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8281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产生沉降差,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楼板、梁的相应位置留设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后浇带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由于后浇带的设置使原结构的受力状态暂时改变,施工过程中后浇带两侧模板及其钢管支架原则上不拆除,但考虑到实际材料运输、钢管租赁费用等情况,部分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架需要拆除,在拆除的同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以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在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架拆除后,支撑后浇带两侧结构,保证后浇带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砌筑支撑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的砖柱至达到设计楼板的底标高并预留铺设模板的位置;
步骤二砖柱砌筑好后,搭设支撑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的第一钢管模板支架和模板,然后进行梁板结构的浇筑;
步骤三待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时,拆除第一钢管模板支架,砖柱独立承受梁板结构的荷载;
步骤四支设后浇带部位的第二钢管模板支架,封闭后浇带;
步骤五待后浇带与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连成一体且达到强度后拆除砖柱。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之前,按照后浇带每侧所需支承荷载与砖柱等量的原则,确定砖柱的尺寸与间距。这样砖柱的结构和受力会比较合理,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避免由于砌筑过量的砖柱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之前,对砖柱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二中在搭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之前,对第一钢管模板支架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之前,对第二钢管模板支架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定位放线能更精确的对砖柱以及钢管模板支架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之前,在砖柱对应位置的底部铺设第一保护层。避免砖柱拆除时对原结构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在支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之前、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之前均在其对应位置的底部设置第二保护层。避免第一钢管模板支架和第二钢管模板支架对原结构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在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上设有竖向剪刀撑,所述步骤四中在第二钢管模板支架上设有竖向剪刀撑。使模板支架支撑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五中拆除砖柱时采用人工辅助小型机械设备拆除。人工辅助小型机械设备比如冲击钻等拆除施工比较安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架拆除后,支撑后浇带两侧结构,保证了后浇带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1为本发明的砖柱砌筑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后浇带两侧结构钢管模板支架搭设示意图3为本发明的后浇带部位钢管模板支架搭设示意图4为本发明的砖柱拆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砌筑支撑后浇带31两侧的梁板结构32的砖柱1至达到设计楼板的底标高并预留铺设模板4的位置;
步骤二 砖柱1砌筑好后,搭设支撑后浇带31两侧的梁板结构32的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和模板4,然后进行梁板结构32的浇筑;
步骤三待后浇带31两侧梁板结构3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时,拆除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砖柱1独立承受梁板结构32的荷载;
步骤四支设后浇带31部位的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封闭后浇带31 ;
步骤五待后浇带31与后浇带31两侧梁板结构32连成一体且达到强度后拆除砖柱1。
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按照后浇带每侧所需支承荷载与砖柱等量的原则,确定砖柱1的尺寸与间距。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对砖柱1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二中在搭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之前,对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之前,对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在砖柱1对应位置的底部铺设第一保护层51。所述步骤二中在支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之前、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之前均在其对应位置的底部设置第二保护层52。所述步骤二中在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上设有竖向剪刀撑23,所述步骤四中在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上设有竖向剪刀撑23。 所述步骤五中拆除砖柱1时采用人工辅助小型机械设备拆除。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保护层51采用油毡,第二保护层52采用50mm厚的木垫板,所述模板4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模板4和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之间采用规格为60X80mm的木方支撑,以上材料均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材料代替。在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和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上加设竖向剪刀撑23能使模板支架更加稳固;一般在支架高度超过四米时按构造每隔两步加一道水平剪刀撑。当砖柱 1高度不足时,可用水泥砂浆或其他合适的材料铺垫。本发明能够在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架拆除后,支撑后浇带两侧结构,保证后浇带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砌筑支撑后浇带(31)两侧的梁板结构(3 的砖柱(1)至达到设计楼板的底标高并预留铺设模板的位置;步骤二 砖柱(1)砌筑好后,搭设支撑后浇带(31)两侧的梁板结构(32)的第一钢管模板支架和模板G),然后进行梁板结构(32)的浇筑;步骤三待后浇带(31)两侧梁板结构(3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时,拆除第一钢管模板支架(21),砖柱(1)独立承受梁板结构(32)的荷载;步骤四支设后浇带(31)部位的第二钢管模板支架(22),封闭后浇带(31);步骤五待后浇带(31)与后浇带(31)两侧梁板结构(3 连成一体且达到强度后拆除砖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按照后浇带每侧所需支承荷载与砖柱等量的原则,确定砖柱(1)的尺寸与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对砖柱(1)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二中在搭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之前,对第一钢管模板支架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0 之前,对第二钢管模板支架0 的位置进行定位放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砌筑砖柱(1)之前,在砖柱(1)对应位置的底部铺设第一保护层(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支设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之前、所述步骤四中在支设第二钢管模板支架02)之前均在其对应位置的底部设置第二保护层(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第一钢管模板支架上设有竖向剪刀撑(23),所述步骤四中在第二钢管模板支架0 上设有竖向剪刀撑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拆除砖柱(1)时采用人工辅助小型机械设备拆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砖柱支顶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砌筑支撑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的砖柱至达到设计楼板的底标高并预留铺设模板的位置;步骤二砖柱砌筑好后,搭设支撑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的第一钢管模板支架和模板,然后进行梁板结构的浇筑;步骤三待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时,拆除第一钢管模板支架,砖柱独立承受梁板结构的荷载;步骤四支设后浇带部位的第二钢管模板支架,封闭后浇带;步骤五待后浇带与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连成一体且达到强度后拆除砖柱。本发明能在后浇带两侧钢管支架拆除后,支撑后浇带两侧结构,保证后浇带两侧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E04G21/00GK102561690SQ2012100638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华学严, 李小玥, 竹永良 申请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