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5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线路铁塔的设计,特别提供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
背景技术
输变电线路的设计,从送电起始点到受电终端需要一条完整的通道走廊,在通道中按相应的距离设置杆塔,承载输电导线,由于目前国家66KV定型铁塔都在27米以下,使用现有的杆塔需要将通道内的树木及允许跨越的各种障碍物清除,满足导线的对地距离要求。在山区中,为满足导线的对地距离要求,清除通道内的树木及允许跨越的各种障碍物工程浩大,且不利于绿色环保,需要砍伐大片的森林,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流失,实施难度很大。 同塔双回路塔主要包括有塔身,设置在塔身上,且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在塔身两侧均(即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的两端)设置有三个挂线位,即在塔身的每一侧均形成一个导线回路,故该塔形称为同塔双回路。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如图5所示),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垂直档距表示了有多长导线的垂直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垂直档距是随气象条件变化的,所以对同一悬点,所受垂直力大小是变化的,甚至可能在某一气象条件受下压力作用,而当气象条件变化后,在另一气象条件则可能受上拔力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具有在电压等级66kV送电线路建设中,跨越线路通道中成片树林的功能和特点,实现高塔跨树要求,达到线路通道少伐树和不伐树目标,利于地区的环境保护,节省送电线路建设投资,可在树林及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上空使用。[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通过将不同高度的塔腿(3)分别与塔身(2)的不同层相连接,可以实现的呼称高范围为33 42m,从而可轻松跨越通道中成片树林和允许跨越的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并且实现了同塔不同呼称高,适用范围比较广,可应用于不同高度的树林和障碍物,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的高度为3 9m。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均为9m。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C层塔身(22)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3 36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闻Hl。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D层塔身(23)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9m 42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高Hl。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的垂直档距是处于同一塔两侧输电线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型螺栓平行线路摆放挂地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B挂板挂导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双挂点结构挂导线,挂线间距为40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经复杂的计算和构思,克服高塔设计上的难点,各构件布置合理、受力清晰、加工、组装方便,可在平地、山区66kV送电线路中应用;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通过塔腿与塔身的不同部位相接,可以实现不同的呼称高,从而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使导线塔的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可轻松跨越成片森林及障碍物,减少了砍伐树木的费用,且利于绿色环保,成本低。

图I为3m塔腿结构示意图;图2为6m塔腿结构示意图;图3为9m塔腿结构示意图;图4为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42m呼称闻结构不意图; 图5为水平档距与垂直档距计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如图2、4所示,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均为9m。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
6m 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C层塔身(22)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3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闻Hl。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型螺栓平行线路摆放挂地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B挂板挂导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双挂点结构挂导线,挂线间距为400mm。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如图3、4所示,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均为9m。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9m 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C层塔身(22)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6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闻Hl。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型螺栓平行线路摆放挂地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B挂板挂导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双挂点结构挂导线,挂线间距为400mm。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如图1、4所示,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均为9m。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3m 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D层塔身(23)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9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闻Hl。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型螺栓平行线路摆放挂地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B挂板挂导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双挂点结构挂导线,挂线间距为400mm。实施例4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塔头
(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均为9m 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
6m 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腿(3)与D层塔身(23)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42m,下层横担(12)到塔腿(3)接地端的距离为呼称闻Hl。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中,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型螺栓平行线路摆放挂地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UB挂板挂导线。本实施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采用双挂点结构挂导线,挂线间距为400mm。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通过不同高度的塔腿(3)与塔身(2)的不同层相连接,可以实现的呼称高范围为33 42m,从而可轻松跨越通道中成片树林和允许跨越的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并且实现了同塔不同呼称高,适用范围比较广,可应用于不同高度的树林和障碍物,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层塔身(22)、0层塔身(23)。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3 9m。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的高度均为9m。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腿(3)与C层塔身(22)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3 36m。
7.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腿(3)与D层塔身(23)连接;所述导线塔的呼称高为39m 42m。
8.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II)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
9.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塔的水平档距是350米,垂直档距是450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跨越的同塔双回路双分裂导线塔,包括塔头(1)、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1)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通过将塔腿(3)与分别与塔身(2)的不同层相连接,可以实现的呼称高范围为33~42m,从而可轻松跨越通道中成片树林和允许跨越的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并且实现了同塔不同呼称高,适用范围比较广,可应用于不同高度的树林和障碍物,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线路通道少伐树和不伐树目标,利于地区的环境保护,节省送电线路建设投资,可在树林及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上空使用。
文档编号E04H12/10GK202627623SQ20122002942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臧广儒, 李立, 鲍利, 孙绍云, 邵立山, 孙晓坤, 张生生 申请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