排エ期缩短原来的1/3,为提前拆除架体提供了保证。在楼上张拉预应力钢铰线不仅能保证质量,不需要搭设作业平台,更能保证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张拉装置可缩短エ期。有粘结和无粘结ニ合一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应用,可以进ー步减少预应カ混凝土的预应カ损失,进ー步減少预应カ混凝土梁在使用过程中荷载作用下的扰度,充分发挥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各自的优势,补偿各自的劣势,极大的满足设计要求。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布置图(图中纵横主框架梁均为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图2是后浇带处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板下张拉端图;(图中的柱为楼面板下的柱);图3是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平面示意图;(图中,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束24根,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2束4根);图4是图3中E-E剖视图;图5是图3中F-F剖视图;图中A、B、C、D区为ニ层楼板按后浇带划分区块;ト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_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3-后浇带,5-中间张拉端,6-楼板(或称楼面板),7-框架梁,8-柱,9-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10-加腋混凝土,11-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封锚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它包括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和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均设置与后浇带3垂直的同一框架梁7内,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设置在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设置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2的一端设置于楼板6下方框架梁7两旁的加腋混凝土 10处并与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9相连,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的一端固定于楼板6的上面并与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11相连,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建筑物的边柱或边梁上。如图1-5所示,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I)在建 筑物的楼板6下方的框架梁7的钢筋绑扎时,在与后浇带3垂直的同一框架梁7内设置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和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在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上设置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1,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 ;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的一端设置于楼板6下方框架梁7两旁的加腋混凝土 10处,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的一端固定于楼板6的上面,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建筑物的边柱或边梁上;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的一端与设置在楼板6上的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11相连(设置在楼板6的上面);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的一端与设置在楼板6下方的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锚具)9相连(设置在加腋混凝土 10处);2)先浇注框架梁7的混凝土和加腋混凝土 10,再浇注楼板6的混凝土,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封锚端11位于楼板6的上面,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9位于楼板6下方框架梁7两旁的加腋混凝土(支撑块)10上;3)当框架梁7和楼板6达到其设计强度的75%时,先张拉楼板6上的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1,满足设计要求后停止张拉,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的一端在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的封锚端11处将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锚紧;然后张拉楼板6下方的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2,满足设计要求后停止张拉,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的一端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9处用锚具将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锚紧(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和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的另一端均用锚具固定于建筑物的边柱或边梁上)。
权利要求1.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カ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及有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固定支架和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均设置干与后浇带(3)垂直的同一框架梁(7)内,无粘结预应カ钢铰线(I)设置在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设置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的一端设置于楼板(6)下方框架梁(7)两旁的加腋混凝土(10)处并与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9)相连,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的一端固定于楼板(6)的上面并与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的封锚端(11)相连,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2)和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I)的另一端均固定于建筑物的边柱或边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后浇带处有粘结和无粘结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和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均设置与后浇带垂直的同一框架梁内,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设置在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设置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固定支架上。该张拉装置可缩短工期,可以减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的损失,可发挥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和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各自的优势。
文档编号E04C5/02GK202416706SQ2011205642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明周, 杨建新, 王平, 韩刚平 申请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