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85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速凝剂。
背景技术
在现代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喷射混凝土施工具有普通模板浇筑混凝土无法比拟的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地下工程施工的常用措施。与普通模板浇筑混凝土不同,喷射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更快的凝固、硬化。通常,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外加剂即可按施工工艺和要求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使配置的混凝土满足各项具体施工要求。在喷射混凝土中通过在喷嘴处向混凝土掺加一定量的速凝剂,可以使所配置的混凝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凝结、硬化,并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强度。目前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一般包含如碱金 属氢氧化物、碳酸盐、铝酸盐和硅酸盐等类似物质,虽然能满足喷射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但由于组成速凝剂的这些物质具有强碱性,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期存在较多问题,如粉尘大、回弹率高、腐蚀性强、后期强度降低明显等问题,特别是氯离子和强碱金属离子引起的腐蚀问题,很可能引起后期混凝土产生碱-骨料反应。由于喷射混凝土常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温度较低,而目前喷射混凝土用液态速凝剂在低温状况如4摄氏度下易出现凝固、结晶等现象,堵塞喷嘴,并在保证混凝土初凝及终凝时间的同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早期强度,保证工程的安全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粉体速凝剂粉尘大、由于具有碱性导致后期强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35-65份、有机胺O. 2-6份、凹凸棒2-20份、膨润土 1-20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中所述的硫酸铝中三氧化二铝的质量含量为16% -17%。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为按照常规将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在喷嘴处加入到喷射水泥混合物中,制备喷射混凝土,其用量为水泥重量的4-15%,优选6-8%。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I)本发明制备的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的适应性好,不仅对于国内的C3A含量较低的困难水泥,而且对于国外水泥,如泰国大象水泥、荷兰水泥、巴基斯坦水泥,均能提供优良的快硬早强性能,满足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2)本发明速凝剂具有无碱的优点、无刺激性气味,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而且对施工人员无身体伤害;(3)本发明的速凝剂可获得极好的强度效果,不仅使混凝土 28天强度下降很少,甚至不下降,同时可获得较高的一天强度和4小时强度;(4)本发明具有抗低温性能,在零下15摄氏度不结晶、不凝固,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不堵塞喷嘴,保证了低温条件下喷射施工的正常进行;
(5)本发明的速凝剂在制备过程中无需加热,溶解快。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
,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
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35-65份、有机胺O. 2-6份、凹凸棒2-20份、膨润土 1_20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中所述的硫酸铝中三氧化二铝的质量含量为16% -17%。
具体实施方式
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36-60份、有机胺O. 5-5. 5份、凹凸棒3_18份、膨润土 3_18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0-59份、有机胺1-4份、凹凸棒5-15份、膨润土 3_15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2-53份、有机胺2-3份、凹凸棒8-12份、膨润土 4_10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0份、有机胺3份、凹凸棒10份、膨润土 8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9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8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6份、膨润土 7份和43份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8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10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 2份、凹凸棒9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实验一实施方式六至十制备的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进行水泥净浆凝结实验测试(实验温度为5°C ),测试方法如下分别将5份400g巴基斯坦水泥与160g水搅拌至均匀后,再分别加入24g具体实施方式
六至十制备的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迅速搅拌30s,立即装入圆模,人工振动数次,削去多余的水泥浆,并用洁净的刀修平表面。从加入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算起操作时间不超过50s。将装满水泥浆的试模放在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下,使针尖与水泥浆表面接触。迅速放松测定仪杆上的固定螺丝,针即自由插入水泥净浆中,观察指针读数,每隔IOs测定一次,直到终凝为止。水泥从加入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mm土 Imm时达到初凝;当试针沉入浆体中小于O. 5mm时,为浆体达到终凝。此外,同时对未加任何速凝剂的空白进行试验。结果如下(表I):表I
权利要求
1.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35-65份、有机胺O. 2-6份、凹凸棒2-20份、膨润土 1_20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中所述的硫酸铝中三氧化二铝的质量含量为16% -1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36-60份、有机胺O. 5-5. 5份、凹凸棒3_18份、膨润土3-18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0-59份、有机胺1-4份、凹凸棒5-15份、膨润土 3_15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2-53份、有机胺2-3份、凹凸棒8-12份、膨润土 4_10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0份、有机胺3份、凹凸棒10份、膨润土 8份和43份水组成,所述的有机胺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9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 水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48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6份、膨润土 7份和43份水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8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份、凹凸棒10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其特征在于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51份、二乙醇胺2. 2份、凹凸棒9份、膨润土 6份和43份水组成。
全文摘要
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它涉及一种液态速凝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粉体速凝剂粉尘大、由于具有碱性导致后期强度降低的技术问题。喷射混凝土用无碱液态速凝剂按照重量份数由硫酸铝、有机胺、凹凸棒、膨润土和水组成。本发明速凝剂具有无碱的优点、无刺激性气味,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而且对施工人员无身体伤害;本发明的速凝剂获得极好的强度效果,不仅使混凝土28天强度下降很少,甚至不下降,同时可获得较高的一天强度和4小时强度;本发明的速凝剂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性能,在零下15摄氏度不结晶、不凝固,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不堵塞喷嘴,保证了低温条件下喷射施工的正常进行。
文档编号C04B103/14GK102964078SQ2012105537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春香, 姜兆华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