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48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特别涉及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一直存在钢筋锈蚀弓I起的结构耐久性问题。钢筋锈蚀将严重地影响结构功能的下常发挥并大大地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解决钢筋锈蚀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利用纤维增强塑料筋,即FRP筋。它是一种线弹性的材料,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可以用于混凝土框架梁的配筋中,但同时也具有抗拉弹性模量较低、横向抗剪及抗挤压强度较低等缺点,因此可用于梁的纵向受拉配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新的框架节点处梁的配筋,即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纵向受力的钢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钢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两端采用FRP筋,钢筋布置于FRP筋中间或者上部。进一步优选,所述FRP筋拉挤成型的过程中进行压痕、粘砂、纤维缠绕形成螺纹的表面处理。所述普通钢筋和FRP筋的配筋量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计算获得,钢筋及FRP筋的配筋用量,一般可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分析理论得到,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等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确定配筋量,并且各纵向受力筋间距必须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所述框架梁采用FRP配筋需适当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新型材料FRP和普通钢筋混合进行梁的底部受拉配筋,增强了梁的耐久性。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的自重得到减少,而且搬运方便,省时省力。采用新型材料进行框架节点处梁配筋,首先由于FRP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梁的截面尺寸;其次,通过采用FRP筋,可在一定程度减少梁的截面尺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轻了结构自重,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使用过程中,达到增加使用寿命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材料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梁配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样图。沿A-A剖视图有两种情况分别为图2a是钢筋是一排的情况、图2b是钢筋是二排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纵向受力的钢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钢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两端采用FRP筋,钢筋布置于FRP筋中间或者上部。进一步优选,所述FRP筋拉挤成型的过程中进行压痕、粘砂、纤维缠绕形成螺纹的表面处理。所述FRP筋是由多股连续纤维通过基材将其胶合再经过特制的模具挤压和拨拉成型的,基材主要起粘结和传递剪力作用,主要有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等所述普通钢筋和FRP筋的配筋量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计算获得,钢筋及FRP筋的配筋用量,一般可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分析理论得到,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等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确定配筋量,并且各纵向受力筋间距必须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所述框架梁采用FRP配筋需适当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图2所示,沿A-A剖视图有两种情况分别为图2a是钢筋是一排的情况、图2b是钢筋是二排的情况。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第一步,按计算及相应规范构造要求布置梁底部纵向普通钢筋I和FRP筋2,可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应根据具体设计问题具体考虑;第二步,完成梁上部纵筋4和箍筋3,及柱的配筋;第三步,支模及浇筑混凝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纵向受力的钢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钢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两端采用FRP筋,钢筋布置于FRP筋中间或者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配筋采用新型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底部纵向受力的钢筋和FRP筋,框架梁底部采用普通钢筋和FRP筋混合配筋,框架梁的底部两端采用FRP筋,钢筋布置于FRP筋中间或者上部。具有搬运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
文档编号E04C5/03GK202706206SQ2012200212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邢国华, 刘喜, 吴涛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